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文翻注译赏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露浓 一作: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露浓 一作:雨浓)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犬吠(fèi)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露浓 一作:雨浓)吠:狗叫。
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树深:树丛深处。
野竹分青霭(ǎi),飞泉挂碧峰。
青霭:青色的云气。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倚: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犬吠(fèi)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露浓 一作:雨浓)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吠:狗叫。
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树深:树丛深处。
野竹分青霭(ǎi),飞泉挂碧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青霭:青色的云气。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倚: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露浓 一作: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
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
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
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
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
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
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
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
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
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
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
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
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
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
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
“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
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
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
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
“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
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
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
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
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
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
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平调·其二 文翻注译赏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
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飞燕:赵飞燕,西汉皇后妆:修饰打扮。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
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飞燕:赵飞燕,西汉皇后妆:修饰打扮。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这一首,写贵妃的受宠幸。
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
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
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
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相思·其二 文翻注译赏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yuān)鸯(yāng)弦。
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
瑟:弦乐器。
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
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
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
”蜀桐实即蜀琴。
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
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tiáo)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yuān)鸯(yāng)弦。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
瑟:弦乐器。
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
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
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
”蜀桐实即蜀琴。
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
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君迢(tiáo)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 一作:如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断肠 一作:肠断)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一句,季节、时间、环境、情绪全出来了。
春日的一个黄昏,日色将尽,夜幕降临,花辨上也似乎含着缕缕烟雾,女主人在干什么呢?
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明如镜、皎如绢,一种淡淡的愁绪让她开始感到闷倦,难以安眠。
这样一烘托,一幅温婉细腻的场景率先浮现在了读者面前。
紧接着一副工整的对仗“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古代赵国的妇女善鼓瑟,故称赵瑟,蜀中有桐木宜作琴,相传司马相如曾奏蜀琴来挑逗卓文君。
诗人用这两句排比在暗喻什么呢。
从字面上来看,赵瑟刚弹过,凤凰状的瑟柱停下来了,又不知不觉的拿起蜀琴,准备开始奏起鸳鸯弦。
而凤凰、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生活,正是男女之情的一种见证!
哦,原来女主人是在思念她的爱人了。
再来看下句“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男人在思念至极呐喊“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一片如火之热情。
女人则如水,她不怨恨,她只是把满怀心事托与春风,希望春风能把因凤凰柱、鸳鸯弦带给她的那深切的别离之苦捎给远方的心上人。
“寄燕然”一句告诉我们,原来她的丈夫是从征去了。
李白在《关山月》中曾经这样描写过征客的心境“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这样的思念,比起“一种相思、两种闲愁”的“闲愁”更多了几分烟火气息和现实意义。
心事已经寄予春风了,春风真的能给爱人带去自己的一片相思吗?
女人心里依旧一片茫然,于是她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忆君迢迢隔青天”!
山水迢迢,对你的思念如此遥远,就象隔着那苍茫的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一句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对偶把这个美丽的女子形象刻画出来了,旧日的那对顾盼灵秀、眼波如流的双目,如今却变成了泪水的源泉,可知二人分开之后,女子除了长夜无眠和深深叹息之外,竟是常常的以泪洗面。
末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使这个女子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了,你看她娇嗔的说道:如果你不相信我因为思念你而肝肠寸断,等你回来时,在明镜前看看我憔悴、疲惫的面容就知道了。
一副天真、调皮的样子跃然纸上,让人倍加爱怜和心痛。
《长相思》第二首相比第一首,言语更加浅显易懂、音韵更加曲调化,我想,这与唐朝音乐鼎盛有关,从宫廷乐府到民间教坊,许多诗词都被谱上曲谱,四处吟唱,李白的乐府诗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二首又用了夸张、排比、想象、暗喻等手法,从多个角度把这个美丽多情的女子对出征边塞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虽不是女子,却能刻画如此生动、细腻的女子形象,就好像曹雪芹不是女人,却能读懂天下形形色色的女人一样,我想,世间无论男女,也许不必太多的在意付出,只要能真正的读懂对方,此生足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文翻注译赏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89-790
楼观岳阳尽,川迥(jiǒng)洞庭开。
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
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tà),天上接行杯。
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见《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注。
行杯:谓传杯饮酒。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回:回荡,摆动。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89-790
楼观岳阳尽,川迥(jiǒng)洞庭开。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
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云间连下榻(tà),天上接行杯。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见《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注。
行杯:谓传杯饮酒。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回:回荡,摆动。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89-790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
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
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
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
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
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
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
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
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白马篇 文翻注译赏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你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
你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原来你是侍奉皇上斗鸡徒,乘坐的马车轩盖高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你张弓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你酒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你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海遨游。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
你于是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洮前线。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安旗著 .李白诗秘要 :三秦出版社 ,2001年06月第1版 :第36页 .
