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留人不住 文翻注译赏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想留住情郎却无济于事,他酒醉后登上画船,扬帆而去。
碧波荡漾的春江中,那船儿一定乘风疾驶,黄莺啼晓之声,会充满他的耳际。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渡口空空荡荡只剩下杨柳郁郁青青,枝枝叶叶都满含着别意离情。
从此后休要寄锦书再诉衷情,画楼里的欢娱不过是一场春梦,那山盟海誓毕竟空口无凭。
参考资料: 1、 刘卉宇.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04:第76页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zhào)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留人不住: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此处翻用其意。
兰舟:木兰舟,以木兰树所造之船。
此处泛指船只。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锦书:书信的美称。
前秦苏若兰织锦为字成回文诗,寄给丈夫窦滔。
后世泛称情书为锦书。
云雨:隐喻男女交合之欢。
无凭:靠不住。
参考资料: 1、 刘卉宇.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04:第76页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zhào)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想留住情郎却无济于事,他酒醉后登上画船,扬帆而去。
碧波荡漾的春江中,那船儿一定乘风疾驶,黄莺啼晓之声,会充满他的耳际。
留人不住: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此处翻用其意。
兰舟:木兰舟,以木兰树所造之船。
此处泛指船只。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渡口空空荡荡只剩下杨柳郁郁青青,枝枝叶叶都满含着别意离情。
从此后休要寄锦书再诉衷情,画楼里的欢娱不过是一场春梦,那山盟海誓毕竟空口无凭。
锦书:书信的美称。
前秦苏若兰织锦为字成回文诗,寄给丈夫窦滔。
后世泛称情书为锦书。
云雨:隐喻男女交合之欢。
无凭:靠不住。
参考资料: 1、 刘卉宇.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04:第76页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此词是一首离情词。
当是托为妓女送别情之作。
送者有意,而别者无情,从送者的角度来写,写尽其痴人痴情。
“留人不住”四个字将送者、行者双方不同的情态描绘了出来:一个是再三挽留,一个是去意已决,毫无留恋之情。
“醉解兰舟去”,恋人喝醉了,一解开船缆就决绝地走了。
“留”而“不住”,又为末两句的怨语做了铺垫。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二句紧承“醉解兰舟去”,写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经的风光。
江中是碧绿的春水,江上有婉转的莺歌,是那样的宜人。
当然,景色的美好只是女子的想象,或许更是她的期望,即使他决然地离开了她,她也仍旧希望自己的情人在路上有美景相伴,可见痴情至深。
“过尽”两个字,暗示女子与恋人天各一方的事实,含蓄透露出她的忧伤。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情人已经走了很久,不见踪影,但女子依旧站在那里。
堤边杨柳青青,枝叶茂盛繁多,千丝万缕,依依有情,它们与女子一起伫立于渡口,安静凝望远方。
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所以“枝枝叶叶”含有离情的意思,此处即借杨柳的枝叶来暗示女子黯然的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所表达的感情非常激烈。
女子负气道:“以后你不必给我寄信了,反正我们之间那犹如一场春梦的欢会没有留下任何凭证,你的心里也没有我的位置。
” “画楼云雨”四个字道出了女子与男子曾经的美好过往,只可惜男子决然绝情。
相守的期盼落空之后,她只有怀着无限的怨恨选择放弃,从特意提及“锦书”可知,女子内心并不想如此决绝,只是无可奈何罢了。
这首词在技巧上运用了很多对比方法:一个苦苦挽留,一个“醉解兰舟”;
一个“一棹碧涛”、晓莺轻啼,一个独立津渡、满怀离情;
一个意浅,一个情深,让人一目了然。
在结构上,亦是先含情脉脉,后决绝断念。
结尾二句虽似负气怨恨,但正因为爱得执著,才会有如此烦恼,所以更能反衬出词人的一片痴情。
总之,此词刻画细腻,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一个女子痴中含怨的微妙心理。
参考资料: 1、 杨永胜,何红英.唐代宋词元曲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05:第190页 2、 (清)朱孝臧编选;
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超值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135页 3、 (宋)王禹偁.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超值金版:新世界出版社,2011.03:第102页 4、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105页 5、 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学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6:第381页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文翻注译赏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闲展吴山翠。
醉中告别西楼,醒后全无记忆。
犹如春梦秋云,人生聚散实在太容易。
半窗斜月微明,我还是缺少睡意,彩画屏风空展出吴山碧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衣上有宴酒的痕迹,聚会所赋的诗句,点点行行,总唤起一番凄凉意绪。
红烛自悲自怜也无计解脱凄哀,寒夜里空替人流下伤心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píng)闲展吴山翠。
西楼:泛指欢宴之所。
春梦秋云:喻美好而又虚幻短暂、聚散无常的事物。
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云似秋云无觅处。
”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 吴山: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红烛”二句:化用唐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蜡烛拟人化。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píng)闲展吴山翠。
醉中告别西楼,醒后全无记忆。
犹如春梦秋云,人生聚散实在太容易。
半窗斜月微明,我还是缺少睡意,彩画屏风空展出吴山碧翠。
西楼:泛指欢宴之所。
春梦秋云:喻美好而又虚幻短暂、聚散无常的事物。
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云似秋云无觅处。
”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 吴山: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衣上有宴酒的痕迹,聚会所赋的诗句,点点行行,总唤起一番凄凉意绪。
红烛自悲自怜也无计解脱凄哀,寒夜里空替人流下伤心泪。
“红烛”二句:化用唐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蜡烛拟人化。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
” 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
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
昔日欢情易逝,当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在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
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
二、三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
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
“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
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
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
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
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
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此时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
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
