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

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

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zūn)前笑不成。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樽:酒杯。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zūn)前笑不成。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

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樽:酒杯。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

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

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

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

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

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

“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

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

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

“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

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

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

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

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

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

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

“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

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

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

“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

“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

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

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此诗从题材上来说属于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与张祜同是怀才不遇,深有感触而发,故而这首和诗写得很有真情与深度。   首联盛赞张祜诗才高绝:他的才华高过建安七子,连曹植与刘桢都不在话下。这显然是杜牧对张祜的过誉之词,但由于是古人赠答诗中常见的客套话,也就无足深怪。   颔联叙述张祜的不平遭遇:他曾得宰相令狐楚的荐举,就像当日孔融推荐祢衡一样;但是他却没有遇着蒯通那样的人为之旁敲侧击说好话,却碰到了说坏话的元稹,以至于终身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此处诗人使用正反两个典故,十分含蓄而得当。   颈联表现张祜对朝廷不改其忠贞,隐居乡野之间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他在梦中还一直牵挂朝廷,他的胸怀就像流经住处的长江一样浩大,有并吞万里长空之势。以“北极”比喻朝廷是诗中所常用的,而下句的“西江”既在形式上与上句的“北极”构成对仗,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张祜胸怀抱负的曲喻,在修辞上十分巧妙。   尾联归结到张祜文才高妙而不得重用的不幸遭遇上:他所作的《宫词》,在皇帝的后宫中被宫女们广泛传唱着,可是又有什么用呢?这并不能对他的身世遭遇有所改变,所以说是“虚唱”;而“故国三千里”,一方面是张祜《官词》的原句,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张祜隐居乡野之间,距离朝廷十分遥远。全诗就在这深沉的慨叹之中戛然终止,给人留下无穷感叹。   此诗使用典故巧妙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写得有气势,表现了杜牧对张祜的赞赏。当时的诗人郑谷,故称有诗吟咏此事:“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微(指杜牧,曾任紫微舍人)。” 参考资料: 1、 杨春俏,吉新宏注析.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156页

池州送孟迟先辈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昔子来陵阳,时当苦炎热。

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

奉披尘意惊,立语平生豁。

寺楼最鶱轩,坐送飞鸟没。

一樽中夜酒,半破前峰月。

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

时步郭西南,缭径苔圆折。

好鸟响丁丁,小溪光汃汃。

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

烟湿树姿娇,雨馀山态活。

仲秋往历阳,同上牛矶歇。

大江吞天去,一练横坤抹。

千帆美满风,晓日殷鲜血。

历阳裴太守,襟韵苦超越。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离袖飐应劳,......更多

兰亭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兰亭绝境擅吾州,病起身闲得纵游。

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丛桂一年秋。

酒酣起舞风前袖,兴尽回桡月下舟。

江左诸贤嗟未远,感今怀昔使人愁。

追忆征西幕中旧事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麈。

收身死向农桑社,何止明明两世人!

赠拄杖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历险横空捷有神,得来元自剡溪滨。

同为万里江湖客,共见三生风月身。

不怕云中伴凫舄,只愁雨後长龙鳞。

何妨更悟无生理,露柱灯笼一话新。

书感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梦里逢无咎,天涯哭季长。

吾生亦有几?

且复钓沧浪。

秋夜读书示儿子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久病少睡眠,往往中夕起,呼灯取书读,不能尽数纸。

喟然置之叹,生世後阙里。

持蠡欲测海,遽复迫老死。

人生各有业,唐虞本吾事。

诗书脱秦厄,天意固在此。

异端塞穹壤,作俑孰为始?

神禹逝不还,吾其如洚水!

题斋壁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手斸云根结草庐,平生心事满无余。

二升菰米晨炊饭,一碗松灯夜读书。

天理直须闲处看,人谋常向巧中疏。

烟波有趣君知否,裂网伸钩也得鱼。

和乐天刘家花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闲坊静曲同消日,泪草伤花不为春。

遍问旧交零落尽,十人才有两三人。

1112131415 共1466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