龙马花雪毛,金鞍(ān)五陵豪。
龙马:《周礼·夏官·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
”五陵:语出班固《西都赋》:“南望杜、灞,北眺五陵。
”杜、灞谓杜陵、灞陵,在城南;
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渭北。
皆汉代帝王陵墓,并徙入以置县邑,其所徙者皆豪右、富赀、吏二千石。
见《后汉书·班固传》及:李贤注。
五陵豪,谓五陵豪侠。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páo)。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意谓: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
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秋霜:形容剑的颜色。
切玉:形容剑的锋利。
明珠袍:镶珠的衣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斗鸡:玄宗好斗鸡,善斗鸡者每召入宫中侍奉,甚得宠幸。
轩盖:有篷盖之车,贵人所乘。
万乘,指天子。
古制,天子有兵车万乘。
轩盖:车盖。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náo)。
弓摧南山虎:用晋周处事。
《晋书·周处传》载:南山白额猛虎为患,周处入山射杀之。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áo)。
剧孟:汉时大侠。
此代指当时豪侠中之雄杰者。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táo)。
函谷:古关名,在陕州灵宝县。
此代指帝京以东之要塞。
临洮,地名,属陇右道洮州。
此代指帝京以西之边陲。
临洮,古县名,在今甘肃眠县一带。
叱(chì)咤(zhà)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叱咤:怒斥声。
万战场:全诗校:“一作经百战。
”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萧曹:即汉相萧何、曹参。
此代指时相。
二句意谓:“五陵豪”因边功而傲视大臣。
自篇首至此,皆写“五陵豪”。
使酒气:因酒使气。
萧曹:西汉名相萧何和曹参。
拜,全诗校:“一作下。
”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hāo)。
原宪:即子恩,孔子弟子。
居处简陋,上漏下湿,不以为意,端坐而弦歌。
见《韩诗外传》。
二句李白自谓。
善慕“五陵豪”之生涯,羞为蛰居陋室之穷儒。
参考资料: 1、 安旗著 .李白诗秘要 :三秦出版社 ,2001年06月第1版 :第36页 .
龙马花雪毛,金鞍(ān)五陵豪。
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
龙马:《周礼·夏官·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
”五陵:语出班固《西都赋》:“南望杜、灞,北眺五陵。
”杜、灞谓杜陵、灞陵,在城南;
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渭北。
皆汉代帝王陵墓,并徙入以置县邑,其所徙者皆豪右、富赀、吏二千石。
见《后汉书·班固传》及:李贤注。
五陵豪,谓五陵豪侠。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páo)。
你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
你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意谓: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
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秋霜:形容剑的颜色。
切玉:形容剑的锋利。
明珠袍:镶珠的衣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原来你是侍奉皇上斗鸡徒,乘坐的马车轩盖高高。
斗鸡:玄宗好斗鸡,善斗鸡者每召入宫中侍奉,甚得宠幸。
轩盖:有篷盖之车,贵人所乘。
万乘,指天子。
古制,天子有兵车万乘。
轩盖:车盖。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náo)。
你张弓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
弓摧南山虎:用晋周处事。
《晋书·周处传》载:南山白额猛虎为患,周处入山射杀之。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你酒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áo)。
你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海遨游。
剧孟:汉时大侠。
此代指当时豪侠中之雄杰者。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táo)。
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
你于是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洮前线。
函谷:古关名,在陕州灵宝县。
此代指帝京以东之要塞。
临洮,地名,属陇右道洮州。
此代指帝京以西之边陲。
临洮,古县名,在今甘肃眠县一带。
叱(chì)咤(zhà)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
叱咤:怒斥声。
万战场:全诗校:“一作经百战。
”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
萧曹:即汉相萧何、曹参。
此代指时相。
二句意谓:“五陵豪”因边功而傲视大臣。
自篇首至此,皆写“五陵豪”。
使酒气:因酒使气。
萧曹:西汉名相萧何和曹参。
拜,全诗校:“一作下。
”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hāo)。
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原宪:即子恩,孔子弟子。
居处简陋,上漏下湿,不以为意,端坐而弦歌。
见《韩诗外传》。
二句李白自谓。
善慕“五陵豪”之生涯,羞为蛰居陋室之穷儒。
