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

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

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独背斜阳上小楼”,一开场先摆动作,画面里,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独上小楼,背后是红红的斜阳,很有气氛,接下来是用音乐进一步烘托气氛:“谁家玉笛韵偏幽”,不知道哪里传来的背景音乐,是笛子曲,韵律幽幽。

  八卦一下: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独上小楼,听到“谁家玉笛”,也就是说,他并没有看见那个吹笛子的人,那么,他是怎么单靠耳朵听出来人家吹的是玉笛而不是竹笛或金笛呢?

  答案是这种耳音别说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就连笛子专家家也很难做到,像“玉笛”这种词语,仅仅是源远流长的一种诗人语言——比如,同样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的笛子声,如果你想表达君子情怀,那就说“玉笛”;

如果你想表达乡野之情,那就说“竹笛”;

如果你想表达豪客沧桑,那就说是”铁笛”;

如果你写武夫小说,那就写成“金笛少年”。

  只有笛子是真的,那些玉、竹、金、铁一般都只是诗人为塑造意境而主观加上的修饰,不可当真。

就诗人们而言,这些修饰都是意象符号,是一种传统的诗歌语言。

  接下来,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已经在笛声的渲染下登上小楼了,在诗歌里边,主人公只要一登高I无论是高台还是高楼l,往往就要感怀了。

由登高而感怀,这也是一个相当有传统的诗歌套路。

  登高之后,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先写了一下登高之所见,即“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天上一句,地上一句。

天上是暮色沉沉,一行白雁在飞;

地上是秋景萧瑟,几点黄花堆积。

  白雁,比大雁体形略小,据说是纯白色的。

白色的雁虽然我们很难想象,但唐诗里有“东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洁”,宋词里咏白雁也有“冰魂问归何处,明月影中藏”,看来还真是白色的。

  地上,几点黄花而已,并不是满地黄花,但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却说”几点黄花满地秋”,这比“满地黄花堆积”更显得凄凉萧瑟,后者就好比一个人已经躺在血泊中喘息最后的几口气,前者却如一个人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屠刀正在朝自己砍过来。

  下片“惊节序,叹沉浮”,开始登高感怀了,季节代谢,人生沉浮,总是惹人伤感,“秾华如梦水东流”,好事情总是才一来到就马上消失了,像梦一样容易破灭,像河水东流一样不可逆转。

  “水东流”在诗歌意象里一般有这样几种含义: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不可逆转。

李煜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很无助,人的一生无法摆脱命运,就像电影里的人物无法摆脱剧本。

  我们看电影的时候,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喜怒哀乐,而揪心着急,其实冷静下来一想,我们也知道这些故事早就在电影胶片里被固定好了。

李煜和纳兰性德(纳兰容若)他们有时候就像电影里的人物突然有片刻的灵光一闪:哎,我不会只是一个电影人物吧?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化自曹唐诗“人间何事堪惆怅,海色西风十二楼”,纳兰性德(纳兰容若)换“何事”为“所事”,比较难解,有注本说“所事”即事事,很多事,钟继先有“所事堪宜,件件可咱家意”,看来这个词大概是从元曲里来的俗语。

  横塘,较难解。

若当地名讲,南京和苏州都有横塘;

若当泛指讲,诗人语言里和这个词有关的一般都涉及男女情事。

有注本说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纳兰容若)怀念南方友人,也讲得通。

以横塘代指江南,也说得过去。

如果这是怀人之作,那么“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意思就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人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发愁,我还是省点心别去惦记你好了。

  当然,这是在说反话,实质上的意思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你看,我有这么多的事情需要发愁,可我还是很惦记你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动人的琴瑟声也无法牵动我的情怀,我整日里掩上云母屏风独自伤情。

已经暗自怜惜蝴蝶褪粉,更不满柔弱的柳絮也飘人水中,化为浮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多事的春风吹散了残留的寒冷,暖意融融令人陶醉。

帘外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还能为谁系上那护花铃呢?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97页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蜀弦”二句:意谓美好动听的琴瑟之声也引不起激动的情感,整日地掩上云母屏独自幽伤。