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结拍两句,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
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
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但却更广泛地慨叹于过去欢情之易逝,此时孤怀之难遣,将来重会之无期,所以情调比其他一些伤别之作,更加低徊往复,沉郁悲凉。
词境含蓄蕴藉,情意深长。
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文翻注译赏
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
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人。
路上年年生秋草,楼中日日进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登楼望;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在哪方。
相思话语无诉处,又何必,写在信纸上,费了泪千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旧香:指过去欢乐生活遗留在衣衫上的香泽。
云渺(miǎo)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jiān)费泪行。
无凭语:没有根据的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
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人。
路上年年生秋草,楼中日日进夕阳。
旧香:指过去欢乐生活遗留在衣衫上的香泽。
云渺(miǎo)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jiān)费泪行。
登楼望;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在哪方。
相思话语无诉处,又何必,写在信纸上,费了泪千行。
无凭语:没有根据的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此词在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
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
起首两句抒写离恨的无法排遣。
“旧香”是往日与伊人欢乐的遗泽,乃勾起“离恨”之根源,其中凝聚着无限往昔的欢乐情事,自觉堪惜,“惜”字饱含着对旧情的深切留念。
而“醉拍春衫”则是产生“惜旧香”情思的活动,因为“旧香”是存留在“春衫”上的。
句首用一“醉”字,可使人想见其纵恣情态,“醉”,更容易触动心怀郁积的情思。
次句乃因“惜旧香”而激起的无可奈何之情。
“疏狂”二字是作者个性及生活情态的自我写照。
“疏”为阔略世事之意。
这句意谓以自己这个性情疏狂的人却被离恨所烦恼而无法排遣,而在句首着一“天”字,使人觉得他的无可奈何之情是无由开解的。
“年年”两句选取最常见的秋草、夕阳,烘托思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念之情。
路上秋草年年生,实写征人久久不归;
日日楼中朝暮独坐,实写为离恨折磨之苦。
过片承“夕阳”而写云、水,将视野扩展,从云水渺茫、征人归路难寻中,突出相见无期。
此二句即景生情,以景喻情,道出了主人公于楼上怅望时的情思。
结拍两句是无可奈何的自慰,措辞无多,然而读之使人更觉哀伤。
“莫向花笺费泪行”虽是决绝之辞,却是情至之语,从中带出已往情事,当是曾向花笺多费泪行。
既然离恨这般深重,非言辞所能申写,如果再“向花笺费泪行”,那便是虚枉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相思·长相思 文翻注译赏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参考资料: 1、 沈文嘉.《宋词300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8:第57页 2、 吴熊和.《唐宋词精华 上》: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01:第490页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shèn)了期,除非相见时。
甚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sì)谁,浅情人不知。
似:给与。
浅情人:薄情人。
参考资料: 1、 沈文嘉.《宋词300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8:第57页 2、 吴熊和.《唐宋词精华 上》: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01:第490页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shèn)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甚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sì)谁,浅情人不知。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似:给与。
浅情人:薄情人。
参考资料: 1、 沈文嘉.《宋词300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8:第57页 2、 吴熊和.《唐宋词精华 上》: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01:第490页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
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
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
“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
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
“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
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
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
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在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词人用情之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 文注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文翻注
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饷。
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
弯环正是愁眉样。
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饷。
双纹翠簟铺寒浪。
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心生惆怅。
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一人,偏又响起阵阵莺声,好似美女轻唱。
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
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
弯环正是愁眉样。
夏雨初霁,掠过蓣草的微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
雨后的荷花含情脉脉,红红的脸颊上挂着泪珠似得看着人们。
新月弯弯,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
参考资料: 1、 王炜选注.《宋词 》上卷:沈阳出版社,2001-12:第86页 2、 晏殊,晏几道著.《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晏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01:第46页
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饷。
双纹翠簟铺寒浪。
捻:用手指轻轻拿起。
霜纨:指洁白纨扇。
怅望:惆怅、怨恨。
秦娥:指年轻貌美女子。
慵:懒。
一饷:即一响,短暂的时问。
双纹翠簟:织有成双花纹的翠簟。
簟,竹制凉席。
寒浪:即指簟纹。
竹席清凉,花纹起伏如浪,故称“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
弯环正是愁眉样。
苹风:掠过蓣草的微风。
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蓣之末。
”绿云:指蓝天下之浮云,喻指女子乌发。
此句即“新月斜贴绿云上”。
上,缓缓爬上。
弯环:弯弯如环之月亮。
参考资料: 1、 王炜选注.《宋词 》上卷:沈阳出版社,2001-12:第86页 2、 晏殊,晏几道著.《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晏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01:第46页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文注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文翻注译赏
