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遍

作者: 毛文锡 朝代: 唐代

春光好,公子爱闲游。

足风流。

金鞍白马,雕弓宝剑, 红缨锦襜出长楸¤ 花蔽膝,玉衔头。

寻芳逐胜欢宴,丝竹不曾休。

美人唱、 揭调是甘州,醉红楼。

尧年舜日,乐圣永无忧。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

阵云齐。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 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 战马血沾蹄,破蕃奚。

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

更漏子·春夜阑

作者: 毛文锡 朝代: 唐代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春的深夜静静的,春的思愁绵绵不绝,花丛外杜鹃鸟的声声啼叫,似在挽留西去的残月。

相思的人不见踪影,相思的梦也难成,我那孤独的心,如红纱罩里的一点残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最恨的是这时分别,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阶下的丁香花繁叶茂,每一朵都似同心结。

夜雾渐渐地飘散,朝霞在天边灿烂,梁间呢喃着亲亲的细语,飞来了一双春天的燕。

参考资料: 1、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04-105 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18-319 3、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19-120 4、 惠淇源.婉约词: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69

恋情深·玉殿春浓花烂熳

作者: 毛文锡 朝代: 唐代

玉殿春浓花烂熳,簇神仙伴。

罗裙窣地缕黄金,奏清音。

酒阑歌罢两沉沉,一笑动君心。

永愿作鸳鸯伴,恋情深。

玉殿春浓花烂熳,簇神仙伴。

罗裙窣地缕黄金,奏清音。

酒阑歌罢两沉沉,一笑动君心。

永愿作鸳鸯伴,恋情深。

  这首词是写男女宴饮调情。

上片写宴饮,下片写调情。

《栩庄漫记》评这两首词说:“缘题敷衍,味若尘羹”。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花间·休相问

作者: 毛文锡 朝代: 唐代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

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

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

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

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毛文锡是西蜀代表词人之一,尤工小词,此阕为其杰作,素受赞诵,沈初有诗曰:“助教(温庭筠)新词《菩萨蛮》,司徒(毛文锡)绝调《醉花间》。

晚唐风格无逾比,莫道诗家降格还。

”推崇其为一代诗雄。

文锡词多“以质直见情致”,此阕却写得含蓄婉转,曲致其意,颇耐寻味,表现出风格的多样化。

  此词破题用“陡健之笔”(《词徽》卷五),劈头便云:“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

”云起马面,突兀而来,挟带着强烈的感情。

词用口语,用民间文学的重复、回环的手法,语言流利清新。

通观全篇,乃替思妇设辞,有个性特征。

女主人公不愿人问,更怯惧人问,唯恐平空再增添一段怅恨伤心;

既云“添恨”,显见心头已有恨郁积。

所“恨”什么?

怕“问”什么?

为什么“相问”会如此深深地触动心底隐痛?

首三句无端而降,平地起波,顿时结成一个悬念。

接下“春水”两句并不予回答,而是宕开一笔,折入景中,拉展出一卷池塘春意图。

女主人以徘徊池塘畔,只见:微风徐拂,春水满塘,碧池如镜,洗映蓝天;

水面上浮游着三五成群的紫色鸂鶒,头披五彩缨,双双相嬉,活泼的生机,不时打破池塘的宁静。

画面讲究色彩,动静相映。

这幅画深有寓意,不仅“春水”交代时令,“池塘”交代地点,更主要的是“鸂鶒相趁”表面写景,实际暗示幸福的爱情生活。

“鸂鶒”,一种水鸟,头有缨,尾羽上矗如舵,羽毛五彩而多紫色,似鸳鸯稍大,故又名紫鸳鸯。

花间派词人常将之视作鸳鸯来咏写。

“趁”,因利乘便之意,词指鸂鶒双双相嬉、爱抚。

词人写鸳鸯,鸂鶒,“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牛峤《望江南》),是以双双相随的水鸟象征美满恩爱的婚姻。

至此,读者依稀感到女主人公的“恨”,似与爱情生活的缺憾有关,但悬念仍未解。

  过片二句承上片结句而来,由池塘水涨而翻忆昨夜春雨,是“春水”句的补足和延伸;

