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墓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幽兰露,如啼眼。

墓地兰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伤的泪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再没有编织同心结的东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

草如茵,松如盖。

芳草犹如她的席垫,松树犹如她的车盖。

风为裳,水为佩。

清风作为她的衣衫,碧玉作为她的玉佩。

油壁车,夕相待。

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傍晚时准在一旁等待。

冷翠烛,劳光彩。

森冷翠绿的磷火,殷勤相随,闪着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她走了,在西陵之下,只有风挟雨,呼呼地吹。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74 . 2、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30-32 .

幽兰露,如啼眼。

幽兰露:兰花上凝结着露珠。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结同心:用花草或别的东西打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表示爱情坚贞如一。

烟花:此指墓地中艳丽的花。

草如茵,松如盖。

茵:垫子。

盖:车盖,即车上遮阳防雨的伞盖。

风为裳,水为佩。

佩:身上佩带的玉饰。

油壁车,夕相待。

油壁车:妇人所乘的车,车身为油漆为饰。

”夕:一作“久”。

冷翠烛,劳光彩。

冷翠烛:磷火,俗称鬼火,有光无焰,所以说“冷翠烛”。

劳:不辞劳苦的意思。

西陵下,风吹雨。

西陵:今杭州西泠桥一带。

风吹雨:一作“风雨吹”。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74 . 2、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30-32 .

幽兰露,如啼眼。

墓地兰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伤的泪眼。

幽兰露:兰花上凝结着露珠。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再没有编织同心结的东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

结同心:用花草或别的东西打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表示爱情坚贞如一。

烟花:此指墓地中艳丽的花。

草如茵(yīn),松如盖。

芳草犹如她的席垫,松树犹如她的车盖。

茵:垫子。

盖:车盖,即车上遮阳防雨的伞盖。

风为裳,水为佩。

清风作为她的衣衫,碧玉作为她的玉佩。

佩:身上佩带的玉饰。

油壁车,夕相待。

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傍晚时准在一旁等待。

油壁车:妇人所乘的车,车身为油漆为饰。

”夕:一作“久”。

冷翠烛(zhú),劳光彩。

森冷翠绿的磷火,殷勤相随,闪着光彩。

冷翠烛:磷火,俗称鬼火,有光无焰,所以说“冷翠烛”。

劳:不辞劳苦的意思。

西陵(líng)下,风吹雨。

她走了,在西陵之下,只有风挟雨,呼呼地吹。

西陵:今杭州西泠桥一带。

风吹雨:一作“风雨吹”。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74 . 2、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30-32 .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李贺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

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

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李贺的这首诗以苏小小的故事为题材,写幽灵形象和幽冥境界。

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诗中寄寓着诗人独特的身世之感。

  诗的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

一、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像是她含泪的眼睛。

这里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全人之美,二是表现她的心境。

兰花是美的,带露的兰花更美。

但着一“幽”字,境界迥然不同,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

它照应题中“墓”字,引出下面的“啼”字,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

三、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

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中说:“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

西陵松柏下。

”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萋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种心绪,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

仅用四句一十六字,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的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穿着服饰和使用物品:芊芊绿草,像是她的茵褥;

亭亭青松,像是她的伞盖;

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

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佩声响;

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在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

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

用一个“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却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实现她“结同心”的愿望了。

物是人非,触景伤怀,徒增哀怨而已。

  最后四句描绘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风凄雨零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

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夕相待”而来。

翠烛原为情人相会而设。

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烛就如同虚设。

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

“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说“劳光彩”,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

期会难成,希望成灰,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徒费光彩而一无所用。

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种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

写幽兰,写露珠,写烟花,写芳草,写青松,写春风,写流水,笔笔是写景,却又笔笔在写人。

写景即是写人。

用“如”字、“为”字,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

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索寞凄凉,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这些景物描写都围绕着“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心内容,因而诗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显得情思脉络一气贯穿,具有浑成自然的特点。

  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借鉴了屈原《九歌·山鬼》中对神、鬼的描写方法。

从苏小小鬼魂兰露啼眼、风裳水佩的形象上,可以找到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影子;

苏小小那“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的坚贞而幽怨的情怀,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心境有一脉神传;

西陵下风雨翠烛的境界,与山鬼期待所思而不遇时“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的景象同样凄冷。

由于诗人采用以景拟人的手法,他笔下的苏小小形象,比之屈原的山鬼,更具有空灵缥缈、有影无形的鬼魂特点。

她一往情深,即使身死为鬼,也不忘与所思之人绾结同心。

她牢落不偶,死生异路,竟然不能了却心愿。

她怀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冥路游荡。

在苏小小这个形象身上,即离隐跃之间,读者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

诗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就是为挽救多灾多难的李唐王朝做一番事业。

然而,他生不逢时,奇才异能不被赏识,他也是“无物结同心”。

诗人使自己空寂幽冷的心境,通过苏小小的形象得到了充分流露。

在绮丽秾艳的背后,有着哀激孤愤的思想,透过凄清幽冷的外表,有着诗人炽热如焚的肝肠。

鬼魂,只是一种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人世的内容,它所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1、 张燕瑾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997-999 .

