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狄宗亨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

狄宗亨,王昌龄的朋友,事迹不详。

  “秋在水清山暮蝉”,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

“水清”,说明天气晴朗,“暮蝉”,日落的时候尚有蝉在鸣叫。

“洛阳树色鸣皋烟”,说明送行的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

“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

“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

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

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

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

“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

这两句语意浅近,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谊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即所谓“意近而旨远”。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

因为一首“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青楼曲二首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将军乘坐佩饰金鞍的白马随皇帝出征,十万军士在长杨宫宿下。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楼上窗边的少妇弹奏着筝曲,远望着队伍的尘土进入建章宫。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大军从驰道回来,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盛装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迎接夫君带着千余兵马,征战胜利归来,拜官赐爵。 参考资料: 1、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将军乘坐佩饰金鞍的白马随皇帝出征,十万军士在长杨宫宿下。鞍(ān):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武皇:汉武帝刘彻,指代英武过人的君主,即唐玄宗。旌旗(jīng qí):旗帜,这里借指军士。长杨:长杨宫的省称,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楼上窗边的少妇弹奏着筝曲,远望着队伍的尘土进入建章宫。鸣筝:弹奏筝曲。飞尘:飞扬的尘土。建章:建章宫的省称。汉武帝所建造,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大军从驰道回来,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盛装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楼。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红妆漫绾(wǎn):形容女子盛装打扮的样子。绾,盘绕起来打结。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迎接夫君带着千余兵马,征战胜利归来,拜官赐爵。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骑(jì):一人一马称为一骑。拜侯:授予爵位。拜,授官。侯,侯爵。 参考资料: 1、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青楼曲二首》的第一首诗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行进,越走越远,到后来就只见地上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仿佛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热烈、雄伟,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后面的场景又显得端庄、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连接在一个画面上的方法,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将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似乎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有收回她的视线。   这少妇与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这可从《青楼曲二首》的第二首诗中找到答案。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就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受到封赏。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的是一支皇家大军凯旋的场景。因为这次胜利的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的妻子,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直接抒写她内心的激动,而是写她从楼头“遥见”的热烈场景,读者却可想象到她看到这热烈场景时的内心感受。这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对诗创作所概括的两句话:“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诗人是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图景反映盛唐时期的现实面貌。这幅描写大军凯旋的历史画卷,使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一支千军万马的军队,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能够整齐地在市街上前进,连楼头弹筝少妇都丝毫不受惊动。诗里还再现了唐代都城长安的一片和平景象,不言而喻,这支强大的军队,维护了人民和平美好的生活。从楼头少妇的眼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长期分裂的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与强盛。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6-127

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吹过雁门的桑田,边地一片萧瑟。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远远地能够看见胡地有人在打猎,虽说还不是秋天,边塞却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只能在严霜中风餐露宿。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在战场上,兵士们被分成五道作战,孤军奋战,身经百战。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战士们虽然英勇,结果功劳多的反而会被下狱,想起这,真是让战士们伤心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为古塞,地势雄险。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鞲(ɡōu)马:谓装备坐骑,不卸鞍鞯鞲。

鞲,用革制成,射箭的时候用来束衣袖。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吹过雁门的桑田,边地一片萧瑟。

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为古塞,地势雄险。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远远地能够看见胡地有人在打猎,虽说还不是秋天,边塞却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只能在严霜中风餐露宿。

鞲(ɡōu)马:谓装备坐骑,不卸鞍鞯鞲。

鞲,用革制成,射箭的时候用来束衣袖。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在战场上,兵士们被分成五道作战,孤军奋战,身经百战。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战士们虽然英勇,结果功劳多的反而会被下狱,想起这,真是让战士们伤心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诗歌主旨含有非战之意,作者主观上并没有言反战,而这种情绪通过对战场荒凉凄惨景象的描述流露出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太湖秋夕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观猎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青楼怨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送张四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九日登高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 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朝来曲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艳阳偏西时候,我(少妇)的良人朝(chao)罢归来。

他行走时身上玉佩叮当响,引发了我的喜爱。

我春情萌动,好像华美门户中盛开的花朵。

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我急切地打开盘龙玉台镜,加以整理、拂拭,期待我的良人进入闺房,与我相亲相爱,共享张敞画眉之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张南辉上传),版权归原作者张南辉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重别李评事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不要说秋江离别使人难堪,明日解缆开船便驶向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看吴姬轻歌曼舞你我尽情酣饮,不要去管青枫白露秋夜凄寒。

参考资料: 1、 孙琴安.唐人七绝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08月新1版:第38页 2、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第146页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莫道:不要说。

是长安:就要到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吴姬:吴地的侍妾。

缓:慢。

君:李评事。

随:任随。

参考资料: 1、 孙琴安.唐人七绝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08月新1版:第38页 2、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第146页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不要说秋江离别使人难堪,明日解缆开船便驶向长安。

莫道:不要说。

是长安:就要到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看吴姬轻歌曼舞你我尽情酣饮,不要去管青枫白露秋夜凄寒。

吴姬:吴地的侍妾。

缓:慢。

君:李评事。

随:任随。

参考资料: 1、 孙琴安.唐人七绝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08月新1版:第38页 2、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第146页

678910 共2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