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中秋 文翻注译赏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
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
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
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
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
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
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
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
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东方朔《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
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又做青天解。
宋晁补之《洞仙歌》:“青烟幂处,碧海飞天镜。
”冰轮:月亮代名之一,历来用以形容皎洁的满月。
唐王初《银河》:“历历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湿冰轮。
”吹到二句:谓秋风把一片秋花吹开了,那明亮的月光犹如白雪。
清辉,指明亮的月光。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wán)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yīng)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花径二句:捉迷藏,又称逮猫儿,儿童玩的一种游戏。
井梧叶:谓井边的梧桐树叶。
轻纨小扇:即纨扇。
一任二句:紫玉,指笛箫,因截紫竹所制,故名。
元陈旅《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鸾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二句煞拍,说当下心境。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
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
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
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
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东方朔《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
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又做青天解。
宋晁补之《洞仙歌》:“青烟幂处,碧海飞天镜。
”冰轮:月亮代名之一,历来用以形容皎洁的满月。
唐王初《银河》:“历历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湿冰轮。
”吹到二句:谓秋风把一片秋花吹开了,那明亮的月光犹如白雪。
清辉,指明亮的月光。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wán)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yīng)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
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
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
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
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花径二句:捉迷藏,又称逮猫儿,儿童玩的一种游戏。
井梧叶:谓井边的梧桐树叶。
轻纨小扇:即纨扇。
一任二句:紫玉,指笛箫,因截紫竹所制,故名。
元陈旅《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鸾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二句煞拍,说当下心境。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在苍茫的夜色中,作者抬头仰望天空,中秋月圆,其景何其美好;
然而他却触景生情,发此疑问。
通过此句,我们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的悲凉:日月轮回不断,春花秋月年年,这些都只会令他徒增烦恼;
是因为佳人不在,如今的他形影相吊么?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不知哪里吹来的秋风,带来一阵芬芳;
月亮的清辉笼罩了周围寂寞的空气,如同冰雪一样寒冷。
此句是写景,却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寒冷的是清辉还是他那颗受伤的心?
回想往昔,那“一生一代一双人”,曾经花前月下,欣赏这良宵美景,“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只影而今,物是人非,在这如同旧时的明月下重拾往事,只会令他“填膺百感”。
词的上片写现实,现实是充满了悲凉,其情之苦,足以震憾一切感性的心灵。
用“冰轮”喻明月,用“雪”喻明月的清辉,更增加了意境的清冷。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此句道出了作者“尽成悲咽”的缘由:原来是故人不在,作者在思念他的亡妻;
然而“明月不谙离恨苦”,偏要打动他那颗敏感脆弱的心,叫他情何以堪。
下阙写词人仰望明月忆及往事。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明月下,芳丛里,词人与心上人嬉戏,游玩,虽然并未着墨描摹具体情状,而梧桐叶的缓缓飘落中,纵情的欢笑声,亲昵的嘶闹声,在一片月色下朗朗可闻,其人之天真烂漫,其情之亲密无间,已不言自明,词人对故人往事的深深思恋,直抵人心深处。
只是光阴荏苒,轻纨小扇轻摇又摇走了几番寒暑,去者不可追,如今只剩下词人中宵独立,“填膺百感”,而明月还是当时的明月,清辉未减分毫。
中秋月光照耀,本该是众家欢聚之时,容若心中却荒凉如大漠。
吹裂紫玉萧也难散愁心。
参考资料: 1、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采桑子·九日 文翻注译赏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
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
返乡之路千里迢迢。
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
不愿登高远望。
只觉心中悲伤不已。
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 ,2005-5-1 :294 . 2、 徐燕婷 朱慧国 .纳兰词评注 :上海三联书店 ,2014-1 :385 .
深秋绝塞(sài)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tiáo)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萧:风声;
草木摇落声。
《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
”;
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迢迢:形容遥远。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
此处代指家园。
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魂销:极度悲伤。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 ,2005-5-1 :294 . 2、 徐燕婷 朱慧国 .纳兰词评注 :上海三联书店 ,2014-1 :385 .