天上谣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天上的银河夜里还在潺潺,飘荡着闪闪群星,银河两岸的流云们,调皮地模仿着水声叮咚。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月宫金色桂花树,从来就是花不落绽放飘香,仙女轻盈采桂花,纤手娴熟歌声宛转响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天宫的弄玉,卷起宝帘打开玉窗,又一个明媚的拂晓,窗前梧桐树永远枝繁叶茂,带他们夫妻飞天的小青凤,还是没长大依然那么娇小, 神仙夫妻当然永远年轻红颜难老。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天上王子乔又吹起玉笙如凤鸣,笙管长长,真美真好,他悠然微笑在云烟里,吆喝着龙耕地,种下万顷仙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剪一条粉霞做成红绶带装饰着天女们的藕丝仙裙,笑语喧哗她们飞到南海青洲采仙草,又来赏早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快看呀东边,羲和驾着天马,车里载着太阳又奔来了,焰火纷纷,人间,石山下的海水又一次退去变成陆地,飞起灰尘。

天上一天就是人间百年,让我,怎能不伤怀摧心。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天上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回星:运转的星星。

银浦:天河。

学水声:诗人由天河引起联想,说行云像发出声音的流水一样。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仙妾:仙女。

缨:系玉佩的丝带。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秦妃:指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借指仙女。

《列仙传》弄女嫁给仙人萧史,随凤升天。

植:倚。

青凤小:小青凤,因为押韵所以倒置。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王子:王子乔。

周灵王太子,名晋,传说擅长吹笙,这里指仙子。

鹅管:行状像鹅毛的笙管。

耕烟:在云烟中耕耘。

瑶草:灵芝一类的仙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粉霞:粉红色的衣衫。

绶:丝带。

藕丝裙:纯白色的裙子。

藕丝:纯白色。

青洲:清邱,南海中草木茂密的仙洲。

步拾:边走边采集。

兰苕:兰草的茎。

泛指香花香草。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神。

海尘:海地扬起的尘土。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天上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天上的银河夜里还在潺潺,飘荡着闪闪群星,银河两岸的流云们,调皮地模仿着水声叮咚。

回星:运转的星星。

银浦:天河。

学水声:诗人由天河引起联想,说行云像发出声音的流水一样。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月宫金色桂花树,从来就是花不落绽放飘香,仙女轻盈采桂花,纤手娴熟歌声宛转响佩缨。

仙妾:仙女。

缨:系玉佩的丝带。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天宫的弄玉,卷起宝帘打开玉窗,又一个明媚的拂晓,窗前梧桐树永远枝繁叶茂,带他们夫妻飞天的小青凤,还是没长大依然那么娇小, 神仙夫妻当然永远年轻红颜难老。

秦妃:指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借指仙女。

《列仙传》弄女嫁给仙人萧史,随凤升天。

植:倚。

青凤小:小青凤,因为押韵所以倒置。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天上王子乔又吹起玉笙如凤鸣,笙管长长,真美真好,他悠然微笑在云烟里,吆喝着龙耕地,种下万顷仙草。

王子:王子乔。

周灵王太子,名晋,传说擅长吹笙,这里指仙子。

鹅管:行状像鹅毛的笙管。

耕烟:在云烟中耕耘。

瑶草:灵芝一类的仙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剪一条粉霞做成红绶带装饰着天女们的藕丝仙裙,笑语喧哗她们飞到南海青洲采仙草,又来赏早春。

粉霞:粉红色的衣衫。

绶:丝带。

藕丝裙:纯白色的裙子。

藕丝:纯白色。

青洲:清邱,南海中草木茂密的仙洲。

步拾:边走边采集。

兰苕:兰草的茎。

泛指香花香草。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快看呀东边,羲和驾着天马,车里载着太阳又奔来了,焰火纷纷,人间,石山下的海水又一次退去变成陆地,飞起灰尘。

天上一天就是人间百年,让我,怎能不伤怀摧心。

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神。

海尘:海地扬起的尘土。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天上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两句写天河。

