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妓云英 / 嘲钟陵妓云英

作者: 罗隐 朝代: 唐代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钟陵醉饮一别已经十余春,又见到云英轻盈的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当年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难道我们两个都不如别人?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84-785
钟陵(líng)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钟陵:县名,即今江西进贤。掌上身:形容云英体态窈窕美妙。此用赵飞燕典故。 我未成名卿(qīng)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卿:古代用为第二人称,表尊敬或爱意。此指云英。成名:指科举中式。俱:都。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84-785
钟陵(líng)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钟陵醉饮一别已经十余春,又见到云英轻盈的掌上身。钟陵:县名,即今江西进贤。掌上身:形容云英体态窈窕美妙。此用赵飞燕典故。 我未成名卿(qīng)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当年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难道我们两个都不如别人?卿:古代用为第二人称,表尊敬或爱意。此指云英。成名:指科举中式。俱:都。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84-785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首诗为云英的问题而发,是诗人的不平之鸣。但一开始却避开那个话题,只从叙旧平平道起。“钟陵”句,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十二年前,作者年少英敏,风华正茂,才气逼人;歌妓云英正值妙龄,体态轻盈,色艺双全。“酒逢知己千杯少”,当年彼此互相倾慕,欢会款洽,都可以从“醉”字见之。“醉别十余春”,含有对逝川的痛悼。十余年转瞬已过,作者是老于功名,一事无成,而云英也该人近中年了。   首句写“别”,第二句则写“逢”。由怀旧过渡到眼前。前句兼及彼此,次句则侧重写云英。用汉代赵飞燕“掌上舞”典故。当诗人在“十余春”后再次见到已属半老徐娘的云英的时候,其婀娜的身姿竟然还同十余年前 一样,犹有“掌上身”的风采,可以想见年轻时的云英一定是十分令人倾倒。   如果说这里啧啧赞美云英的绰约风姿是一扬,那么,第三句“卿未嫁”就是一抑。如果说首句有意回避了云英所问的话题,那么,“我未成名”又回到这话题上来了。“我未成名”由“卿未嫁”举出,转得自然高明。宋人论诗最重“活法”──“种种不直致法子”(《石遗室诗话》)。其实此法中晚唐诗已有大量运用。如此诗的欲就先避、欲抑先扬,就不直致,有活劲儿。这种委婉曲折、跌宕多姿的笔法,对于表现抑郁不平的诗情是很合宜的。   既引出“我未成名卿未嫁”的问题,就应说个所以然。但末句仍不予正面回答,而用“可能俱是不如人”的假设、反诘之词代替回答,启人深思。它包含丰富的潜台词:即使退一万步说,“我未成名”是“不如人”的缘故,可“卿未嫁”又是为什么?难道也为“不如人”么?这说不过去(前面已言其美丽出众)。反过来又意味着:“我”又何尝“不如人”呢?既然“不如人”这个答案不成立,那么“我未成名卿未嫁”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也就很明确了。此句情感深沉悲愤,一语百情,将诗人满腔的愤懑、无奈倾泻无余,是全诗不平之鸣的最强音。至此,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顶点。   此诗以抒作者之愤为主,引入云英为宾,以宾衬主,构思甚妙。绝句取径贵深曲,用旁衬手法,使人“睹影知竿”,最易收到言少意多的效果。此诗的宾主避就之法就是如此。赞美云英出众的风姿,也暗况作者有过人的才华。赞美中包含着对云英遭遇的不平,连及自己,又传达出一腔傲岸之气。“俱是”二字蕴含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切同情。不直接回答自己何以长为布衣的问题,使对方从自身遭际中设想体会它的答案,语意简妙,启发性极强。如不以云英作陪衬,直陈作者不遇于时的感慨,即使费辞亦难讨好。引入云英,则双管齐下,有言少意多之效。   这首诗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有跌宕起伏之妙;引入云英来衬托自己,收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72-1274

江南

作者: 罗隐 朝代: 唐代

玉树歌声泽国春,累累辎重忆亡陈。

垂衣端拱浑闲事,忍把江山乞与人。

咏月

作者: 罗隐 朝代: 唐代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成何事, 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梅花

作者: 罗隐 朝代: 唐代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 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作者: 罗隐 朝代: 唐代

天赐胭脂一抹腮,盘中磊落笛中哀。

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作者: 罗隐 朝代: 唐代

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牡丹花

作者: 罗隐 朝代: 唐代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感弄猴人赐朱绂

作者: 罗隐 朝代: 唐代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还不如去购买一只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开心一笑就绯袍加身。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90-791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就试:应考,参加考试。

唐刘兼《玉烛花》诗:“正当晚槛初开处,却似春闱就试时。

”五湖:其说不一,《史记索隐》认为指太湖、洮湖、鄱阳湖、青草湖和洞庭湖。

此处泛指一切佳山胜水之地。

烟月:烟花风月,代指各种享受和嗜好。

“五湖烟月”是指诗人的家乡风光,他是余杭(今属浙江)人,所以举“五湖”概称。

奈:奈何。

相违:指无缘欣赏。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买取胡孙弄(nòng):一作“学取孙供奉”。

