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作者: 张先 朝代: 宋代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

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

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

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参考资料: 1、 马建东.《花间晚照——唐宋词品读》.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211-212 2、 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32 3、 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0 4、 刘艳丽,王清淮.《国人必读古诗手册》(插图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8 5、 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86 6、 李树则.《唐宋词译注赏析》.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75-76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

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参考资料: 1、 马建东.《花间晚照——唐宋词品读》.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211-212 2、 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32 3、 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0 4、 刘艳丽,王清淮.《国人必读古诗手册》(插图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8 5、 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86 6、 李树则.《唐宋词译注赏析》.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75-76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

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

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

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

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参考资料: 1、 马建东.《花间晚照——唐宋词品读》.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211-212 2、 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32 3、 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0 4、 刘艳丽,王清淮.《国人必读古诗手册》(插图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8 5、 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86 6、 李树则.《唐宋词译注赏析》.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75-76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这里有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

词一开头,不但写出了人数之众多,而且渲染了气氛之热烈。

欢声笑语,隐约可闻。

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这里有芳洲采花、尽兴忘归的剪影,有秀野踏青,来往不绝的景象。

以上四句,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

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

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

前句中着一“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

后句中着一“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

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

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

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

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

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

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

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

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

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

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后人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参考资料: 1、 蓝光中.《历代诗歌选读·下卷》.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52 2、 林力.《宋词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93-94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作者: 张先 朝代: 宋代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

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

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

径莎平,池水渺。

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

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

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

欢难偶,春过了。

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

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

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

径莎平,池水渺。

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

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

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

欢难偶,春过了。

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起首一句,点出主人公的居处所。

“时闻有”,承上句,乃由于高墙缭绕、院宇深邃的缘故,而接下句则为人春眼之中的缘故。

这时而一闻的莺啼把人唤醒了。

“绣被掩余寒”,可见被未折叠,而“画阁明新晓”,天已大亮了。

“朱槛连空阔”句承“画阁”而写居处环境,与“缭墙重院”相应,虽富丽然而寂寥,其境过清。

“飞絮知多少”暗点时令为暮春。

这样,春晓、恬睡、闻鸟,与“飞絮知多少”之景相连,就构成一个现成思路,间接表现出浓厚的惜春情绪。

“径莎平”句以下续写暮春景象,路上长满野草,池面渐广,风平浪静时,时有花影倒映。

“日长风静”与“闲”字表现出落寞萧索的气氛。

这几句暗示出词中人小园芳径之上徘徊不定,百无聊赖的独特情绪。

  过片承上启下。

“尘香拂马”,要去城南的玉仙现,一路上愁红惨绿,偏又不期然而然地,“逢谢女,城南道”。

两人早已互相慕名的,而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一见慕悦”。

她明艳绝伦,秀丽出于天然,“秀艳过施粉”,虽只微微一笑,便有无限妩媚而其衣色鲜艳夺目,日暖衣薄,更显示出其身段之窈窕,就连她随身佩带之玉饰,雕琢成双蝉样,也格外玲珑可爱。

这里以工笔重彩,画出一个天生丽人,从中流露出一见倾心的愉悦。

然而紧接六字“欢难偶,春过了”,是说有无穷后时之悔。

从“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二句看,二人可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用笔变化,有相得益彰之妙。

作者并没有花太多笔墨来写二人相遇如何的交谈或品乐,却通过相顾无言的描写将彼此的倾倒爱悦和相见恨晚的惆怅情绪表露得淋漓尽致。

“春过了”三字兼挽上片,惜春之情与相见恨晚之悔打成一片,情景莫辩。

  关于此词的本事,《绿宿新话》卷上有一段引语,与此词词意大致相符:“张子野往玉仙观,中路逢谢媚卿,初未相识,但两相闻名。

子野才韵既高,谢亦秀色出世,一见慕悦,目色相接。

张领其意,缓辔久之而去。

因作《谢池春慢》以叙一时之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般涉调)

作者: 张先 朝代: 宋代

相离徒有相逢梦。

门外马蹄尘已动。

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

声咽琵琶槽上凤。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相思令·苹满溪

作者: 张先 朝代: 宋代

苹满溪。

柳绕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

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

风凄凄。

重倚朱门听马嘶。

寒鸥相对飞 。

苹满溪。

柳绕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

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

风凄凄。

重倚朱门听马嘶。

寒鸥相对飞 。

  这是一首意境凄迷朦胧的送别词。

全词以景语结情,熔情入景。

词中选取满溪之苹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景象,营造出一个朦胧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凄迷的心境。

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得此词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送别词中别具一格。

