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

青楼上珠帘透入落花残影遮不住零星愁,犹如去年今日又惹伤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谁知误管了暮春残红的情事,到处登山临水竟耗费我多少春泪。

金杯美酒,此刻只求痛深举杯,直把落花看尽,人生在世,青春短暂,有多少欢乐,还能有几次陶醉!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  .宋词三百首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艳粉娇红:指娇艳的花。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金盏:酒杯的美称。

直须:只管,尽管。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  .宋词三百首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

青楼上珠帘透入落花残影遮不住零星愁,犹如去年今日又惹伤春意。

艳粉娇红:指娇艳的花。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谁知误管了暮春残红的情事,到处登山临水竟耗费我多少春泪。

金杯美酒,此刻只求痛深举杯,直把落花看尽,人生在世,青春短暂,有多少欢乐,还能有几次陶醉!

金盏:酒杯的美称。

直须:只管,尽管。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  .宋词三百首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起首一句气势不凡,笔力沉重,着一“又”字,言东风无情,实则人有情,烘衬出内心的愁怨之深,此意直贯全篇。

第二句的“艳粉娇红吹满地”,正面描写落花,“粉”是“艳”,“红”是“娇”,不仅描绘了花的色彩,而且写出了花的艳丽娇冶如人。

着力写花的美,也就更反衬出“吹满地”的景象之惨,满目繁华,转瞬即逝,使人触目惊心。

“吹”字暗接“东风”,进一步写东风的无情。

上片歇拍两句,上句词意深厚,楼台高远,帘影层深,是怕见春残花落触动愁肠,虽然较之近观增加了几分隐约朦胧,但花飞花谢仍然依稀可见,“不遮愁”三字十分生动、传神。

  景既不能遮断,愁自然油然而生。

下句语浅而情深,红稀绿暗的春残景色“还似”去年一样,“还似”二字,回应首句“又”字,申说花飞花谢的景象、春残春去的愁情,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年年如此,情意倍加深厚,语气愈益沉痛。

  过片表面上自责“错管”,实际上写有情,花落春去,人力无法挽回,惜春怜花,只能是徒然多事而已。

当初不能通晓此理,每逢登临游春都为花落泪,现看来都属多余的感情浪费。

表面上看似怨悔,实是感伤。

结拍“两句,化用崔敏童的”能向花前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频“(《宴城东庄》),转写今日此时,表面上自解自慰,说伤春惜花费泪无益,不如痛饮美酒,恣赏落花,语极旷达,实际上却极为沉痛,较之惋惜更深一层。

群花飞谢,还没有委埋泥土、坠随流水之前,”吹满地“的”艳粉娇红“还可供人怜惜,然而这种景象转瞬间即将消逝无踪,又能够看到几次?

更又能看得几时!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韩偓《惜花》),”直须深“的连连呼唤中,蕴藏着无计留春、悲情难抑的痛苦,但这种感情却故以问语相诘,就显得十分宛转。

此二句明朗显豁,曳顿挫,有一唱三叹之妙。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

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当日佳期鹊误传。

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

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当日佳期鹊误传。

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鹊误传:传说鹊鸣兆有来客。

欢尽夜,别经年。

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凉蟾:冷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当日佳期鹊误传。

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

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这是一首七夕词,写的仍是人们所熟悉的神话故事。

把牛郎、织女称作“断肠仙”,颇新颖,当时小晏的创意,而“佳期鹊误传”的情节,则未知其具体缘由和相关依据,尚待有关资料之发现,方可查考。

全词的重点,当是过片三句所抒发的感慨:“欢尽夜,别经年。

别多欢少奈何天”!

牛、女盼望一年,方可一夕相逢,七夕之夜纵然可以尽情欢乐,也抵挡不了三百六十四天的离别相思之苦,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无可奈何,就是明明知道它不公平、不合理,可就是没法改变这样的事实,左思右想,拿它没办法。

这就是不能解决的矛盾,不能愈合的创伤,不能消除的恨事:这也正是七夕故事的“悲剧性”之所在,也是它获得关注、获得同情的根本原因。

就这一点看,小晏这首词还是颇有深度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平乐·千花百草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千花百草。

