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文翻注译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离别。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
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
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
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离别。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
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
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
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
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
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参考资料: 1、 伍世昭.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暨南学报,2003年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sī)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霜华:此指严霜。
因其每呈结晶状,故云。
张祜《旅次上饶溪》诗:“秋竹静霜华。
”阳关,指《阳关三叠》曲。
为古代送别的曲调。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zhé)。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dān)离别。
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
耽:指沉溺、迷恋;
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参考资料: 1、 伍世昭.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暨南学报,2003年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sī)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
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
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
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霜华:此指严霜。
因其每呈结晶状,故云。
张祜《旅次上饶溪》诗:“秋竹静霜华。
”阳关,指《阳关三叠》曲。
为古代送别的曲调。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zhé)。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dān)离别。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
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
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
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
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
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
耽:指沉溺、迷恋;
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参考资料: 1、 伍世昭.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暨南学报,2003年
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 文翻译赏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 文赏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高城鼓动”,说的是凌晨时分。
凌晨击鼓是唐代京城的作息制度。
后代写旧体诗词都喜欢以古说今,王国维当然也不能免俗。
“兰釭灺”是说油灯已经点干了而自动熄灭。
耳中听到城中的晨鼓,睁眼看到油灯熄灭,这代表了夜已结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在“睡也还醒,醉也还醒”这两句的口吻中,有一种不甘心和不情愿的情绪在。
是睡还是醉,都可以看成是一种逃避,不敢面对现实。
“忽听孤鸿三两声”这句是对前面的一种含蓄的回答。
“孤鸿”就是“孤雁”,而且“孤鸿”意味着在奋斗的道路上没有伴侣和得不到理解。
“风前絮”,是说柳絮。
暮春时节柳絮飞时纷纷扬扬,把天地搅得一乍朦胧。
接着“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是说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像风关的柳絮一样,最后结局只化作满江浮萍流水而去柳絮在诗词中常代表着一种缠绵、迷惘的情意,落入水中化为浮萍是这美好情意的一种令人感伤的结束。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这几句,似乎已经把人生看透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6.
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 文
颐和园词 文
玉楼春·西园花落深堪扫 文翻赏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
西园的花落了厚厚的一地,花的花期是如此之短,转眼即逝。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盛开的时候寂寞孤独,却无人发现;
偏偏在它凋零之后又引起人的感慨悲哀。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
昨天去了西山一趟,山上的花还开着。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一边是山峰还在承受风雨的余威,另一边是浓云散开天空已露出了夕阳。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人间词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22).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22(8).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这首词以写景为主,由景引出其中的哲理,让人深思。
前两句“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是写景伤春。
由春花凋零已尽,过眼韶华强调花期本就不长。
但今日的西园之花是“开时寂寂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盛开之时寂寞孤独,无人发现;
偏偏在凋零之后又引起后来者的感慨悲哀。
说明上天给人才能,又让他绝世而无知音。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就是这种“怨”的一个变相的反映。
接下来,王思维笔锋一转,展现了人超脱的一面。
所谓“无待”的境界。
花的美好和人的才能并不因无人欣赏就不存在,它们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只不过作者借“山中”的“花事”表现出来。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山中花比园中花有更强的生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你换了一个更开阔的视角来观察人生的时候,你对人生顿时就有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新的感悟:“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这两句所写景物很美丽,而其中所蕴涵的那种超越自我的生生境界更美丽。
参考资料: 1、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22(8)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文翻
草偃云低渐合围。
雕弓声急马如飞。
笑呼从骑载禽归。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
那能白首下书帷
草偃云低渐合围。
雕弓声急马如飞。
笑呼从骑载禽归。
草偃茫茫,云层很低,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对猎物已经形成合围之势。
手中的弓不停的发射箭矢,跨下的马奔跑如飞。
猎手发出爽朗的笑声在随从的拥护下满载猎物归来。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
那能白首下书帷。
再有本领的人不如拥有一副好的身手,人的一生要好好珍惜少年时光。
不要等到年老时还在书帷下皓首穷经。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谁道人间秋已尽:人间词·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