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文赏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
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
可怜身是眼中人。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
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
可怜身是眼中人。
上阕“山寺微茫背夕曛”,如认为确有此山、确有此寺,而欲指某山、某寺以实之,则误矣。
此词前片三句,但标举一崇高幽美而渺茫之境界耳。
近代西洋文艺有所谓象征主义者,静安先生之作殆近之焉。
我国旧诗旧词中,拟喻之作虽多,而象征之作则极少。
所谓拟喻者,大别之约有三类:其一日以物拟人,如吴文英《浣溪沙》词“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是以物拟人者也:其二日以物拟物,如东坡《永遇乐》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端己《菩萨蛮》词“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是以物拟物者也;
其三日以人托物,屈子《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骆宾王《在狱咏蝉》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以人托物者也。
要之,此三种皆于虚拟之中仍不免写实之意也。
至若其以假造之景象,表抽象之观念,以显示人生、宗教,或道德、哲学,某种深邃之义理者,则近于西洋之象征主义矣。
此于古人之作中,颇难觅得例证。
《珠玉词》之《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六一词》之《玉楼春》“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东风容易别”,殆近之矣。
以其颇有人生哲理存乎其间也。
然而此在晏、欧诸公,殆不过偶尔自然之流露,而非有心用意之作也。
正如静安先生《人间词话》所云:“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而静安先生之词,则思深意苦,故其所作多为有心用意之作。
樊志厚《人间词甲稿序》云:“若夫观物之微、托兴之深,则又君诗词之特色。
”此序人言是静安先生自作而托名樊志厚者,即使不然,而其序言亦必深为静安先生所印可者也。
“山寺微茫”一起四字,便引人抬眼望向半天高处,显示一极崇高渺茫之境,复益之以“背夕曛”,乃更增加无限要渺幽微之感。
黄仲则《都门秋思》有句云“夕阳劝客登楼去”,于四野苍茫之中,而举目遥见高峰层楼之上独留此一片夕阳,发出无限之诱惑,令人兴攀跻之念,故日“劝客登楼去”,此一“劝”字固极妙也。
静安词之“夕曛”,较仲则所云“夕阳”者其时间当更为晏晚,而其光色亦当更为黯淡,然其为诱惑,则或更有过之。
常人贵远而贱近,每于其所愈不能知、愈不可得者,则其渴慕之心亦愈切。
故静安先生不日“对”夕曛,而日“背夕曛”,乃益更增人之遐思幽想也。
人于此尘杂烦乱之生活中,恍惚焉一瞥哲理之灵光,而此灵光又复渺远幽微如不可即,则其对人之诱惑为何如,静安先生盖尝深受西洋叔本华悲观哲学之影响,以为“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
欲之为性无厌。
一欲既终,欲随之,故究竟之慰藉终不可得也。
故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与倦厌之间者也。
”锄静安先生既觉人生之苦痛如斯,是其研究哲学,盖欲于其中觅一解脱之道者也。
然而静安先生在《静庵文集续编·自序二》中又云:“余疲于哲学有日矣。
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
”然则是此哲理之灵光虽惚若可以瞥见,而终不可以求得者也。
故日:“鸟飞不到半山昏。
”人力薄弱,竟可奈何,然而人对彼一境界之向往,彼一境界对人之吸引,仍在在足以动摇人心。
有磬声焉,其音孤寂,而揭响遏云,入乎耳,动乎心,虽欲不向往,而其吸引之力有不可拒者焉,故曰“上方孤磐定行云”也。
于是而思试一攀跻之焉,因而下阕乃有“试上高峰窥皓月”之言。
曰“试上”,则未曾真筒到达也可知;
曰“窥”,则未曾真筒察见也可想。
然则此一“试上”之间,有多少努力,多少苦痛。
此又静安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一文所云:“有能除去此二者(按指苦痛与倦厌),吾人谓之日快乐。
然当其求快乐也,吾人于固有之苦痛外,又不得不加以努力,而努力亦苦痛之一也。
且快乐之后,其感苦痛也弥深。
故苦痛而无回复之快乐者有之矣,未有快乐而不先之或继之以苦痛者也。
”(按:此实叔本华之说)是其“试上高峰”原思求解脱、求快乐,而其“试上”之努力固已为一种痛苦矣。
且其痛苦尚不止此。
盖吾辈凡人,固无时刻不为此尘网所牢笼,深溺于生活之大欲中,而不克自拔,亦正如静安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所云:“于解脱之途中,彼之生活之欲,犹时时起而与之相抗。
”夫如是,固终不免于“偶开天眼觑红尘”也。
已知其“偶开”必由此不能自己、不克自主之一念耳。
陈鸿《长恨歌传》云:“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堕下界,且结后缘。
”而人生竞不能制此一念之动,则前所云“试上高峰”者,乃弥增人之艰辛痛苦之感矣。
窃以为前一句之“窥”,有欲求见而未全得见之憾;
后一句之“觑”,有欲求无见而不能不见之悲。
而结之日“可怜身是眼中人”,彼“眼中人”者何,固此尘世大欲中扰扰攘攘、忧患劳苦之众生也。
