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

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

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3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62-363

问余何意栖(qī)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余:我,诗人自指。

何意:一作“何事”。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然,泰然。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

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

山有小口。

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此句暗用其事。

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

将为汝言其崖略。

”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

别:另外。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3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62-363

问余何意栖(qī)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

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余:我,诗人自指。

何意:一作“何事”。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然,泰然。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

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

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

山有小口。

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此句暗用其事。

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

将为汝言其崖略。

”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

别:另外。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3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62-363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

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罢了。

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

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

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

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山花如绣颊”(李白《夜下征虏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

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

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

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

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

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

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

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体现出矛盾的对立统一。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

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

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16-317 .

玉阶怨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水晶 一作 水精)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水晶 一作 水精)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5-176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水晶 一作 水精)  却下:回房放下。

却:还。

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

“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玲珑:透明貌。

玲珑,一作“聆胧”。

聆胧:月光也。

水精:即水晶。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5-176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水晶 一作 水精)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却下:回房放下。

却:还。

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

“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玲珑:透明貌。

玲珑,一作“聆胧”。

聆胧:月光也。

水精:即水晶。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5-176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水晶 一作 水精)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

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

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

“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

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

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

似月怜人,似人怜月;

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

月无言,人也无言。

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

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

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

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

“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

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

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

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

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

“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

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

“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

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

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

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

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

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

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

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4-245

子夜吴歌·夏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镜湖三百里,菡(hàn)萏(dàn)发荷花。

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菡萏:荷花的别称。

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ài)若耶。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

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

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镜湖三百里,菡(hàn)萏(dàn)发荷花。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

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菡萏:荷花的别称。

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ài)若耶。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

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

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

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

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

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

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

这等于是提醒读者:“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

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

”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并不是他写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写。

这样做,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

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

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短歌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白天何其太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了。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了一半了。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用北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9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8-199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白日”二句:此用曹操《短歌行》句意:“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百年:一生;

终身。

苍穹(qióng)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苍穹:苍天。

浩茫茫:原作“浩浩茫”,据王本改。

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

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

杨齐贤注:“劫,世也。

儒谓之世,道谓之尘,佛谓之劫。

”太极:这里指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气。

麻姑垂两鬓(bìn),一半已成霜。

麻姑:神话中仙女名。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天公”二句:传说天公与玉女在一起玩投壶之戏,投中者则天公大笑。

玉女:仙女。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吾欲”二句:此化用《楚辞·远游》“维六龙于扶桑”句意。

六龙:指太阳。

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扶桑:神话中的树,在东海中,日出于其上。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shāng)。

“北斗”句:此化用《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酒浆”句意。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与:一作“为”。

驻:留住。

颜光:一作“颓光”。

逝去的光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9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8-199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白天何其太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了。

“白日”二句:此用曹操《短歌行》句意:“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百年:一生;

终身。

苍穹(qióng)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

苍穹:苍天。

浩茫茫:原作“浩浩茫”,据王本改。

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

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

杨齐贤注:“劫,世也。

儒谓之世,道谓之尘,佛谓之劫。

”太极:这里指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气。

麻姑垂两鬓(bìn),一半已成霜。

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了一半了。

麻姑:神话中仙女名。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天公”二句:传说天公与玉女在一起玩投壶之戏,投中者则天公大笑。

玉女:仙女。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

“吾欲”二句:此化用《楚辞·远游》“维六龙于扶桑”句意。

六龙:指太阳。

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扶桑:神话中的树,在东海中,日出于其上。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shāng)。

用北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

“北斗”句:此化用《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酒浆”句意。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与:一作“为”。

驻:留住。

颜光:一作“颓光”。

逝去的光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9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8-199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短歌行》是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

古乐府中有《长歌行》与《短歌行》之分,关于二者的命意,《乐府解题》有两种说法:一是“言人寿命长短,有定分,不可妄求”;

一是“歌声之长短耳,非言寿命也”。

在李白之前,以此题为诗者,多为慨叹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

李白的这首诗,却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时间本是个抽象的概念,用“白日”来指代,便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了。

“短短”两个叠字,强调它稍纵即逝。

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

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

起首两句,貌似平平,实则恰到好处。

既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又为诗意的拓展预留地步,而且格调质补,语势流走,转承自然。

  时间永恒,无始无终,漫漫无垠;

生命短暂,代谢荣衰,转瞬即逝。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强烈的反差,进一步驰骋瑰丽神奇的想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上句从“空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

下句则从“时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

“万劫太极”,何其久远!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那曾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麻姑仙女,如今也已两鬓斑白了。

