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恼曲 文赏
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
玉白兰芳不相顾,青楼一笑轻千金。
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剑刜钟铅绕指。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
庐江小吏朱斑轮,柳缕吐芽香玉春。
两股金钗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
悠悠楚水流如马,恨紫愁红满平野。
野土千年怨不平,至今烧作鸳鸯瓦。
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
玉白兰芳不相顾,青楼一笑轻千金。
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剑刜钟铅绕指。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
庐江小吏朱斑轮,柳缕吐芽香玉春。
两股金钗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
悠悠楚水流如马,恨紫愁红满平野。
野土千年怨不平,至今烧作鸳鸯瓦。
懊恼曲,亦作《懊侬曲》、《懊恼歌》。
据《古今乐录》云:“《懊恼歌》者,晋石崇为绿珠所作。
”《懊恼曲》即其变曲。
《南齐书·王敬则传》:“ 仲雄於御前鼓琴,作《懊侬曲》,歌曰:‘常叹负情侬,郎今果行许。
’”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前四句借反面例子发端,含有明显的怨情。
其后四句情绪发生转折,表达了女主人公仍相信人间有至死不渝的爱情。
后八句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凄惨的爱情故事证明人间确有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这正是女主人公所希望得到的。
诗的最后四句写的沉郁感人,悠悠的楚水映衬千年的野土,拉开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给后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
在神驰古人爱情故事的同时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怀恋之情。
由满平野的“恨紫愁红”则可见同情焦仲卿和刘氏的人、物极多,甚至连泥瓦匠都不忍化作尘土的这对伉俪分开,就是烧瓦也要让他们成双成对,永不分离。
最后二句写的颇有新意,在沉郁中又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
”这一联运用象征隐喻手法,借物写人。
九月深秋时节,庭院葱绿的草木无不迎霜变色;
惟有水上荷花,虽也叶枯蕊蔫,粉英凋零,却至死犹不改其红。
诗句中一贬一褒,感情强烈;
一绿一红,色彩对比鲜明,可谓瑰丽奇崛,凄艳动人。
“守红死”的荷花,被诗人赋予了带有悲剧美的崇高人格,她同那些迎霜变色的绿草相对照,更显得坚贞不渝,光彩照人。
以荷花至死犹红的意象喻指历代那些美丽多情,气节凛然的妇女,是诗人的独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山居午睡起弄花三首 文
筠庵晚睡三首 文
拂霓裳·乐秋天 文
乐秋天。
晚荷花缀露珠圆。
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
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
捧觥船。
一声声、齐唱太平年。
人生百岁,离别易,会逢难。
无事日,剩呼宾友启芳筵。
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
惜清欢。
又何妨、沈醉玉尊前。
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文
楔子(冲末扮张守珪引卒子上,诗云)坐拥貔貅镇朔方,每临塞下受降王。
太平时世辕门静,自把雕弓数雁行。
某姓张,名守珪,见任幽州节度使。
幼读儒书,兼通韬略,为藩镇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
且喜近年以来,边烽息警,军士休闲。
昨日奚契丹部擅杀公主,某差捉生使安禄山率兵征讨,不见来回话。
左右,辕门前觑者,等来时报复我知道。
(卒云)理会的。
(净扮安禄山上,云)自家安禄山是也。
积祖以来,为营州杂胡,本姓康工。
母阿史德......更多
横塘 文
登吴王郊台作 文
次韵答叶学古 文
昔我游武林,值子长江头。
我时方南辕,子亦将西舟。
相见两大笑,典衣上高楼。
楼高不知暑,五月凝清秋。
环观四山明,俯视万井稠。
喧喧市中人,日暮歌吹浮。
忘形与子饮,一醉余无谋。
湖上荷花生,黄鹂飞柳洲。
翻然摇两桨,下上逐轻鸥。
不觉脱尘世,自谓逍遥游。
晚访城隅寺,竹林森如帱。
斫薪煮山茗,萧洒破百忧。
脚懒厌廛阓,五日成淹留。
肃肃太史家,门阑闲且幽。
荒亭荫疏桐,雀斗闻啾啁。
其人绝世贤,揶揄困时流。
唯我与吾子,大轴......更多
相和歌辞。采莲曲 文
【南吕】金字经_湖上小隐老 文
湖上小隐老翁婆娑处,清风安乐窝,十二阑干锦绣坡。
多,好山横翠蛾。
兰舟过,月明闻棹歌。
采莲女小玉移莲棹,阿琼横玉箫,贪看荷花过断桥。
摇,柳枝学弄瓢。
人争笑,翠丝抓凤翘。
秋望白发三千丈,画楼十二阑,鸥鹭翩翩逐往还。
山,淡云秋树间。
芦花岸,钓船沙上滩。
湖堤春日院宇绿杨树,酒旗红杏村,一片棠梨苏小坟。
春,水边多丽人。
莺花阵,玉骢嘶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