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前时小饮春庭院。

悔放笙歌散。

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

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

欲梦还惊断。

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

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欢。

击梧桐(中吕调)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

自识伊来,便好看承,会得妖娆心素。

临歧再约同欢,定是都把、平生相许。

又恐恩情,易破难成,不免千般思虑。

近日书来,寒暄而已,苦没忉忉言语。

便认得、听人教当,拟把前言轻负。

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

试与问、朝朝暮暮。

行云何处去。

塞孤(般涉调)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一声鸡,又报残更歇。

秣马巾车催发。

草草主人灯下别。

山路险,新霜滑。

瑶珂响、起栖乌,金钲冷、敲残月。

渐西风系,襟袖凄冽。

遥指白玉京,望断黄金阙。

还道何时行彻。

算得佳人凝恨切。

应念念,归时节。

相见了、执柔夷,幽会处、偎香雪。

免鸳衾、两恁虚设。

归去来(中吕调)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一夜狂风雨。

花英坠、碎红无数。

垂杨漫结黄金楼。

尽春残、萦不住。

蝶稀蜂散知何处。

殢尊酒、转添愁绪。

多情不惯相思苦。

休惆怅、好归去。

西施(三之一·仙吕调)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苎萝妖艳世难偕。

善媚悦君怀。

后庭恃宠,尽使绝嫌猜。

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

捧心调态军前死,罗绮旋变尘埃。

至今想,怨魂无主尚徘徊。

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

菊花新(中吕调)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欲掩香帏论缱绻。

先敛双蛾愁夜短。

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

须臾放了残针线。

脱罗裳、恣情无限。

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六么令(仙吕调)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淡烟残照,摇曳溪光碧。

溪边浅桃深杏,迤逦染春色。

昨夜扁舟泊处,枕底当滩碛。

波声渔笛。

惊回好梦,梦里欲归归不得。

展转翻成无寐,因此伤行役。

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

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

好天良夕。

鸳帷寂寞,算得也应暗相忆。

甘草子(二之二)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秋尽。

叶翦红绡,砌菊遗金粉。

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飘散露华清风紧。

动翠幕、晓寒犹嫩。

中酒残妆慵整顿。

聚两眉离恨。

倾杯乐·禁漏花深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

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

连云复道凌飞观。

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

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龙凤烛、交光星汉。

对咫尺鳌山、开羽扇。

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

向晓色、都人未散。

盈万井、山呼鳌抃。

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

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

连云复道凌飞观。

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

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随着禁漏的不断滴漏,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花草已经长高了。

太阳就像个刺绣工人不断在大地上绣出各种图画。

带有蕙花香气的风把温暖散布在人间。

都城有十二座门,正月十五元宵节,月亮十分圆,很高的阁楼之间的通道几乎和云层相连,皇室成员的居所高耸华丽,嘉气瑞烟缭绕在花草树木之间,有如仙境一般。

元宵佳节,皇帝出来和大家一起观灯赏月,临幸到了皇城的有如神仙所居住的花园之中。

龙凤烛、交光星汉。

对咫尺鳌山、开羽扇。

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

向晓色、都人未散。

盈万井、山呼鳌抃。

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龙凤花纹的蜡烛,与天空的星月所发出的光辉交相辉映。

在距离灯火晚会很近的地方打开皇帝依仗的掌扇。

会见由乐府管理的民官两籍乐妓及梨园四部。

天快亮了人们还没散去,街道都塞满了人,都向圣上高呼万岁。

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圣上的仪仗。

参考资料: 1、 姚康铃著.两宋词律集:巴蜀书社,2014.06:360 2、 (北宋)柳永著;

陈忠选注.柳永词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01:24-24 3、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编著.柳永词新释辑评. 北京:中国书店,2005年01月:42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

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

连云复道凌飞观。

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

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龙凤烛、交光星汉。

对咫尺鳌山、开羽扇。

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

向晓色、都人未散。

盈万井、山呼鳌抃。

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词的上阕重在渲染上元节的节日气氛。

发端一韵扣住早春的季节特征,表现了自然界冬去春来节序的更替,描绘了天长昼永、花开草绿、和风送暖的新春气象,也使整首词笼罩在明媚和煦的氛围中。

“变韶景”一韵紧承前面的内容,点出了恰逢“元宵三五”,春意盎然的京城皓月当空,皎洁生辉。

“连云”二韵视点渐由天空移向地上,着力从宏观上描绘了京城的建筑。

明亮的月光下,重重复道高耸入云,座座楼观凌空如飞,京都是多么的雄伟壮丽。

这些都是写实的笔墨,优美而有气势,但若无下面一句,就显得过于坐实,与元夕溢彩流光、迷离倘恍的夜景不相和谐。

“嘉气瑞烟葱蓓”一句,将“连云”的“复道”、凌空的“飞观”、壮丽高峻的“皇居”都笼罩在一片祥云瑞雾中,这不仅给实实在在的建筑物平添了几分朦胧缥缈的美感,更突出了一种吉庆祥和的气氛。