深秋绝塞(sài)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tiáo)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
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
返乡之路千里迢迢。
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
不愿登高远望。
只觉心中悲伤不已。
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萧:风声;
草木摇落声。
《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
”;
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迢迢:形容遥远。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
此处代指家园。
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魂销:极度悲伤。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 ,2005-5-1 :294 . 2、 徐燕婷 朱慧国 .纳兰词评注 :上海三联书店 ,2014-1 :385 .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
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
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
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
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
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
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王维诗中景象。
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
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参考资料: 1、 安意如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63 .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文翻注译赏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注》:岳麓书社,2005.1:第3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84页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bàng)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高摘:攀高折花。
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漫惹炉(lú)烟双袖紫,空将酒晕(yùn)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注》:岳麓书社,2005.1:第3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84页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bàng)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高摘:攀高折花。
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漫惹炉(lú)烟双袖紫,空将酒晕(yùn)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注》:岳麓书社,2005.1:第3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84页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这是一首相思之作,却不同于那种甜蜜憧憬的怀想,亦不是刻骨铭心的感念。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首小令,那么非此二字莫可当得:阑珊。
所谓“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正是“春花秋月,触绪还伤”的另一番写照。
当年他曾和她一起攀上杏树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而今的杏花春雨一如往昔,而佳人已逝,以至于唯恐再见到杏花,触动自己的伤心事。
睹物伤情,算是中国诗歌由来已久的传统。
转到下片,出现一组精工的对句:“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这两句解释出来,就是熏炉上的烟气轻轻萦绕,双袖在炉火中映出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泛出了酒晕。
句中一个“漫惹”,一个“空将”,极写无聊之态。
这里纳兰仿佛是说,我现在多么无趣啊,恍恍惚惚,呆呆地烤着炉火,饮着乏味的酒,忽忽悠悠就醉了,我也不知是为了什么,我也不知要做什么。
尾句,作者舍弃了一切描写与对仗,平平呵出:人间何处问多情。
以人间之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实已把天地逼仄到了极处。
这正是“谁念西风独自凉”的境界,西风遍吹,而独有我感到了深深的凉意。
天地广大,而唯有我心怀迂曲,无处排遣,无处寄托。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155页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文翻注译赏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文翻注译赏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所爱之人的踪迹也在蟋蟀的呜叫中慢慢消失。
所爱之人经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迹,布满了青苔。
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回廊之处曾经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迹,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
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
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迹。
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旎新弥新,难以忘怀。
参考资料: 1、 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245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58页 3、 小桥流水著.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词经典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5:第36页 4、 汪政、陈如江编著.纳兰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3:第115页 5、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57-58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银床:指井栏。
一说为辘轳架。
淅(xī)沥(lì):象声词,形容风雨声、落叶声等。
屧(xiè)粉:借指所恋之女子。
屧,为鞋的衬底,与粉字连缀即代指女子。
秋蛩(qióng):蟋蟀。
采香:指曾与她有过一段恋情的去处。
蹙(cù):聚拢,聚集。
⑻连钱:草名,叶呈圆形,大如钱。
翠翘(qiào):女子的首饰。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回廊:用春秋吴王“响履廊”之典。
