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二十三首·其九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养龙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复返,如今已经没有人培养重用英贤。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寒夜里的霜雪把马棚压得坍塌,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经被折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帝子歌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洞庭:在长沙巴陵,广圆五百里。

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菖蒲:香草名。

《神仙传》:“中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王兴采食之,得长生焉。

”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桂老:故其香为古香。

《史记.夏纪》:“天降龙二,有雌雄。

”帝子女神,故 曰雌龙。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白石郎:水神。

古乐府《白石郎曲》:“白石郎,临江居。

前导江伯后从 鱼。

”龙堂:河伯之所居。

《楚辞》:“鱼鳞屋兮龙堂。

”此句犹《楚辞》“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之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大堤曲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莲风轻轻吹来,江畔一派春光。

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同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江面的归帆很少很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今日恰似菖蒲开花,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27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妾:古时女子的谦称。

横塘:地名,靠近大堤。

一说横塘是指建业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个堤塘。

红纱:红纱衣。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绾(wǎn):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

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

髻(jì):发髻。

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称。

珰(dāng):耳饰。

穿耳施珠为珰,即今之耳环。

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莲风:此指春风。

北人:意欲北归之人,指诗中少女的情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

《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绿浦,这里指水上。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菖(chāng)蒲(pú):植物名。

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

叶狭长,似剑形。

肉穗花序圆柱形,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黄色。

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

根茎亦可入药。

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

枫树老:枫树变老,形状丑怪。

这里表示年老时期。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27

送沈亚之歌·并序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由于文章原因而没有考取功名,准备返回家乡吴江。我为他将要踏上归途感到伤心,可是没有钱买酒设宴来慰问他,又感激他的再三请求,于是创作一首诗歌赠送给他。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吴兴才人失意将归,哀怨春风无情,吹得桃花落满路,千里一片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紫丝竹鞭已断裂,所骑骢马弱又小,家住钱塘,在遥远的东方还要往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带着一条条白藤交叉编成的书箱,里面是短小整齐的文稿,有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为把闪闪发光的“宝矿”呈现给考官,你乘着小舟,掠过烟波来到京华。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考官们在光天化日之下选拔人才,却把“黄金”抛掉,“龙马”放弃。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落第而归,重又带着书箱走进家门,是谁能体贴关怀而怜悯你?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我听说,大丈夫看重节操骨气,古人能做到失败三次也不泄气。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请你等到下一年的那个时辰挥起长鞭,趁秋天的大好时光驱车再来应试。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17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和十年(815年)进士。以文辞得名,尝游韩愈门,为当时名辈所称许。著有《沈下贤集》。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以书不中第:因为文章没有考取功名。其行:将要踏上归途。劳:慰问。勤请:再三请求。一解:乐府歌词一章称为一解。这里指的是一首诗。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吴兴才人:这里指沈亚之。桃花满陌:落红铺满田间的路。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紫丝竹:马鞭。骢(cōng)马:青白色马。钱塘:旧县名,今并入杭州市。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书笈(jí):书箱。梵(fàn)夹:佛经。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宝矿:金银宝石。一叶:小船。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拾才:选取人才。掷置:抛弃。解龙马:放走骢马。《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劳劳:体切宽慰的意思。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重心骨:以有志向有骨气为重。古人三走:《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三次为官,三次罢免;三次打仗,三次失败。后来辅助齐桓公成为一代名相。”用典故鼓励沈亚之不要灰心。摧捽:挫折。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事长鞭:执鞭打马。事,使用。还辕:再来。辕,车。秋律:秋天。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17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由于文章原因而没有考取功名,准备返回家乡吴江。我为他将要踏上归途感到伤心,可是没有钱买酒设宴来慰问他,又感激他的再三请求,于是创作一首诗歌赠送给他。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和十年(815年)进士。以文辞得名,尝游韩愈门,为当时名辈所称许。著有《沈下贤集》。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以书不中第:因为文章没有考取功名。其行:将要踏上归途。劳:慰问。勤请:再三请求。一解:乐府歌词一章称为一解。这里指的是一首诗。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吴兴才人失意将归,哀怨春风无情,吹得桃花落满路,千里一片红。吴兴才人:这里指沈亚之。桃花满陌:落红铺满田间的路。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紫丝竹鞭已断裂,所骑骢马弱又小,家住钱塘,在遥远的东方还要往东。紫丝竹:马鞭。骢(cōng)马:青白色马。钱塘:旧县名,今并入杭州市。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带着一条条白藤交叉编成的书箱,里面是短小整齐的文稿,有如梵夹。书笈(jí):书箱。梵(fàn)夹:佛经。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为把闪闪发光的“宝矿”呈现给考官,你乘着小舟,掠过烟波来到京华。宝矿:金银宝石。一叶:小船。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考官们在光天化日之下选拔人才,却把“黄金”抛掉,“龙马”放弃。拾才:选取人才。掷置:抛弃。解龙马:放走骢马。《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落第而归,重又带着书箱走进家门,是谁能体贴关怀而怜悯你?劳劳:体切宽慰的意思。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我听说,大丈夫看重节操骨气,古人能做到失败三次也不泄气。重心骨:以有志向有骨气为重。古人三走:《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三次为官,三次罢免;三次打仗,三次失败。后来辅助齐桓公成为一代名相。”用典故鼓励沈亚之不要灰心。摧捽:挫折。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请你等到下一年的那个时辰挥起长鞭,趁秋天的大好时光驱车再来应试。事长鞭:执鞭打马。事,使用。还辕:再来。辕,车。秋律:秋天。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17

