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芳信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大作,林麓洲渚皆琼瑶。

方庵驰小序求词,且约访蔡公甫 夜寒重。

见羽葆将迎,飞琼入梦。

整素妆归处,中宵按瑶凤。

舞春歌夜棠梨岸,月冷和云冻。

画船中、太白仙人,锦袍初拥。

应过语溪否,试笑挹中郎,还叩清弄。

粉黛湖山,欠携酒、共飞E649。

洗杯时换铜觚水,待作梅花供。

问何时、带雨锄烟自种。

木兰花慢(施芸隐随绣节过浙东,作词留别,用其韵以饯)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几临流送远,渐荒落、旧邮亭。

念西子初来,当时望眼,啼雨难晴。

娉婷。

素红共载,到越吟、翻调倚吴声。

得意东风去棹,怎怜会重离轻。

云零。

梦绕浮觞,流水畔、叙幽情。

恨赋笔分携,江山委秀,桃李荒荆。

经行。

问春在否,过汀洲、暗忆百花名。

莺缕争堪细折,御黄堤上重盟。

风入松·画船帘密不藏香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画船帘密不藏香。

飞作楚云狂。

傍怀半卷金炉烬,怕暖销、春日朝阳。

清馥晴熏残醉,断烟无限思量。

凭阑心事隔垂杨。

楼燕销幽妆。

梅花偏恼多情月,慰溪桥、流水昏黄。

哀曲霜鸿凄断,梦魂寒蝶幽扬。

瑞鹤仙(癸卯岁寿方蕙岩寺簿)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辘轳春又转。

记旋草新词,江头凭雁。

乘槎上银汉。

想车尘才踏,东华红软。

何时赐见。

漏声移、深宫夜半。

问莼鲈、今几西风,未觉岁华迟晚。

一片。

丹心白发,露滴研朱。

雅陪清宴。

班回柳院。

蒲团底,小禅观。

望罘D66D明月,初圆此夕,应共婵娟茂苑。

愿年年、玉兔长生,耸秋井干。

满江红·翠幕深庭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

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

时载酒,调冰雪。

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

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

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在庭院深深,绿色的窗帘后面,有红色的花朵自己开放。

春意盎然,亭台相映成趣,绿阴密密覆盖,檐下小燕子飞走,再也听不到动听的呢喃声,帘间十分寂静,帘外宽阔的水池中金鱼游动的影儿转来转去。

有花香和竹色供我们欣赏吟唱和写诗。

闲问字,评风月。

时载酒,调冰雪。

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

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空闲时向友人请教一些学问,和朋友们在一起闲论风景、创作等问题。

携带酒水,与冰雪交融,这就像初秋的凉意,让葛衣有些冰凉,虽在尘世却让车马不靠近,在醉乡我们不要让弹唱休息。

梦中听仙女们演奏仙曲《紫云回》、《红莲折》。

参考资料: 1、 谢桃坊.《满江红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48页 2、 《词学》编辑委员会编辑.《词学 第10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01页 3、 马海英著.《江南园林的诗歌意境 》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93页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lín)影转池心阔。

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露红晚:露出红色的时间较晚。

指开花的时间较往年晚。

帘额:帘幕的横额。

闲情:陶渊明作有《闲情赋》,表达对女子爱慕之情。

闲问字,评风月。

时载(zài)酒,调冰雪。

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gě)。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shēng)歌歇。

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问字:《汉书·扬雄传》:“刘棻尝从雄作奇字。

”苏轼也有诗曰“问道携壶问奇字。

”这里引申作朋友之间互相请教学问的意思。

黄庭坚《谢送碾壑源拣芽》诗:“客来问字莫载酒。

”这里指词人空闲时向友人请教一些学问。

“风月:即清风明月,风花雪月,泛指四时美好的景色。

也用来指浮泛的诗文题材。

另外旧亦指为男女情爱或不务正业,放荡不拘的行为。

载酒:携带酒水。

调冰雪: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公子调冰水。

”欺葛:杜甫《端午日旸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葛:葛衣。

人境:尘世、人居住的地方。

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醉乡:喝醉之后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境界。

王绩著《醉乡记》。

双成:即西王母身边仙女董双成,这里借指歌妓。

紫云:唐时妓女名,为李愿所蓄妓。

杜牧赴李愿家中宴,见之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

”诸妓回首破颜。

因有曲子《紫云回》。

事见《唐诗纪事》。

参考资料: 1、 谢桃坊.《满江红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48页 2、 《词学》编辑委员会编辑.《词学 第10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01页 3、 马海英著.《江南园林的诗歌意境 》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93页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lín)影转池心阔。