这种浪漫的夸张只能出自李白的笔下。

据传为汉代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东王公常和玉女用箭作投壶游戏,每次要投一千二百支,若未投中,天便开口大笑,这就是下界所见到的电光。

如今这种电闪雷鸣已历成千上亿次了。

诗人巧妙地把这两个故事融入诗篇,将人们带进奇伟的神仙世界。

这里有苍茫的穹宇,人世的兴替,麻姑仙女蝉鬓染霜,天公玉女嬉戏作乐,倏忽又是雷鸣电闪,风雨将至……,多么光怪陆离,神奇而诡谲!这些奇异的境界,极其有力地渲染铺排了“万劫太极长”的内涵。

至此,空间的浩渺、时间的无垠,通过诗人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继而,诗人笔锋一转,拓出另一番意境。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诗人要揽住为太阳驾车的六条神龙,把太阳所乘之车挂在东方“日出之所”的扶桑树上,用北斗作酒勺盛满美酒,请六龙各饮一杯。

这样便会使时光停歇下来,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长久。

结尾二句道出诗人的意愿:“富贵非吾愿,为人驻颓光。

”自古帝王们,即使秦皇、汉武一代雄主,也无不遣人访神仙,求长生,无非为了富贵永久。

诗人要揽六龙、回朝日,“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绝非为个人富贵。

对他人,为的是“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贺《苦昼短》);

对诗人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要拯物济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像大鹏一样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即使暂时受挫,也要“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

这也许就是诗人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吧。

唐司空图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与李生论诗书》)。

对诗人的意蕴似乎应作如是观。

  纵观全诗,诗人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美丽的神话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塑造出瑰奇壮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文辞如行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诗人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

他以吞吐千古,囊括六合的胸襟和气魄,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从思想到艺术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在继承借鉴前人的同时作了重大的突破,比如,“北斗酌美酒”就是反用《诗·小雅·大东》“唯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的典故。

前人的《短歌行》在慨叹人生短促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的颓废情绪。

同样的歌题,在李白的笔下,虽也同样发出“百年苦易满”的叹喟,然而,全诗贯穿的却是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基调。

这是诗人的个性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使然。

再如,屈原在《离骚》中唱道:“吾令曦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徜徉”。

李白显然对此是有所借鉴的。

但同样的素材到他手里,便刻意铺排为新颖、诡谲的艺术境界、包蕴着更为深广的内涵。

“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力的活动。

”(黑格尔语)李白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这一论断。

正如皮日休对他的评价:“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

李白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8-199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78-180 3、 王美春.试论李白的短歌行[J].三角洲,2006,06

长干行·其一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猿声 一作:鸣)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猿声 一作:鸣)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yàn)滪(yù)堆。

滟滪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猿声 一作:鸣)天上哀:哀一作“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tái)。

迟行迹:迟一作“旧”。

生绿苔:绿一作“苍”。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蝴蝶来:一作“蝴蝶黄”。

清王琦《李太白文集注》云:“杨升庵谓蝴蝶或白或黑,或五彩皆具,唯黄色一种至秋乃多,盖感金气也,引太白‘八月蝴蝶黄’一句,以为深中物理,而评今本‘来’字为浅。

琦谓以文义论字,终以‘来’字为长。

”作‘黄’字亦有道理。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早晚:多早晚,犹何时。

三巴:地名。

即巴郡、巴东、巴西。

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yàn)滪(yù)堆。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滟滪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猿声 一作:鸣)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天上哀:哀一作“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tái)。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

迟行迹:迟一作“旧”。

生绿苔:绿一作“苍”。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蝴蝶来:一作“蝴蝶黄”。

清王琦《李太白文集注》云:“杨升庵谓蝴蝶或白或黑,或五彩皆具,唯黄色一种至秋乃多,盖感金气也,引太白‘八月蝴蝶黄’一句,以为深中物理,而评今本‘来’字为浅。

琦谓以文义论字,终以‘来’字为长。

”作‘黄’字亦有道理。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早晚:多早晚,犹何时。

三巴:地名。

即巴郡、巴东、巴西。

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猿声 一作:鸣)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诗人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长干行》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

  长干是地名,在今江苏南京。

乐府旧题有《长干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二载有古辞一首,五言四句,写一位少女驾舟采菱、途中遇潮的情景。

与李白同时的崔颢有《长干曲》,崔国辅有《小长干曲》,也都是五言四旬的小乐府体,所描绘的都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男女青年的生活场景。

这些诗歌内容都较简单。

李白《长干行》的篇幅加长了,内容也比较丰富。

它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

它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深挚的情感的少妇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这首诗对商妇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