夫彼众生虽忧患劳苦,而彼辈春梦方酣,固不暇自哀。
此譬若人死后之尸骸,其腐朽靡烂乃全不自知,而今乃有一尸骸焉,独具清醒未死之官能,自视其腐朽,自感其靡烂,则其悲哀痛苦,所以自哀而哀人者,其深切当如何耶,于是此“可怜身是眼中人”一句,乃真有令人不忍卒读者矣。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著,中英参照迦陵诗词论稿(下),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12,第906-8页
浣溪沙·掩卷平生有百端 文注译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
偶听鹈鴂怨春残。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
闲愁无分况清欢。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
偶听鹈(tí)鴂(jué)怨春残。
掩卷:合上书本。
百端:百种情绪。
更:经过,阅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吾预知当尔,非圣也,但更事多耳。
”更事,阅历世事。
冥顽:顽固、固执。
鹈鴂:即子规,杜鹃。
《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
闲愁无分况清欢。
坐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坐,犹正也;
适也。
”“坐觉,犹云正觉也。
坐:因为。
消:消磨。
缘:借助、凭借。
丹铅:丹砂和铅粉。
古人校勘文字所用。
韩愈《秋怀》诗:“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
”闲愁:指由无关紧要的事所惹起的愁绪,闲极无聊时所产生的愁绪。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编 .《一生最爱人间词 为伊消得人憔悴 》: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44页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
偶听鹈(tí)鴂(jué)怨春残。
阖上了书本,想到平生,不禁百感交集。
我已经饱历忧患,现在反而变得冥顽不灵了。
偶然听到的悲鸟啼叫,才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怨。
掩卷:合上书本。
百端:百种情绪。
更:经过,阅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吾预知当尔,非圣也,但更事多耳。
”更事,阅历世事。
冥顽:顽固、固执。
鹈鴂:即子规,杜鹃。
《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
闲愁无分况清欢。
我渐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办法来消磨漫长的日子,只好随意校勘书籍。
连闲愁都无福消受,哪能谈得上清欢?
坐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坐,犹正也;
适也。
”“坐觉,犹云正觉也。
坐:因为。
消:消磨。
缘:借助、凭借。
丹铅:丹砂和铅粉。
古人校勘文字所用。
韩愈《秋怀》诗:“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
”闲愁:指由无关紧要的事所惹起的愁绪,闲极无聊时所产生的愁绪。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编 .《一生最爱人间词 为伊消得人憔悴 》: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44页
浣溪沙 文
点绛唇·屏却相思 文翻注译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斩断相思之情,近来我才知道这样做没有好处。
难道真的能将情思抛弃?
在梦中仍然寻寻觅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醒后看到楼台,(苦苦寻觅的身影)和梦的出现一起出现,也和梦的破灭一起破灭。
西窗上一片洁白,那是斑驳而清冷的月影,满院的丁香花如同皑皑白雪。
参考资料: 1、 褚斌杰.《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下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279页 2、 王兴康.《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第169页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屏(bǐng)却:排除,放弃。
不成:难成,宋人方言。
抛掷:丢弃。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明灭:出现、破灭。
纷纷凉月:形容月影斑驳而清冷。
参考资料: 1、 褚斌杰.《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下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279页 2、 王兴康.《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第169页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斩断相思之情,近来我才知道这样做没有好处。
难道真的能将情思抛弃?
