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文翻注译赏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选注.唐宋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256 2、 蔡毅 胡有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214-215 3、 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314-316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数:辈。
萦(yíng)回:盘转回旋。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君:指花,也指双方。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选注.唐宋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256 2、 蔡毅 胡有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214-215 3、 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314-316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yíng)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
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数:辈。
萦回:盘转回旋。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君:指花,也指双方。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选注.唐宋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256 2、 蔡毅 胡有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214-215 3、 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314-316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惓惓。
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
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
’意不欲少游强之。
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
”引巨觞长饮。
少游即席赠《虞美人》词曰(略)。
合座悉恨。
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
’满座大笑。
”(《绿窗新话》卷上) 是否真有此“本事”,不得而知。
但它对理解此词的蕴意、寄托却颇有启发。
生于非地的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那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首句化用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语。
先声夺人,高雅富丽。
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啊!
又况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
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
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
“不是”二字颇耐人玩味。
诗歌理论家们常常强调中国诗词在不用系词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就,并认为这种成就正是得益于系词的缺失。
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
系词的出现,从语法角度看,它表示的只是两个词之间的等同,但当其运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时,它却传达出某些与这种等同相抵触的言外之意,换言之,“是”暗含了“不是”或“也许不是”,“不是”又暗含着“已经是”或“然而却是”,以其内在的歧义达到一种反讽的陈述。
“不是凡花数”越是说得斩钉截铁,越是让人感到隐含有不愿接受的现实在。
事实正是如此:“乱山深处水萦回。
”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
尽管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
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
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
杜甫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陆游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意蕴与此略似,而此篇吟咏之深沉过之。
杜诗、陆词皆正面点出花之“无主”,而秦词只以“为谁开”的探询语气,将“无主”之慨妥婉出之,音情更显得低徊摇荡。
上片以花象征美人,然着笔在花。
高贵不凡之身无奈托于荒山野岭,盈盈如画只是孤独自开,洁爱自好也难禁凄凄含愁,款款妙笔传其形神兼备。
下片始转写美人。
前二句见其惜春之心。
微微春寒,细雨霏霏,这如画一枝桃花更显出脉脉含情。
然而也许女主人公的忧虑太深重了,春天宜人的风物也很快从她忧伤的目光底下滑过去,终于发出了“不道春难管”的一声伤叹。
是啊,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
它已经是“寂寞开无主”了,有何人来怜爱它呢?
到了明年此时,它是否还是“依旧笑春风”呢?
叹之、怜之、伤之。
伤春也是自伤。
即如此般芳洁光艳,终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
尾末两句写惜别。
“为君沉醉又何妨。
”难得知音怜爱,却又要匆匆行别,为报所欢,拼却一醉,应是理所为然,何况更是欲借以排遣愁绪。
醉意恍惚中也许能减却几分离索的凄凉吧!
可是转念一想:“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如今一醉颜红,自然是容易的,然而,酒醒之后呢?
心爱的人儿不见了,不是更令人肠断?
不,不能沉醉,哪怕只是一起度过这短暂的离别时分也是好的啊!
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只怕”二字委婉出之。
“何妨”是为了他,“只怕”也是因为他,惜别之情深自见。
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
词情亦进亦退,亦退亦进地委婉曲折地前进,每一份情感,都紧紧地跟随着它的否定:“不是凡花数”却是凡花命;
乱山深处“一枝如画”,依然无人赏识;
“轻寒细雨”,风物宜人,又恨留春不住;
为君不惜一醉颜红,又怕酒醒时候更添愁,只好任凭愁来折磨她了。
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收到了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我们又不难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亦花亦美人亦词人。
词人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宋史·秦观传》)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
然而在那埋没人才的社会里,这不平,向谁去诉说?
诉说又有何用?