参考资料: 1、 安旗著 .李白诗秘要 :三秦出版社 ,2001年06月第1版 :第36页 .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描绘豪侠的形象。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讲述豪侠的倜傥不群和武艺高强。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表达豪侠不拘礼法,疾恶如仇。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虽写豪侠的爱国精神,实则也隐隐流露出诗人想建功立业的寄望。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最后四句是说打败敌人,胜利归来,既不会阿附权贵、居功邀赏,也不自命清高,隐居草野,要继续过游侠生活。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刻划了一个武艺高强、报国杀敌、功成退隐的侠客形象。
他出身高贵,剑如秋霜,袍饰明珠,艺高胆大,堪与名侠剧孟比肩。
他虽身玺百战,威震胡虏,但功成后又任性使酒,不肯俯身下拜萧何曹参之类的高官,而是隐居于荒山野径。
他潇洒倜傥,豪迈勇敢,不拘礼法,疾恶如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富于爱国精神。
当祖国的统一和安定受到威胁时,便“发愤去幽谷,从军向临洮”,不计身家性命,英勇杀敌,立功疆场,而胜利归来时,既不阿附权贵,居功邀赏,又不消极退隐,逃避现实。
在这个形象身上,集中体现着李白的任侠思想。
显然,他的这种任侠思想和他进步的政治理想,他的反对腐朽权贵的斗争精神是有密切关系的,因而也显示了这种任侠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参考资料: 1、 李晖 .李白诗选读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0 :60 .
渌水曲 文翻注译赏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4
渌(lù)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pín)。
渌水曲:古乐府曲名。
渌水:即绿水,清澈的水。
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发光。
“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
月:一作“日”。
南湖:即洞庭湖。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又称“四叶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浅水草本,根茎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之上。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欲语:好像要说话。
愁杀: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
杀:用在动词后,表示极度。
荡舟人:这里指思念丈夫的女子。
《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舟中。
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
”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4
渌(lù)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pín)。
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
渌水曲:古乐府曲名。
渌水:即绿水,清澈的水。
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发光。
“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
月:一作“日”。
南湖:即洞庭湖。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又称“四叶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浅水草本,根茎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之上。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欲语:好像要说话。
愁杀: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
杀:用在动词后,表示极度。
荡舟人:这里指思念丈夫的女子。
《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舟中。
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
”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4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迷人的胜似春光的秋景。
首句写景,诗人就其所见先写渌水,南湖的水碧绿澄彻,一至映衬得秋月更明。
一个“明”字,写出南湖秋月之光洁可爱。
次句叙事,言女子采白苹。
三、四两句构思别致精巧,“荷花”不仅“娇”而且“欲语”,不特“欲语”而且十分媚人,一至使荡舟采苹的姑娘对她产生妒意。
这两句诗,选词甚妙,设境奇绝,把荷花写活了,把境界写活了。
末两句诗写出典型的南方秋景,不仅无肃杀之气,无萧条之感,而且生气勃勃,胜似春日;
从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愉悦的情绪。
对此诗的理解,也有人认为是写一位男子在劳作中对爱人的思念。
按这样理解,这首诗就与《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极为相似,它们都选择了渌水荡舟的背景。
不过《关雎》中或愁或思,或得或喜,都溢于言表;
而这首《渌水曲》虽也直言“愁杀”,但语气隐忍克制,如雾里看花,热泪欲零还住。
《关雎》中由思而愁,由得而喜,情节十分完整,意态高雅,从容而颇具富贵气象;
而《渌水曲》则似唯有无边愁怨,不着际涯,正是抉择其寂寞凄凉之状。
《关雎》中,哀止于“反侧”;
《渌水曲》中,心含悲凄仍不忘劳作,都可谓哀而不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下荆门 文翻注译赏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秋霜落在荆门,树叶零落,由于山空使得江面也很开阔,秋风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这次远离家乡游历,不是为了口舌之贪,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18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3-814 .
