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 文
法曲献仙音 文
斋下瞰湖山,光景奇绝。
予数过之,为赋此 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
树隔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
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
屡回顾。
过秋风、未成归计。
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
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
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
握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
清波引 文
大别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胜友二三,极意吟尝。
朅来湘浦,岁晚凄然,步绕园梅,摛笔以赋 冷云迷浦。
倩谁唤、玉妃起舞。
岁华如许。
野梅弄眉妩。
屐齿印苍藓,渐为寻花来去。
自随秋雁南来,望江国、渺何处。
新诗漫与。
好风景、长是暗度。
故人知否。
抱幽恨难语。
何时共渔艇,莫负沧浪烟雨。
况有清夜啼猿,怨人良苦。
蓦山溪(咏柳) 文
青青官柳,飞过双双燕。
楼上对春寒,卷珠帘、瞥然一见。
如今春去,香絮乱因风,沾径草,惹墙花一一教谁管。
阳关去也,方表人肠断。
几度拂行轩,念衣冠、尊前易散。
翠眉织锦,红叶浪题诗。
烟渡口,水亭边,长是心先乱。
霓裳中序第一·丙午岁 文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
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
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
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
未知孰是?
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
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
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
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
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
人何在?
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更多
好事近·凉夜摘花钿 文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八 文
昔游诗 文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文翻译赏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文赏
冷红叶叶下塘秋。
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
两绸缪。
料得吟鸾夜夜愁。
冷红叶叶下塘秋。
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
两绸缪。
料得吟鸾夜夜愁。
这首词题下有序云:“鄱阳彭氏小楼作。
”鄱阳,即今江西波阳县,是词人的故乡。
彭氏为宋代鄱阳世族,神宗时彭汝砺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家声颇为显赫。
此词写秋日登彭氏小楼,伤飘泊、怀远人是这首小词的主题。
起句以写景引起,并点明节序。
冷红,盖指枫叶。
霜后的枫叶一片绯红,在肃杀的秋风中,正一叶一叶飘落到秋塘中去。
白石词多用“冷”字,如《扬州慢》“波心荡,冷月无声”,《踏莎行》“淮南皓月冷千山”,《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暗香》“香冷入瑶席”,而且往往以通感的形式出现,将自己凄凉的身世之感移情到几个创造的意象中。
用“冷红”形容飘散的枫叶,顿觉凄冷的气氛笼罩全词。
古代文人伤时悲秋,见秋风落叶,或怀念故土,或忧伤身世,并不稀见。
不过,次句“长与行云共一舟”,句法颇为新颖。
行云,常用来比喻飘泊江湖的游子。
如曹植《王仲宣诔》:“行云徘徊,游鱼失浪。
”张协《杂诗》:“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姜夔一生未仕,四处飘泊,行踪不定,用“行云”来象征其身世,很为恰切。
这里他不直说身如行云,而偏说“长与行云共一舟”,这就不落俗套。
词人浪迹江湖,居无定所,乘舟走到哪里,天上的行云也仿佛跟到哪里,这难道不是与行云“共一舟”么?
以上两句,泛写登楼所见所感,不仅切合当时所处的环境,其创意出奇之处,也透露出白石词“气体超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特色。
下一句承上意,具体点明所处之地。
不自由,即不由自主。
白石一生未仕,布衣终身,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为生计所迫,以请客身份或寄人篱下,或因人远游,辗转风尘,哪有安身立命之地?
“不自由”,看似浅淡,却道出了飘泊江湖的无穷酸辛。
游子在孤独落寞之际,总要想起知心体贴自己的故旧或亲人,结尾两句即由伤飘泊转到怀远人。
“两绸缪”,一笔两用,兼写男女双方。
绸缪,缠绵之意。
《诗。
唐风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此句写自己与合肥情侣双方情意绵绵,相互思念。
”料得吟鸾夜夜愁“则专写对方。
古人觉以鸾凤喻夫妇,此处”吟鸾“而加上”料得“,当指因相思之苦而夜不成寐的伊人。
让人想起李商隐的诗句”夜吟应觉月光寒。
“由自己思念对方而想到对方会无限思念自己,透过一层,感情更为深至,意境更为深远。
”夜夜愁“,写出对方无夜不思,无夜不愁。
词人相信对方对自己如此真挚思念,也正反映了词人对于对方的一往深情。
白石的羁旅飘泊之词不重对飘泊的具体抒写,而重在抒发一种孤独、伤感的内在情绪,将人引向更幽微之处。
这首词的妙处在于将身世之感与怀人之思打并在一处,因而显得蕴藉含蓄,别绕风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