只好“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
于是当词人为美人的命运深情叹咏的时候,他其实正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
也正是词人身世之感的打入,使得此词的意义大大超越于这则“本事”。
词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人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
全词处处紧扣,而又不着痕迹,极尽含蓄委婉之致,表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读者可知,骚赋之法,“衣被辞人,非一代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点绛唇·醉漾轻舟 文翻译赏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
不记来时路。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我酒醉后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
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
不记来时路。
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
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参考资料: 1、 俞朝刚 、 周航.全宋词精华 (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67页 2、 陆林.宋词 白话解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99页
醉漾(yàng)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我酒醉后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
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尘缘:佛教名词。
佛经中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作 “六尘”。
以心攀缘六尘,遂被六尘牵累,故名。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mù)。
山无数,乱红如雨。
不记来时路。
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
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乱红:落花。
参考资料: 1、 俞朝刚 、 周航.全宋词精华 (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67页 2、 陆林.宋词 白话解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99页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
不记来时路。
上片首二句本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开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这个“花深处”,就是指桃源。
在郴州,词人为了排忧遣恨,不得不借酒解愁。
醉眼朦胧之中,词人受潜意识的支配,仿佛觉得自己划起了小舟,正轻松自如地随着溪流浮泛,朝桃花源进发。
路上,“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词人十分欣喜,他左顾右盼,不知不觉中,已“林尽水源”,来到了“花深处”。
阅读这两句,关键是要抓住“醉”这个核心词语。
醉入梦乡,本是常事,所以说这两句是写梦境幻象。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是词人神志清爽后的抱恨之言。
佛教认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源。
秦观在这儿是借“尘缘”指世俗之事,如名利一类,自是相对灵境而言的。
假如自己不出来求仕为宦,就不至于有此时的迁谪之祸,这就是“尘缘相误”。
在写法上,只说“尘缘相误”,隐去尘缘的具体内容,便产生空灵蕴藉,词情摇曳生姿的效果。
此刻自己身受官府羁绊,即使想找一个类似于“桃花源”的远僻之地平安度日也不可得——这就是“无计花间住”。
过片二句,勾勒出一幅“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山抹微云》)一般的黄昏景象。
“茫茫”“千里”尤给人天涯飘泊之感。
紧接一句“山无数 ”,与“烟水茫茫”呼应,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的境界,这就与上片“尘缘相误”二句有了内在的联络,上下片意脉不断。
下片开头四句,乃是词人有意识地择取人世间的四种凄凉景象,来影射他黯淡、感伤的心境。
“烟水茫茫”,则前途渺遥可知;
“千里斜阳暮”,暗示着词人的处境将每况愈下;
“山无数”,正是阻力重重、难回朝廷的象征;
“乱红如雨”,就是说美好事物正在横遭摧折。
这四种景象并集一起,凝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词人虽无片言只语关涉愁苦,而愁苦、失望之情已溢满纸面。
结句“不记来时路”,源于《桃花源记》。
陶渊明说,武陵渔人出桃花源后,在返家的路上处处作了标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这个结句正暗应了题目和开头,道出了词人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窘境和苦况,表达了他“抽身退步悔已迟”和“世外桃源不可得”的愁怛心绪。
这首词所反映的思想,是作者由于无端遭受打击,导致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并由此产生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但有的评论者认为句句都有暗寓,这只能是一种猜测。
此词所表现出的那种迷离恍忽的境界,只是秦观在艺术上喜欢朦胧美的一种手法而已。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861-862 2、 成绶台 等.历代长江词曲赏析.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53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文翻注译赏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那园林边的小楼横空而立,从上看下面是华美的车马奔驰而过。
半卷起红色帘子,刚试完单衣,已是清明时节了。
一会儿微雨一会儿晴,刚转暖又吹来微微的凉风,气候变化不定。
卖花声已经全过去了,夕阳西下,院内花落如雨,飘洒在井台上。
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自从和她分别后(玉佩为玉雕的装饰品,挂在衣带上,丁东为玉佩互相碰撞时的声音),阻碍重重,再也不能相见,使人多么惆怅。
我为名利而漂流他方,老天如果知道我心中的思念之苦,也会为我而消瘦。
想起她住的地方,在柳树边深深的巷中,花丛里那一道道门户,真使人不堪回首。
多情的只有明月,它和当初一样,同时照着分在两地的我和她。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 2、 谢燕 编注.秦少游词精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12页 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22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小楼连苑横空:《艇斋诗话》少游词“小楼连苑横空”,为都下一妓姓楼,名琬,字东玉。
词中欲藏“楼琬”二字。
然少游亦自用出处,张籍诗云:“妾家高楼连苑起。
”绣毂(gǔ)雕鞍:指盛装华丽的车马。
绣毂,华贵的车辆。
雕鞍,雕饰有图案的马鞍,也借指马匹。
朱帘:红色帘子。
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破暖:天气转暖。
弄晴微雨:微雨时停时下,似在逗弄晴天。
鸳甃(zhòu):用对称的砖垒起的井壁。
甃,音皱、井壁;
井。
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丁东:象声词,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的声音。
唐温庭筠《织锦词》:“丁东细漏侵琼瑟,影转高梧月初出。
”参差(cēn cī):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名韁利锁:比喻功名利禄对人的羁绊。
“天还”二句:意为连天也不免此苦况而消瘦,何况于人。
重门:谓屋内的门。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 2、 谢燕 编注.秦少游词精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12页 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22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那园林边的小楼横空而立,从上看下面是华美的车马奔驰而过。
半卷起红色帘子,刚试完单衣,已是清明时节了。