唐儿歌(杜豳公之子)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骨重神寒天庙器, 一双瞳人剪秋水。

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画空作唐字。

眼大心雄知所以, 莫忘作歌人姓李。

过华清宫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在这春天的月夜里,只听见乌鸦哀啼,帘幕长垂,阻隔着寂寞的宫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云雾缭绕,红色的窗格显得很暗淡,阶石断裂,钱形的紫苔歪歪斜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当时玉碗里兴许还留有剩酒,银灯恐怕也亮着,外面围着薄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蜀王出奔还没有消息的时候,泉边上就已经长出了水芹的嫩芽。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13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御花:宫苑中的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朱络:红漆的窗格子。

一说,为挂在屋檐下防鸟雀的红色网络。

紫钱:紫色像钱形的苔藓。

明何景明《画钱赋》:“松团碧盖,苔断紫钱。

”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玉椀(wǎn):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

一作“玉碗”。

残露:残余的露水,此指残余的酒。

点:点亮。

一作点污之意,意思是灯纱上已经染上了斑点。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蜀王:指唐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叛军猛攻长安,李隆基急急逃到蜀地去避难,诗人因此叫他是“蜀王”。

近信:新消息。

泉:指温泉,即华清池。

芹:即水芹,夏季开白花,性喜温暖潮湿,茎叶可作蔬菜。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13

休洗红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铜驼悲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失意漂泊,正是三月春尽时,看花遣闷,漫步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谁来作一首送春的歌曲?

让我把洛水岸边铜驼之悲写一下。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桥南边尽是骑马游乐的人,北山上有很多古人的坟园。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游客畅饮着杯中的美酒,铜驼却悲叹千年来的变迁。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生活在世上不必为名利徒然操劳,人生短暂就像风吹盘上蜡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铜驼无心欣赏盛开的桃花,夜里它在为人世短促而啼哭。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4-165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落魄:失意的样子。

《汉书·郦食其传》:“郦食其家贫,落魄无衣食。

”应劭注曰:“落魄,志行衰恶貌。

”颜师古注曰:“落魄,失业无次也。

”寻花:出游观花。

东家:东面邻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洛岸:洛水岸边。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桥南:游乐的地方。

马客:骑马游乐的人。

北山: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

汉魏以来,王孙贵族的墓葬地多在于此。

后来指墓地。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风吹”句:比喻人生短暂、无常。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笑:指花开。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4-165