宋范成大《吴郡志》:“响履廊,在灵岩山寺。
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履,廊虚而响,故名。
”其遗址在今苏州市西灵岩山。
作者词中多次提及此地,是纳兰性德与恋人开始恋情的地方。
就:走进,接近。
参考资料: 1、 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245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58页 3、 小桥流水著.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词经典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5:第36页 4、 汪政、陈如江编著.纳兰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3:第115页 5、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57-58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所爱之人的踪迹也在蟋蟀的呜叫中慢慢消失。
所爱之人经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迹,布满了青苔。
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
银床:指井栏。
一说为辘轳架。
淅(xī)沥(lì):象声词,形容风雨声、落叶声等。
屧(xiè)粉:借指所恋之女子。
屧,为鞋的衬底,与粉字连缀即代指女子。
秋蛩(qióng):蟋蟀。
采香:指曾与她有过一段恋情的去处。
蹙(cù):聚拢,聚集。
⑻连钱:草名,叶呈圆形,大如钱。
翠翘(qiào):女子的首饰。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回廊之处曾经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迹,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
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
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迹。
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旎新弥新,难以忘怀。
回廊:用春秋吴王“响履廊”之典。
宋范成大《吴郡志》:“响履廊,在灵岩山寺。
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履,廊虚而响,故名。
”其遗址在今苏州市西灵岩山。
作者词中多次提及此地,是纳兰性德与恋人开始恋情的地方。
就:走进,接近。
参考资料: 1、 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245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58页 3、 小桥流水著.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词经典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5:第36页 4、 汪政、陈如江编著.纳兰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3:第115页 5、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57-58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银床”是井栏的美称,也称辘轳架。
“淅沥”象指风雨,落叶声。
“屧”为鞋的衬底。
此处代指伊人行踪。
“蹙连钱”指结满野草苔痕。
“翠翘”为女子头饰物,形状像青色小鸟。
“银床淅沥青梧老“遥应下阕尾句所点及的十年,而“屧粉秋蛩扫”一句,则深化了前一句的写景,在井阑、庭树、落叶之外,又添了虫鸣,使一幅深秋庭院清寂之景,如现眼前。
“屧粉秋蛩扫”一句飘然起思情,由实景入虚,秋虫声声,芳草小径幽幽,伊人的芳踪已失,再也唤不回。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这句又从虚景回转,好象一个人,从杳然的往事中猛然惊醒,回到现实。
这句写他走到恋人曾经行经处,那里已是苔痕碧碧草凄凄,在草丛间偶然拾得她戴过的翠翘玉簪,胸中无限伤感却无可倾诉。
何恨不能言,隐隐透出此词悼念的并非卢氏,而是容若青梅竹马的恋人。
唯此,才有拾得翠翘不可言的遗恨。
下阕所说的是容若故地重游,独立于花阴月影之下,心潮起伏。
回廊,应是他和恋人昔日常常逗留约会的地方。
而今天上明月依旧,地上人事已非。
月华柔软如水又怎样呢,密密裹住的,再不是相依相偎的两个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文翻注译赏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
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
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
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只求你知道,只要懂得,因为有你,才是好景,才能称意。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
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哪怕十年音尘绝,回想起来也只有彼时是美好的,否则就算一样月钩精巧、柳絮轻盈,也只是憔悴人看憔悴景,一发凄清。
参考资料: 1、 马大勇.纳兰性德: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03:第182页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
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斯:代词,意为“这”,表示语境中所指的事物。
寻常:普通,一般。
风月:本指清风明月,后代指男女情爱。
称意:合乎心意。
相宜:合适,符合。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
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
”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
”又,汉班固《汉武故事》云:“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
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
’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傍。
” 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残照:指月亮的余晖。
参考资料: 1、 马大勇.纳兰性德: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03:第182页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
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只求你知道,只要懂得,因为有你,才是好景,才能称意。
斯:代词,意为“这”,表示语境中所指的事物。
寻常:普通,一般。
风月:本指清风明月,后代指男女情爱。
称意:合乎心意。
相宜:合适,符合。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
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哪怕十年音尘绝,回想起来也只有彼时是美好的,否则就算一样月钩精巧、柳絮轻盈,也只是憔悴人看憔悴景,一发凄清。
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
”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
”又,汉班固《汉武故事》云:“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
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