蜀弦:即蜀琴,泛指蜀中所制之琴。

秦柱:犹秦弦。

指秦国所制琴瑟之类的乐器。

柱:拨弦、架弦之码。

唐唐彦谦《汉代》:“别随秦柱促,愁为蜀弦么。

”关情:动情。

“已惜”二句:此二句写惜春伤春的心情,谓蝴蝶已褪粉,柳絮也飘落水中。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烘暖微酲:谓春日东风温煦,暖意融融令人陶醉。

微酲(chéng):微醉。

红雨、指花瓣纷纷落下。

花铃:即为防鸟雀而置的护花铃档。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97页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动人的琴瑟声也无法牵动我的情怀,我整日里掩上云母屏风独自伤情。

已经暗自怜惜蝴蝶褪粉,更不满柔弱的柳絮也飘人水中,化为浮萍。

“蜀弦”二句:意谓美好动听的琴瑟之声也引不起激动的情感,整日地掩上云母屏独自幽伤。

蜀弦:即蜀琴,泛指蜀中所制之琴。

秦柱:犹秦弦。

指秦国所制琴瑟之类的乐器。

柱:拨弦、架弦之码。

唐唐彦谦《汉代》:“别随秦柱促,愁为蜀弦么。

”关情:动情。

“已惜”二句:此二句写惜春伤春的心情,谓蝴蝶已褪粉,柳絮也飘落水中。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多事的春风吹散了残留的寒冷,暖意融融令人陶醉。

帘外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还能为谁系上那护花铃呢?

烘暖微酲:谓春日东风温煦,暖意融融令人陶醉。

微酲(chéng):微醉。

红雨、指花瓣纷纷落下。

花铃:即为防鸟雀而置的护花铃档。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97页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之景和抒发伤春怨春之情的小词。

  首句即说春日寂寂,百无聊赖,纵是有动听的乐曲也不能引起愉悦之情。

“蜀弦秦柱不关情”,既然琴瑟逸韵都难以使她动情,那么就只有整日地掩上云母屏风,独自忧伤了。

“尽日掩云屏”,而掩上屏风,又是因为窗外春景,不忍再睹。

那外面又是什么样的景致, “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蝴蝶已经褪粉,柳絮也飘落水中,这预示着春事已消歇。

“已惜”说明他的惋惜怜爱之情,而“更嫌”分明是一种懊恼的情怀了。

此二句景语,已蓄伤春之意。

  下阕转写薄情的东风,“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醒”。

表面的意思是,东风真是多事,吹散了春日余寒,送来融融的暖意,给作者陶醉的感觉。

说“东风多事”,可是后两句“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哪里是作怨语,分明是对春风褒奖有嘉嘛,这不是自相矛盾。

  且看后面一句, “看尽一帘红雨”,李贺《将进酒》诗“桃花乱落红如雨”,史肃《杂诗》“一帘红雨枕书眠”,似为此句所本:那为何会花瓣散落如雨,满地落花狼藉?

此一追问,便知当然是“东风多事”了。

结合前三句,方知原来作者是怨东风带走了明媚的春光,尽管它吹散了余寒.送来了温暖,但它又摧残花落,令作者心伤。

  花是春天的象征,落花飘零满地,意味这万紫干红的春天也将匆匆而去。

遂有了结尾句的叹问: “为谁亲系花铃?

” 此处,作者反用“金铃”之典,意思是说东风刮得如此之甚,花瓣落成红雨。

飘零殆尽,纵使惜花,在花枝上缀满金铃,可这又是为谁而系呢?

“为谁亲系花铃”,结处此语,充满着愁绪无着,愁怀难遣的寂寞感和失落感。

  整首词在写法上亦景亦情,情景相融,自然浑融,空灵蕴藉,启人远神,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 :第188页

已亥杂诗 160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眼前石屋著书象,三世十方齐现身。

各搦著书一枝笔,各有洞天石屋春。

伯成先生席上赋赠韩修龄(韩,关中人,圣秋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月上梨花午。

恰重逢、江潭旧识,喁喁尔汝。

绛烛两行浑不夜,添上三通画鼓。

说不尽、残唐西楚。

话到英雄儿女恨,绿牙屏惊醒红鹦鹉。

雕笼内,泪如雨。

一般怀抱君犹苦。

家本在、扶风周至,五陵佳处。

汉阙唐陵回首望,渭水无情东去。

剩短蜡、声声诉与。

绣岭宫前花似雪,正秦川公子迷归路。

重酌酒,尽君语。

汴京怀古(广武山)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汜水敖仓,是楚汉、挥戈边界。

想昔日、名姬骏马,英雄梗概。

荥泽波痕寒叠雪,成皋山色愁凝黛。

叹从来竖子易成名,近安在?

