春怀引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芳蹊密影成花洞,柳结浓烟花带重。

蟾蜍碾玉挂明弓, 捍拨装金打仙凤。

宝枕垂云选春梦,钿合碧寒龙脑冻。

阿侯系锦觅周郎,凭仗东风好相送。

蜀国弦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枫香晚华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鳞鳞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荣华乐(一作东洛梁家谣)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鸢肩公子二十馀,齿编贝,唇激朱。

气如虹霓,饮如建瓴, 走马夜归叫严更。

径穿复道游椒房,龙裘金玦杂花光。

玉堂调笑金楼子,台下戏学邯郸倡。

口吟舌话称女郎, 锦袪绣面汉帝旁。

得明珠十斛,白璧一双, 新诏垂金曳紫光煌煌。

马如飞,人如水,九卿六官皆望履。

将回日月先反掌,欲作江河唯画地。

峨峨虎冠上切云, 竦剑晨趋凌紫氛。

绣段千寻贻皂隶,黄金百镒贶家臣。

十二门前张大宅,晴春烟起连天碧。

金铺缀......更多

石城晓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月落大堤上,女垣栖乌起。

细露湿团红,寒香解夜醉。

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

上客留断缨,残蛾斗双绿。

春帐依微蝉翼罗,横茵突金隐体花。

帐前轻絮鹤毛起, 欲说春心无所似。

雁门太守行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 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 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 一作:向月)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

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 一作:塞土)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

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

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3-24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4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lín)开。

(向日 一作:向月)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摧:毁。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迎着太阳。

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打开,铺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zhī)凝夜紫。

(塞上 一作:塞土)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凝,凝聚。

“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临:逼近,到,临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

不响亮。

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ié)玉龙为君死!

报:报答。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

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

君:君王。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3-24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4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lín)开。

(向日 一作:向月)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

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摧:毁。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迎着太阳。

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打开,铺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zhī)凝夜紫。

(塞上 一作:塞土)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

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凝,凝聚。

“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

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临:逼近,到,临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

不响亮。

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ié)玉龙为君死!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报:报答。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

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

君:君王。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3-24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4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 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 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

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

”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

”(《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

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

“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

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

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

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

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

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

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

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

惟其奇诡,愈觉新颖;

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

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

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6-997

将进酒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

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

吹龙笛,击鼍鼓;

皓齿歌,细腰舞。

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参考资料: 1、 林庚 .林庚诗文集 第7卷 .北京市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452页 . 2、 李哲 .古诗词经典 唐诗 宋词 .西宁市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68-69页 .

琉璃钟,琥(hǔ)珀(pò)浓,小槽(cáo)酒滴真珠红。

钟:盛酒的器皿。

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

槽酒:酿酒的器皿。

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

真珠红:名贵的红酒。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wéi)绣幕围香风。

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

罗帏:一作“罗屏”。

吹龙笛,击鼍(tuó)鼓;

皓齿歌,细腰舞。

龙笛:长笛。

鼍鼓:用鼍皮制作的鼓。

鼍:扬子鳄。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mǐng)酊(dǐng)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酩酊:大醉。

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参考资料: 1、 林庚 .林庚诗文集 第7卷 .北京市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452页 . 2、 李哲 .古诗词经典 唐诗 宋词 .西宁市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68-69页 .

琉璃钟,琥(hǔ)珀(pò)浓,小槽(cáo)酒滴真珠红。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

钟:盛酒的器皿。

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

槽酒:酿酒的器皿。

真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

真珠红:名贵的红酒。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wéi)绣幕围香风。

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

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

罗帏:一作“罗屏”。

吹龙笛,击鼍(tuó)鼓;

皓齿歌,细腰舞。

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

龙笛:长笛。

鼍鼓:用鼍皮制作的鼓。

鼍:扬子鳄。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

劝君终日酩(mǐng)酊(dǐng)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酩酊:大醉。

刘伶:晋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酒德颂》。

参考资料: 1、 林庚 .林庚诗文集 第7卷 .北京市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452页 . 2、 李哲 .古诗词经典 唐诗 宋词 .西宁市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68-69页 .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

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并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

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目不暇接:“琉璃钟”、“琥珀浓”、“真珠红”、“烹龙炮风”、“罗帏绣幕”,作者用这样密集的华丽字眼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