一会儿微雨一会儿晴,刚转暖又吹来微微的凉风,气候变化不定。
卖花声已经全过去了,夕阳西下,院内花落如雨,飘洒在井台上。
小楼连苑横空:《艇斋诗话》少游词“小楼连苑横空”,为都下一妓姓楼,名琬,字东玉。
词中欲藏“楼琬”二字。
然少游亦自用出处,张籍诗云:“妾家高楼连苑起。
”绣毂(gǔ)雕鞍:指盛装华丽的车马。
绣毂,华贵的车辆。
雕鞍,雕饰有图案的马鞍,也借指马匹。
朱帘:红色帘子。
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破暖:天气转暖。
弄晴微雨:微雨时停时下,似在逗弄晴天。
鸳甃(zhòu):用对称的砖垒起的井壁。
甃,音皱、井壁;
井。
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自从和她分别后(玉佩为玉雕的装饰品,挂在衣带上,丁东为玉佩互相碰撞时的声音),阻碍重重,再也不能相见,使人多么惆怅。
我为名利而漂流他方,老天如果知道我心中的思念之苦,也会为我而消瘦。
想起她住的地方,在柳树边深深的巷中,花丛里那一道道门户,真使人不堪回首。
多情的只有明月,它和当初一样,同时照着分在两地的我和她。
丁东:象声词,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的声音。
唐温庭筠《织锦词》:“丁东细漏侵琼瑟,影转高梧月初出。
”参差(cēn cī):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名韁利锁:比喻功名利禄对人的羁绊。
“天还”二句:意为连天也不免此苦况而消瘦,何况于人。
重门:谓屋内的门。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 2、 谢燕 编注.秦少游词精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12页 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22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上片起首句,写女子登上挨着园林横空而起的小楼,看见恋人身骑骏马奔驰而去。
此二句按景缀情,景物描写中缀入女主人公的别情。
“朱帘”三句,承首句“小楼”而言,谓此时楼上佳人正身穿春衣,卷起朱帘,出神地凝望着远去的情郎。
“破暖”三句,表面上是写微雨欲无还有,似逗弄晴天,实际上则缀入女子的思想感情,说它也象当前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
以下四句便写这位女子一个人楼上一直等待到红日西斜的过程以及当时的情绪。
轻风送来的卖花声清脆悦耳,充满着生活的诱惑力,也容易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女主人公想去买上一枝插鬓边;
可是纵有鲜花,谁适为容?
故此她没有心思买花,只好让卖花声过去,直到它过尽。
“过尽”二字用得极妙,从中可以想象得到女主人公谛听的神态、想买又不愿买的惋惜之情。
更为巧妙的是,词人将声音的过去同时光的流逝结合一起写,状画出女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感情。
歇拍二句,则是以景结情。
落红成阵,飞遍鸳甃,景象是美丽的,感情却是悲伤的。
花辞故枝,象征着行人离去,也象征着红颜憔悴,最易使人伤怀。
不言愁而愁自其中,因而蕴藉含蓄,带有悠悠不尽的情味。
下片从男方着笔,写别后情怀。
“玉佩丁东别后”,虽嵌入“东玉”二字,然无人工痕迹,且比起首二句凝炼准确,读后颇有“环佩人归”之感。
“怅佳期、参差难又”,是说再见不易。
参差犹差池,即蹉跎、失误。
刚刚言别,马上又担心重逢难再,可见人虽远去,而留恋之情犹萦回脑际。
至“名韁利锁”三句,始点出不得不与情人分别的原因。
为了功名富贵,不得不抛下情人,词人思想上是矛盾的、痛苦的,因此发出了诅咒。
“和天也瘦”句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化来。
但以瘦易老,却别有情味,明王世贞对此极为赞赏,因为它概括了人物的思想矛盾,突出了相思之苦。
“花下”三句,照应首句,回忆别前欢聚之地。
此时他虽策马远去,途中犹频频回首,瞻望女子所住的“花下重门,柳边深巷”。
着以“不堪”二字,更加刻划出难耐的心情,难言的痛苦。
煞尾三句,颇饶馀韵,写对月怀人情景,颇有“见月而不见人之憾”(《草堂诗余隽》卷二)。
全词以景起,以景结,而其中一以贯之的则是作者执着的情愫。
对一个沦落风尘的薄命女子,作者竟钟情若此,这决非为征管逐弦而出入青楼的薄幸子弟所能望其项背。
参考资料: 1、 王禹偁等.《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超值金版 》 :新世界出版社,2011 :172
还自广陵 文
满庭芳·碧水惊秋 文翻注译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
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
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
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
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
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
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
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
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208页 2、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第485页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洞房:深邃的内室。
砧杵(zhēn chǔ):古代捣衣工具。
砧为捣衣石,杆为捣衣棒。
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搁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子夜四时歌·秋歌》:“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西窗三句:西窗,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疑是故人来,唐代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问篱边二句:思念故乡。
语本晋陶渊明《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杜甫《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扁舟一系故园心。
”殢酒(tì):病酒,为酒所困。
此为以酒浇愁之意。
作者《梦扬州》词云:“滞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金波二句:金波,月光。
《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208页 2、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第485页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
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
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
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洞房:深邃的内室。
砧杵(zhēn chǔ):古代捣衣工具。
砧为捣衣石,杆为捣衣棒。
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搁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子夜四时歌·秋歌》:“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西窗三句:西窗,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疑是故人来,唐代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
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
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
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
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
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问篱边二句:思念故乡。
语本晋陶渊明《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杜甫《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扁舟一系故园心。
”殢酒(tì):病酒,为酒所困。
此为以酒浇愁之意。
作者《梦扬州》词云:“滞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金波二句:金波,月光。