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

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

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

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

  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

画面之一是: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

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

“花未落”意即“花不落”。

仙树不枯,仙花不落,它与尘世的“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形成鲜明的比照。

画面之二是:秦妃当窗眺望晓色。

秦妃即弄玉,相传为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萧史,学会吹箫。

一天,夫妻二人“同随凤飞去”,成了神仙。

此时,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

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

它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神鸟。

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

那青凤也娇小如故。

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之处。

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

它有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些又似与人世无异。

画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图景。

仙人王子晋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十分悠闲自在。

画面之四是: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

青洲是传说中的仙洲,山川秀丽,林木繁密,始终保持着春天的景色。

来这儿踏青的仙女,采摘兰花,指顾言谈,十分舒畅。

上述各个画面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

这正是诗歌的命意所在。

  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对人间的景象作了概略的点染。

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

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

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

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

  “逝将去女,适彼乐士。

”(《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

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

诗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铺叙的某些情节,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

但诗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体鲜明,也更加新奇美丽。

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不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龙耕”的美妙境界。

这是诗人幻想的产物,却又是某种实体的反照。

诗人写子虚乌有的幻境,实际是把世间的人情物态涂上神奇的色彩。

例如兰桂芬芳,与人间无异;

而桂花不落,兰花常开,却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

仙妾采香,秦妃卷帘,她们的神情举止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仙妾采摘的是月宫里不落的桂花,秦妃身边有娇小的青凤相伴,而且她(它)们都永不衰老,这又充满神话色彩。

诗人运用这种手法,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

这首诗,全诗十二句,句句都有物象可见,诗人用精心选择的动词把某些物象联系起来,使之构成情节,并且分别组合为六个不同的画面。

它们虽无明显的连缀迹象,但彼此色调谐和,气韵相通。

这种“合而若离,离而实合”的结构方式显得异常奇妙。

  诗歌首尾起落较大。

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

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

  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遥也。

”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诵起来,轻快优美。

这首诗的韵脚换了三次,平仄交互,时清时浊。

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饬,有的参差错落,变化颇大,这种于参差中见整饬的韵律安排,显得雄峻铿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园十三首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更多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诗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司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东方朔侍奉汉武帝,靠幽默滑稽换取宽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看来应该买把若耶溪所出的宝剑,明日回去拜个猿公那样的师傅练习武功。(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到老年时,索性在溪边做个钓鱼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烟雾湿染。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雪,一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其十三)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55-61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87-289页 .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小白长红:指花有小有大,颜色各种各样。越女:习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嫣香:娇艳芳香,指花。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未有:一作“未满”。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野菜。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戎韬:即《太公六韬》,此处指兵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一作“横刀”。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寻章摘句:指创作时谋篇琢句。老雕虫:老死于雕虫的生活之中。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哭秋风:即悲秋的意思。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长卿: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曼倩:汉代滑稽家东方朔的字。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事猿公:据《吴越春秋》所载,越王勾践曾请一位善剑法的女子到王都去。她在途中遇到一老翁,自称袁公,与此女以竹竿比剑术,后来老翁飞上树梢,化作白猿。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与韩愈的关系。裁曲:指制曲吟诗。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古刹:古寺。岚:山头云气。破月:农历月半以后的月亮。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55-61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87-289页 .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小白长红:指花有小有大,颜色各种各样。越女:习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其一)嫣香:娇艳芳香,指花。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未有:一作“未满”。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野菜。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其四)戎韬:即《太公六韬》,此处指兵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一作“横刀”。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其五)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诗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寻章摘句:指创作时谋篇琢句。老雕虫:老死于雕虫的生活之中。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其六)哭秋风:即悲秋的意思。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司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东方朔侍奉汉武帝,靠幽默滑稽换取宽容。长卿: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曼倩:汉代滑稽家东方朔的字。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看来应该买把若耶溪所出的宝剑,明日回去拜个猿公那样的师傅练习武功。(其七)事猿公:据《吴越春秋》所载,越王勾践曾请一位善剑法的女子到王都去。她在途中遇到一老翁,自称袁公,与此女以竹竿比剑术,后来老翁飞上树梢,化作白猿。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与韩愈的关系。裁曲:指制曲吟诗。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到老年时,索性在溪边做个钓鱼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烟雾湿染。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雪,一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古刹:古寺。岚:山头云气。破月:农历月半以后的月亮。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其十三)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55-61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87-289页 .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其一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像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其四   此诗表达了诗人欲弃文从武、为国效力的抱负。首句写年龄,抒发了怀才不遇、英年遭弃的愤懑情怀。次句极写诗人困苦的处境,为下文弃笔从戎的描写作必要的铺垫。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并没有绝望,祈愿能以投笔从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为,为国效力。全诗辞意显豁,情怀激越,代表了李贺诗风激壮豪迈的一面。 其五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 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其六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诗意,好像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抱负远大。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其七   这是一首述怀之作。前两句写古人,暗示前车可鉴;后两句写自己,宣称要弃文习武,易辙而行。  首句描述司马相如穷愁潦倒的境况。这位大辞赋家才气纵横,早年因景帝“不好辞赋”,长期沉沦下僚,后依梁孝王,厕身门下,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家徒四壁,穷窘不堪。(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空舍”,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李贺以司马相如自况,出于自负,更出于自悲。次句写东方朔。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见世道险恶,在宫廷中,常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讽谏,以避免直言悖上。结果汉武帝只把他当作俳优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诙谐取容,怵惕终生,东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沦丧的又一个例证。诗人回顾历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怀抱,借用春秋越国范蠡学剑的事迹,表示要弃文习武。既然历来斯文沦丧,学文无用,倒不如买柄利剑去访求名师,学习武艺,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诗人表面显得很冷静,觉得还有路可走,其实这是他在屡受挫折,看透了险恶世道之后发出的哀叹。李贺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国,而是礼乐兴邦。弃文习武的违心之言,只不过是反映理想幻灭时痛苦而绝望的反常心理。  这首诗,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把论世和述怀揉合在一起,结构新奇巧妙。诗歌多处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据以论世,或引用神话传说借以述怀。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四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显现的形象融入整个画面之中,无今无古,无我无他,显得浑化蕴藉,使人有讽咏不尽之意。 其八   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其十   李贺曾得到韩愈的推重和相助,但仍不得志。这首诗反映了他的抑郁心情,无心苦吟,打算写字消遣,年老时做一个渔翁了事。 其十三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蒙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分外苍翠可爱。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然后由此及彼,依次点染。显然,它展示的是诗人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惊定之后,也就尽情欣赏起这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来。  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感。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55-61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87-289页 . 3、 朱世英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008-1013页 .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龙:健壮的马。