’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傍。
” 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残照:指月亮的余晖。
参考资料: 1、 马大勇.纳兰性德: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03:第182页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
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
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这首词写的是爱情失败后的痛苦。
上阕以议论和叙述为主,描写热恋时的甜蜜幸福。
起首两句写只要“有情”,便无处不是“好景”。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
”世上最美好的景致,莫过于有情人相知相守。
在相爱的人眼中,纵然是平常的风光月色和平常的言谈笑语,都会使人感到称心如意,美妙无比,这就是所谓的“称意即相宜”。
论及“相宜”,陆游曾吟《梨花》,“开向春残不恨迟,绿杨率地最相宜”。
无论是在人生的春秋还是晴雨,遇到她,孤单消弭,一切未知便立刻有了答案——那不是参考,而是确定,是唯一。
她随风而过,不似斯佳丽那般疯狂固执的爱却如一杯陈年女儿红,令人沉溺于往事中久久不愿醒转。
而下阕笔锋陡然一转,从热恋的甜蜜转为离别的苦楚。
好景不长,这是千百年流传的古训。
由墨菲定理可知,越害怕的事情便越会发生。
越渴望,越难求;
越珍惜,便越易失去。
相知相伴,最是难求。
“十年青鸟音尘断”,此处“十年”虽非实指,但也足以说明词人与所爱之人已经分离多年,且送信的青鸟不见,杳无音讯。
那些陈年往事日日温习,愈思量愈清晰,愈清晰愈徒增烦恼。
本是“花有清香月有阴”之时,本应与爱人尽享“春宵一刻值千金”,那千古同月落下的清辉在人间划出一道铜墙铁壁,一边“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另一边只剩“一钩残照,半帘飞絮”。
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过没有到伤情的地方。
那一份执著的念想,和卢氏一起生活的时候,卢氏的一颦一笑,纳兰的一言一语,打碎了,搅匀了,和一团泥。
看着弯月余晖洒照在沾满柳絮的帘子上,词人回首往事,相思之情溢涌而出。
“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接下来的这两句进一步烘托相思之情难耐,相伴的那些日子虽无大喜,回忆起来却总是沁着丁香一般若有若无的甘甜。
即使人再合适、再称意、再相宜,若不属于自己,到最后也只有“不胜思”的“往事”。
最后一句“总是恼人时”方点醒题旨,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上下两阙一喜一悲,对比鲜明,简淡清新,自然道来,直中间曲,质而能婉。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 .《经典读库 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第82-8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前碎一地的残香与叹息》:万卷出版公司,2012 :第364页 3、 聂小晴编著.《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第4页
谒金门·风丝袅 文注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风丝:风中的柳树枝条。
袅:随风摆动的样子。
唐雍陶《天津桥望春》诗: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浸:浸染。
欧阳修《蝶恋花》:“水浸碧天风皱浪,菱花荇蔓随双桨,红粉佳人翻丽唱。
”“一镜”句:是说无际的水面上映出青色的云朵。
青未了:青色一望无际。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草草:匆促之意,劳心烦恼。
《诗经·小雅》: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李白《新林浦阻风诗》: “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轻螺谁扫:描画眉毛。
螺:螺黛,古代女子画眉之墨,也叫螺子黛。
欧阳修《阮郎归》: “浅螺黛,淡燕脂,闲妆取次宜。
”谁:此为自指。
扫:描画。
悄悄:淡淡的忧愁,却又绵绵不断。
冯延巳《更漏子》:“情悄悄,梦依依,离人殊未归。
”寄:寄托。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205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147页 3、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
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90页
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 文翻译赏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
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在秋风中执手送顾贞观南归,恋恋不舍,想到一年来与好友多次分别,不由得泪流满面。
这一年来我们经常分离。
遥想你在家乡独坐灯前,听着窗外淅沥的秋雨,无人可以相伴;
转念一想,你我曾经同在雪后看山,也可稍解别后独处的寂寞孤独。
凭寄语,劝加餐。
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凭借“我”的殷勤话语,你要努力加餐饭,别让身体瘦损。
咱们约定,等到明年桂花开放的时候你要再回来。
你的画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
参考资料: 1、 张秉戌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229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129页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在秋风中执手送顾贞观南归,恋恋不舍,想到一年来与好友多次分别,不由得泪流满面。
这一年来我们经常分离。
遥想你在家乡独坐灯前,听着窗外淅沥的秋雨,无人可以相伴;
转念一想,你我曾经同在雪后看山,也可稍解别后独处的寂寞孤独。
年来句:纳兰为侍卫之臣,扈驾出巡是经常的事,仅清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年(1680—1681年),纳兰即先后随从皇帝巡幸巩华城、遵化、雄县等地,故云与好友“多在别离间”。
凭寄语,劝加餐。
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凭借“我”的殷勤话语,你要努力加餐饭,别让身体瘦损。
咱们约定,等到明年桂花开放的时候你要再回来。
你的画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
凭:凭借。
约重还:约定重阳节的时候回来。
沉香:中药名。
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参考资料: 1、 张秉戌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229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129页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
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握手西风泪不干”,劈头便是一派依依惜别景象,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握手、西风、泪不干,每个词都带着萧瑟的意境,组合在一起便营造出了极强的感染力。
这里的“握手”不是西方的礼节,而是离别时真情流露的动作,同义的词是“执手”。
如果说“握手西风泪不干”通过描写送别的画面,奠定了这首词的基调,那么“年来多在别离间”一句就是通过纳兰容若的怨恨,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伤。
每个人都会经历离别,偶尔的分别尚可接受,但是“年来多在别离间”,知心之人难以聚首。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这两句描绘出了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离别后,在风雨之夜不能成眠,独坐灯前,且听一窗冷雨;