送得春归了。

拾蕊人稀红渐少。

叶底杏青梅小。

小琼闲抱琵琶。

雪香微透轻纱。

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

千花百草。

送得春归了。

拾蕊人稀红渐少。

叶底杏青梅小。

小琼闲抱琵琶。

雪香微透轻纱。

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

雪香:指肌肤如雪,香气溢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

她的纤纤玉指,划过十三根筝弦,细腻地传达出内心浓稠的怨恨。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面对宴间宾客,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流动,筝柱斜列着,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

当曲调弹响到最哀伤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两道黛眉,就这样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参考资料: 1、 迟乃义、铂淳.名家书画 宋词:中华书局,2013:88 2、 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4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弄:演奏乐曲。

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

相传舜帝南巡苍梧,二妃追至南方,闻舜卒,投江而死。

后人以此为题材写成乐曲。

十三弦:汉史游《急就篇》之三颜师古注:“筝,亦小瑟类也,本十二弦,今则十三。

”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慢:形容眼神凝注。

玉柱斜飞雁:古筝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称雁柱。

春山:喻美人的眉峰。

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故称眉为眉黛,黛,青黑色的颜料。

参考资料: 1、 迟乃义、铂淳.名家书画 宋词:中华书局,2013:88 2、 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4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

她的纤纤玉指,划过十三根筝弦,细腻地传达出内心浓稠的怨恨。

弄:演奏乐曲。

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

相传舜帝南巡苍梧,二妃追至南方,闻舜卒,投江而死。

后人以此为题材写成乐曲。

十三弦:汉史游《急就篇》之三颜师古注:“筝,亦小瑟类也,本十二弦,今则十三。

”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面对宴间宾客,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流动,筝柱斜列着,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

当曲调弹响到最哀伤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两道黛眉,就这样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慢:形容眼神凝注。

玉柱斜飞雁:古筝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称雁柱。

春山:喻美人的眉峰。

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故称眉为眉黛,黛,青黑色的颜料。

参考资料: 1、 迟乃义、铂淳.名家书画 宋词:中华书局,2013:88 2、 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4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这是一首写歌女弹筝的词,或有所寄托,或纯写眼中所见之人,耳中所闻之曲,不必深究。

  开篇先点出乐曲的格调,首先,用的是筝,而筝声向来苍凉柔婉,适合表现哀怨、哀愁的情绪,而歌女所弹奏的也正是类似湘江故事的哀伤曲调。

乐曲本是要靠耳听,而无法目见的,但词人却突然从听觉转向视觉,说“声声写尽湘波绿”。

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通感”,也称“移觉”,即将不同感官所感受到的诸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触沟通起来。

因为文字最方便描写的是视觉,而对于听觉则相对难以描摹,所以用视觉来比拟听觉——澄碧的湘流。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确实易使人产生哀愁的情感.于是便以通感的手法来比喻筝曲。

  上阕后两句点明了通感所表述的含义,并点出弹筝人的身份——女子,在以筝弹奏“幽恨”之曲。

  下阕开篇也是视觉,重点从筝曲转换到弹筝之人,在宴会席间,沉静地弹筝,“秋水”也即澄澈的目光缓缓流转,表明弹筝的女子完全把整个身心都融合到所弹奏的筝曲中去了。

而赏其弹奏者眼中所见既有澄澈目光,也有斜行的筝柱,也将筝和人合为一体,仿佛这乐声不是从筝上弹出,而是从弹筝女子心中涌出一般。

正因如此,才能在筝声弹奏到最凄婉断肠的那一刻,女子缓缓垂下双眉,表情与乐声浑然一体,吐尽了胸中的哀伤和怨恨。

  全词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哀,风格含蓄深沉,令人可观可叹。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4

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手捻香笺忆小莲。

欲将遗恨倩谁传。

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难圆。

只应花月似欢缘。

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手捻香笺忆小莲。

欲将遗恨倩谁传。

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难圆。

只应花月似欢缘。

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这首词是为怀念歌妓小莲而作的。

首句直呼小莲之名,等于明确地标出题目,这与把她们的名字嵌入句中的那种隐蔽含蓄的方式是大不相同的,直呼其名更为突出,更为强烈。

“手捻香笺”,刻画词人凝神沉思之情状,因为“欲将遗恨倩谁传”,把思念之情写成诗句,题上香笺,却无人为之传递,小莲本人也是见不到的。

暗中表示,不知小莲如今流落何方!