连钱:形容毛色斑点状如连接的铜钱。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韂(chàn):也叫障泥,垂覆在马腹两侧以遮挡泥土的布帘。

金鞭:以金为饰物的马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腊月:农历十二月。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雪似盐:《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蒺藜:植物名,实有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腊月:农历十二月。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雪似盐:《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蒺藜:植物名,实有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来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975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85-286页 . 3、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44-45页 .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

壮士:诗人自称。

衰灯:暗淡的灯光。

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青简:青竹简。

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

竹简书久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

不遣:不让。

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

蠹(dù):蛀蚀。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

书客:诗人自指。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

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恨血”句:《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975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85-286页 . 3、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44-45页 .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

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

壮士:诗人自称。

衰灯:暗淡的灯光。

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

青简:青竹简。

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

竹简书久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

不遣:不让。

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

蠹(dù):蛀蚀。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

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

书客:诗人自指。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

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恨血”句:《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975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85-286页 . 3、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44-45页 .

开愁歌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萧瑟秋风吹得大地百草枯干,华山苍碧的身影傍晚带微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我年当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颓丧如衰枯的秋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衣服烂得像飞鹑胯下马如狗,面临岔路口拔剑向天发怒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酒店下马后脱下秋衣作抵押,请赊给我这宜阳人一壶美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酒醉中我呼唤老天层云不散,万里白昼顷刻之间一片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店主人劝我好好保养身子骨,别让那尘世俗物填塞在心里。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9-160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4-625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飞鹑(chún):形容衣衫褴褛。

马如狗:形容马极瘦小。

《后汉书》“车如鸡栖马如狗。

”临歧:面临岔路。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旗亭:此指酒肆。

贳(shì):赊欠。

宜阳:地名,即福昌县,在今河南省。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填豗(huī):豗,相击。

填豗,就是填塞心胸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9-160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4-625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萧瑟秋风吹得大地百草枯干,华山苍碧的身影傍晚带微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我年当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颓丧如衰枯的秋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衣服烂得像飞鹑胯下马如狗,面临岔路口拔剑向天发怒吼。

飞鹑(chún):形容衣衫褴褛。

马如狗:形容马极瘦小。

《后汉书》“车如鸡栖马如狗。

”临歧:面临岔路。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酒店下马后脱下秋衣作抵押,请赊给我这宜阳人一壶美酒。

旗亭:此指酒肆。

贳(shì):赊欠。

宜阳:地名,即福昌县,在今河南省。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酒醉中我呼唤老天层云不散,万里白昼顷刻之间一片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店主人劝我好好保养身子骨,别让那尘世俗物填塞在心里。

填豗(huī):豗,相击。

填豗,就是填塞心胸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9-160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4-625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开头二句写景。

秋风萧瑟,草木干枯,傍晚时分,寒气袭人,路旁的花树呈现出愁惨的容颜。

诗人把自己的心理因素融合在外界的景物之中,使外在景物增添了生命的光彩,带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