至此,词的上阕终于在层层的渲染后托出了最后的两句“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天子驾临,与民同乐。

  词的下阕主要描写皇帝驾临后,元夕灯会的热闹场面。

龙凤烛发出的光亮和天空的星光、月光交相辉映,高耸的鳌山旁,舞者手执羽扇,翩翩起舞,两籍乐府及梨园子弟与观灯的百姓一起狂欢,人声鼎沸,箫鼓喧天。

直到天已破晓,人们都还没有散去。

街道上人挤得满满的,人们都向天子高呼万岁,希望年年见到皇帝的仪仗,目睹天子的风采。

  从词的内容看,固然有以词谀世之嫌,但它真实地再现了东京汴梁元宵之夜的热闹景象,展现了北宋前期物阜民康的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编著.柳永词新释辑评. 北京:中国书店,2005年01月:42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东郊向晓星杓亚。

报帝里,春来也。

柳抬烟眼。

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

妆点层台芳榭。

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

新郎君、成行如画。

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

遍九阳、相将游冶。

骤香尘、宝鞍骄马。

东郊向晓星杓亚。

报帝里、春来也。

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岘绿娇红姹。

妆点层台芳榭。

运神功、丹青无价。

拂晓时分,京城东郊出现了醒目的北斗七星,它仿佛在告诉京城里的人们春天来了。

柳树已经吐出了新绿,花朵噙着清晨的露珠迎风绽放,整个大地因春天的到来而姹紫嫣红,到处生机勃勃。

春天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把高大的台榭装点得分外美丽迷人。

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创造了如图画般绚烂多彩,充满生机的美好季节。

别有尧阶试罢。

新郎君、成行如画。

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

遍九陌、相将游冶。

骤香尘、宝鞍骄马。

新科进士在朝廷的组织下游览京郊御花园,他们鱼贯成行俊美如画。

御花园里微风习习,桃花浪暖,新科进士们如鲤鱼跃入龙门一步登天。

新科进士游完了御花园又结伴游览京城。

他们骑马飞驰,京城街区为之尘土飞扬。

参考资料: 1、 胡传志,袁茹.《柳永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39-40 2、 罗立刚.《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0 3、 陈忠.《柳永词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48-50 4、 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详注及集评》.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33-34 5、 朱德才.《增订注释柳永、张先词》.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26 6、 王德先.《宋词鉴赏大典》.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6-87