《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208页 2、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第485页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文翻译赏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
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
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参考资料: 1、 《少儿国学文化经典导读》编写组编 .宋词 :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68 . 2、 徐培均编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98-99 . 3、 李平收 张耕主编 .学生版《唐宋词三百首》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1年 :108 .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
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
弄晴:展现晴天。
霏霏:雨雪密也。
《诗·小雅·采薇》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亦状云气之盛。
《楚辞·九叹·远逝》有“云霏霏而陨集”。
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
”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
杏园是唐时著名园林,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秦中岁时记》:“进士杏花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则二使皆有罚。
”此处以杏园借指北宋汴京之琼林苑,杨侃《皇畿赋》:“彼池之南,有苑何大。
既琼林而是名,亦玉辇而是待。
其或折桂天庭,花开凤城,则必有闻喜之新宴,掩杏园之旧名。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这里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
杏园憔悴,用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故知此词写落第心情。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
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
“放花”二句:明沈际飞评日:“此恨亦知不得。
”因抒落第之恨,事关政治,故云“知不得”。
参考资料: 1、 《少儿国学文化经典导读》编写组编 .宋词 :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68 . 2、 徐培均编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98-99 . 3、 李平收 张耕主编 .学生版《唐宋词三百首》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1年 :108 .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该词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
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
清秀柔美,深美婉约。
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再写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
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
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
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
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
作者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
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
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
这句似由冯延巳《谒金门》:“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
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真是神来之笔。
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爱赏多只不过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
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晖”,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充分体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秦观这首词所写从“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
当其“捻”着花枝时,其爱花是何等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其惜花又是何等无奈。
而“放花”之下,乃继之以“无语”,正是因为此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中的一种幽微的感动,原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
而又继之以“对斜晖”三个字,便更增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
“放花无语对斜晖”,七个字中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动作,和“对斜晖”的凝立的姿态,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
所以继之以“此恨谁知”,才会使人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之深恨。
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
但从词人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
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
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参考资料: 1、 李麟主编 .诗词文化常识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0 :175-176 . 2、 (宋)王禹偁等著 .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181-182 .
望海潮·秦峰苍翠 文翻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
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
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
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
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
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
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
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
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
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
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秦望山青绿秀丽,若耶溪清凉幽雅,在千岩万壑中争相流淌。
女墙是用鸳鸯瓦盖成的,城墙上列有手执画戟的士兵,而蓬莱则势如飞燕,高达“三休”。
看到那远在天际的一叶扁舟,使我想起了同范蠡浪迹太湖的西施,当年的姑苏台已荒芜不堪,西施的故里苎萝村也已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些许寂寞惆怅的感觉。
何人览古凝眸。
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
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
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
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谁人看史书看得伤了神,总是感叹青春易失,欢娱难久呢?
