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宫怨 文
献刘济 文
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 文
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 文
上洛桥 文赏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
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
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
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
人春日独上洛阳桥,北望金谷园,即景咏怀,以寄感慨。
它先写目中景。
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
然后写心中情。
面对这一派好景,此时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觉得分外冷落,不胜感慨系之。
诗的主题思想是抒发好景不长、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新意无多。
它的妙处在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所造成的独特意境和情调。
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现时繁华,这样的构思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陷于历史的感慨,发人深省。
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这样的手法是含蓄深长的。
换句话说,它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相当典型地表现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时代脉搏。
应当说,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诗中,它是别具一格的即兴佳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登长城(一题作塞下曲) 文
鹧鸪词 文
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文注
别愁已万绪,离曲方三奏。
远宦一辞乡,南天异风候。
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
落日望寒涛,公门闭清昼。
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
别愁已万绪,离曲方三奏。
远宦一辞乡,南天异风候。
风候:风物气候。
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
秦城:指长安。
岁芳:指春花。
越国:诸暨一带春秋时属越国。
落日望寒涛,公门闭清昼。
公门:衙门。
闭清昼:白天闭门。
谓政务清闲。
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
裁书:写信。
关右:即关西。
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