胡孙:猴的别名。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百:“猴玃:猴者猿猴,俗曰胡孙。

”供奉:唐时以文学或技艺侍奉宫廷者。

著(zhuó)绯(fēi):穿绯色的官服。

唐制,四品、五品官服绯。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90-791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就试:应考,参加考试。

唐刘兼《玉烛花》诗:“正当晚槛初开处,却似春闱就试时。

”五湖:其说不一,《史记索隐》认为指太湖、洮湖、鄱阳湖、青草湖和洞庭湖。

此处泛指一切佳山胜水之地。

烟月:烟花风月,代指各种享受和嗜好。

“五湖烟月”是指诗人的家乡风光,他是余杭(今属浙江)人,所以举“五湖”概称。

奈:奈何。

相违:指无缘欣赏。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还不如去购买一只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开心一笑就绯袍加身。

买取胡孙弄(nòng):一作“学取孙供奉”。

胡孙:猴的别名。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百:“猴玃:猴者猿猴,俗曰胡孙。

”供奉:唐时以文学或技艺侍奉宫廷者。

著(zhuó)绯(fēi):穿绯色的官服。

唐制,四品、五品官服绯。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90-791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罗隐这首诗,用作者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诗的前二句概括诗人仕途不遇的辛酸经历,嘲笑自己执迷不悟。

“十二三年就试期”,说他十多年来一直应进士举,辛辛苦苦远离家乡,进京赶考,但一次也没有考中,一个官职也没有得到。

“五湖烟月奈相违”是说为了赶考,只得离开美丽的家乡。

科举入仕一直是诗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前后屏居京城十四年以上,竟日苦读,奔走科场,几乎与一切人间美景隔绝。

反过来说,倘使不赶考,他就可在家乡过安逸日子。

所以这里有感慨、怨恨和悔悟。

  诗的后二句便对唐僖宗赏赐孙供奉官位事发感慨,自嘲不如一个耍猴的,讥刺皇帝只要取乐的弄人,抛弃才人志士。

“何如买取胡孙弄”,诗人自嘲不如耍猴人,看似羡慕,实则是对君主的辛辣讽刺,其中蕴含着诗人巨大的悲愤。

“一笑君王便着绯”,既痛刺唐僖宗的症结,也刺痛自己的心事:昏君不可救药,国亡无可挽回,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李唐江山每况愈下的隐忧。

  这是一首嘻笑怒骂的讽刺诗。

诗人敢于将讽刺的矛头对准高高在上的皇帝,其胆识也是难得和值得褒奖的。

诗人故意把辛酸当笑料,将荒诞作正经,以放肆嘻笑进行辛辣嘲骂。

他虽然写的是自己的失意遭遇,但具有一定典型意义;

虽然取笑一件荒唐事,但主题思想是严肃的,诗人心情是郁愤的。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83-1284

魏城逢故人 /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作者: 罗隐 朝代: 唐代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一年曾经两次到锦城去游玩,头一次利春风第二次是秋天。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芳草有情碍马蹄不让我们走,彩云片片把楼阁层层来遮掩。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青山把我们隔断产生了别恨,绿水把离愁梦中送到我心田。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今天为你向锦官城回首眺望,只见绵州的乔木和淡淡云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7-159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05-206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两度:两次。

锦城:又称锦里、锦官城,故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

城,一作“江”。

值:适逢,这里作“在”字解。

东风:这里指刮东风的时候,指代春天。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芳草:香草。

碍马:碍住马蹄。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别恨:离别之愁。

离声:别离的声音。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因君试回首:一作“不堪回首望”。

君,指作者遇见的故人。

淡烟:淡淡的烟雾。

淡,一作“古”。

乔木: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盛的木本植物。

乔,一作“高”。

绵州:州名,隋始置,治所在巴西县(今绵阳东),其辖地相当于今天四川省罗江上游以东,潼河以西江油、绵阳间的涪江流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7-159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05-206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一年曾经两次到锦城去游玩,头一次利春风第二次是秋天。

两度:两次。

锦城:又称锦里、锦官城,故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

城,一作“江”。

值:适逢,这里作“在”字解。

东风:这里指刮东风的时候,指代春天。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芳草有情碍马蹄不让我们走,彩云片片把楼阁层层来遮掩。

芳草:香草。

碍马:碍住马蹄。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青山把我们隔断产生了别恨,绿水把离愁梦中送到我心田。

别恨:离别之愁。

离声:别离的声音。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今天为你向锦官城回首眺望,只见绵州的乔木和淡淡云烟。

因君试回首:一作“不堪回首望”。

君,指作者遇见的故人。

淡烟:淡淡的烟雾。

淡,一作“古”。

乔木: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盛的木本植物。

乔,一作“高”。

绵州:州名,隋始置,治所在巴西县(今绵阳东),其辖地相当于今天四川省罗江上游以东,潼河以西江油、绵阳间的涪江流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7-159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05-206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作者: 罗隐 朝代: 唐代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12345 共43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