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感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梦里逢无咎,天涯哭季长。

吾生亦有几?

且复钓沧浪。

忆杨十二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杨子爱言诗,春天好咏时。

恋花从马滞,联句放杯迟。

日映含烟竹,风牵卧柳丝。

南山更多兴,须作白云期。

感事三首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为国谋羊舌,从来不为身。

此心长自保,终不学张陈。

自笑心何劣,区区辨所冤。

伯仁虽到死,终不向人言。

富贵年皆长,风尘旧转稀。

白头方见绝,遥为一沾衣。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

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

参考资料: 1、 宁波市气象学会 .气候诗歌一百首 :气象出版社 ,1998年03月第1版 :34 . 2、 蔡启伦 .唐代绝句选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年12月第1版 :99 . 3、 刘丽君 .唐诗三百首 :哈尔滨出版社 ,2007.12 :138 .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宦(huàn)情:做官的情怀。

羁思(sì):客居他乡的思绪。

凄凄:形容悲伤难过。

春半:春季二月。

迷:凄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山城:这里指柳州。

尽:凋零。

榕叶满庭莺乱啼:借景讽刺当时把持朝政的守旧派人物。

参考资料: 1、 宁波市气象学会 .气候诗歌一百首 :气象出版社 ,1998年03月第1版 :34 . 2、 蔡启伦 .唐代绝句选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年12月第1版 :99 . 3、 刘丽君 .唐诗三百首 :哈尔滨出版社 ,2007.12 :138 .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

宦(huàn)情:做官的情怀。

羁思(sì):客居他乡的思绪。

凄凄:形容悲伤难过。

春半:春季二月。

迷:凄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

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

山城:这里指柳州。

尽:凋零。

榕叶满庭莺乱啼:借景讽刺当时把持朝政的守旧派人物。

参考资料: 1、 宁波市气象学会 .气候诗歌一百首 :气象出版社 ,1998年03月第1版 :34 . 2、 蔡启伦 .唐代绝句选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年12月第1版 :99 . 3、 刘丽君 .唐诗三百首 :哈尔滨出版社 ,2007.12 :138 .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

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

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

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

“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

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

“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

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

“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

“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

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

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

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

“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

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

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

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萧条。

写情凝重深沉。

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

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

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寓言六首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父母子所养,子肥父母充。

欲富搉其子,惜哉术之穷。

霸者擅一方,窘彼足自丰。

四海皆吾家,奈何不知农。

思王逢原三首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

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

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

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村夜二篇

作者: 陆龟蒙 朝代: 唐代

江上冬日短,裴回草堂暝。

鸿当绝塞来,客向孤村病。

绵绵起归念,咽咽兴微咏。

菊径月方高,橘斋霜已并。

盘餐蔬粟粗,史籍签牌盛。

目冷松桂寒,耳喧儿女竞。

开瓶浮蚁绿,试笔秋毫劲。

昼户亦重关,寒屏递相映。

诗从骚雅得,字向铅椠正。

遇敌舞蛇矛,逢谈捉犀柄。

无名升甲乙,有志扶荀孟。

守道希昔贤,为文通古圣。

幽忧废长剑,憔悴惭清镜。

只会鱼鸟情,讵知时俗性。

浮虚多徇势,老懒图历聘。

既不务人知,......更多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2、 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3、 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217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lú)边人似月,皓(hào)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2、 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3、 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217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lú)边人似月,皓(hào)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2、 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3、 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217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

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

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

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

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

所以“炉边人似月。

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

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

但是“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

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

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2-88

旅次甬西见儿童以竹枪纸旗戏为阵列…余因感之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已闻三世没军营,又见儿孙学战争。

见尔此言堪恸哭,遣予何日望时平。

渡汝水向太和山

作者: 皇甫冉 朝代: 唐代

落日事搴陟,西南投一峰。

诚知秋水浅,但怯无人踪。

1112131415 共1466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