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简直无以复加。

  诸物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画面与画面按照内在逻辑顺序一一呈现出来。

杯、酒、滴酒的槽床……这些具体意象的相继出现,给读者酒宴进行着的意念。

这种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物象之间的空白。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连串三字句法衬得歌繁舞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

不仅让读者目不暇视,甚至耳不暇接。

这似乎已不是普通宴饮,而是抵死的狂欢。

下面的诗句作者开始解释这炊金馔玉,浩歌狂舞的原因。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春光正美,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平线;

青春正美,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

曾在繁茂的桃花园中,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那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

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死亡为代价的。

何等奢侈的美丽。

人们伸出手想挽留残春,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枝头和指间的几片残红。

在这凄艳的花雨中,在这渐渐拉长的日影下,愈转愈急的歌弦舞步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在时间鼓点均匀而无情的敲击声中,入唇的玉液琼浆己变得苦涩。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诗的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

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

时光难逗留,诗人遂道,罢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壶中日月长,就多喝几杯,终日酩酊吧,无知无觉也就没有困扰了。

何况哪怕好酒如刘伶,死后想喝酒亦不可得。

可酒并不是真的就能令人忘忧。

刘伶“一醉一石,五斗解醒”也未必真的逃避了痛苦。

狂呼痛饮,及时行乐固然痛快,但是,即使秉烛夜游,人生又有几何,再回首已百年身,酒闲人寂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沉的孤独和空虚之感。

况且生时的辉煌更加衬托出死后的悲凉,正是前后这种极度的反差和不协调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

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出生的无聊,这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

人生总难免面对差别,在差别面前,庄子喜欢否定它,以求心灵的宽慰和淡泊;

作者李贺则喜欢确认它、甚至放大它,以强化主体对生命、生活的敏感和执著。

他为此宁愿悲愤伤感,宁愿陷入感性的深渊而不愿自拔。

  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年 :656-658页 .

南园十三首·其五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

“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

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

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

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

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

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

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

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

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 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

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

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朱世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朱世英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朱世英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梦天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月宫的老兔老兔寒蟾在悲泣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3-34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05-606
老兔寒蟾(chán)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玉轮轧(yà)露湿团光,鸾(luán)珮(pèi)相逢桂香陌。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走马:跑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hóng)海水杯中泻。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3-34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05-606
老兔寒蟾(chán)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月宫的老兔老兔寒蟾在悲泣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玉轮轧(yà)露湿团光,鸾(luán)珮(pèi)相逢桂香陌。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走马:跑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hóng)海水杯中泻。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3-34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05-606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是说,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犹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9-1001

苦昼短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

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神君何在?

太一安有?

神君可在何处,太一哪里真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何必吞黄金,食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有谁见过任公子,升入云天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刘彻的茂陵埋葬着残余的枯骨,嬴政的棺车白费了掩臭的鲍鱼。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79 . 2、 张国举 等 .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10 :627-629 .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光:飞逝的光阴。

南朝梁沈约《宿东园》诗:“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劝尔”句:语出《世说新语·雅量》:“晋代孝武帝司马曜时,天上出现长星(即彗星),司马曜有一次举杯对长星说:‘劝尔一杯酒,自古哪有万岁天子?

’”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青天、黄地:语出《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也,天玄而地黄。

”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

煎:煎熬,消磨。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食熊”句:古人以熊掌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为珍肴,富贵者才能食之。

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神君何在?

太一安有?

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

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

(参看《史记·封禅书》)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

战国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

”安:哪里。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xián)烛龙。

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名,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

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

”王逸注:“若木在昆仑西极,其华照下地。

”衔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

屈原《天问》:“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

”王逸注:“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

”这里借指为太阳驾车之六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不得:不能。

回:巡回。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服黄金、吞白玉:道教认为服食金玉可以长寿。

《抱朴子·内篇·仙药》:“《玉经》曰: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

”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似:一作“是”。

任公子:传说中骑驴升天的仙人,其事迹无考。

碧:一作“白”。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zǐ)棺费鲍(bào)鱼。

刘彻:汉武帝,信神仙,求长生,死后葬处名茂陵。

《汉武帝内传》:“王母云:刘彻好道,然神慢形秽,骨无津液,恐非仙才也。

”滞骨:残遗的白骨。

嬴政:秦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棺载輼凉车中,……会暑,上輼车臭。

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梓棺:古制天子的棺材用梓木做成,故名。

鲍鱼:盐渍鱼,其味腥臭。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79 . 2、 张国举 等 .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10 :627-629 .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

光:飞逝的光阴。

南朝梁沈约《宿东园》诗:“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劝尔”句:语出《世说新语·雅量》:“晋代孝武帝司马曜时,天上出现长星(即彗星),司马曜有一次举杯对长星说:‘劝尔一杯酒,自古哪有万岁天子?