  三、四句写情。

秋气肃杀,满目萧条,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沉的痛苦。

李贺二十一岁应河南府试。

初试告捷,犹如雏鹰展翅,满以为从此便可扶摇直上,不料有人以李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为由,阻挠他参加进士考试。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正是这种抑郁悲愤心境的写照。

这里的“枯兰”是由眼前的秋花引起的联想,用它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之后忧伤绝望的“心”,奇特而又妥帖,形象鲜明,含义深厚。

兰花素雅,象征诗人高洁的胸怀;

兰花枯谢,则是他那颗被揉碎了的心的生动外现。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述诗人愁苦愤懑的情怀。

“衣如飞鹑马如狗”写衣着和坐骑,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显示他穷困不堪的处境,笔墨清新,形象突出。

“临歧击剑”句,写行动而重在抒情。

击剑不是为了打斗,而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

“吼”字是拟物,也是拟人。

剑本来是不会“吼”的,这里用猛兽的咆哮声来比拟击剑人心底的“怒吼”。

如此辗转寄托,把抽象的感情变成具体的物象,不断地撼动着读者的心灵。

句首的“临歧”二字,含有哭穷途的意思。

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走哪条路好。

事实上眼前没有一条路可以通向理想境界了,这使诗人悲愤填膺。

  “临歧击剑”,愁苦愤懑已极,要得解脱,唯一的办法只有求救于酒,以酒浇愁。

可是诗人身无分文,于是下马脱下“秋衣”,拿到酒店换酒。

这两句进一步表现诗人穷愁潦倒的生活境况。

秋天的傍晚,寒气侵肤,诗人竟在这时脱衣换酒,他已经穷困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

衣不可脱而非脱不可,酒可不喝而非喝不行,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的心情。

  衣服当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却还是没有解除。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诗人忧心如焚。

写到这里,痛苦、绝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结尾二句,诗意一折,写酒店主人好言劝慰,要他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让俗物填塞心胸。

感情愤闷到了极致,语气却故作跌落缓和之势,这二句,既起了点题的作用(诗题“开愁”,含有排解愁闷之意),同时深化了诗歌所表达的愤世嫉俗思想,显得深沉有力而又回荡多姿。

  全诗意脉连贯,一气呵成,由悲秋而起失意之感,由失意至激愤、至绝望、至自我解脱,情感变化轨迹分明、自然。

笔调豪放,意境苍凉。

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浑然一体,又脉络清晰,被钱钟书称为“眉疏目爽之作”(《谈艺录》一三)。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4-625 2、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8-1029