诗人通过运用形象,进行典型的概括,开头的六句,婉若一组民间孩童嬉戏的风情画卷。

“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又通过心里描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小新娘出嫁后的新婚生活。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更以浓重的笔墨描写闺中少妇的离别愁绪,诗情到此形成了鲜明转折。

“门前迟行迹”以下八句,通过节气变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写,将一个思念远行丈夫的少妇形象,鲜明地跃然于纸上。

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阕诗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

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

“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

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

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

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妾薄命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汉武帝曾经十分宠爱阿娇,为她筑造金屋让她居住。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武帝对她娇宠万分,即使她的唾沫落下,也会被看做像珠玉那样珍贵。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娇宠到极点,恩爱也就停歇了,武帝对她的情意渐渐停歇淡薄。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阿娇被贬长门后,即使与武帝的寝宫相距很近,武帝也不肯回车,在阿娇那里暂时停留。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雨落之后再不会飞上天空,覆水也难再收回。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武帝与阿娇的情意,各自东西。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往日美丽的芙蓉花,今日成为凄凉的断根之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如果凭借姿色侍奉他人,相好的日子是十分短暂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汉帝重阿娇,贮(zhù)之黄金屋。

“汉帝”两句:汉武帝曾有语:“若得阿娇作妇,必作金屋贮之。

” 咳(ké)唾(tuò)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咳唾”两句:这里化用的是《庄子》里的故事。

《庄子·秋水》中有:“子不见夫唾者乎?

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

”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fù)难再收。

水覆难再收:传说姜太公的妻子马氏,不堪太公的贫困而离开了他。

到太公富贵的时候,她又回来找太公请求和好。

太公取了一盆水泼在地上,令其收之,不得,太公就对她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君:指汉武帝。

妾:指阿娇。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芙蓉花:指荷花。

断根草:比喻失宠。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汉帝重阿娇,贮(zhù)之黄金屋。

汉武帝曾经十分宠爱阿娇,为她筑造金屋让她居住。

“汉帝”两句:汉武帝曾有语:“若得阿娇作妇,必作金屋贮之。

” 咳(ké)唾(tuò)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武帝对她娇宠万分,即使她的唾沫落下,也会被看做像珠玉那样珍贵。

“咳唾”两句:这里化用的是《庄子》里的故事。

《庄子·秋水》中有:“子不见夫唾者乎?

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

”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娇宠到极点,恩爱也就停歇了,武帝对她的情意渐渐停歇淡薄。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阿娇被贬长门后,即使与武帝的寝宫相距很近,武帝也不肯回车,在阿娇那里暂时停留。

雨落不上天,水覆(fù)难再收。

雨落之后再不会飞上天空,覆水也难再收回。

水覆难再收:传说姜太公的妻子马氏,不堪太公的贫困而离开了他。

到太公富贵的时候,她又回来找太公请求和好。

太公取了一盆水泼在地上,令其收之,不得,太公就对她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武帝与阿娇的情意,各自东西。

君:指汉武帝。

妾:指阿娇。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往日美丽的芙蓉花,今日成为凄凉的断根之草。

芙蓉花:指荷花。

断根草:比喻失宠。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如果凭借姿色侍奉他人,相好的日子是十分短暂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这首五言古诗《妾薄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此诗“依题立义”,通过叙述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这首五言古诗《妾薄命》属乐府杂曲歌辞。

李白的这首《妾薄命》通过对汉武帝皇后陈阿娇逃脱不了色衰而爱驰的悲惨终局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悲悯,悲悯当中又有一种启示。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基本为一个层次。

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而从“金屋藏娇”写起,欲抑先扬,以反衬失宠后的冷落。

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

”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

”最后指其女阿娇问:“阿娇好否?

”刘彻笑曰:“好!

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一时。

诗中用“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两句夸张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阿娇受宠时的气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热,不可一世。

但是,好景不长。

从“宠极爱还歇”以下四句,笔锋一转,描写阿娇的失宠,俯仰之间,笔底翻出波澜。

娇妒的陈皇后,为了“夺宠”,曾做了种种努力,她重金聘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李白《白头吟》;

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术,“令上意回”。

前者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来成了“废皇后”,幽居于长门宫内,虽与皇帝相隔一步之远,但咫尺天涯,宫车不肯暂回。

“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极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与《白头吟》所谓“东流不作西归水”、“覆水再收岂满杯”词旨相同。

最后四句交代其中原因。

  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这样一条规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这发人深省的诗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对以色取人者进行了讽刺,同时对“以色事人”而暂时得宠者,也是一个警告。

诗人用比喻来说理,用比兴来议论,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比兴的作用,不去说理,胜似说理,不去议论,而又高于议论,颇得理趣。

