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思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秋宵已难曙,漏向二更分。

我忆山水坐,虫当寂寞闻。

洞庭风落木,天姥月离云。

会自东浮去,将何欲致君。

送朱兵曹回越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星彩练中见,澄江岂有泥。

潮生垂钓罢,楚尽去樯西。

碛鸟辞沙至,山鼯隔水啼。

会稽半侵海,涛白禹祠溪。

寄山友长孙栖峤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此时气萧飒,琴院可应关。

鹤似君无事,风吹雨遍山。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间。

有径连高顶,心期相与还。

赠翰林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清重无过知内制,从前礼绝外庭人。

看花在处多随驾, 召宴无时不及身。

马自赐来骑觉稳,诗缘见彻语长新。

应怜独向名场苦,曾十馀年浪过春。

积雪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昔属时霖滞,今逢腊雪多。

南猜飘桂渚,北讶雨交河。

尽灭平芜色,弥重古木柯。

空中离白气,岛外下沧波。

隐者迷樵道,朝人冷玉珂。

夕繁仍昼密,漏间复钟和。

想积高嵩顶,新秋皎月过。

赠丘先生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常言吃药全胜饭,华岳松边采茯神。

不遣髭须一茎白,拟为白日上升人。

新年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

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

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

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

叹息着这年老的身体怎么能像年一样循环更新呢。

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在石门旁思索了很久要不要隐退,看见铜镜里年老的容貌忍不住再三窥视。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

花又开了,路旁移来了新的树,我心里知道这是故国的春天来了。

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

谁能来扫平心中的不满呢?

反正不是佛教的。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嗟(jiē)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

嗟:叹息。

龙钟身:年老的身体。

龙钟,年迈。

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

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

谁能……北宗人:当时国家正遭受战火,此句表现自己身为佛教中人对战争的无能为力。

北宗:佛教禅宗的一派,以神秀为代表。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嗟(jiē)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

叹息着这年老的身体怎么能像年一样循环更新呢。

嗟:叹息。

龙钟身:年老的身体。

龙钟,年迈。

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在石门旁思索了很久要不要隐退,看见铜镜里年老的容貌忍不住再三窥视。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

花又开了,路旁移来了新的树,我心里知道这是故国的春天来了。

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

谁能来扫平心中的不满呢?

反正不是佛教的。

谁能……北宗人:当时国家正遭受战火,此句表现自己身为佛教中人对战争的无能为力。

北宗:佛教禅宗的一派,以神秀为代表。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剑客 / 述剑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参考资料: 1、 《少儿国学文化经典导读》编写组.唐诗 .通辽市: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77页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霜刃:形容剑锋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把示君:拿给您看。

参考资料: 1、 《少儿国学文化经典导读》编写组.唐诗 .通辽市: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77页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

霜刃:形容剑锋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把示君:拿给您看。

参考资料: 1、 《少儿国学文化经典导读》编写组.唐诗 .通辽市: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77页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诗思奇僻。

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

诗题一作《述剑》。

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

“十年磨一剑”,是剑客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

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

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

”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

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

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

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

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

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 三月晦日送春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今天是三月三十日,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春天美丽的风光就有离开我这位苦吟诗人了。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我和你今夜不用睡觉了,在晨钟响动之前,总算还是春天吧。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471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51页 .

暮过山村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几里远就能听到凄寒的水声,山区人家居住分散没有近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怪禽从旷野上传来声声鸣叫,昏惨的落日惊恐过路的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一弯新月未得照彻漫漫长夜,边关的烽火并没有越过三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远处几棵萧条的桑柘树外面,袅袅炊烟渐觉与人相近相亲。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9-580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羁旅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

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数里闻寒水”。

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

而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

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

首联点题,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怪禽”大概是鸱鸮一类的鸟。

这种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

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

这两句诗写声写色,声色均骇人听闻。

诗的境界幽深险僻,自是贾岛本色。

  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悄悄地拉开。

颈联转写夜景:“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边烽,指边境的烽火。

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

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

这时候诗人逐渐走近山庄。

  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

结句“烟火渐相亲”,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与韵味。

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相当敏锐,体验深刻,又着意炼句,因此,诗里的心理刻画也显得细致入微而耐人寻味。

  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

  诗的形象写得险怪寒瘦,境界幽深奇异,在中唐诗歌中确实别具一格。

明胡应麟推崇“浪仙之幽奇”为“五言独造”(《诗薮·内编》卷四)。

从风格这一角度上看,这一评语也说得中肯。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65-966页

12345 共34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