高轩过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两位大人穿着青翠如葱的官服,金环压着马辔头摇晃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马蹄声阵阵马车声响隆隆,下马进门来器宇轩昂气势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原来一个是洛阳城的大才子,一个是名门天下的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二十八宿的才气在他们胸中,天地精华他们都能融会贯通。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殿前吟诗作赋声音响彻云空,笔能补造化之缺上天都没用。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这个客居他乡的粗眉书客,谁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我就像垂翅的鸟儿附上大鸿雁,他日不羞惭小蛇变成大龙。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06-209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两位大人穿着青翠如葱的官服,金环压着马辔头摇晃玲珑。华裾:官服。织翠:翠(绿)色官服,韩愈时任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洛阳,当着此色官服。青如葱:青色官服,皇甫湜时任陆浑尉,当着此色官服。玲:一作“冬”。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马蹄声阵阵马车声响隆隆,下马进门来器宇轩昂气势如虹。隐耳:声音盛多而盈耳。一作“隐隐”。气如虹:典出《昭明文选》卷三十四《七上·七启八首》。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原来一个是洛阳城的大才子,一个是名门天下的文章巨公。云是:一本无此二字。巨公:有巨大成就的人。一本无“巨”字。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二十八宿的才气在他们胸中,天地精华他们都能融会贯通。二十八宿:东“苍龙”、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各七宿合称。九精照耀:一作“元精耿耿”。九精:九星之精,即天之精气。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殿前吟诗作赋声音响彻云空,笔能补造化之缺上天都没用。笔补造化:以诗文弥补造化的不足。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这个客居他乡的粗眉书客,谁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风。庞眉书客:作者自称。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华风:犹光风。天日清明时的和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我就像垂翅的鸟儿附上大鸿雁,他日不羞惭小蛇变成大龙。冥鸿:空中鸿雁。蛇作龙:喻咸鱼翻身,仕途转起。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06-209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一般说,写应酬诗要受到各种限制,诗人的才情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一部《全唐诗》,这类作品所占比例不小,然而可以称得上杰作的却少得可怜。李贺此诗写来身手不凡,素来受人称道。   全诗共分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二人联骑造访。第一句指二人所穿的官服,唐代制度,六品、七品官服绿,八品、九品官服青。第二句指坐骑装饰的华贵。接着写车轮声、马蹄声由远而近,隆隆盈耳,韩愈、皇甫湜入门下马,神态慷慨轩昂。李贺从屋里迎了出来,原来是两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东京才子”,“文章巨公”,指皇甫湜、韩愈。这段实写作者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人物神情俨然可辨,绘声绘色地形容出诗题所规定的内容。   中间四句为第二段,着重赞颂二人的学识和文名。韩愈及韩门弟子是中唐文坛上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在艺术上有一显著特点,就是务求奇险。李贺有意仿效韩体,以雄健的笔力,磅礴的气势,概括韩派诗文宏阔雄奇的艺术境界。四句诗说了他们学识的丰富,思想的奇伟,文名的威大,工力的精深。不说满腹经论,偏说胸中罗列满天星斗;不说光焰万丈,偏说天之精气充塞其中;不说声名卓著,偏说声摩空;不说彩笔生花,偏说天无功。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竭力调动神话世界中瑰奇景物来弥补现实世界的贫乏与不足。从这一点上说,李贺此诗与韩愈《调张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钱锺书认为“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不特长吉精神心眼之所在,而于道术之大原,艺事之极本,亦一言道著矣。”这里牵涉到一个深刻的美学命题,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艺术中造境之美,是自然景物所没有的,所谓“天无功”而有待于“补”(详见《谈艺录》十五),从中可以领会到李贺诗歌创作力避平庸凡近的创作心理。这四句诗对韩愈及韩派诗文作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自己的处境与抱负。这四句诗有一个共同点,即处处写自己的穷愁失意,如“感秋蓬”、“死草”、“垂翅”,又处处暗示自己不甘没落,向往腾达发迹之日,如“生华风”、“附冥鸿”、“作龙”。其中很大一个愿望是恳请二位名公对自己的困顿援之以手,加以提携,因此,有意识地以自然事物的转折变化,“死草生华风”、“垂翅附冥鸿”、“蛇作龙”,来表达自己迫切希望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求。《唐摭言》卷六说:“韩文公、皇甫湜,贞元中名价籍甚,亦一代之龙门也。”意思说韩愈、皇甫湜具有很高的名望,只要是被他们二人接待和援引的人,也就如同“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李白《与韩荆州书》)。原来,唐代文人想要取得功名,在科举考试中获捷,必须遍诣名公贵人,得到他们的荐引,然后才有成功的可能。韩愈、皇甫湜既有名人的头衔,为人又很热心,二人不待李贺诣见,主动上门看访,李贺在深受感动之后,向他们提出恳求,也就成为本诗一个重要的内容了。   就应酬诗而言,此诗在章句、措辞安排上是十分得体的。全诗十四句,前十句以韩愈、皇甫湜的来访为表现内容,体现了对客人的敬重。第二段四句诗承五、六两句“东京才子,文章巨公”加以生发,对来客作出很高又很得当的赞颂。最后四句以“庞眉书客”过渡,眉目十分清楚。在向客人表达自己的愿望时,语辞诚恳,不失身份。诗歌的另一特点,就是句法、音调、气势与朝愈诗歌很相象,比喻奇特,想象丰富,尤其“笔补造化天无功”一句,议论精辟,千古不易,曾使后人为之击节叹赏(见《苕溪渔隐丛话》引王直方语)。   这首诗虽然是一气呵成的,但经过精心的构思,感情丰富,跌宕多姿,想象新奇。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804-808

