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冯初心给事 文
大通界首驿 文
江南柳·隋堤远 文赏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此调即双调的《忆江南》。
词中写的是别情,调名“江南柳”兼关题意。
通首作女子口吻。
此为送别词。
词中未具体刻画送别情事,而是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别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将别情抒写得极为深挚。
全词语言素朴明快,情调清新健康,风格别具特色。
起首一句从别路写起。
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是为“隋堤”。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
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
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
“隋堤”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寄有别情。
一个“远”字,既刻画出别者长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画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态。
这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
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
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
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唤起“见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
末句以“何况”二字造成递进,突出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
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过片转写别后,别时种种情事都被省略了,这里只是着重写送者城楼望月的情景。
“斜照后”三字非虚设,它表明送者城楼伫立的时辰之久,从日落到月出。
“重望”又表明先已望过,上片“隋堤远”数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时应当是不甚分明了。
于是送者抬头望新月,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此外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类,但“亭亭”二字却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说法更是真挚深婉。
总的说来,通首词没有刻画送别情事,更没有刻意作苦语,但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的别情,有烘云托月之妙,将一己别情写得非常充分。
全词也没有点明双方身份、关系,被称作“君”的甚至未直接露面,但通过新月亭亭的意象和伴行的着想,给读者以明确的暗示。
词的语言明快素朴,情调清新健康,在送别之作中颇有特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端溪尉张达城挈家南归 文
杨花 文
送楚十少府 文
【越调】天净沙_孤山雪夜淡 文
孤山雪夜淡妆人在罗浮,黄昏月上西湖,翠袖翩翩起舞。
倚阑索句,雪中树老山孤。
湖上送别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
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重游感旧迷香小洞维舟,题红老叶沉沟,濯锦寒花对酒。
六桥依旧,游人两鬓经秋。
晚步吟诗人老天涯,闭门春在谁家?
破帽深衣瘦马。
晚来堪画,小桥风雪梅花。
忆西湖灯寒夜雪孤篷,山空晓雾疏钟,花暖春风瘦筇。
六桥香梦,景题留与吟翁。
【中吕】迎仙客_感旧鹦鹉洲 文
感旧鹦鹉洲,凤凰楼,十年故人怀旧游。
杜陵花,陶令酒,酒病花愁,不觉的今春瘦。
湖上送别钓锦鳞,棹红云,西湖画船三月春。
正思家,还送人,绿满前村,烟雨江南恨。
春日湖上二首雨亦奇,锦成围,笙歌满城莺燕飞。
紫霞杯,金缕衣,倒著接篱,湖上山翁醉。
舞绛纱,扣红牙,耳边玉人催上马。
雪儿歌,苏小家,月淡梨花,醉倚秋千架。
春晚看牡丹,倚阑干,宿酒乍醒攲髻鬟。
燕初忙,莺正懒,帘卷轻寒,玉手调筝雁。
秋夜雨乍晴,月笼明,......更多
【双调】折桂个 文
姑苏怀古小闹干高入云霞,不似当年,乐事豪华。
老树僧居,垂杨驿舍,乱苇渔家。
看一片夕阳暮鸦,想三千宫女荷花。
何处吴娃?
我有新问,说与夫差。
庚午腊月二十日立春次日大雪卢彦远使君索赋东移造化多才,昨夜春来,今日花开。
粉晕苍苔,冰丝翠柳,彩胜金钗。
白凤舞仙山玉海,紫箫吹明月瑶台。
何处伤怀?
寂寞袁安,紧闭书斋。
春晚有感燕莺春歌舞排场,几点吴霜,压定疏狂。
曲补《霓裳》,茶分凤髓,墨染龙香。
千钟酒百年醉乡,十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