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郎中游仙岩四瀑布寄包秘监李吏部赵婺州

作者: 李缜 朝代: 宋代

符守分珪组,放情在丘峦。

悠然造云族,忽尔登天坛。

求古理方赜,玩奇物不殚。

晴光散崖壁,瑞气生芝兰。

中有四瀑水,奔流状千般。

风云隐岩底,雨雪霏林端。

晶晶含古色,飕飕引晨寒。

澄潭见猿饮,潜穴知龙盘。

坐憩苔石遍,仰窥杉桂攒。

幽蹊创高躅,灵药馀仙餐。

携赏喜康乐,示文惊建安。

缣缃炳珠宝,中外贻同官。

末调亦何为,辄陪高唱难。

惭非御徒者,还得依门栏。

江城子(瀑布)

作者: 李纲 朝代: 宋代

琉璃滑处玉花飞。

溅珠玑。

喷霏微。

谁遣银河,一派九天垂。

昨夜白虹来涧饮,留不去,许多时。

幽人独坐石嵚{山/欹}。

赏清奇。

濯涟漪。

不怕深沈,潭底有蛟螭。

澒洞但闻金石奏,猿鸟乐,共忘归。

咏瀑布

作者: 冯云山 朝代: 清代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此诗由唐宣宗李忱与香严闲禅师的联句点化而来。

李忱即帝位之前,因武宗嫉之,曾遁迹为僧。

一日与禅师在庐山观瀑,禅师有意试探李忱心志,提出共作连句而先咏二句曰:“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李忱应声续作二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无意之间披露出自己不甘寂寞、思有作为的心怀,后来果践位做了皇帝。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借这组联句,仅改数字,而境界大不相同。

首句“穿天透地”象征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意志,气魄宏大,远胜原句。

次句改“到底”二字,表明坚持不懈的决心。

这两句还显示出瀑布的动势和高度:瀑布从高高的悬崖上凌空倾泻而下,穿透了天空和地面,化作了一泓深潭,一道溪涧,它作出这一壮举该要冒多大风险,要付出多少辛劳啊!

然而,为了奔赴目的地,它却勇往直前,奋不顾身,不辞辛劳。

瀑布跌落潭底后,从底处抬头仰望,只见一道宽大的银练垂落而下,迸珠溅玉,这时,方才更加觉察到它的落差是那样惊人,他的出处是那样高峻。

末两句诗,则进一层表现出瀑布非凡的气魄和志向。

瀑布的水漫出深潭,注入潭边的溪涧,化作了淙淙流淌的溪水,然而,这山中溪涧哪里能长期挽留住它哩,纵经千回百折,它也要流进大江长河,汇入浩瀚的大海。

“归”字改作“须”字,隐喻太平军须农民群众的“大海”成就伟业,比“归”字更有深意。

作为一位站在历史潮头、代表着当时中国农民阶级先进思想的革命家,他深信历史终将肯定自己的行动是“出处高”的,是正义的。

平庸安逸的生活岂能束缚他前进的脚步,他终要率领父老弟兄们揭竿而起,冲出山乡僻壤,汇合成农民起义的大军,像汹涌的大海的怒涛,翻天覆地,摧毁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

这首诗,文辞流畅,语意双关,明则句句写瀑布,实则处处写自己,充分显示出这位农民领袖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和雄伟的抱负,气势豪放,格调高昂,在历代咏瀑布诗中,实属立意高、新、深的上乘之作,即与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两首托物咏志的诗《题菊花》、《菊花》相比,也毫不逊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庐山瀑布

作者: 张碧 朝代: 唐代

谁将织女机头练,贴出青山碧云面。

造化工夫不等闲, 剪破澄江凝一片。

怪来洞口流呜咽,怕见三冬昼飞雪。

石镜无光相对愁,漫漫顶上沉秋月。

争得阳乌照山北, 放出青天豁胸臆。

黛花新染插天风,蓦吐中心烂银色。

五月六月暑云飞,阁门远看澄心机。

参差碎碧落岩畔, 梅花乱摆当风散。

诗三百三首

作者: 寒山 朝代: 唐代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谿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

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

......更多

临江仙·清润奇峰名韫玉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清润奇峰名韫玉,温其质并琼瑶。

中分瀑布写云涛。

双峦呈翠色,气象两相高。

珍重幽人诚好事,绿窗聊助风骚。

寄言俗客莫相嘲。

物轻人意重,千里赠鹅毛。

临江仙·青润奇峰名韫玉

作者: 蔡伸 朝代: 宋代

青润奇峰名韫玉,温其质并琼瑶。

中分瀑布写云涛。

双峦呈翠色,气象两相高。

珍重幽人诚好事,绿窗聊助风骚。

寄言俗客莫相嘲。

物轻人意重,千里赠鹅毛。

竹十一首

作者: 陈陶 朝代: 唐代

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乖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青岚帚亚思吾祖,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须题内史琅玕坞,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更多

和刘侍郎入隆唐观

作者: 杨炯 朝代: 唐代

福地阴阳合,仙都日月开。

山川临四险,城树隐三台。

伏槛排云出,飞轩绕涧回。

参差凌倒影,潇洒轶浮埃。

百果珠为实,群峰锦作苔。

悬萝暗疑雾,瀑布响成雷。

方士烧丹液,真人泛玉杯。

还如问桃水,更似得蓬莱。

汉帝求仙日,相如作赋才。

自然金石奏,何必上天台。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游山三首

作者: 邓肃 朝代: 宋代

高岩去天尺五耳,下飞瀑布千寻水。

山间瘦竹映枯松,岁寒相对凛君子。

杖藜去去寻幽人,剥啄扣门公勿嗔。

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修真。

高人隐几语言绝,大巧深藏端若拙。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

678910 共2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