  起首一句,写送行途中所见景象。

“苹满溪。

柳绕堤。

”青苹满溪,其含意无异于芳草萋萋,亦是关别情。

垂柳绕堤,则暗示沿曲曲溪柳送行之远。

熔情入景,寓事于景,意蕴包孕很丰富,语言却极简练,只六个字。

“相送行人溪水西”承上,点明送行之事,也点明全词的词旨。

千里送行,终有一别,“溪水西”就是送者不得不止、行人终于别去之处。

无限凄惘,见于言外,因为水西一别,行人已经渐行渐远,则送者不得不返。

歇拍即写送者归来所见景象:“回时陇月低。

”陇月即山月,山月低垂,则天将拂晓。

可见,送行之时是拂晓之前。

古人远行,多启程于黎明之前甚至夜半时分。

“回时”二字,写送者沿送行原路折回。

方才顺此路送行,此时逆此路返回,却是孤身一人,唯有低垂之陇月,照见形单影只而已。

“陇月低”三字,妙景物之特征与情感之特征相似。

此句陇月之低垂,与送者心情之低沉,特征完全相同;

低垂的陇月,正象征着低沉的心情。

  上片描写送别情境,下片则转写别后情境。

过片两句,纯为景语,写的是:拂晓之后,山水原野,烟霭霏霏笼罩,寒风凄凄交加。

而送者的心灵,同样笼罩凄迷怅惘之中,这景语又正象喻着心情。

这两句不但有景象吻合心情之妙,而且有声情吻合词情之妙。

这两句共六字,字字皆阴平,构成凄凉之调,读来愈觉其凄楚。

“重倚朱门听马嘶”写:送者已回到家门,可是仍不能平静,因为家门反而触动了伤心 怀抱,所以送者转过身来,背靠朱门,面向远方,重新举目眺望行人所去的方向,可是,只听得路上过往的马嘶声,再也不见那人的影子,声声马嘶想必紧揪着送者的心。

结句“寒鸥相对飞”将凄迷的词情推到极致:此时,天地间唯有那霏霏晓烟中飞来飞去的寒鸥,与孤独的送者相对。

人鸥相对,只是一片静默而已;

这静默之中,包含着无限的悲哀。

此句还含蓄地点出送者为女性,行人为男性。

温庭筠《河传》词云:“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可与此词参看。

抒情主人公送行归家,闻路上马嘶声,犹倚门倾耳而听。

一个“听”字,写出其心动神驰之状,而一个“重”字,则其念兹兹之情亦可想。

骑马去者必为情郎,则“倚朱门”者自是怨女。

对此作者偏不于明处交代,只从“听马嘶”一幕曲折透出。

  此词的一个显著特色是词调声情与词情妙合无间。

全词用平声,其音低抑,如诉如泣,而且句句押韵,韵脚既极密,声情便紧促。

特别是过片二句,全用阴平声,尤见低抑。

低抑的韵脚、字声与急密的韵位构成一部声情悱恻的凄调,与词情表里一致,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 等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

望江南(与龙靓·般涉调)

作者: 张先 朝代: 宋代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

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

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拂拂上双腮。

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

标格外尘埃。

庆春泽(与善歌者·般涉调)

作者: 张先 朝代: 宋代

艳色不须妆样。

风韵好天真,画毫难上。

花影滟金尊,酒泉生浪。

镇欲留春,傍花为春唱。

银塘玉字空旷。

冰齿映轻唇,蕊红新放。

声宛转,疑随烟香悠扬。

对暮林静,寥寥振清响。

醉垂鞭(赠琵琶娘,年十二)

作者: 张先 朝代: 宋代

朱粉不须施,花枝小。

春偏好。

娇妙近胜衣。

轻罗红雾垂。

琵琶金画凤。

双条重。

倦眉低。

啄木细声迟。

黄蜂花上飞。

于飞乐令/于飞乐

作者: 张先 朝代: 宋代

宝奁开,菱鉴静,一掏清蟾。

新妆脸、旋学花添。

蜀红衫,双绣蝶,裙缕鹣鹣。

寻思前事,小屏风、巧画江南。

怎空教、草解宜男。

柔桑暗、又过春蚕。

正阴晴天气,更暝色相兼。

幽期消息,曲房西、碎月筛帘。

酬发运马子山少卿惠与诗

作者: 张先 朝代: 宋代

贡馀应惜点为山,绝唱兼遗致政官。

嵰地雪甜多不识,吴人未食齿先寒。

河满子·溪女送花随处

作者: 张先 朝代: 宋代

溪女送花随处,沙鸥避乐分行。

游舸已如图障里,小屏犹画潇湘。

人面新生酒艳,日痕更欲春长。

衣上交枝斗色,钗头比翼相双。

片段落霞明水底,风纹时动妆光。

宾从夜归无月,千灯万火河塘。

12345 共24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