老夫采玉歌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民工不断地采玉啊采玉,要采那珍贵的水碧。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替贵妇们装扮容姿。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老汉饥寒交迫来采玉,闹腾得水中蛟龙也愁戚。碧蓝的蓝溪水啊,也被翻搅得浑浊不清了。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夜黑雨狂的山冈上,老汉只好以榛子充饥。杜鹃声声哀怨啼血,就像老汉悲伤的泪滴。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又深又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人活活吞食。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纵然过了千年仍怨恨蓝溪。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树呼啸,风狂雨急。老汉腰系绳索荡悠悠,从山脚直垂到蓝溪底。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心理挂念着寒村茅舍里,娇儿弱女在嗷嗷哭啼。看着山崖石级上的悬肠草,老汉的心悲戚无已。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4-87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18-619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民工不断地采玉啊采玉,要采那珍贵的水碧。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替贵妇们装扮容姿。水碧:碧玉名,其色青碧,从溪底水中采出。步摇: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上面用金银丝穿绕珠玉,作花枝形,戴上后随步摇动,故名。好色:使容颜美好。色,指女色、女容。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老汉饥寒交迫来采玉,闹腾得水中蛟龙也愁戚。碧蓝的蓝溪水啊,也被翻搅得浑浊不清了。“老夫”两句:年老的玉工们为饥寒所迫,不断到蓝溪水中翻搅寻玉,搞得溪水没有清白的时候,龙都烦恼了。蓝田县在陕西省长安附近,产玉,世称蓝田玉。《太平寰宇记》:“蓝田山在蓝田县南三十里,一名玉山,一名车覆车山,灞水之源出于此。”蓝溪水中出产一种名贵的碧玉,叫蓝田碧。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夜黑雨狂的山冈上,老汉只好以榛子充饥。杜鹃声声哀怨啼血,就像老汉悲伤的泪滴。蓁(zhēn):同“榛”。榛子可食。“杜鹃”句:写采玉的老夫哭得眼中出血,就像杜鹃啼血一样悲惨。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又深又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人活活吞食。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纵然过了千年仍怨恨蓝溪。厌:通“餍”,饱食、吞噬之意。因采玉工常溺死于水中,故言。一说指厌恶,因采玉工溺死者甚多,所以溪水对活人也感到厌恶。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树呼啸,风狂雨急。老汉腰系绳索荡悠悠,从山脚直垂到蓝溪底。斜山:陡斜的山坡。“泉脚”句:岩石上道道水流之间,还悬挂着采玉人攀援时用的绳索,在风雨中摇摆不定。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心理挂念着寒村茅舍里,娇儿弱女在嗷嗷哭啼。看着山崖石级上的悬肠草,老汉的心悲戚无已。白屋:穷人住的简陋的房屋。娇婴:指老人家中的小儿女。石磴(dèng):石级;石台阶。悬肠草:又名思子蔓、离别草等。这里用作生死离别的象征和见证。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4-87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18-619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这首诗是写采玉民工的艰苦劳动和痛苦心情。首句重叠“采玉”二字,表示采了又采,没完没了地采。头两句是说民工不断地采玉,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然为她们增添一点美色而已。“徒”字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既叹惜人力的徒劳,又批评统治阶级的骄奢,一语双关,很有分量。   从第三句开始专写一个采玉的老汉,忍受着饥寒之苦,下溪水采玉,日复一日,就连蓝溪里的龙也被骚扰得不堪其苦,蓝溪的水气也浑浊不清了。“龙为愁”和“水气无清白”都是衬托“老夫饥寒”的,连水中的龙都已经这样了,人就更不用说了。   下面两句就“饥寒”二字作进一步的描写:夜雨之中留宿山头,采玉人的寒冷可想而知;以榛子充饥,采玉人的饥饿可想而知。“夜雨冈头食蓁子”这一句把老夫的悲惨境遇像图画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杜鹃口血老夫泪”,是用杜鹃啼血来衬托和比喻老夫泪,充分表现了老夫内心的凄苦。   七、八句写采玉的民夫经常死在溪水里,好像溪水厌恶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惨死的民夫,千年后也消不掉对溪水的怨恨。“恨溪水”三字意味深长。这种写法很委婉,对官府的恨含蓄在字里行间。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山崖间,柏林里,风雨如啸;泉水从山崖上流下来形成一条条小瀑布,采玉人身系长绳,从断崖绝壁上悬身入水,只见那绳子在狂风暴雨中摇曳着、摆动着。就在这生命攸关的一刹那,采玉老汉看到古台石级上的悬肠草,这种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了寒村茅屋中娇弱的儿女,他自己一旦丧命,那他的儿女就将很难为生了。   早于李贺的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采玉行》,也是取材于蓝溪采玉的民工生活,诗是这样的:“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对比之下,李贺此篇立意更深,用笔也更锋利,特别是对老夫的心理有很细致的刻画。   《老夫采玉歌》是李贺少数以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之一。它既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又富有浪漫主义的奇想。如“龙为愁”“杜鹃口血”,是奇特的艺术联想。“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二句,更是超越常情的想象。这些诗句渲染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诗的浪漫情趣,体现了李贺特有的瑰奇艳丽的风格。   从结构上说,诗一开头就揭露统治阶级强征民工采玉,是为了“琢作步摇徒好色”,语含讥刺。接着写老夫采玉的艰辛,最后写暴风雨中生命危殆的瞬间,他思念儿女的愁苦心情,把诗情推向高潮。这种写法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给读者以深刻难忘的印象,颇见李贺不同凡响的艺术匠心。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18-1020

春坊正字剑子歌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

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12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先辈:指春坊正字。