在梦中仍然寻寻觅觅。
屏(bǐng)却:排除,放弃。
不成:难成,宋人方言。
抛掷:丢弃。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醒后看到楼台,(苦苦寻觅的身影)和梦的出现一起出现,也和梦的破灭一起破灭。
西窗上一片洁白,那是斑驳而清冷的月影,满院的丁香花如同皑皑白雪。
明灭:出现、破灭。
纷纷凉月:形容月影斑驳而清冷。
参考资料: 1、 褚斌杰.《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下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279页 2、 王兴康.《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第169页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文注
月到东南秋正半。
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
谁起水精帘下看。
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
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
苑柳宫槐浑一片。
长门西去昭阳殿。
月到东南秋正半。
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
谁起水精帘下看。
风前隐隐闻箫管。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
以二阙之间有空缺,故名双阙。
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
凉露湿衣风拂面。
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
苑柳宫槐浑一片。
长门西去昭阳殿。
苑柳宫槐:喻承雨露之恩者。
昭阳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居,因以指得宠者承恩之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点绛唇·厚地高天 文赏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
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
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
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
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上片首句谓字宙广大悠久、无穷无尽。
作看如此下笔,表明“我”要以审视千古的哲人眼光来述说人生。
次句谓侧身人世,苦痛便与生俱生,等于走错了路。
中国古人习惯,以“右”为正、为尊,以“左”为错、为卑。
用《红楼梦评论》中的话说,“世界人生之所以存在”乃是“一时之误谬”。
这就为“人”侧身人世定下了悲观基调。
“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人,侧身人世便是苦痛,要怎么才能活下去。
“我”说:“我”所占有的空间,仅如容身的小船,因而只好允许自己忍苦求生,逆来顺受。
由小“我”而推论大我:芸芸众生,挤挤嚷嚷,周折回旋,只是为了存活,那很可哀。
下片接着写道“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
”人类重复地繁衍后代,“我”得到了短促的生命。
言外之意,“我”在苦痛折磨中,也日渐走向死亡。
由此观察人世,人生如逝水,流向东海不复,岂不可哀。
怎么打发这可哀的人生呢,作者以形象答复读者:“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乾坤大”一句与上片起句“厚地高天”相照应,又表明作者以宇宙之广大、悠久来与“我”并提,显得“我”之卑微与速朽。
“乾坤大”为叶韵句,但应与下两句连读,不应句断。
“乾坤大”充满叹息意味,叹“我”乃“须臾”之物,又领起下两句。
这首词,上片下片的前两句,皆以诗化的思辨语言陈述,后两句或三句,则描绘形象,有直观性。
这样写,好处在于仅用四十一个字,便可按照叔本华的哲学观点,说明如此人生;
缺点在于形象化不足,直观性不强。
参考资料: 1、 祖保泉.王国维词解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62
蝶恋花·翠幙轻寒无著处 文
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文注赏
弄梅骑竹嬉游日。
门户初相识。
未能羞涩但娇痴。
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
但觉双眉聚。
不知何日始工愁。
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弄梅骑竹嬉游日。
门户初相识。
未能羞涩但娇痴。
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弄梅骑竹: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型青梅。
”写小儿女天真无邪,嬉戏之状。
凝脂,凝冻的油脂,柔滑洁白,比喻人皮肤细白润泽。
《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 近来瞥见都无语。
但觉双眉聚。
不知何日始工愁。
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工愁:善愁。
此指少女思春之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弄梅骑竹嬉游日。
门户初相识。
未能羞涩但娇痴。
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
但觉双眉聚。
不知何日始工愁。
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想起儿时弄梅骑竹,一起嬉戏的日子。
当门对户,彼此相识未久。
她还未懂得羞涩,只是一味娇痴。
故意立向风前,让纷披的黑发衬着她洁白的肌肤。
近来乍一看到她时,彼此都无一语。
只觉得双眉悄然蹙聚。
两句写日渐长成,开始避嫌了。
不知什么时候她才真正懂得春愁———记得那回在花前相遇,含情低下头来。
“娇羞之态”是姗姗少女的特权,也是豆蔻年华的自由情态,以前有,而今只剩下“双眉聚”,念念不忘“那回花下一低头”,往深一层,是对“真理之美”的一往情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文翻注译赏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俱莫 一作:俱暮)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俱莫 一作:俱暮)行遍天涯,看尽人情。
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
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
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7-1:第217-219页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俱莫 一作:俱暮)阅:经历。
不道:不料。
如许:像这样。
绿窗:绿色的纱窗,指女子居所。
韦庄《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lǚ)。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朱颜:青春年少的容颜。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辞镜花辞树。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7-1:第217-219页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俱莫 一作:俱暮)行遍天涯,看尽人情。
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
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阅:经历。
不道:不料。
如许:像这样。
绿窗:绿色的纱窗,指女子居所。
韦庄《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lǚ)。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
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朱颜:青春年少的容颜。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辞镜花辞树。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7-1:第217-219页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俱莫 一作:俱暮)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阅尽”三句:我早已历尽天涯离别的痛苦,想不到归来时,却看到百花如此零落的情景。
三句甚好。
天涯离别之苦,不抵时光流逝之悲。
加倍写来,意尤深厚。
“花底”二句:我跟她,在花底黯然相看,都无一语。
绿窗下的芳春,也与天时同样地迟暮了。
“无一语”,益觉悲凉。
春暮,日暮,象征着情人们年华迟暮。
“待把”三句:本来准备在夜阑灯下,细诉别后的相思。
可是,一点点新的欢娱,又勾起了无穷的旧恨。
三句更着力写迟暮的悲感。
当日的别离,辜负了大好芳春,这千丝万缕的怨恨是无法消除的。
最 是”二句:在人世间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离树飘零的落花。
“辞镜”二字新,有点铁成金之妙。
两“辞”字重用亦佳。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人间词 人间词话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11-30:卷上第121-122页 2、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7-1:第217-2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