由此可知靠美色取悦与皇上不能得到多少好处。

爱是应该有距离的,不能距离为零,否则物极必反。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气韵天成,比喻贴切,对比鲜明,得宠与失宠相比,“芙蓉花”与“断根草”相比,比中见义。

全诗半是比拟,从比中得出结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显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处,读之让人惊心动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17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28-729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3 .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碧山:指终南山。

下:下山。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却顾:回头望。

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

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相携(xié)及田家,童稚(zhì)开荆(jīng)扉(fēi)。

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及:到。

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

行衣:行人的衣服。

欢言得所憩(qì),美酒聊共挥。

挥:举杯。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

河星:一作“星河”。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陶然:欢乐的样子。

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机:世俗的心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17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28-729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3 .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碧山:指终南山。

下:下山。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却顾:回头望。

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

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相携(xié)及田家,童稚(zhì)开荆(jīng)扉(fēi)。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及:到。

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

行衣:行人的衣服。

欢言得所憩(qì),美酒聊共挥。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挥:举杯。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

河星:一作“星河”。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陶然:欢乐的样子。

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机:世俗的心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17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28-729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3 .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中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

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全诗以赋体——叙述题写成。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

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

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

而李诗却着意渲染。

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

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

“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

月尚如此,人则可知。

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

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

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

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

“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

“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

“横”有笼罩意。

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

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

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

“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

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

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

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

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

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

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

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

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

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

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

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参考资料: 1、 沈熙乾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2-323 .

长相思·其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yuān)鸯(yāng)弦。

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

瑟:弦乐器。

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

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

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

”蜀桐实即蜀琴。

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

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tiáo)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yuān)鸯(yāng)弦。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

瑟:弦乐器。

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

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

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

”蜀桐实即蜀琴。

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

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君迢(tiáo)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一句,季节、时间、环境、情绪全出来了。

春日的一个黄昏,日色将尽,夜幕降临,花辨上也似乎含着缕缕烟雾,女主人在干什么呢?

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明如镜、皎如绢,一种淡淡的愁绪让她开始感到闷倦,难以安眠。

这样一烘托,一幅温婉细腻的场景率先浮现在了读者面前。

  紧接着一副工整的对仗“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古代赵国的妇女善鼓瑟,故称赵瑟,蜀中有桐木宜作琴,相传司马相如曾奏蜀琴来挑逗卓文君。

诗人用这两句排比在暗喻什么呢。

从字面上来看,赵瑟刚弹过,凤凰状的瑟柱停下来了,又不知不觉的拿起蜀琴,准备开始奏起鸳鸯弦。

而凤凰、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生活,正是男女之情的一种见证!

哦,原来女主人是在思念她的爱人了。

    再来看下句“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男人在思念至极呐喊“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一片如火之热情。

女人则如水,她不怨恨,她只是把满怀心事托与春风,希望春风能把因凤凰柱、鸳鸯弦带给她的那深切的别离之苦捎给远方的心上人。

“寄燕然”一句告诉我们,原来她的丈夫是从征去了。

李白在《关山月》中曾经这样描写过征客的心境“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这样的思念,比起“一种相思、两种闲愁”的“闲愁”更多了几分烟火气息和现实意义。

  心事已经寄予春风了,春风真的能给爱人带去自己的一片相思吗?

女人心里依旧一片茫然,于是她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忆君迢迢隔青天”!

山水迢迢,对你的思念如此遥远,就象隔着那苍茫的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一句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对偶把这个美丽的女子形象刻画出来了,旧日的那对顾盼灵秀、眼波如流的双目,如今却变成了泪水的源泉,可知二人分开之后,女子除了长夜无眠和深深叹息之外,竟是常常的以泪洗面。

    末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使这个女子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了,你看她娇嗔的说道:如果你不相信我因为思念你而肝肠寸断,等你回来时,在明镜前看看我憔悴、疲惫的面容就知道了。

一副天真、调皮的样子跃然纸上,让人倍加爱怜和心痛。

    《长相思》第二首相比第一首,言语更加浅显易懂、音韵更加曲调化,我想,这与唐朝音乐鼎盛有关,从宫廷乐府到民间教坊,许多诗词都被谱上曲谱,四处吟唱,李白的乐府诗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二首又用了夸张、排比、想象、暗喻等手法,从多个角度把这个美丽多情的女子对出征边塞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虽不是女子,却能刻画如此生动、细腻的女子形象,就好像曹雪芹不是女人,却能读懂天下形形色色的女人一样,我想,世间无论男女,也许不必太多的在意付出,只要能真正的读懂对方,此生足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山中与幽人对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我喝醉想要睡觉您可自行离开,如果余兴未尽,明天早晨抱着琴再来。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4-865 .