霜落荆(jīng)门江树空,布帆无恙(yàng)挂秋风。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此行不为鲈(lú)鱼鲙(kuài),自爱名山入剡(shàn)中。
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
《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18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3-814 .
霜落荆(jīng)门江树空,布帆无恙(yàng)挂秋风。
秋霜落在荆门,树叶零落,由于山空使得江面也很开阔,秋风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此行不为鲈(lú)鱼鲙(kuài),自爱名山入剡(shàn)中。
这次远离家乡游历,不是为了口舌之贪,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
《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18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3-814 .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荆门山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乘船东下过荆门,就意味着告别了巴山蜀水。
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
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月的依恋,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
诗中洋溢着积极而浪漫的热情。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
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
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
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
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前人有诗:“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
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于是回到了故乡。
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
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
剡中,今浙江嵊州,境内多名山佳水。
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
”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诗中语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写诗的人也应该“不以辞害意”。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
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
读者要知道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
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鲙”对立起来,放弃前一个,而选后一个;
而李白对后者的态度很明朗——“此行不为鲈鱼鲙”。
至于对前者,诗人没有明说。
可是,“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所行,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
第一,“此行”并没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江汉一带,寻找机会,以求仕进;
第二,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精神,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
所以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鲙”都是一反张翰的意思,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
当然,这也是“适志”,是辞亲远游、建功立业的“志”。
诗的第四句说,饱览绍兴的名山佳水,也是诗人所向往的。
这种兴趣,早在他出蜀之前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
自视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的,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以期达到目标。
所以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无非是在标榜诗人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
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色。
全诗虽四句,但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集中地抒发了诗人年轻时“仗剑去国”的热情,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
四句诗中连用了两个典故,或暗用而不露痕迹,或反用而有新意,使读者读来没有凝滞堆砌之感,达到了推陈出新、语如己出、活泼自然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37-339 .
赤壁歌送别 文翻注译赏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看到了当时留下的大鲸演行争斗的遗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9-310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成都:巴蜀书社,198:25-29
二龙争战决雌(cí)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二龙:指争战之双方。
此指曹操和孙权。
雌雄:指输赢。
“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与曹操在赤壁作战。
周瑜用黄盖诈降计,“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ní)唐突留馀(yú)迹。
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澈呈青苍色,故称。
望:一作“弄”。
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
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
”杜预注:“鲸鲵,人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
”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9-310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成都:巴蜀书社,198:25-29
二龙争战决雌(cí)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二龙:指争战之双方。
此指曹操和孙权。
雌雄:指输赢。
“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与曹操在赤壁作战。
周瑜用黄盖诈降计,“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ní)唐突留馀(yú)迹。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看到了当时留下的大鲸演行争斗的遗迹。
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澈呈青苍色,故称。
望:一作“弄”。
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
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
”杜预注:“鲸鲵,人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
