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文翻注译
铜官山醉后绝句 文
梁园吟 文翻注译赏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文
句 文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文翻译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寒松摇曳若有声,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棉衣瑶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热恋也是徒然。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小小屏风咫尺千里,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琶苍远视掩映着荆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万壑间水漫石滩,烟光里草色新鲜。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开,江客听猿始自哪年?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令人在画前心胸高远,我真疑心自己是在梦中遇到了神仙。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6-927 2、 王启兴 张金海.唐代艺术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9-30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三峡:今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三峡。
具体所指,历代说法不一。
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
巫山:《太平寰宇记》:巫山县有巫山。
盛弘之《荆州记》云:沿峡二十里有新崩滩至巫峡,因山而名也,首尾一百六十里。
旧云:自三峡取蜀,数千里恒是一山,此盖好大之言也。
惟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所谓高山寻云,怒湍流水,绝非人境。
神女庙,在峡之岸。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
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无确指,后世也说法不一。
《四川省志》:巫山在夔州巫山县东三十里,形如“巫”字、有峰十二,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栖凤、登龙、望圣也。
此十二峰者,不聚一面,乃江绕此山,周遭有十二峰,绘者不得不汇为一图耳。
阳台山,在巫山县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间。
君:指元丹丘。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寒松摇曳若有声,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
萧瑟:风声,多形容秋风。
阳台:宋玉《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怀王梦遇,自言“妾在……阳台之下”。
《文选》刘良注:“阳台,神自言之,实无有也。
”今巫山县北有阳台山,盖因此而名。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棉衣瑶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热恋也是徒然。
锦衾:锦制之被。
瑶席:用瑶草编织的卧席。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名。
寂寂:冷落寂静。
《楚辞》:“瑶席兮玉瑱。
”王逸注:“瑶玉为席。
”汤惠休诗:“锦衾瑶席为谁芳。
”楚王神女:《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王梦遇,自言“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是也。
后人立神女庙于山下,今谓妙用真人祠。
徒:空,徒然。
盈盈:美好的样子。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小小屏风咫尺千里,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此形容距离短。
高咫尺,如千里,谓画有咫尺千里之势也。
见徐安贞《题襄阳图》注⑤。
《南史》:萧贲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
翠屏: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
均指画中景物。
丹崖:绮丽的崖壁。
绮:华美的丝织物。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琶苍远视掩映着荆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
荆门:山名,位于巫山下流,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历历:分明貌。
泛:飘流。
巴水:当泛指巴地所经之水,非专指巴江。
《一统志》:荆门山,在湖广荆州宜都县西北五十里大江南,与虎牙相对。
《水经注》:巴水出晋昌郡宣汉县巴岭山,西南流,历巴中,经巴城故城南,李严所筑大城北,西南入江。
《四川通志》:巴江,在重庆府巴县东北,阆水与白水合流,曲折三回如巴字,因名巴江。
琦谓:诗中所云巴水,似指巴地所经之水而言,不专谓曲折三回之巴江也。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万壑间水漫石滩,烟光里草色新鲜。
潺湲:水流貌。
壑:山谷。
万壑分,万壑分流。
《广韵》:“潺湲,水流貌。
”氛氲,盛貌,祥气也。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开,江客听猿始自哪年?
笑日:向日而笑。
发:开放。
江客:江行之客。
应前“历历行舟”此二句诗人对画发问:向日而笑的溪花是何年开放?
江客听猿又到哪一年为止?
“溪花”、“江客”,均为画中之景。
缅邈:思绪遥远的样子。
高丘:王琦注:“阳台山在巫山县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间。
”“疑入高丘梦彩云”,言心生幻境,恍惚进入神话世界。
谢灵运诗:“缅邈区中缘。
”张铣注:“缅邈,仿佛也。
”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令人在画前心胸高远,我真疑心自己是在梦中遇到了神仙。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6-927 2、 王启兴 张金海.唐代艺术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9-30
金陵歌,送别范宣 文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句 文
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
(令一日赋山火诗云: “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
”思轧不属, 白从旁缀其下句,令惭止) 绿鬓随波散,红颜逐浪无。
因何逢伍相,应是想秋胡。
(白从令观涨,有女子溺死江上,令赋诗云: 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
令复苦吟,白辄应声继之) 举袖露条脱,招我饭胡麻。
(见《二老堂诗话》)
雨后望月 文翻译赏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当四野阴云消散的时候,打开窗户看见一弯月升在云上。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万里原野弥漫着一片霜雾,月下横着一条素练似的大江。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在它初升时山中泉眼透白,当它升高时海水透出明光。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只因为怜惜这像团扇的明月,一直不眠长吟到天色大亮。
参考资料: 1、 李淼,王淑娟.《历代天才少年诗三百首》: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66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当四野阴云消散的时候,打开窗户看见一弯月升在云上。
半蟾:月亮从山头升起一半。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万里原野弥漫着一片霜雾,月下横着一条素练似的大江。
合:满。
江练:象白绢一样的江水。
练:白绢。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在它初升时山中泉眼透白,当它升高时海水透出明光。
山眼、海心:皆是比喻月亮。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只因为怜惜这像团扇的明月,一直不眠长吟到天色大亮。
团扇:古人以月喻团扇,此指月亮。
参考资料: 1、 李淼,王淑娟.《历代天才少年诗三百首》: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66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雨后月夜美景的感受是鲜明的:雨停后,风吹云雾散尽,打开窗户看夜色,半边明月刚从东方冉冉升起,夜深了,秋霜万里铺满大地,长江如练向东横流。
月亮刚出时把山野照得雪白,月到中天时海水的中心也被照得明澈透亮。
因为爱惜这似团扇一样美丽的月亮,诗人一直对她咏诗赞诵到天将亮时,诗的首两句写月出的情况及月形,三至六旬描绘月夜壮阔美丽的景色,从“半蟾生”、“出时”、“高后”可以看到月升的过程。
字数不多而却形象鲜明,对仗工整。
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与夸张的手法,使诗带上了幻想的色彩。
随着对霜天月夜之美景的观察、发现、体会,诗人的感受在不断地升华,终于在诗的末两句,诗人以抑制不住的激情连连咏赞这美丽的月色至拂晓天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