东郊向晓星杓亚。

报帝里、春来也。

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岘绿娇红姹。

妆点层台芳榭。

运神功、丹青无价。

拂晓时分,京城东郊出现了醒目的北斗七星,它仿佛在告诉京城里的人们春天来了。

柳树已经吐出了新绿,花朵噙着清晨的露珠迎风绽放,整个大地因春天的到来而姹紫嫣红,到处生机勃勃。

春天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把高大的台榭装点得分外美丽迷人。

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创造了如图画般绚烂多彩,充满生机的美好季节。

东郊:京城东面的郊野。

向晓:天将要亮的时候。

星杓(biāo):指北斗星似杓柄的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所组成的那部分。

亚:相对“冠”而言,指北斗星形似杓柄的三星居于其他四星之下,其他四星为冠,此三星即为亚,北斗星的此种排列形状是初春天将破晓时的排列形状。

烟眼:烟雾笼罩着柳树刚吐出的鹅黄色嫩芽。

眼,指柳树发芽之处的芽眼。

花匀:本指女子往脸上均匀地搽抹胭脂,此处指称花朵有如女人匀脸一样。

露脸:指花瓣上沾满了露水。

露,早上的露水。

层台芳榭(xiè):高大而美丽的台榭。

榭,建筑在高台之上类似凉亭的敞屋。

运神功:运用神奇的功力。

神功,即“神工”,指大自然的创造力。

丹青无价:指大自然创造出春天这幅无价的美丽图画。

丹青,指图画,因为丹和青是中国古代绘画时常用的两种颜料,因而就把图画称之为丹青。

无价,价值高昂到无法计算。

别有尧阶试罢。

新郎君、成行如画。

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

遍九陌、相将游冶。

骤香尘、宝鞍骄马。

新科进士在朝廷的组织下游览京郊御花园,他们鱼贯成行俊美如画。

御花园里微风习习,桃花浪暖,新科进士们如鲤鱼跃入龙门一步登天。

新科进士游完了御花园又结伴游览京城。

他们骑马飞驰,京城街区为之尘土飞扬。

别有:除此之外还有。

尧(yáo)阶:尧本为中国古代最受人民爱戴的皇帝之名,此处指代柳永当时的宋代皇帝,尧阶即指宋代皇宫里朝堂的台阶。

试:殿试,举子经过笔试考中之后,还要经过皇帝的面试称为殿试。

新郎君:新考中的进士,唐宋之时称新考中进士的人为新郎君。

成行:指排列整齐。

如画:人物俊美犹如画中之人。

杏园风细:据《秦中岁时记》载:“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

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皆被罚。

”杏园,本为唐朝的御用园林的名称,其故址在今西安市郊大雁塔南,为新进士宴游之地,因而后世常以杏园游宴喻进士及第,此处以杏园指代宋朝的御用园林琼林苑。

桃花:指琼林苑内的桃花。

浪暖:微风吹动桃枝,因祧枝的颤动,桃花就犹如波浪一样上下翻动,又因桃花为粉红色,属暖色,因此称浪暖。

竞喜:指杏园内的微风和桃浪都很高兴欢喜,是拟人写法。

羽迁:本指人修道成仙,飞升天宫,此指新进士由平民百姓而成为有功名的人鳞化:本指鱼跃龙门而成龙,此亦指新进士由平民百姓一跃而为有功名的人。

遍九陌:京城里的所有街道。

九陌,汉长安街中有八街九陌,后来便用九陌指京城大道。

相将:相互结伴。

游冶(yě):出游寻乐。

骤:马奔驰。

香尘:芳香的尘土。

宝鞍骄马:指装饰豪华的骏马。

参考资料: 1、 胡传志,袁茹.《柳永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39-40 2、 罗立刚.《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0 3、 陈忠.《柳永词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48-50 4、 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详注及集评》.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33-34 5、 朱德才.《增订注释柳永、张先词》.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26 6、 王德先.《宋词鉴赏大典》.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6-87

东郊向晓星杓亚。

报帝里,春来也。

柳抬烟眼。

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

妆点层台芳榭。

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

新郎君、成行如画。

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

遍九阳、相将游冶。

骤香尘、宝鞍骄马。

  词的上阕写京城内外初春的美好景色。

开篇两句先点出春天来到了京城。

“东郊向晓星杓亚”,北斗星星柄低垂,是初春时的星象,但一句“报帝里、春来也”,却使得这一自然现象仿佛有了生命,它在告诉京城中的人们:春天来了。

句中语气词“也”,用得十分精到,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气。

以下四句转入写景,抓住富有季节特征的春柳和春花,描绘京城初春的美丽。

在词人的笔下,“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清晨,柳树在蒙蒙的雾气中张开芽眼,美丽的花朵以露水匀脸。

这两句拟人化的描写犹如一组特写镜头,极逼真地描绘出了一幅初春晨景图,美得令人心醉。

接下来一句中的“渐”字,表时间的推移,实则暗写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升起了,雾气散去了,这时候再看一看春柳、春花,更觉绿得娇媚,红得艳丽。

绿柳红花“妆点层台芳榭”,将层层台榭装点得更加美丽。

面对如此美好的景致,词人不由发出了“运神功、丹青无价”的感叹。

此句由景及情,赞美了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功力在大地上创造了犹如图面一样姜丽的春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诚然,这首词上阕的写景绝不是单纯只为了描写春景,而是为下阕中人物的出场创造一种美好的景物氛围,而是为借以传达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情。

  词的下阕写新进士宴游场面。

过片以“别有”二字开端,使词作很自然地过渡至下阕,也使上下阕的感情融成一片。

在美丽如画的初春景色中,“新郎君”们出场了,他们骑在马上,整齐地排成一行,个个风度俊美,气宇轩昂,就像画中人一样。

词写至此,人美景美,相得益彰。

“杏园风细”三句,又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汴京琼林苑内微风习习,河水猛涨,仿佛在为这些人高中进士而欢喜。

而喜得功名的新进士们,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遍九陌、相将游冶。

骤香尘、宝鞍骄马”。

出了琼林苑后,又结伴在京城内策马奔驰,各处游玩,所到之处扬起了阵阵香尘。

词的下片把登第者的得意情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以初春气象写心中喜气,颇能传神。

整首词又宛如一幅画面极生动的新进士宴游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此词确系写于柳永进士及第之年,那么,这时的柳永,早已不是一个春风得意的翩翩美少年。

透过此词光华绚烂的外表,似乎又可以品味到历经二十余年的科考生涯,那隐藏于作者内心深处的苦涩。

如果再联系柳永中进士后那惨淡的仕途,则此词中的欢乐就显得更为可悲而可叹了。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5:81-83

678910 共27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