俎上肉,何无赖;

鸿门斗,真难耐。

算野花断镞,几更年代。

秦鹿岂为刘季死,楚猴甘受周苛卖。

笑纷纷青史论都讹,因成败。

羊城感赋六首

作者: 黄遵宪 朝代: 清代

战台祠庙岿然存,双阙嵯峨耸虎门。

谁似伏波饶将略?

犹闻蹈海报君恩。

要荒又议珠崖弃,霸业弥思纛屋尊。

最是凋零苏武节,无人海外赋《招魂》!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

一年能有几次圆月。

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春过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春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

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参考资料: 1、 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17页 2、 弓保安.清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248页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问君:词人自问。

一年能几团圆月:指自己与家人一年能团聚多久。

乍(zhà)如丝:指刚刚吐出新绿时。

故园:指词人家所在的北京。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春归:乘春而归家。

松花:松花江。

啼鹃(tíjuān):鹃,杜鹃,传说杜鹃啼叫声为“不如归去”。

参考资料: 1、 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17页 2、 弓保安.清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248页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

一年能有几次圆月。

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春过尽时。

问君:词人自问。

一年能几团圆月:指自己与家人一年能团聚多久。

乍(zhà)如丝:指刚刚吐出新绿时。

故园:指词人家所在的北京。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春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

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春归:乘春而归家。

松花:松花江。

啼鹃(tíjuān):鹃,杜鹃,传说杜鹃啼叫声为“不如归去”。

参考资料: 1、 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17页 2、 弓保安.清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248页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上阕由问句起:“问君何事轻离别”,这句是词人故意模拟妻子口吻质问自己:你为何轻视离别?

表面上是妻子恼我,骨子里是我谅妻子,笔致深情而委婉。

接以“一年能几团圆月”句,其怅叹离多会少之情已见。

词人并不是“轻离别”,只是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随扈出行,不得不离,不得不别。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二句出之以景语,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

“乍如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地的季节在仲春,那么此时“故园”也就春意阑珊了。

  下阕明确点出“归不得”的缘由,即扈驾从巡,身不由己。

“春归归不得”一句上承“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言春尽而不能归的怅惘心情。

“两桨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乐》:“莫愁在何处?

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词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是因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

表面是怨江,实际上是怨侍卫之差事阻其归家与妻子相聚。

结篇二句是此时心态的描写,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犹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静。

  全词话语直致,但内容曲折,首句的拟言和结句的用典都为本词增加深沉宛转之情,深婉感人。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子艮.纳兰词 前碎一地的残香与叹息:万卷出版公司,2012.07:100-101页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梦犹照短长亭。

何年废寺失题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净消尘土礼金经。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梦犹照短长亭。

何年废寺失题名。

干枯凋落的树叶堆积在溪上,水已结冰。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依然照着长亭短亭。

来到一座废寺前,寺的门额上已经看不清寺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净消尘土礼金经。

闲游的过客驻马临摹碑上之字,富家子弟拨弄佛前灯芯。

尘世辛劳,凡人几时醒悟。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5-5-1:279 2、 徐燕婷 朱慧国 .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2014-1:67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梦犹照短长亭。

何年废寺失题名。

干枯凋落的树叶堆积在溪上,水已结冰。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依然照着长亭短亭。

来到一座废寺前,寺的门额上已经看不清寺名。

败叶:干枯凋落的树叶。

题名:寺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净消尘土礼金经。

闲游的过客驻马临摹碑上之字,富家子弟拨弄佛前灯芯。

尘世辛劳,凡人几时醒悟。

斗鸡人:斗鸡本为一种游戏,战国时即已存在。

《战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

”此处“斗鸡人”与前“倚马客”对举,谓到此寺中之人已非往日的善男信女,而是前来闲游的过客,或是贵族豪门的公子哥们。

金经:佛经,即《金刚经》,为《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简称。

自东晋以后有多种译本。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5-5-1:279 2、 徐燕婷 朱慧国 .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2014-1:67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梦犹照短长亭。