’”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青天、黄地:语出《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也,天玄而地黄。

”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

煎:煎熬,消磨。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食熊”句:古人以熊掌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为珍肴,富贵者才能食之。

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神君何在?

太一安有?

神君可在何处,太一哪里真有?

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

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

(参看《史记·封禅书》)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

战国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

”安:哪里。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xián)烛龙。

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名,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

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

”王逸注:“若木在昆仑西极,其华照下地。

”衔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

屈原《天问》:“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

”王逸注:“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

”这里借指为太阳驾车之六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

不得:不能。

回:巡回。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何必吞黄金,食白玉?

服黄金、吞白玉:道教认为服食金玉可以长寿。

《抱朴子·内篇·仙药》:“《玉经》曰: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

”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有谁见过任公子,升入云天骑碧驴?

似:一作“是”。

任公子:传说中骑驴升天的仙人,其事迹无考。

碧:一作“白”。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zǐ)棺费鲍(bào)鱼。

刘彻的茂陵埋葬着残余的枯骨,嬴政的棺车白费了掩臭的鲍鱼。

刘彻:汉武帝,信神仙,求长生,死后葬处名茂陵。

《汉武帝内传》:“王母云:刘彻好道,然神慢形秽,骨无津液,恐非仙才也。

”滞骨:残遗的白骨。

嬴政:秦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棺载輼凉车中,……会暑,上輼车臭。

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梓棺:古制天子的棺材用梓木做成,故名。

鲍鱼:盐渍鱼,其味腥臭。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79 . 2、 张国举 等 .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10 :627-629 .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

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钱钟书评论李贺说:“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

”(《谈艺录》十四)李贺诗歌常常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而看法较全面,议论较透彻的,当数《苦昼短》。

  全诗分为三段,每段反映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合起来才是他对问题的全部看法。

  诗的前十句(从开头至“太一安有”)为第一段。

诗的开头,诗人请时光呀停下喝酒。

之所以要向时间劝酒,是因为诗人对此深有感触:一是概叹时光飞逝,人寿促迫。

诗人说自己不知道天地间许多深奥的道理,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光阴流逝,岁月蹉跎,人生没来得及干点事业,生命就白白消耗了。

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恐惧,一个“煎”字,表现出虚度年华的痛苦心情;

一是认识到人生必死的道理。

人活在世上,必须依靠食物来维持生命,吃熊掌则肥,吃蛙肉则瘦,这是食物在生命系统中的作用,世界上根本没有不食五谷、断绝烟火的神仙,因此,谁都不免一死,生老病死乃是天地间无法抗拒的规律。

对于人生,对于死亡,人们很早就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诗人因其多愁善感,生命的旅程屡遭挫折,对此想得则更多更深。

这里,诗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诗人将劝酒的内容放在诗的开头,使作品具有一种新奇突兀之感,同时也表明诗人已大彻大悟,对时光不存任何芥蒂。

接着又以“吾不识”与“惟见”相配合,排除不相关的事情,将目光聚焦到人寿短促一点上,既照应了题目“苦昼短”三字,又使作品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以此为纲,展开后面的内容。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是个反问句,答案是不喻自明的。

经过一番求索,诗人完成了他的心路历程,整段内容,一气呵成。

  中间八句(从“天东有若木”至“少者不哭”)是第二段。

前面一段,诗人理智地解答了心中的困惑,如果诗歌就此停住,好像少了点什么。

这一段,诗人凭借神话传说,倾诉了对生命的美好愿望。

诗中说天的东面有一棵大树,名叫若木,它的下面有一条衔烛的神龙。

传说中的若木在西北海外大荒山之中,衔烛龙也是在天西北某个幽冥无日的国度,诗人显然将古代神话作了改造。

诗人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斩断神龙的腿,把龙肉吃了,太阳无法运行,昼夜不在更替,时间也就凝固不动了。