水因雨而涨。

一夜春雨霏霏,雨带寒意,临明一阵逼人。

词化用唐韩偓《懒起》:“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

侧卧卷帘看”诗句,暗示女主人公彻夜不眠,卧听雨声。

画面色彩气氛由热转为冷,自上片春江水暖跌入临明雨寒,心情也随之暗转。

临明的寒意,侵人肌肤,女主人公由自己身上寒,推想到“伊人”的寒暖,而牵肠挂肚,逼出煞拍二句“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戍楼”,征人所居,挑明女主人公身份,原来是个独居闺房的边防军人的妻子。

丈夫万里从戎,边庭音信久已断绝。

生死未卜,寒暖不知,不能不使妻子终日牵挂,惊忧怅悲,正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结尾二句,如泣如诉,解开了全阕的悬念,词旨大明,乃思妇思念征夫。

这才明白:女主人公为什么在词首启唇即哀诉:“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

”原来她怕人家问她远征丈夫的消息。

也才明白:她闲步池塘,是为了避开人目,排遣愁怀。

不料春景虽美,“触景更添恨”,水鸟双双成对,自己却茕独只影,说不出的凄愁伤感。

因春色而生春心,因春心而触春恨。

故过片心境迅即浸入彻骨春寒之中。

煞拍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

况周颐评曰:“《花间集》毛文锡三十一首,余祇喜其《醉花间》后段‘昨夜雨霏霏’数语,情景不奇,写出正复不易,语淡而真,亦轻清,亦沈着”(《餐樱庑词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

作者: 毛文锡 朝代: 五代

平江波暖鸳鸯语,两两钓船归极浦。

芦洲一夜风和雨,飞起浅沙翘雪鹭。

渔灯明远渚,兰棹今宵何处?

罗袂从风轻举,愁杀采莲女!

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

作者: 毛文锡 朝代: 唐代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

黄陵庙侧水茫茫。

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

灵娥鼓瑟韵清商。

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

作者: 毛文锡 朝代: 五代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

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

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柳含烟·河桥柳

作者: 毛文锡 朝代: 唐代

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路。

几回攀折赠行人,暗伤神。

乐府吹为横笛曲,能使离肠断续。

不如移植在金门,近天恩。

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路。

几回攀折赠行人,暗伤神。

乐府吹为横笛曲,能使离肠断续。

不如移植在金门,近天恩。

乐府二句:意思是乐府中,将《折杨柳》这类的诗作为乐曲歌唱,人们听了,又能使别情离绪时时泛起。

横笛:笛子横吹。

梁代古乐府《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金门:汉宫中有“金马门”,此指天子所居之地。

天恩:皇恩。

郭茂倩《乐府诗集》于白居易《杨柳枝》二首作序曰:白尚书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

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乃作杨柳枝辞,以托意,曰:“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如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瞩阿谁?

”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辞,帝问谁辞?

永丰在何处?

左右具以对。

时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困东使命取两枝,植于禁中。

故白居易又为诗云:“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此词中的“近天恩”,取意于白居易之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摊破浣溪沙

作者: 毛文锡 朝代: 唐代

春水轻波浸绿苔,枇杷洲上紫檀开。

晴日眠沙鸂鶒稳, 暖相偎¤ 罗袜生尘游女过,有人逢著弄珠回。

兰麝飘香初解佩, 忘归来。

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

作者: 毛文锡 朝代: 唐代

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官锦。

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

玉炉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

珠帘不卷度沉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官锦。

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

粉红色的鸳鸯枕上雕刻缕金,华美的衣带束住华美的宫锦。

夕阳似是有意,在我幽暗的小窗前光临。

南园里的绿树上,一对黄莺柔情蜜语,唉,我再也难以入梦见你。

玉炉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

珠帘不卷度沉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玉炉香暖,我还是频频添香,窗外柳絮轻扬飘荡。

屋里尘烟弥漫,我却仍是不卷起珠帘。

秋千在庭前闲立如画,唉,真是辜负了这一片艳阳天。

参考资料: 1、 王洪.中国古代诗歌精译.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年:540-541

12345 共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