故而思念之情也就被沉痛地称作了“遗恨”。

接下来的对偶句中,“逍遥”和“酩酊”只是填充和配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内涵,两句所说的就是“归来独卧”,“梦里相逢”。

想做个什么梦,只是一种主观的意愿,而且是十九不能实现的,所以最终还是连梦中相逢都是不可能的。

写到下片,词人认识到了,自己和小莲等人的“欢缘”,只能如花之易落、月之难圆。

行笔至此,词人的伤感之情已是相当浓烈的了。

人称小晏是古之“伤心人”,于此可见一斑。

最后,又把遗恨的想法交付给了秦筝。

“秦筝算有心情在”,这表明是经过选择,才想起了秦筝的,认为这种乐器还算能够寄托自己的哀伤。

“在”字是语助词,有音无义,只起加重语气、强调所述事情的作用,用在这儿,是表示词人对秦筝可以寄情的信赖之意。

能否真的起作用呢?

全词的结句仍然把悬念留给了读者——“试写离声入旧弦”,只是试一试看,那结果呢?

读者自己去猜测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二月春花厌落梅。

仙源归路碧桃催。

渭城丝雨劝离杯。

欢意似云真薄幸,客鞭摇柳正多才,凤楼人待锦书来。

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闲弄筝弦懒系裙。

铅华消尽见天真。

眼波低处事还新。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可怜虚度琐窗春。

闲弄筝弦懒系裙。

铅华消尽见天真。

眼波低处事还新。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可怜虚度琐窗春。

  一个歌妓自叹身世命运,作者代为立言,作此词。

  上片描写女主人百无聊赖且心事重重之情状。

闲弄筝弦,并非弹奏乐曲,而是一种近于无意识的习惯性动作,由此正可见其情绪之不佳。

懒系衣裙,不施铅粉,同样见其忧伤之心情。

第二句之“见天真”是说她美貌,第三句之“事还新”是说她聪颖。

然而,尽管女主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但她以前的经历和当前的处境,却都是不能尽如人意的。

过片一联,概括表述她的不如意事——“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

酒,只是一种指代之词,不得好酒喝,就是没有好日子过,这使他惆怅、怨恨。

“难值有情人”,恐怕是她最沉重的心事,因为遇不到有情有义的男人,她就得不到依靠,将来的生活也就得不到保障。

然而,这又谈何容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小姐妹们早就把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出来了。

青春易逝,好景不常,瞻前顾后,忧心忡忡,最后,女主人只能自叹命薄、自伤情多——“可怜虚度琐窗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满庭芳·南苑吹花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

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

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汉水西东。

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

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

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

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

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汉水西东。

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南苑吹花嬉戏,西楼题叶传情。

故园里,多少美好的光阴。

秋日里凭栏凝思,尚能记起旧时相聚。

多少次如梦般美妙欢娱,换来的却是,流水般的各自东西。

太久的分别,淡漠了当初的情意。

竟不见归雁将锦书传递。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

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

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时光悄逝,栏菊枯败溪边桐叶飘去。

只留下苦酒一杯,伴着疏月凄风。

离愁别恨,又能与谁诉说?

且把一腔愁绪,消磨在绿酒之中。

只盼佳期到,那时一定要他细看,衣袖上点点泪痕。

参考资料: 1、 幽篁客的新浪博客 《满庭芳》晏几道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

故园欢事重重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

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

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汉水西东。

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歌云梦雨:旧时把男女欢情称作云雨情,歌云梦雨即对云雨情在歌中梦中重温之。

锦字:用锦织成的文字。

晋窦滔妻苏氏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赠夫,后世遂以“锦字”作为妻子寄给丈夫快信的代称。

此指情人的书信。

征鸿:远飞的大雁。

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

“锦字系征鸿”即把快信系在鸿雁足上借以传递。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

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

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年光:时光。

绿酒:即“绿蚁”。

古时的酒(米酒)新酿成未过滤时,面上浮着淡绿色的米渣,故称。

 啼红:指红泪,即美人之泪。

此处借喻相思之苦。

参考资料: 1、 幽篁客的新浪博客 《满庭芳》晏几道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

故园欢事重重

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喜鹊桥成催凤驾。

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

乞巧双蛾加意画。

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

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

路隔银河犹可借。

世间离恨何年罢。

南乡子·花落未须悲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花落未须悲。

红蕊明年又满枝。

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

水阔山长雁字迟。

今日最相思。

记得攀条话别离。

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

一点愁心入翠眉。

1112131415 共3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