何年废寺失题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净消尘土礼金经。

  上阙写废寺之外景,荒凉冷寂,繁华消歇。

“败叶填溪水已冰”,秋天的树叶凋零了,遂成“败叶”,而萧瑟的秋风又将这些枯叶吹到溪水里。

“填”字说明败叶之多,给人一种沉重压抑之感。

“水已冰”说明时令已值深秋冬。

“夕阳犹照短长亭”说的是荒秋暮景。

黄昏时分,夕阳斜照长亭短亭,而行人已经杳无踪迹。

此句表面上说的是亭,实际上是人,因为长亭也好,短亭也罢,在古代皆含送别之意。

此句勾勒的残阳落照、野亭萧然的暮景与前句“败叶填溪水已冰”的意境十分相合,遂为全词定下凄凉的基调。

有了背景的铺垫后,作者开始切入“废寺”主题。

“何年废寺失题名”,古人游览庙宇时常题名以资纪念,这些题名经年遭受风吹雨打,最终模糊难辨,以至作者想要追问这究竟是哪一年的寺庙。

这一句是正面渲染废庙的冷落苍凉。

  下片写废寺内景,残破不堪,香火断绝。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

此二句谓到此寺中之人已非往日的善男信女,而是前来闲游的过客,或是贵族豪门的公子哥们。

其中“斗鸡人拨佛前灯”一句用了唐朝贾昌的典事。

唐玄宗好斗鸡,在两宫之间设立斗鸡坊。

贾昌七岁,通晓鸟语,驯鸡如神,玄宗任命他为五百小儿长,每天赏赐金帛。

贾昌父亲死,玄宗赐他葬器。

天下人称其“神鸡童”。

贾昌被玄宗恩宠四十年。

天宝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皇奔蜀,贾昌换了姓名,依傍于佛寺。

其家被乱兵劫掠,一物无存。

大历年间,贾昌依存于寺僧,读佛经,渐通文字,了解经义。

日食粥一杯,卧草席。

作者用贾昌的故事显然是说寺庙的命运同人的命运一样,在风雨流年中饱经盛衰兴亡、荣辱浮沉,最终繁华不再,一切归于荒凉冷落。

结尾“净消尘土礼金经”,更是精警妙出,充分体现了纳兰词“君本春人而多秋思”(梁佩兰评性德语)的凄凉哀婉之风。

此句谓,那些临碑者也好,斗鸡人也罢,以及过去来到这里的贵宦雅宾、文人墨客,虽然贤愚有所不同,然而在这劳劳尘世,终同归一梦。

这分明是“人生如梦”的感喟了,但是再也没有苏东坡“一樽还酹江月”的豪放与洒脱,有的仅是对“悲欢离合终成空”的无限悲凉的感怀。

  全词语调低沉,含蕴良多,耐人寻味,透露了纳兰内心深处不胜苍凉的悲感。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 子艮.纳兰词剪碎一地的残香与叹息:万卷出版,2012:89-90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46页

清平乐·发汉儿村题壁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

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

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

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

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

月亮已落,夜色已深,心头的愁绪叉能向谁诉说。

透过微薄的月色,向家乡的方向放眼远望,一片寒烟萦绕,隐约中只能看见红楼的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

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

不如意的事情年年都有,这塞外寒烟里,竞蹉跎了好些年岁。

哪里比得上那京城之中的富家公子们,此时一定在楼中梦里笙歌,还没有醒来。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26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97页

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

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

月亮已落,夜色已深,心头的愁绪叉能向谁诉说。

透过微薄的月色,向家乡的方向放眼远望,一片寒烟萦绕,隐约中只能看见红楼的一角。

参(shēn)横月落:指落月与横斜的星显得参差不齐的样子。

参:参宿,二十八宿之一,属西方土宿。

中间三颗星俗称三星。

漠漠:这里指大面积分布的样子。

红楼:即家园中的楼阁。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

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

不如意的事情年年都有,这塞外寒烟里,竞蹉跎了好些年岁。

哪里比得上那京城之中的富家公子们,此时一定在楼中梦里笙歌,还没有醒来。

绝塞:遥远的边塞。

五陵公子:京都富豪子弟。

五陵: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古人以五陵代指京都繁华之地。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26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97页

金缕曲 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谁复留君住?

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

最忆西窗同翦烛,却话家山夜雨。

不道只、暂时相聚。

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

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

有解忆、长安儿女。

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

身世恨,共谁语。

12345 共1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