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在庭院深深,绿色的窗帘后面,有红色的花朵自己开放。

春意盎然,亭台相映成趣,绿阴密密覆盖,檐下小燕子飞走,再也听不到动听的呢喃声,帘间十分寂静,帘外宽阔的水池中金鱼游动的影儿转来转去。

有花香和竹色供我们欣赏吟唱和写诗。

露红晚:露出红色的时间较晚。

指开花的时间较往年晚。

帘额:帘幕的横额。

闲情:陶渊明作有《闲情赋》,表达对女子爱慕之情。

闲问字,评风月。

时载(zài)酒,调冰雪。

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gě)。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shēng)歌歇。

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空闲时向友人请教一些学问,和朋友们在一起闲论风景、创作等问题。

携带酒水,与冰雪交融,这就像初秋的凉意,让葛衣有些冰凉,虽在尘世却让车马不靠近,在醉乡我们不要让弹唱休息。

梦中听仙女们演奏仙曲《紫云回》、《红莲折》。

问字:《汉书·扬雄传》:“刘棻尝从雄作奇字。

”苏轼也有诗曰“问道携壶问奇字。

”这里引申作朋友之间互相请教学问的意思。

黄庭坚《谢送碾壑源拣芽》诗:“客来问字莫载酒。

”这里指词人空闲时向友人请教一些学问。

“风月:即清风明月,风花雪月,泛指四时美好的景色。

也用来指浮泛的诗文题材。

另外旧亦指为男女情爱或不务正业,放荡不拘的行为。

载酒:携带酒水。

调冰雪: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公子调冰水。

”欺葛:杜甫《端午日旸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葛:葛衣。

人境:尘世、人居住的地方。

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醉乡:喝醉之后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境界。

王绩著《醉乡记》。

双成:即西王母身边仙女董双成,这里借指歌妓。

紫云:唐时妓女名,为李愿所蓄妓。

杜牧赴李愿家中宴,见之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

”诸妓回首破颜。

因有曲子《紫云回》。

事见《唐诗纪事》。

参考资料: 1、 谢桃坊.《满江红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48页 2、 《词学》编辑委员会编辑.《词学 第10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01页 3、 马海英著.《江南园林的诗歌意境 》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93页

卜算子·凉挂晓云轻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凉挂晓云轻,声度西风小。井上梧桐应未知,一叶云鬟袅。来雁带书迟,别燕归程早。频探秋香开未开,恰似春来了。
凉挂晓云轻,声度西风小。井上梧桐应未知,一叶云鬟袅。来雁带书迟,别燕归程早。频探秋香开未开,恰似春来了。  《卜算子》,据说借用骆宾王的绰号命名(骆写诗好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调始见苏轼《东坡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故另有四十五、四十六两体。宋教坊复演变为《卜算子慢》,八十九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   “凉挂”两句,绘秋晨景色。言秋月凉沁高悬空中,金风轻拂晓云缓移。“井上”两句,状叶初落。言井边的梧桐树,看来还郁郁葱葱,没有秋天已临的感觉,但只见那儿已有一片桐叶象柔美的长发似的随风飘然而下,才忽然感到秋已至矣,所谓“一叶落而知秋至”矣。上片以秋叶落暗示老将至。也是词的别名《缺月挂疏桐》的生发。   “来雁”两句,思人。“别燕”句中,“燕”,似指爱人,详见前第一百八十二首《绛都春》词及其注释。此言“鸿雁”传来的书信似乎已经太迟,我与爱人生离死别,又匆匆回归当差的地方。“频探”两句,借物喻己之景况。言词人曾多次探问秋天的菊花有没有盛开,如果秋菊一旦开花,就会香气四溢,醉人心扉。四处飘浮着花香,这就好象是春天又来了似的。此也有暗示:希望自己的景况能有所改善之意。下片也有推己及人之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声声慢·咏桂花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

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

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

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

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

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

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

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

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

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

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

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

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蓝云”三句。

言清晨的大地笼罩在蓝天白云之下,室外的桂花树玉枝高挺,满树重重叠叠的桂花,似串串宝钏,又如一片彩霞。

“人起”两句,以树拟人。

“昭阳”,皇宫名,这里泛指皇宫。

言桂花树又像是一位清晨从皇宫里走出来的贵妃,她被晨风一激,浑身生满了粉红色的粟粒——金桂花。

“人起昭阳”两句,据杨铁夫《吴梦窗词全集笺释》说:“《飞燕外传》:赵飞燕居昭阳宫,与羽林郎射鸟者通,……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舒无疹粟,射鸟者以为神仙。

