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清夜无尘 文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文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 文翻注译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愁绪像落叶一样撒落满地,而这愁绪却无人能够理解,露水打湿了竹叶的影子,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的台阶上,只有旧时曾共同照耀着我们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绪。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我宁愿让自己薄情寡义,不因多情而心累,阵阵歌声催得我柔肠寸断对着墙壁读你的信笺,不禁想起当初在灯前呼着热气暖手,为你书写心曲。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00页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秋夕:七月七日晚上。
信步:随便漫步。
愁痕:指青青的苔痕。
琅玕(Iàng gà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
这里是形容竹子的青翠。
杜甫《郑附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闲阶:空荡寂寞的台阶。
旧时月色:宋姜夔《暗香》词:“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
梅边吹笛。
”“潇湘”则出自唐刘禹锡《潇湘神》词:“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指湘江,因其水清深故名。
唐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红笺”二句:意思是说信笺仍在,而信中模糊的字迹,让人想起当初夜灯下呵手写字的情景。
向壁,李白《草书歌》: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原指面壁在墙上写大字,这里是说不停地在纸上写字。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00页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愁绪像落叶一样撒落满地,而这愁绪却无人能够理解,露水打湿了竹叶的影子,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的台阶上,只有旧时曾共同照耀着我们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绪。
秋夕:七月七日晚上。
信步:随便漫步。
愁痕:指青青的苔痕。
琅玕(Iàng gà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
这里是形容竹子的青翠。
杜甫《郑附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闲阶:空荡寂寞的台阶。
旧时月色:宋姜夔《暗香》词:“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
梅边吹笛。
”“潇湘”则出自唐刘禹锡《潇湘神》词:“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指湘江,因其水清深故名。
唐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我宁愿让自己薄情寡义,不因多情而心累,阵阵歌声催得我柔肠寸断对着墙壁读你的信笺,不禁想起当初在灯前呼着热气暖手,为你书写心曲。
“红笺”二句:意思是说信笺仍在,而信中模糊的字迹,让人想起当初夜灯下呵手写字的情景。
向壁,李白《草书歌》: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原指面壁在墙上写大字,这里是说不停地在纸上写字。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00页
秋梦 文
题宣州开元寺(寺置于东晋时) 文
南朝谢脁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南楼夜 文
东斋杂书 文
五鼓送客出城马上作 文
醉中作 文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文
罗敷昔时秦氏女,千载无人空处所。
昔时流水至今流, 万事皆逐东流去。
此水东流无尽期,水声还似旧来时。
岸花仍自羞红脸,堤柳犹能学翠眉。
春去秋来不相待, 水中月色长不改。
罗敷养蚕空耳闻,使君五马今何在。
九月霜天水正寒,故人西去度征鞍。
水底鲤鱼幸无数, 愿君别后垂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