两人对酌(zhuó)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对酌:相对饮酒。

我醉欲眠卿(qīng)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我醉”句:此用陶渊明的典故。

《宋书·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对来访者无论贵贱,有酒就摆出共饮,如果陶渊明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4-865 .

两人对酌(zhuó)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

对酌:相对饮酒。

我醉欲眠卿(qīng)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我喝醉想要睡觉您可自行离开,如果余兴未尽,明天早晨抱着琴再来。

“我醉”句:此用陶渊明的典故。

《宋书·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对来访者无论贵贱,有酒就摆出共饮,如果陶渊明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4-865 .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饮酒诗特多兴会淋漓之作。

此诗开篇就写当筵情景。

“山中”,对李白来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

盛开的“山花”更增添了环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独酌无相亲”,而是“两人对酌”,对酌者又是意气相投的“幽人”(隐居的高士)。

此情此境,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

次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采用词语的重复,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

读者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样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

由于贪杯,诗人许是酩酊大醉了,玉山将崩,于是打发朋友先走。

“我醉欲眠卿且去”,话很直率,却活画出饮者酒酣耳热的情态,也表现出对酌的双方是“忘形到尔汝”的知交。

尽管颓然醉倒,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呢。

此诗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须来的声口,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诗的艺术表现也有独特之处。

盛唐绝句已经律化,且多含蓄不露、回环婉曲之作,与古诗歌行全然不同。

而此诗却不就声律,又词气飞扬,一开始就有一往无前不可羁勒之势,纯是歌行作风。

惟其如此,才将那种极快意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这与通常的绝句不同,但它又不违乎绝句艺术的法则,即虽豪放却非一味发露,仍有波澜,有曲折,或者说直中有曲意。

诗前二句极写痛饮之际,三句忽然一转说到醉。

从两人对酌到请卿自便,是诗情的一顿宕;

在遣“卿且去”之际,末句又婉订后约,相邀改日再饮,又是一顿宕。

如此便造成擒纵之致,所以能于写真率的举止谈吐中,将一种深情曲曲表达出来,自然有味。

此诗直在全写眼前景口头语,曲在内含的情意和心思,既有信口而出、率然天真的妙处,又不一泻无余,故能令人玩味,令人神远。

  此诗的语言特点,在口语化的同时不失其为经过提炼的文学语言,隽永有味。

如“我醉欲眠卿且去”二句明白如话,却是化用一个故实。

《宋书·隐逸传》:“(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此诗第三句几乎用陶潜的原话,正表现出一种真率脱略的风度。

而四句的“抱琴来”,也不是着意于声乐的享受,而重在“抚弄以寄其意”、以尽其兴,这从其出典可以会出。

  古典诗词,是通向美的桥梁,是人生境界,是生命的沉醉。

闲读诗词,是心灵的旅行,地图由汉字组成。

趣味念歌诗。

  品味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感悟诗人的人生故事。

今天欣赏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绝句《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在山花丛中,你我相对饮酒,喝了一杯一杯又一杯。

我喝醉想要去睡,你可暂且离开,  如果有意明天抱琴再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表现了诗人李白和幽居朋友随心所欲、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个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

  幽人是指隐居的高人。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诗的一开头就点明了诗人李白与朋友喝酒的地点——山中。

对李白来说,山中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所在。

盛开的“山花”更加增添了两人喝酒的气氛。

此情此境,称心如意,就“一杯一杯复一杯”开怀畅饮。

一杯一杯复一杯,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写饮酒之多,而且写快乐的程度。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由于贪杯,诗人李白的朋友喝得大醉,就告诉李白“我已经喝醉,想要睡了,你回去吧!

明天你若还觉得有意的话,就请顺便抱只琴来!

”“我醉欲眠卿且去”的典故出自晋代伟大诗人陶渊明。

《宋书》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醉了就和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我醉欲眠卿且去,几乎用陶潜的原话,表现出一种天真超脱的风度。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特的所在。

盛唐时期,绝句已经格律化。

而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却不迁就声音格律,语言上又有飞扬的气魄,有古代歌行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48-349 .

越中览古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乡。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锦衣:华丽的衣服。

《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zhè)鸪(gū)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乡。

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锦衣:华丽的衣服。

《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zhè)鸪(gū)飞。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

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

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的情形表现得非常充分了。

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

这种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来表达。

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

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使读者更觉得凄凉的可叹。

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后来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

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

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

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明写昔日的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后来的荒凉,由此加以抹杀,转而引出主旨,充分体现了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112131415 共8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