如此,生命得以永存,人们不必为此哀伤了。

  这是诗人的幻想,这个幻想充满着激情与浪漫的气质。

现实中的缺陷,在幻想中得到满足,所以,尽管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却依然有着永久的魅力,它闪亮着理想与智慧之光,使艺术得到升华。

  诗的最后六句(从“为何服黄金”至结尾)是第三段。

这一段,诗人讥刺了那些想通过求仙获得长生的人的荒唐愚昧。

  服黄金,吞白玉,是道教中的服食方法,据说可以成仙,至于实际效用如何,“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就拿骑驴升天的任公子来说,同样是虚妄的传说。

诗人清楚地知道幻想与现实是有区别的,成仙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世上偏有一些人热衷此道,连秦皇汉武这样英明的君主也不能免俗,他们求仙长生的举动最终化为泡影,成了后人的笑柄。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结纳方士,遍祈名山大川以访神仙,又造仙人承露盘,调甘露,饮玉屑,冀求长生。

《汉武帝内传》说,武帝死后,梓棺响动,香烟缭绕,尸骨飞化仙去等。

诗人却说:“刘彻(武帝)茂陵多滞骨”,墓中所存,只是一堆浊骨,根本没有什么成仙之事。

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忙于寻找不死之药,派方士入海求仙。

结果身死巡游途中,耗费许多鲍鱼,难掩尸体的腐臭,从“多滞骨”、“费鲍鱼”数字中,诗人对历史上愚妄的统治者作出无情的嘲讽,锋芒十分犀利。

  统治者求仙长生的举动,是想维持长久的统治,永远享受奢华的生活。

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劳民伤财,虚耗国库,使这种愚昧的举动升级为一场全国性的灾难,危害特别严重。

李贺有意提出秦皇汉武,对他们的求仙加以讽刺,是有所寄托的。

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任命一个名叫柳泌的江湖术士为台州刺史。

大臣们进谏,他却说:“烦一州之力,而能为人主致长生,臣子亦何爱焉。

”(《资治通鉴》卷二四〇)可见已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

这种迷信的风气又在统治阶层中蔓延开来,甚至有因服食中毒身亡的。

李贺此诗对那些人来说,不啻是当头棒喝,如能好好倾听诗人的忠告,可以免去一场无妄之灾。

  诗的第一段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年命短促的慨叹,二是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

诗的第二段、第三段分别对这层意思加以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第一段的主旨。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脱出了一己私念,对人生,对社会怀着一种大悲悯,只是说出口来却是一阵阵冷嘲热讽。

诗中有很多疑问句,安排在段落衔接之处,起着增强语气与感情色彩的作用,使诗歌富于一种波澜起伏的动感。

诗人又把“食熊则肥,食蛙则瘦”与“斩龙足,嚼龙肉”联系起来,使那种富于神秘色彩的故事充满了烟火味与人情味,形成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境界。

加上青天、黄地、白玉、黄金、碧驴等多种色彩的调和搭配,真有点古色斑烂的味道。

全诗没有很多的藻饰,也不着意于景致的描绘,但由于诗中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议论性很强的诗歌显得回旋跌宕而又玩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 .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10 :627-629 . 2、 张燕瑾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31-1033 .

致酒行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拿云 一作:拂云 / 擎云)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拿云 一作:拂云 / 擎云) 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参考资料: 1、 耿建华.唐宋诗词精译(诗卷):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469-471 2、 黄念然.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328-329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shāng)客长寿。

零落:漂泊落魄。

奉觞:捧觞,举杯敬酒。

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主父:《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

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

”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

折断门前柳:折断门前的杨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马周:《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

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主人深异之。

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

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

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

六年授监察御史。

” 空将笺(jiān)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龙颜:皇上。

恩泽:垂青。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

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è)。

(拿云 一作:拂云 / 擎云) 拿云:高举入云。

呜呃:悲叹。

参考资料: 1、 耿建华.唐宋诗词精译(诗卷):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469-471 2、 黄念然.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328-329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shāng)客长寿。

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零落:漂泊落魄。

奉觞:捧觞,举杯敬酒。

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

主父:《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

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

”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

折断门前柳:折断门前的杨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

马周:《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

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主人深异之。

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

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

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

六年授监察御史。

” 空将笺(jiān)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

龙颜:皇上。

恩泽:垂青。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

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è)。

(拿云 一作:拂云 / 擎云) 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拿云:高举入云。

呜呃:悲叹。

参考资料: 1、 耿建华.唐宋诗词精译(诗卷):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469-471 2、 黄念然.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328-329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拿云 一作:拂云 / 擎云)   这首诗写诗人客居长安,求官而不得的困难处境和潦倒感伤的心情。

