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生

作者: 曾国藩 朝代: 清代

我年廿四登乡贡,始与刘蓉相追陪。

延津双创忽会合,深夜挂壁鸣风雷。

勋名自谓凌管乐,文采何曾怯邹枚。

岂知羲和鞭日月,头上光阴火急催。

老刘偃素不称意,酸寒一衿初受裁。

我虽置身霄汉上,器小仅济瓶与罂。

立朝本非汲黯节,媚世又无张禹才。

似驴非驴马非马,自增形影良可咍。

囗天广殿棵云开,飞房结构要群材。

倦眼相遍天下土,焉知吞国有颜回。

李生年少风骨峻,骁腾汗血龙所服。

平地一朝能九例,欲与老刘争崔克。

万里辞家来从我,......更多

题唐本说文本部应莫朗亭孝廉

作者: 曾国藩 朝代: 清代

插架森森多于笋,世上何曾见唐本!

莫君一卷殊瑰奇,传写云自元和时。

问君此卷有何珍?

流传显晦经几人?

君言是物少微识,残筹黯黮不能神。

豪家但知贵锦被,陋巷谁复传案巾?

黔县令君持赠我,始吐光怪干星辰。

许书劣存二百字,古镜一扫干里尘。

祭文已与流俗殊,解说尤令耳自新。

乾嘉老儒耽苍雅,东南严段并绝伦。

就中一字百接讨,诘难蜂起何龈龈!

暗与此本相符契,古辙正合今时轮。

乃知二徐尚卤莽,治误几辈空因循。

我闻此言神一快,......更多

已酉年九月自滇归闽,同人赠言惜别,途中

作者: 林则徐 朝代: 清代

黄金时节别且兰,为感与情忍涕难。

程缓不劳催马足,装轻未肯累猪肝。

膏盲或起生犹幸,宠辱皆忘卧亦安。

独有恫仍在抱,忧时长结寸心丹。

出嘉峪关感赋

作者: 林则徐 朝代: 清代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1]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

回看只见一丸泥。

拆屋行

作者: 梁启超 朝代: 清代

麻衣病嫠血濡足,负携八雏路旁哭。

穷腊惨栗天雨霜,身无完裙居无屋。

自言近市有数椽,太翁所搆垂百年,中停双木彗未满七,府贴疾下如奔弦。

节度爱民修市政,要使比户成殷阗,袖出图样指且画,剋期改作无迁延。

悬丝十命但恃粥,力单弗任惟哀怜。

吏言称贷岂无路,敢以巧语干大权,不然官家为汝办,率比旁舍还租钱。

出门十步九回顾,月黑风凄何处路,只愁又作流民看,明朝捉收官里去。

彼中凡无业游民皆拘作苦工。

市中华屋连如云,哀丝......更多

鹊桥仙·辛夷花落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辛夷花落,海棠风起,朝雨一番新过。

狸奴去后绣墩温,且伴我日长闲坐。

笑言也得,欠伸也得,行处丹鞋婀娜。

簸钱斗草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

鸳鸯湖棹歌 之六十八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阿侬家住秦溪头,日长爱棹横湖舟。

沾云寺东花已放,义妇堰南春可游。

闺怨

作者: 董以宁 朝代: 清代

流苏空系合欢床,夫婿长征妾断肠。

留得当时临别泪,经年不忍浣衣裳。

长相思·山一程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参考资料: 1、 丁成泉,唐玲玲,田蕙兰,黄济华 .古今诗粹 :教育出版社 ,1985.04. :第382页 . 2、 王大绩,靳文玲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大全 :农村读物出版社 ,2011.09 :第192页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yú)关那畔(pàn)行,夜深千帐灯。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风一更,雪一更,聒(guō)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参考资料: 1、 丁成泉,唐玲玲,田蕙兰,黄济华 .古今诗粹 :教育出版社 ,1985.04. :第382页 . 2、 王大绩,靳文玲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大全 :农村读物出版社 ,2011.09 :第192页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yú)关那畔(pàn)行,夜深千帐灯。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风一更,雪一更,聒(guō)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参考资料: 1、 丁成泉,唐玲玲,田蕙兰,黄济华 .古今诗粹 :教育出版社 ,1985.04. :第382页 . 2、 王大绩,靳文玲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大全 :农村读物出版社 ,2011.09 :第192页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

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

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

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

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

“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

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

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

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纳兰词典评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01 :第73页 . 2、 蓝光中 .历代诗歌选读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01. :第313页 .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参考资料: 1、 豆瓣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lí)山语罢清宵(xiāo)半,泪雨霖(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参考资料: 1、 豆瓣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lí)山语罢清宵(xiāo)半,泪雨霖(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参考资料: 1、 豆瓣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

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

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

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

“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

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参考资料: 1、 于在春.清词百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2345 共1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