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四之三·林钟商) 文
少年游(十之五·林钟商) 文
壬子正月四日後圃行散四首 文
雪小霁,顺风过谢阳湖 文
都梁三日雪没屋,小船行水如行陆。
山阳一朝帆遇风,大船行水如行空。
昨来牵天冻得泣,买芦燎衣芦自湿。
朝来牵夫皆上船,收缆脱巾篷底眠。
楼船忽然生两翼,横飞直过阳侯国。
千村一抹片子时,四岸人家眼中失。
似闻咫尺是杨州,更数宝应兼高邮。
青天万里当径度,不堪回首都梁路。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文
访周仲觉夜宿南岭,月色粲然。晓起路湿闻有 文
赠都下隐者 文
梅福隐市门,严平居卜肆。
乃知神仙徒,非必烟霞地。
异哉西山人,逍遥京洛尘。
门多长者车,察脉如有神。
轩皇万馀载,此术了然在。
精意洞五行,飞名落四海。
结舍拟沧洲,东池接御沟。
兰芳披幽径,琴樽在小舟。
清夜泛月华,宛是江湖游。
他日上云去,兹为黄鹤楼。
点绛唇·露下风高 文
生查子·长恨涉江遥 文赏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此词以一个看似平凡的少女荡舟遇雨、娇不胜寒的故事,喻写了一幕爱情的悲剧,同时也寄托了一个不谙世故者生活坎坷、遭遇不幸的身世感慨。
全词意味深蕴,含蓄婉转,手法新颖,别具一格。
开篇两句起笔不凡,想像奇特。
女主人公感到离江边路太远了,遂移家近溪头,以便涉江采芙蓉,而且溪水流入江中,也将会流到所思之处吧!
慰情聊胜于无,两句堪称“痴绝”之语。
三、四句又起波澜,她摇荡着木兰船去采芙蓉,却不知不觉误入了双鸳浦。
“木兰舟”,以香木制成的船只,泛指佳美的小船。
芙蓉,即指荷花。
她荡舟缘溪而去,可是却来到触动她孤独情怀之地“双鸳浦”——鸳鸯成双作对的水边。
这里妙一“误”字,竟因“双鸳”这样美好的字眼引起她的不快,正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
过片二句借写泛舟时遇雨,语意双关,表达了女子被弃时复杂的感情。
“无端”,有料想不到之意。
那象浮云般轻薄的男子,竟然毫无理由地玩弄女子的感情,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却只能暗暗地忍受着无穷的痛苦。
那几乎是绝望的哀伤、绵绵的遗恨,紧揪着人们的心。
“云”、“雨”之喻,本指男女间的欢合,而本词中,却显得如此凄冷悲凉。
这里用谴责、痛悔、爱怜几层含意,深刻地写出被弃女子的心理。
末两句承“帘纤雨”,意谓她那单薄的衣裳怎抵挡寒风冷雨?
只好向荷花诉说自己的幽恨。
“翠袖”句,写女子“不胜”风雨之寒,既点出她的软弱无依的可悲处境,也暗示她的清操独守。
然而心灵上的创伤是无法消除的,无人倾诉,只能悄悄地共荷花相语。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 .晏几道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7-01-01 .
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文注赏
冰骨清寒瘦一枝。
玉人初上木兰时。
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
五湖水色掩西施。
冰骨清寒瘦一枝。
玉人初上木兰时。
懒妆斜立澹春姿。
澹:也写作“淡”。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
五湖水色掩西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冰骨清寒瘦一枝。
玉人初上木兰时。
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
五湖水色掩西施。
“冰骨”两句,绘出屏中梅树之貌。
两句脱胎于成语“冰清玉洁”,赞梅树之格调高雅。
“木兰”,即木兰舟的省称。
此言自己在观赏了友人的舟中梅屏后,感受到屏中梅枝玉骨冰清傲霜斗寒般的气质。
“懒妆”一句,以梅拟人,写出梅枝的神韵。
此句也是从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句中化出,赞屏中梅枝活似佳人之天生丽质,虽懒于梳妆打扮,然淡然而立,尽占春色,不愧为“东风第一枝”之称。
此亦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赞梅枝也。
“月落”两句,紧扣上片结句而生发开去。
林逋《山园小梅》有“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词人另辟蹊径,写自己对月落后溪边梅枝的感受:月儿虽然已沉没在小溪的尽头,梅枝的倩影却能长留在溪畔。
此非影留,实是词人感情所系也。
接着词人转而写实,言日长天久春天也会过尽,然而绘有“东风第一枝”的梅屏,却长留在舟中。
“五湖”句,既点出“舟”字,也复赞梅屏。
“五湖”,即太湖。
西施曾从范蠡游五湖,此言李中斋小舟载着的梅屏,在千顷太湖的水色掩映下如西子之畅游五湖般的更显婀娜多姿。
全词紧扣“舟中梅屏”,拟人状物反复咏叹,形神皆备,根本没有“用事下语太晦,人不可晓”(沈义父《乐府指迷》)之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