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联璧寻春

作者: 蔡伸 朝代: 宋代

联璧寻春,踏青尚意,年时携手。

此际重来,可怜还是,年时时候。

阴阴柳下人家,人面桃花似旧。

但原年年,春风有信,人心长久。

送韩太祝知钱塘

作者: 司马光 朝代: 宋代

冠佩郁相映,由来积德家。

一时推俊异,四海走声华。

图籍添舟重,江山忘路赊。

夷涂指霄汉,跼骥不须嗟。

葵花

作者: 陈景沂 朝代: 宋代

人情物理要推求,不早敷黄隶晚秋。

黄得十分虽好看,风霜争奈在前头。

寄友人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飘然羁旅尚无涯,一望西南百叹嗟。

江拥涕洟流入海,风吹魂梦去还家。

平生积惨应销骨,今日殊乡又见花。

安得此身如草树,根株相守尽年华。

点绛唇(水饭)

作者: 曹组 朝代: 宋代

霜落吴江,万畦香稻来场圃。

夜村舂黍。

草屋寒灯雨。

玉粒长腰,沈水温温注。

相留住。

共抄云子。

更听歌声度。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参考资料: 1、 陆永品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07-608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qī)枕江南烟雨,杳(yǎo)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醉翁:欧阳修别号。

“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lài),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一叶:指小舟。

白头翁:指老船夫。

“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

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

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

《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

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刚道:“硬说”的意思。

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

《孟子·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参考资料: 1、 陆永品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07-608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qī)枕江南烟雨,杳(yǎo)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醉翁:欧阳修别号。

“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lài),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一叶:指小舟。

白头翁:指老船夫。

“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

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

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

《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

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刚道:“硬说”的意思。

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

《孟子·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参考资料: 1、 陆永品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07-608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此词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

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

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

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

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

“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

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

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

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

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

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

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

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有强烈的震撼力。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陆永品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07-608

和闽人龚玉峰韵

作者: 何梦桂 朝代: 宋代

猛拍阑干赋感伤,十年往事几回肠。

宁能璧与头俱碎,安得车将臂怒当。

太傅长沙悲鹏鸟,中郎北海牧羝羊。

天荒地老英雄尽,万古青山只故常。

爽口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代

爽口之物少茹,爽心之行少虑,爽意之言少语,爽身之事少做。

芙蓉轩

作者: 邓肃 朝代: 宋代

我闻幽轩榜芙蓉,琉璃十顷浸新红。

此来踏雪空无有,黄芦败苇争号风。

却坐明窗弄书史,新词仍试佳毫楮。

香风忽到帘幕开,一朵芙蓉却能语。

我生眼中万妖娆,为渠还作梦魂劳。

炙牛未数刘师命,骖鸾便学王子乔。

泊船瓜洲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吹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绿:吹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9498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