咏怀二首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司马相如安居茂陵,绿草蓬蓬垂入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一边弹琴一边看卓文君,只见春风拂动她的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可叹梁孝王和汉武帝,把他看得像断梗一样弃置不用。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死后只留下一卷文书,武帝却照着行封禅礼登上泰山顶。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头上不裹幅巾,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4 2、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4-996 3、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20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字。他曾经事汉景帝刘启,为武骑常侍。因病罢免。后因《子虚赋》为汉武帝赏识,用为孝文园令,后因病居茂陵。怀:怀居,留恋安逸。茂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后来汉武帝刘彻墓葬在此。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文君: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妻子。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梁王:梁孝王刘武,为汉景帝同母弟弟。断梗:折断的苇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一筒书:一卷书。金泥:水银和金子搅拌用于涂封封口。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时用的封禅书。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著书:一作“看书”。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讵(jù):岂,怎。南山期:指寿高如南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幅巾:裹头的绸巾。苦檗(bò):也就是“黄蘖”、“黄柏”,落叶乔木,果实色黄,味苦,可作染料用。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自宜:一作“相宜”。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4 2、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4-996 3、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20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第一首诗全借司马相如的行事来抒发自己的愤慨。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才华出众,志向远大,但在汉武帝时只当了一名管理前朝文帝墓园的小官。他抑郁不得志,终于弃官而去,闲居在茂陵家中。在他生前,梁孝王刘武与汉武帝刘彻都先后抛弃了他。等他死后,武帝却把他所写祭天地神灵的《封禅书》吹捧起来,而且亲自到泰山隆重祭祀。李贺就抓住这个古人的遭遇,结合自己的身世写出了这首寄寓深远的《咏怀》诗。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四句,描写司马相如被汉武帝遗弃后与爱妻卓文君在茂陵家居时的恩爱闲逸的生活。碧绿的蔓草挂满了井边的石栏,环境是那么优美宁静。相如白天无事,不免又对着知音文君弹起琴来,那曲曲幽韵传达出多少难言的心事。和煦的春风吹乱了文君美丽的鬓影。这里表面上写得悠闲自得,充满了一片天伦之乐,实际却吐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深深寂寞和感慨,正如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六中所写:“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同样充塞着一种痛苦到接近麻木的情绪。   后部分也是四句,明写梁王与武帝把相如像断草败梗一般地抛弃,只是武帝更懂得打一下、拉一把的政治权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还要利用相如的遗著《封禅书》,为自己涂脂抹粉。他亲自登上泰山之顶,装模作样地对着天地礼拜。从相如的角度着眼,这个志大才高写下了煌煌赋作的文士,却“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死后还硬被拉去为统治者粉饰太平,这真是可恨可叹。一个“唯”字,含蓄着诉不尽的凄凉辛酸,似乎他留给人间的贡献,就只是这篇《封禅书》了,这实在太不公平了。   通篇似乎都是写司马相如,其实诗人已经巧妙地将自己融化进去,所以诗作题为《咏怀》。茂陵家居的情景,正是长吉昌谷赋闲的写照;而泰山顶上的封禅礼拜,也正与长吉屈身奉礼郎的虚应礼赞如出一辙。   第二首诗抒写了李贺在昌谷家居的生活和心情,反映了诗人的抑郁忧伤和不幸。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诗人在夜晚吟咏(著书)方罢,突然瞥见一丝白发象秋霜一般地飘落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发现怎能不使他心头一震?李贺是个苦吟诗人,据说他的诗思常在驴背上觅得,随想随写下来投入身边携带的锦囊中。晚上取出,在灯下斟酌成篇。其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来”(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正因为他这样呕心呖血地从事创作,再加上家境贫寒、夙志不伸,所以二十多岁就未老先衰,白发惊秋了。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一“惊”之余,不由便拿出镜子细细端详起来。“聊自笑”,显得这笑是一种对自己的无可奈何的嘲笑,一种难以名状的苦笑,表面上似乎反应是淡漠的、不大在意的,却怎么也掩饰不了内心深藏的无限悲苦。联系诗人曾担当过奉礼郎这样卑微的职位,可知这就是诗人无声的啜泣。说他笑中含哭,大概是不过份的。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头上已没有儒雅的头巾可戴,身上只穿着用苦蘖染成的黄衣。这完全是一副村夫山民的打扮了。这两句写诗人的乡居生活,已到了一贫如洗、令人酸鼻的程度。深一层看,诗人不仅是写生活的艰难,而且也暗示自己整个身心都已浸泡在苦水之中。真乃触处生悲,何往而非苦也。   写到这里,诗人已把悲苦情怀推到了高潮。且看他如何收尾。“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这是一种自我宽慰之辞,貌似旷达,其实更反衬出诗人的不幸处境。弦不可拉得太紧,诗文也是这样,作者委婉写来,使前面描写中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缓和了不少。   《咏怀》这类诗,自西晋阮籍创体以来,或托比兴,或借史实,或抒感怀,或重讽谕,其手法多变,总以显示真实情怀,言远旨深为贵。此篇以赋为主,直写自身苦状,透露不遇心态,塑造出一个受压制被鄙弃的知识分子的自我形象,就认识和审美价值而言,是有它的独特贡献的。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4-996 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20

神弦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代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

女巫浇酒迎神,满空阴云,玉石雕刻的香炉中,炉火正红,兽鼓咚咚,烟柱腾升入空。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请得海神山鬼依次排入座中,焚烧的纸钱发出窸窣声;

纸灰伴随着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相思木制成精美的琵琶,雕镂的图案是飞鸾舞凤。

女巫眉头紧皱,唱词念曲,喋喋不休。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弹奏琵琶,扭扭疯疯,呼唤上天诸神和冥界诸鬼;

把丰盛的祭品品味,可享用祭品时人们毛骨道悚。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终南山的暮色下垂,垂到平平的山弯,众神飘忽在有无之间、阴阳之间。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女巫的脸色仿佛由鬼神主宰,喜怒不时在变幻。

人们恭恭敬敬地焚烧纸人纸马,好博得诸神欢心洗喜地,满意地返回青山。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

浇酒:泼酒于地,用以迎接神仙。

云满空:是指女巫请神时烟雾腾腾,充满天空。

玉炉:用玉石雕刻的香炉。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纸钱:烧化给鬼神当钱用的纸张。

窸窣:轻微细碎的声音。

这里指烧纸钱的声音。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相思木:即相思树,这里指相思木做成的琵琶。

唐代女巫常弹奏琵琶。

金舞鸾:金色的鸾凤飞舞的图案。

攒蛾:紧皱眉头。

啑:这里指女巫喋喋不休地唱曲念词,每唱一次就弹一次琵琶。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歆:鬼神享用的祭品。

山魅:山中的鬼怪。

森寒:毛骨悚然。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终南:即终南山,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

平湾:指山凹。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有无间:好像有,好像无。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嗔:生气发怒。

师:指女巫。

更颜:变化颜色。

这句是说神鬼的喜怒从女巫的脸色显露出来。

万骑:指的是送神时候烧的许多纸人纸马。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

12345 共2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