我能不能像梅福、王羲之一样,留名青史?
不过倒不如学那“四明狂客”贺知章,不为名利所累,在镜湖旁从容自得,逍遥其中,最好再把那富贵功禄都换成美酒,在这块远离尘世的水滨地尽情享乐。
参考资料: 1、 李建龙.中国金榜百家经典·第6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年:第242页 2、 (宋)秦观著 王醒解评.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90页
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 文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文翻注译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那华丽的高楼上深锁着一个多情之人,清冷的漫漫冬夜却无人和她共度。
独守空闺之时,更怕看见枕头、被子上绣着的成双成对的鸳凤,烦闷的她无心解衣,拥被而眠。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没来由地,忽然画角声起,惊动了警卫森严的整个城池,也打破了她的新梦。
望窗外月光铺地,映着严霜,听《梅花三弄》的乐曲幽幽响起,一曲终了,犹自辗转难眠。
这万般凄冷,如何消磨?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222-225 2、 綦维整理.宋诗画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70-71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玉楼:汲古阁本误作“秦楼”。
旧题东方朔《十洲记》:昆仑山“城上安全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二:“玉楼巢翡翌,珠殿锁鸳鸯。
”羞见:怕见。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羞,犹‘怕’也;
亦犹云‘怕见’也。
”又云: “苏轼《题织锦图上回文》诗: ‘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
’羞看,怕看也。
”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无端句: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
严城,防守严密之城。
《文选》李善注《抱朴子》:“鲍生日:人君恐奸衅之不虞,故严城以备之。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寒草未衰,严城于焉早闭。
”又何逊《临行公车》诗: “禁门俨犹闭,严城方警夜。
”皆城门早闭迟开,实行宵禁,并鼓角警戒。
月华;
月光。
梁元帝《乌栖曲》:“复值西施新浣纱,共向江干眺月华。
”宋范仲淹《御街行》:“年年今年,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听彻句:谓听完《梅花三弄》一曲,听彻,听毕。
曲终,谓之“彻”。
唐王武陵《王将军宅夜听歌》: “一曲听初彻,几年愁暂开。
”《梅花弄》,汉《横吹曲》名,相传据晋桓伊笛曲《三调》改编;
后为琴曲,凡三叠,故称《梅花三弄》。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222-225 2、 綦维整理.宋诗画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70-71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那华丽的高楼上深锁着一个多情之人,清冷的漫漫冬夜却无人和她共度。
独守空闺之时,更怕看见枕头、被子上绣着的成双成对的鸳凤,烦闷的她无心解衣,拥被而眠。
玉楼:汲古阁本误作“秦楼”。
旧题东方朔《十洲记》:昆仑山“城上安全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二:“玉楼巢翡翌,珠殿锁鸳鸯。
”羞见:怕见。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羞,犹‘怕’也;
亦犹云‘怕见’也。
”又云: “苏轼《题织锦图上回文》诗: ‘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
’羞看,怕看也。
”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没来由地,忽然画角声起,惊动了警卫森严的整个城池,也打破了她的新梦。
望窗外月光铺地,映着严霜,听《梅花三弄》的乐曲幽幽响起,一曲终了,犹自辗转难眠。
这万般凄冷,如何消磨?
无端句: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
严城,防守严密之城。
《文选》李善注《抱朴子》:“鲍生日:人君恐奸衅之不虞,故严城以备之。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寒草未衰,严城于焉早闭。
”又何逊《临行公车》诗: “禁门俨犹闭,严城方警夜。
”皆城门早闭迟开,实行宵禁,并鼓角警戒。
月华;
月光。
梁元帝《乌栖曲》:“复值西施新浣纱,共向江干眺月华。
”宋范仲淹《御街行》:“年年今年,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听彻句:谓听完《梅花三弄》一曲,听彻,听毕。
曲终,谓之“彻”。
唐王武陵《王将军宅夜听歌》: “一曲听初彻,几年愁暂开。
”《梅花弄》,汉《横吹曲》名,相传据晋桓伊笛曲《三调》改编;
后为琴曲,凡三叠,故称《梅花三弄》。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222-225 2、 綦维整理.宋诗画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