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
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
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身佩紫兰,头簪菊黄,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
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
参考资料: 1、 桑绍龙主编.唐宋名家词选读: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09:第73页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金掌:汉武帝时在长安建章宫筑柏梁台,上有铜制仙人以手掌托盘,承接露水。
此处以“金掌”借指国都,即汴京。
即谓汴京己入深秋。
雁字:雁群飞行时排列成人字,有时排列成一字,故称雁字。
绿杯红袖:代指美酒佳人。
人情:风土人情。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兰佩紫”两句:佩戴紫色兰花,头上插黄菊。
屈原《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
理旧狂:重又显出从前狂放不羁的情态。
参考资料: 1、 桑绍龙主编.唐宋名家词选读: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09:第73页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
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
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
金掌:汉武帝时在长安建章宫筑柏梁台,上有铜制仙人以手掌托盘,承接露水。
此处以“金掌”借指国都,即汴京。
即谓汴京己入深秋。
雁字:雁群飞行时排列成人字,有时排列成一字,故称雁字。
绿杯红袖:代指美酒佳人。
人情:风土人情。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身佩紫兰,头簪菊黄,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
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
“兰佩紫”两句:佩戴紫色兰花,头上插黄菊。
屈原《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
理旧狂:重又显出从前狂放不羁的情态。
参考资料: 1、 桑绍龙主编.唐宋名家词选读: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09:第73页
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
表达凄凉的人生感怀。
其中饱含备尝坎坷沧桑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首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上片写景生情。
秋雁南飞,主人情长,引起思乡之情,正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
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
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
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
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
这两句意象绵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两句将客居之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心切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下片抒发感慨。
因自己的孤高的性格,而仕途失意,想以狂醉来排遣忧愁,然而却是“断肠”。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和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化出的“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
接下来一句,写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
试想,本是清狂耽饮的人,如今要唤起旧情酒兴,还得“殷勤”去“理”才行,此中的层层挫折,重重矛盾,必有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之慨,感情的曲折,自然把意境推向比前更为深厚的高度。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由上面的归结,再来一个大的转折,又引出很多层次。
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
《蕙风词话》又说:“‘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
‘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
”此乃中肯之语。
词之结句,竟体空灵,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妙纵观全词,尽管作者那种披肝沥胆的真挚一如既往,但在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悲凉已压倒缠绵;
虽然还有镂刻不灭的回忆,可是已经害怕回忆了。
晏几道生性耿直,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故一生抑郁不得志。
这首词,写景洗练,写情起伏跌宕,很好地表达了他失意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江龙主编;
廖亚,李苗苗,王坤娜等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词典 学生彩图版: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01:第131页 2、 程帆主编.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学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6:第376页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文翻注译赏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荒漠凄凉的关山,常常令我魂牵梦萦,那远在塞外的亲人难以寄家信回来。
可惜我两鬓秀美的青丝,只因为日日盼望、夜夜相思而渐渐变白了。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到他回来的时候,我要依偎在他怀里,傍着碧绿的纱窗共诉衷肠。
我一定要告诉他:“那别离的凄苦真是难耐,哪有团聚在一起好度时光。
” 参考资料: 1、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 第65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66页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关山:泛指关隘和山川。
鱼雁:指书信。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后因以“鱼雁”代称书信。
音尘:音信,消息。
怜:怜惜。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归梦:归乡之梦。
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
人人:对所亲近的人的呢称。
真个:确实,真正。
参考资料: 1、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 第65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66页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荒漠凄凉的关山,常常令我魂牵梦萦,那远在塞外的亲人难以寄家信回来。
可惜我两鬓秀美的青丝,只因为日日盼望、夜夜相思而渐渐变白了。
关山:泛指关隘和山川。
鱼雁:指书信。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后因以“鱼雁”代称书信。
音尘:音信,消息。
怜:怜惜。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到他回来的时候,我要依偎在他怀里,傍着碧绿的纱窗共诉衷肠。
我一定要告诉他:“那别离的凄苦真是难耐,哪有团聚在一起好度时光。
”归梦:归乡之梦。
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
人人:对所亲近的人的呢称。
真个:确实,真正。
参考资料: 1、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 第65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66页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这首词抒写相思怀远之情。
上片怀旧。
以“关山”总领词人怀归思亲之根由。
词人以显贵公子远涉关山,突感孤单寂寞,魂牵梦系于家中亲人,欲归不得,遂怨关山太长;
又不见亲人书信得以慰藉,遂怨替人传递书信的鱼雁太少。
以痴语写真情,令人莞尔。
“两鬓”二句写词人闷时对镜,见两鬓青青,正是青春华茂,遂觉远离家乡实为虚耗青春,便突发感慨:“哎,可怜哟!