诗人以不得志的人的身份作客饮酒,前四句写作客的情形和潦倒自伤的心情。

中间四句,诗人由自伤转为自负和自勉,引汉代名士主父偃和唐代名士马周自比,说明他自己有经世之才,早晚会得到皇帝赏识。

后四句,诗人又由自负和自勉转为自伤,感慨自己冷落寂寞的处境。

三层意思转折跌宕,沉郁顿挫,而以怀才不遇之意加以贯通。

《李长吉集》引黄淳耀的话评价说:“绝无雕刻,真率之至者也。

”黎简评价说:“长吉少有此沉顿之作。

”   从开篇到“家人折断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

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潦倒游息)与“一杯酒”连缀,大致地表示以酒解愁的意思。

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即诗人自己)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激”(刘辰翁语)的特色。

接着,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人持酒相劝的场面。

他首先祝客人身体健康。

“客长寿”三字有丰富潜台词:忧能伤人,折人之寿,而“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

七字画出两人的形象,一个是穷途落魄的客人,一个是心地善良的主人。

紧接着,似乎应继续写主人的致词了。

但诗笔就此带住,以下两句作穿插,再引申出“零落栖迟”的意思,显得委婉含蓄。

“主父西游困不归”,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故事。

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见《汉书·主父偃传》)。

诗人以他来自比,“困不归”中含有无限辛酸之情。

古人多因柳树而念别。

“家人折断门前柳”,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写出诗人自己的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笔。

引古自喻与对面落笔同时运用,都使诗情曲折,生动有味。

经过这两句的跌宕,再继续写主人致词,诗情就更为摇曳多姿了。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到“直犯龙颜请恩泽”是第二层,为主人致酒之词。

“吾闻”二字领起,是对话的标志;

同时通过换韵,与上段划分开来。

这几句主人的开导写得很有意味,他抓住上进心切的少年心理,甚至似乎看穿诗人引古自伤的心事,有针对性地讲了另一位古人一度受厄但终于否极泰来的奇遇: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受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长安途中投宿新丰,逆旅主人待他比商贩还不如,他的处境比主父偃更为狼狈。

为了强调这一点,诗中用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生奇夸张造语,那种抱荆山之玉而“无人识”的悲苦,以“天荒地老”四字来表达,看似无理,实际上极能尽情。

马周一度像这样困厄难堪,以后却时来运转,因替他寄寓的主人、中郎将常何代笔写条陈,唐太宗十分高兴,予以破格提拔。

(注:原文见作品注释。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说的就是这件事。

主人的话到此为止,只称引古事,不加任何发挥。

但这番语言很富于启发性。

他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识,言外之意似乎是:政治出路不只是有一种途径,“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也不能悲观。

事实上,马周只是被唐太宗偶然发现,这里却说成“直犯龙颜请恩泽”,主动自荐,似乎又在怂恿少年要敢于进取,创造成功的条件。

这四句以古事对古事,话中有话,极尽循循善诱之意。

  “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终为第三层,直抒胸臆作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主人的开导使“我”这个“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顿开。

诗人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他的心胸豁然开朗。

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而“天下白”的景象更是光明璀璨。

这一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

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

”“谁念幽寒坐呜呃”,“幽寒坐呜呃”五字,用语独造,形象地刻画出诗人自己“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伤心行》)的苦态。

“谁念”句,同时也就是一种对旧我的批判。

末二句音情激越,颇具兴发感动的力量,使全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

  《致酒行》以抒情为主,却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不作平直叙写。

诗中涉及两个古人故事,却分属宾主,《李长吉歌诗汇解》引毛稚黄的话说:“主父、马周作两层叙,本俱引证,更作宾主详略,谁谓长吉不深于长篇之法耶?

”这篇的妙处,还在于它有情节性,饶有兴味。

另外,诗在铸词造句、辟境创调上往往避熟就生,如“零落栖迟”、“天荒地老”、“幽寒坐呜呃”,尤其是“雄鸡一声”句等等,或语新,或意新,或境奇,都对表达诗情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李贺式的锦心绣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2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