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文
醉桃源(以阮郎归歌之亦可) 文
词笑令(⑩离魂记) 文
诗曰:深闺女儿娇复痴。
春愁春恨那复知。
舅兄唯有相拘意,暗想花心临别时。
离舟欲解春江暮。
冉冉香魂逐君去。
重来两身复一身,梦觉春风话心素。
心素。
与谁语。
始信别离情最苦。
兰舟欲解春江暮。
精爽随君归去。
异时携手重来处。
梦觉春风庭户。
菩萨蛮 文翻注赏
虫声泣露惊秋枕。
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
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
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
鸦啼金井寒。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深秋的虫声好似哭泣声,惊醒睡梦中的女子,帷帐里的她不由得哭了起来。
每夜独自一人冷冷落落,残更与梦一样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寒风呼啸,用力吹着绿帘子,雨却是绵绵地下着。
毕竟已经睡不下去,只听叫寒冷的井外,传来了一声鸦啼。
参考资料: 1、 王醒.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27 2、 刘拥军.李清照秦观词选:巴蜀书社,2000:92 3、 杨圆媛.秦观词: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52-53 4、 秦观.淮海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56 5、 徐培均.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118-120 6、 贾炳棣.李清照秦观诗词精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209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yuān)鸯(yāng)锦。
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罗帏:帷帐。
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
玉肌:指女性莹洁温润如玉的肌肤。
阴风翻翠幔(màn),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阴风:冬风,此指寒风、冷风。
翠幔:翠绿色的纱帐。
雨涩:细雨缠绵不爽,有滞涩之感。
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
金井:施有雕栏的井。
参考资料: 1、 王醒.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27 2、 刘拥军.李清照秦观词选:巴蜀书社,2000:92 3、 杨圆媛.秦观词: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52-53 4、 秦观.淮海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56 5、 徐培均.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118-120 6、 贾炳棣.李清照秦观诗词精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209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这首词描写的是闺中孤寂情怀。
词一开始即浓墨重彩渲染一种秋夜孤寂的氛围:寒蛩低吟似诉,寒露晶莹如泪珠,已是清冷凄凉之境,紧接着即下一“惊”字,将闺中人那种敏感而脆弱的情丝拨动,继而写她受秋夜清景之惊后的动作神态。
罗帏、鸳鸯锦等闺中陈设,为我们展示出这位闺中人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裕,着以“泪湿”二字,则又与这种富丽的陈设形成对照,衬出其内心的孤独、空虚、失落。
接下来两句,将泪湿的原因作了交待:心上人儿离她远去,她只能独守闺房,那罗帏、那绣着象征爱情双栖双宿的鸳鸯锦被里,只有她一个彻夜难眠的苦心人儿。
夜冷兼心凉的她,置身于锦被之中,却没有一丝的暖意,反而只觉玉肌生凉。
这里,词人不动声色地从环境过渡到了心境,刻画出这位闺中思妇因夜寒生凉到因“独”处而心凉的心理状态。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情,让她心“惊”,引起她一腔幽怨。
“残更与恨长”一句,语短情长,既写出此女长夜难眠,将那个“惊”字写满写足,同时也把难以名状的“恨”写得十分直观可感,动人心旌。
下片写闺房外之夜景。
阴风时时袭来,翻动她闺房的翠帏,使她本已冰凉的心情更显凄凉不堪,也因那摇动的翠幔,绘出她心旌摇荡的内心世界,孤灯残照之时,室外雨声又时时袭来。
本来,银灯结花,是吉祥喜庆的征兆,但对这位秋夜孤枕中的女子而言,她这种美好的梦幻显然早已破灭,所以她只是觉得那重重的灯花,使灯光更显昏暗而已。
词人用“涩”字形容夜雨带来湿润的空气侵染灯花,使之灰暗不明,颇具匠心。
从整首词看,无论是闺房里还是闺房外,一切景物皆着有闺中人的感情色彩,是为闺中人所设,随其心境的波动而动。
所以,这里的涩,不是指雨,而是女主人公那幽咽难通的思维情结的外化,雨涩灯暗,全是她彼时心境暗淡愁苦的象征。
“毕竟”二字,透出怨恨之意,紧扣上片结尾的“恨”字而发,使词情显得丝丝人扣,针脚细密。
收煞一句,又回到“虫声泣露”的环境之中,用室外金井寒来回应开头的“虫声泣露”。
李白有《长相思》诗,其中两句云:“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虽说不能说为此句所本,但李诗秦词所描写的环境,所渲染的气氛,却是十分一致的。
彼此相参,当更能体会秦观此词所描绘之景象。
从写作手法上分析,词人先从室外写到室内,在突出刻画独处闺房的女主人的神态心绪之后,又回笔写到室外。
以虫声起,以鸦啼结,中间点出“残更”、“不成眠”等语,将一位情丝不断,彻夜难眠的思妇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同时也使得整首词在布局上轻重得宜,且有首尾衔接,词情婉曲连绵不尽之妙。
另外,虽然词中有“惊”、“恨”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但是作者却并没有正面描绘这种惊态、恨意,而是侧锋用笔,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尽情地渲染以达到以景传情的目的。
难怪后人看后不得不叹赏其“语少情多”了。
另外,这首词的上下两片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欣赏,即将词的上片理解成闺中人念远,而把下片理解成行人忆内的感情。
这样理解,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从词的上下两片所描绘的景象来看,似乎并不完全是一地之景,“虫声泣露”是清夜之景,而下片所写“阴风”、“雨涩”则又是雨夜之景了。
而且如此诠释词情,两相对照,两地相思,显得更加刻骨铭心和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118-120
浣溪沙(五之三) 文
临江仙(二之二) 文
如梦令(五之四) 文
浣溪沙(五之五) 文赏
锦帐重重卷暮霞。
屏风曲曲斗红牙。
恨人何事苦离家。
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
满庭芳草衬残花。
锦帐重重卷暮霞,屏风曲曲斗红牙,恨人何事苦离家。
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
上片写女主人公幽独的处境。
起拍“锦帐”句暗示出她的寂寞,“重重”形象地揭示出她此时的心态。
照应下片“扰上”二句,从情节上写她昼眠初起。
“屏风”再一次生动地刻画出她因相思而失神的状态。
“恨人”句点明上文所有这些反常表现的原因。
下片以抒写相思为主,兼写伤别。
过拍“枕上”句上应起拍“锦帐”,以倒叙的写法,点出她的梦境,拓宽了本词的表现空间,并使词意错落有致。
“觉来”句上应“卷暮霞”三字。
抒发了她百无聊赖、虚度光阴的感喟。
“满庭”句情景兼美,极有境界,所言虽小,所指甚大,于景语之中将思夫与自伤自怜的情绪一笔收尽,隽永自然,不露痕迹。
全词描绘一位被离别相思所苦的怨妇形象,以词中女主人公的口吻,描写了丈夫出行后她孤独、寂寞的心境,抒发了她对丈夫的刻骨相思。
参考资料: 1、 张旭泉编著.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精品词鉴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第152页 2、 (唐)李白等著;
张志英译注.中华经典解读 唐诗宋词: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04:第188页
浣溪沙(五之四) 文
词笑令(十首并诗·①王昭君) 文
诗曰:汉宫选女适单于。
明妃敛袂登毡车。
玉容寂寞花无主,顾影低回泣路隅。
行行渐入阴山路。
目送征鸿入云去。
独抱琵琶恨更深,汉宫不见空回顾。
回顾。
汉宫路。
杆拨檀槽鸾对舞。
玉容寂寞花无主。
顾影偷弹玉箸。
未央宫殿知何处。
目送征鸿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