忆曾经,两人雪后初晴兴致盎然,携手同游,共赏一山银装。
“遥知”已是人海茫茫,“转亿”便成往事随风;
“独听”听尽凄凉寂寞,“同看”看遍良辰好景。
昔日的相聚合乐.与今后一个人郁郁寡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愈欢乐,也就愈痛苦。
纳兰容若想象分别之后友人“独听灯前雨”,似乎是在写他的孤独,其实这是容若的孤独。
这是诗词中的一种写法,能够确定远方的友人深深地思念自己,这需要勇气和自信。
因为彼此相知,所以知道在想着他的时候,他也一定在想我,所以才敢说的这样毫不犹豫。
恨离别,无限伤感之中,仍然念念不忘关心友人,反复叮嘱着:“多吃些饭。
”“凭寄语,劝加餐”,这句化自王次回“欲寄语,加餐饭。
难嘱咐,鱼和雁”。
“劝加餐”真的是个很熟悉的情景。
想来知己送别,一定会有很多话嘱咐,而纳兰容若偏偏选了“多吃饭”这句最朴素的话,未经雕琢,却质朴感人。
读来平淡之中感受到浓浓的温暖。
“桂花时节约重还”,这是容若与顾贞观相约,在桂花开放的时节.知己再重聚京华.互诉衷肠。
约定,似乎是送别时一个不变的情节。
因为不舍,也为了给彼此一个慰藉。
而约在“桂花时节”,首先想到的便是中秋节,这个月圆人圆的日子,于是便又多了一层期盼。
在桂花飘香的时候,希望能与你团圆,共品桂花酒、赏月吟诗。
最后两句“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与“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的题目切合,也是全词最动人的两句,尤其是“一片伤心欲画难”一句,算得上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刚刚画好的小像笼罩在袅袅升起的淡淡香烟之中.纳兰容若细细观察许久,却还是不满意,妙手丹青仍然画不出我的离伤与思念。
该词上片想到一年来聚少离多,更增添了此次送别的悲伤。
三、四两句遥想别后情景,希望彼此能以相聚时的欢乐战胜别后的孤独寂寞,有情有景,情景相生。
过片殷勤叮咛,相约重还的时间。
结句写自己独对好友小像以慰相思,从中却看到满面风霜,感受到“一片伤心”,表达了对好友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和深切理解。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129页 2、 苏缨著,纳兰诗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05,第165-168页
送荪友 文注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横门:长安城北西侧之第一门也。
后泛指京门。
骊歌:告别之歌,是《骊驹歌》的省称。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草萋萋:草茂盛生长也;
半委泥:花落不可收也。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落拓:穷困失,景况零落。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无由:犹无因,无所因依。
荆江:长江自湖北枝江至湖南岳阳一段的别称,这里指在湖南岳阳之一段。
康熙十七年秋着了正平吴三桂叛乱。
溅荆江水:即以热血萨荆江,驰骋疆场杀敌也。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王霸:战国时儒家称,以仁义治天下者为王道,以武力结诸侯者为霸道。
王霸,乃天下之头等大事也。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偃仰:安然而处,无忧无虑。
九龙:旧称有才名的兄弟九人为九龙。
这里是说荪友回乡安然处于兄弟友爱之中。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红窗月·燕归花谢 文翻注赏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
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
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
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
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花儿凋谢,燕子归来,遵循节令又过了清明。
风景是一样的,但心里却是两样的愁情,都在思念着对方。
好像还记得那次在回廊里相逢,我们互相发誓要相爱三生,永不分离。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
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
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
我们在丝绢上写就的鲜红的篆文,好像那天上的星星一样清晰可见。
说道不辜负你我的密约,这丝绢上的深盟即可为凭。
说罢已是深夜,一丝清淡的露珠湿了银色的屏风。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第257页 2、 邢学波笺注.纳兰词笺注全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0,:第165页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
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因循:本为道家语,意谓顺应自然。
此处则含有不得不顺应自然的意思。
三生:佛家语,指前生、今生、来生。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
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
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
乌丝阑纸:指上下以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的绢素,后亦指有墨线格子的笺纸。
历历:一个个清晰分明。
孤:辜负,对不住。
香露:花草上的露水。
银屏:镶有银饰的屏风。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第257页 2、 邢学波笺注.纳兰词笺注全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0,:第165页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
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
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
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
这首词几乎全是抒吐对往日恋情的回忆,一双爱恋的人两情相许、郑重盟约的情境,深挚动人。
词人对当时景象的宛然追忆,浸透了离别的酸楚。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与追忆往昔。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燕子归来,群花凋谢,又过了清明时节,首句交代了时令,即暮春时节。
词人用“燕归”来暗指世间一切依旧,可是自己所爱之人却不能再回来,所以才会“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
词到下片.纳兰睹物思人,发出了旧情难再的无奈慨叹。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在丝绢上写就的鲜红篆文,如今想来,就好像那天上清晰的明星一样。
“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丝绢上写的是当初二人的海誓山盟,这些文字作为凭证,见证了不要相互辜负的密约。
然而,誓言也会有无法实现的一天,如今回忆起往事,情景仍然历历在目,眼泪止不住流了出来,打湿了银屏。
词到“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时戛然而止,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第257页 2、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