”这里系反用此典。

“浓香”两句。

言桂花的浓艳香气充斥四周,似乎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容纳她的花香了。

但是如果天气一旦转冷,虽然桂花的香气犹存,桂花却要像雨雪般地纷纷落下。

“绣茵展”三句承上。

言绿茵茵的草坪如地毯似的平铺着,仿佛害怕桂花误坠在台阶上,被人们践踏成泥,又怕她像萤火虫般地消失了她美丽的形象。

    “三十六宫”五句,幻想也。

“三十六宫”言宫宇之多,这里借指月中广寒宫。

“锸”,即锹也,系插地起土的农具。

此言词人因见地上桂树,即抬头仰望明月,想象中那住在广寒仙宫的嫦娥,孤单寂寞,一定也愁怨重重。

词人不禁大声地询问世人:“有什么人能拿来把‘金锸’,索兴将月中桂树连同月宫一起移来凡尘,把这月中桂栽在我的西厢边。

这样嫦娥就会亲自用白玉般的双手把盏,并与我同饮美酒了。

”“秋来”两句,述现实中的自己。

词人说:“进入秋天后,自己的头上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白发?

头上的乌纱与白发衬映,更显得黑白分明。

我独饮闷酒,自然更加易醉。

醉眼朦胧中看那室外的桂花树,似乎感到它矮了许多。

”“正摇落”两句,自叹。

词人说:“当桂花凋零,满地铺金的时候,我这个淹留在外的羁客,却还是不能回家去与亲人团聚。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瑶圃中一株青梅树袅袅临风而立,枝上雪痕犹在。

几颗青梅已悄然出现在绿叶间,透露浓浓的春意。

梅花本早于梨花开放,但这几朵梅花偏偏晚些开,它终于等到与春风相会的机会,似乎与梨花约好一同在梦中相见。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梅花的芬芳好像美人罗被上散发出来的熏香气息,而梅花欲落未落,欲残未残之状,好比美人瘦弱的肌体,仿佛连冰绡薄纱衣的重量都经受不起。

伊人渐老如梅树成荫转而结子,逐渐由青泛黄;

女子渐老的外貌一定不如从前那样娇艳,所以她害怕再与东邻的那位娇小女友相见了。

参考资料: 1、 (宋)周密选编.绝妙好词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12:第191页 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45-847页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晚花:梅已结子,而枝上尚有余花,故称“晚花”。

袅(niǎo):摇曳。

一痕雪:指晚开的几朵洁白的梅花仿佛一抹残雪。

痕,痕迹。

几豆:指梅子。

玉奴:南齐东昏侯的潘妃字玉奴,东昏侯兵败,玉奴与他同死。

古人常以玉奴指女子,此指青梅。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熏(xūn):熏炉。

瘦肌:即瘦削的花瓣。

冰绡(xiāo):洁白的生丝制品。

青子:即青梅。

东邻:语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东邻原指美女,此处指梅花。

参考资料: 1、 (宋)周密选编.绝妙好词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12:第191页 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45-847页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瑶圃中一株青梅树袅袅临风而立,枝上雪痕犹在。

几颗青梅已悄然出现在绿叶间,透露浓浓的春意。

梅花本早于梨花开放,但这几朵梅花偏偏晚些开,它终于等到与春风相会的机会,似乎与梨花约好一同在梦中相见。

晚花:梅已结子,而枝上尚有余花,故称“晚花”。

袅(niǎo):摇曳。

一痕雪:指晚开的几朵洁白的梅花仿佛一抹残雪。

痕,痕迹。

几豆:指梅子。

玉奴:南齐东昏侯的潘妃字玉奴,东昏侯兵败,玉奴与他同死。

古人常以玉奴指女子,此指青梅。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梅花的芬芳好像美人罗被上散发出来的熏香气息,而梅花欲落未落,欲残未残之状,好比美人瘦弱的肌体,仿佛连冰绡薄纱衣的重量都经受不起。

伊人渐老如梅树成荫转而结子,逐渐由青泛黄;