《演繁露》记载:唐代举人称已经及第为先辈。

三尺水:三尺剑。

吴潭斩龙子:西晋周处在义兴(江苏宜兴)斩蛟龙除害的故事。

见《世说新语·自新》。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隙月:缝隙中的月光。

比喻剑。

练带:白色的绢带。

剑光像白色的绢带。

比喻剑很重。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蛟胎:沙鱼皮做的剑鞘。

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

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

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

鸊鹈(pìtí):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

淬:涂抹的意思。

白鹇(xián):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荆轲:战国时卫国人,曾刺杀秦始皇。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

簏簌(lùsú,竹字头应改为罒字头):下垂的样子。

蓝田玉:蓝田的美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西方白帝:神话中西方的神。

鬼母秋郊哭:《史记·高祖本纪》: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12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

先辈:指春坊正字。

《演繁露》记载:唐代举人称已经及第为先辈。

三尺水:三尺剑。

吴潭斩龙子:西晋周处在义兴(江苏宜兴)斩蛟龙除害的故事。

见《世说新语·自新》。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

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

隙月:缝隙中的月光。

比喻剑。

练带:白色的绢带。

剑光像白色的绢带。

比喻剑很重。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

蛟胎:沙鱼皮做的剑鞘。

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

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

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

鸊鹈(pìtí):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

淬:涂抹的意思。

白鹇(xián):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荆轲:战国时卫国人,曾刺杀秦始皇。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

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

簏簌(lùsú,竹字头应改为罒字头):下垂的样子。

蓝田玉:蓝田的美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西方白帝:神话中西方的神。

鬼母秋郊哭:《史记·高祖本纪》: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12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春坊正字剑子歌》,是李贺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咏剑诗。

它以构思新颖、设想新奇、比喻奇异、主题深刻而著称于世。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这首诗说:“从来咏剑者只形其利,此并传其神”。

这个切中肯綮的评语,为读者指出了理解这首诗的主旨。

诗的写作时间,可能在入京作奉礼郎任内。

“春坊正字”,唐太子宫中掌校正经史文字的官名,隶属于左春坊,所以称为“春坊正字”。

“剑子”,即剑。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读的开头二句,直接入题,说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

“吴潭斩龙子”;

暗用《世说新语》中载周处在古吴地的义兴长桥斩蛟的故事。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志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这四句紧接着说,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

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

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

“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

“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

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

“鸊鹈”,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淬”,是涂抹的意思。

“白鹇”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在这六句里,诗人用“三尺水”、“隙月斜明”、“练带平铺”、“白鹇尾”等一连串的比喻,渲染宝剑的光亮,用“蒺藜刺”形容剑鞘的精美,并用周处长桥斩蛟的故事,极力赞美宝剑的不凡经历,重点在“形其利”,下面的六句则把笔力的重点转向“传其神”。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跳动着的心——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希望为国解愁、为人赴难,盼望着难能再有一试锋芒的时刻;

然而它却长时间地被闲置不用,整天被佩在一个九品文官春坊正字的身上。

它会感到委曲、羞愧的。

所以在这里诗人呼告、祈求:不要让这柄满怀侠义之心的剑宝整天无所事事,徒然让它的光辉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吧!

这两句是全诗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在这两个诗句里,诗人想落天外,比喻新奇,以飞扬之笔,点燃了全诗光照之火,成为统帅全诗的灵魂,把咏剑的主题升华到了咏人的高度,它十分自然地把宝剑的被抛弃、春坊正字的大材小用和诗人的失意不遇绾合在一起,咏剑的不能尽其用,实写人的不能尽其材;

剑的不遇,正是春坊正字和诗人的不遇的真实写照。

咏剑是宾,咏人才是主。

王琦评云:“通篇供剑以抒不遇知己之感。

”可谓中的之言,接着诗人又写道:“挼丝团金悬,神光欲截兰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

“簏簌”(lùsú,竹字头应改为罒字头):下垂的样子。

这四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虽然久遭废弃,不得其用,但它的神威却不减当年。

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

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在最后两个诗句里,诗人用了刘邦斩蛇的故事。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酒醉夜行,遇一大蛇当道。

刘邦挥剑把蛇斩为两段。

后来有人经过这里,见一老妇啼哭。

问她的原因,她说她的儿子是西方之神白帝的儿子,化成龙,被赤帝的儿子(刘邦)杀了,所以伤心啼哭。

说完这个老妇就不见了,她原来是西方的神母。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进一步渲染春坊正字宝剑的神奇威力。

  全诗由形到神,由物及人,构思新颖,设想奇特,比喻连珠,绾合自然,炼字妍冶而传神,用典多而不晦涩,跳跃大而脉络暗藏,主题深刻而无枯燥之嫌,不愧为咏剑的名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2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