”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4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9-310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成都:巴蜀书社,198:25-29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从此诗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
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
使人惊异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咏史的任务。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赤壁之战,曹操用大量军队,深入东吴国土,一心要同周瑜“决”战,“争”雌雄。
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
上述内容在这两句诗里艺术地得到表现。
上句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
“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
下句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
“楼船扫地空”五字颇见妙思。
曹军楼船云集江面,构成庞大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
不料这阵“地”顷刻间就被横“扫”一“空”。
诗人不说楼船在水上安营,而说在“地”上扎寨,这既是对曹操水师在吴地彻底完蛋的如实刻画,也是对他吞并东吴土地梦想落空的含蓄讽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前面诗人用“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
这两句才把造成这结局的缘由具体说出。
但“烈火”句绝不仅仅是对“楼船扫地空”的原因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对古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实写照。
上句“张”“照”二字,极大地渲染了吴军的攻势。
诗人把因果关系颠倒处理,既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也显示了诗人对稳操胜券者的辉煌战果的深情赞许。
赤壁之战的胜败,成因固然是吴方采用火攻法,但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军统帅在战略战术上的水平。
下句诗人以凝重之笔指出:善于决战决胜的周瑜,就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曹操几十万大军的。
这句虽然加入了议论成分,但周瑜的儒将风度,却朴实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后半的送别,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
字数虽与前半相等,实则等于前半的附庸。
“君去沧江望澄碧”,这位友人就要离他而去,望着清澄碧绿的江波,少不了要兴起南浦送别的感伤。
但古战场上“二龙争战”的“馀迹”还在脑际留存。
“鲸鲵唐突留馀迹。
”“鲸鲵”,是由《左传》上的典故引起的联想。
“鲸鲵”是“大鱼名”,以喻那“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唐突”义同触犯。
这里李白大约是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
李白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
但诗人又立即回到现实中来,“一一书来报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
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业抱负的人物。
所以诗人在结尾写道:“我欲因之壮心魄。
”诗人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
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
此诗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原因就在这里。
此诗韵脚“平仄相半”,在形式上与王勃《滕王阁诗》一类“初唐短歌”相似。
但避用律体,变婉丽和平之调为慷慨雄壮之声,这又是与王勃异趣的。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成都:巴蜀书社,198:25-29
秋思 文翻注译赏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燕支的叶子枯黄而落下,女子独自登台远望。
看到天空中青云纷散,单于带着秋色到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胡人的兵队在沙漠边塞集合,汉使往玉门关折回。
在他乡的客人还没有归期,徒然为蕙草的摧折感到悲伤。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单于:外族首领。
胡兵沙塞(sài)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huì)草摧。
沙塞:沙漠边塞。
玉关:即玉门关。
蕙草:一种香草。
征客:做客他乡的人。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燕支的叶子枯黄而落下,女子独自登台远望。
看到天空中青云纷散,单于带着秋色到来。
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单于:外族首领。
胡兵沙塞(sài)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huì)草摧。
胡人的兵队在沙漠边塞集合,汉使往玉门关折回。
在他乡的客人还没有归期,徒然为蕙草的摧折感到悲伤。
沙塞:沙漠边塞。
玉关:即玉门关。
蕙草:一种香草。
征客:做客他乡的人。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网页发生错误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baidu.com/hm.js?04660099568f561a75456483228a9516";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网页发生错误,请联系网站管理员:service@gushiwen.org
冬日归旧山 文翻注赏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未洗染尘缨(yīng),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染尘缨:沾满灰尘的帽子。
芳草平:即芳草坪。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huáng)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篁:竹子。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zhì)过,临屋旧猿鸣。
雉:野鸡。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qiè)素鱼惊。
洗砚(yàn)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素鱼:白色的蛀虫。
素贞:指清操。
这两句的意思是要发愤读书,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
三清:最高的神仙境界,比喻朝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这首诗收录在《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
“旧山”就是大匡山,《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
“冬日”,一般学者认为是公元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冬天。
这首诗首先写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再写归山所见景象。
虽然时值寒冬,地冷谷寒,但难掩诗人对旧山的喜爱:万点雪峰,在阳光下闪烁;
爬满青藤的山间小路,依然充满生机。
接着近距离描写旧居的荒凉破败。
由于离居时久,诗人居所已成雉飞,猿啼、鼠走、兽奔之地。
铺陈描写中诗人难以掩饰的叹惋之情表露无遗。
最后诗人表示要重新振作,发愤读书,以求闻达于当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这首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
结尾两句收束有力,正是年轻诗人又一次整装待发前的坚定誓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