我这满头青丝,就要为相思变老喽!
”故作夸张,憨态可掬,情趣盎然,颇见性情。
下片梦归,纯由想象生发。
词人怀归情切,于是忽然“梦归碧纱窗”,与爱侣在碧纱窗之闺阁梦中相见,大感快慰,遂向亲爱的人儿倾诉衷肠:“离别实在太难太苦,真不如相逢团聚好!
”这是词人亲身感受的一句实话,也是向爱侣表达思慕的一句痴语:“可想死你了!
”此又是词人至性痴情的真率发露。
此词以简约的文辞抒写至痴真情,真实而亲切,于平淡中见韵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 文翻注译赏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
青楼上珠帘透入落花残影遮不住零星愁,犹如去年今日又惹伤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谁知误管了暮春残红的情事,到处登山临水竟耗费我多少春泪。
金杯美酒,此刻只求痛深举杯,直把落花看尽,人生在世,青春短暂,有多少欢乐,还能有几次陶醉!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 .宋词三百首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艳粉娇红:指娇艳的花。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金盏:酒杯的美称。
直须:只管,尽管。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 .宋词三百首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
青楼上珠帘透入落花残影遮不住零星愁,犹如去年今日又惹伤春意。
艳粉娇红:指娇艳的花。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谁知误管了暮春残红的情事,到处登山临水竟耗费我多少春泪。
金杯美酒,此刻只求痛深举杯,直把落花看尽,人生在世,青春短暂,有多少欢乐,还能有几次陶醉!
金盏:酒杯的美称。
直须:只管,尽管。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 .宋词三百首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起首一句气势不凡,笔力沉重,着一“又”字,言东风无情,实则人有情,烘衬出内心的愁怨之深,此意直贯全篇。
第二句的“艳粉娇红吹满地”,正面描写落花,“粉”是“艳”,“红”是“娇”,不仅描绘了花的色彩,而且写出了花的艳丽娇冶如人。
着力写花的美,也就更反衬出“吹满地”的景象之惨,满目繁华,转瞬即逝,使人触目惊心。
“吹”字暗接“东风”,进一步写东风的无情。
上片歇拍两句,上句词意深厚,楼台高远,帘影层深,是怕见春残花落触动愁肠,虽然较之近观增加了几分隐约朦胧,但花飞花谢仍然依稀可见,“不遮愁”三字十分生动、传神。
景既不能遮断,愁自然油然而生。
下句语浅而情深,红稀绿暗的春残景色“还似”去年一样,“还似”二字,回应首句“又”字,申说花飞花谢的景象、春残春去的愁情,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年年如此,情意倍加深厚,语气愈益沉痛。
过片表面上自责“错管”,实际上写有情,花落春去,人力无法挽回,惜春怜花,只能是徒然多事而已。
当初不能通晓此理,每逢登临游春都为花落泪,现看来都属多余的感情浪费。
表面上看似怨悔,实是感伤。
结拍“两句,化用崔敏童的”能向花前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频“(《宴城东庄》),转写今日此时,表面上自解自慰,说伤春惜花费泪无益,不如痛饮美酒,恣赏落花,语极旷达,实际上却极为沉痛,较之惋惜更深一层。
群花飞谢,还没有委埋泥土、坠随流水之前,”吹满地“的”艳粉娇红“还可供人怜惜,然而这种景象转瞬间即将消逝无踪,又能够看到几次?
更又能看得几时!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韩偓《惜花》),”直须深“的连连呼唤中,蕴藏着无计留春、悲情难抑的痛苦,但这种感情却故以问语相诘,就显得十分宛转。
此二句明朗显豁,曳顿挫,有一唱三叹之妙。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