女子渐老的外貌一定不如从前那样娇艳,所以她害怕再与东邻的那位娇小女友相见了。

熏(xūn):熏炉。

瘦肌:即瘦削的花瓣。

冰绡(xiāo):洁白的生丝制品。

青子:即青梅。

东邻:语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东邻原指美女,此处指梅花。

参考资料: 1、 (宋)周密选编.绝妙好词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12:第191页 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45-847页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词的上片渲染梅花的冰清玉洁及其带给人间的浓郁春意。

以“一痕雪”形容梅花,特别贴切。

一是花自如雪;

二是易于零落,如同春天的雪易于融化;

三是稀少,枝头星星点点的白色仿佛残雪欲尽。

再著一“袅”字,更给人以如虚如幻、缥缈如烟的感觉。

词一开头,便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又显出那一股坚韧之气以及缱绻的深情。

次句化用欧阳修:“叶间梅子青如豆”诗意,构思亦很奇巧。

这句也暗含梅花在内,一个“藏”字十分生动,春光掩映了叶间的梅花,显得更加春意盎然,融人了词人对晚梅的礼赞。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二韵扣住“晚”字写梅花,仍用拟人化写法。

这一韵将晚花比作绝色美人,还沉湎于幽梦之中,远远落后她的姊妹们,“玉奴”袭用苏轼诗中之辞,用以比喻白梅。

“最晚”应合词题中“晚花”二字。

“嫁东风”化用李贺诗句,而词人笔下的白梅却不早不晚在东风中含苞绽放。

原来白梅晚开是为了与梨花同温幽梦的。

白梅本不该与梨花同时,好像这晚梅与梨花之间存在某种不解之缘。

这句暗点出晚字、白字。

所谓思致杳冥,空灵之处。

  词的下片仍以拟人之笔,赋晚花以人情,着意描绘梅花的冰肌玉骨,香气袭人和娇丽姿容。

而词人那无限怜爱之心,尽在不言中。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一韵,写梅香与娇态。

一个“添”字,隐示出罗被原先已经被早梅熏过几次,而今晚梅又开放,其香气更添几重。

“瘦肌”形容花形,梅花通体晶莹,宛如身着冰绡,作者于是生发出奇妙神思,那清瘦的梅肌,对着寒凉的冰绡,恐怕有几分畏怯。

梅花那娇美柔韧、冰清玉洁的体格,跃然纸上。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一韵,以“青梅枝上晚花”收尾,与词题扣合,首尾呼应。

在那绿阴下,溪桥边,青梅日益成熟,而东邻的“枝上晚花”,却风姿绰约,不胜妖娆。

两相对照,青梅不禁自惭形秽,羞于睹其芳华。

词尾以烘云托月的笔法,借刻画青梅的心理,从另一角度却极写梅枝上的这“一痕雪”般的晚花,是何其娇小清丽。

用待嫁的“东邻”美女来比况青梅枝上的晚花,既是拟人手法,又善于融典。

  统观全词,词人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仅仅八句,却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段:拟人、比喻、烘托、对比、用典、均自然贴切,富有艺术美感。

见出词人构思、运笔、遣词的创作功力。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45-847页 2、 (宋)周密编选.绝妙好词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年09月第2版:第219页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极目远眺四方,缥缈的长空万里,云烟渺茫向四处飘散。

不知是何年何月,青天坠下的长星。

幻化出这座苍翠的山崖,云树葱笼,幻化出上面有残灭的春秋霸主吴王夫差的宫城,美人西施就藏娇馆娃宫。

幻化出气壮山河的霸业英雄。

灵岩山前的采香径笔直如一支弓箭,凄冷秋风刺人眼睛。

污腻了的流水中漂流着当年每人用来化妆的脂粉,沾染得岸上的花朵都带了点腥。

耳边仿佛传来阵阵清脆的声响,不知是美人穿着木屐走在响廊的余音,还是风吹秋叶发出飒飒的凄凉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深宫中吴王沉醉于酒色,以亡国亡身的悲剧留下让后人耻笑的话柄。

只有头脑清醒的范蠡,在太湖上垂钓,功成身退。

我想问苍茫的水波,到底是什么力量主宰着历史的兴衰盛亡。

苍波也无法回答,默默无声。

我的满头白发正是愁苦无奈之结果,而无情的群山,却依旧翠苍青青。

江水浩瀚包涵着无垠的长空。

我独自凭倚高栏鸟瞰远景,只见纷乱的几只乌鸦,在夕阳的余晖下落下凄凉的洲汀。

我连声呼唤把酒取来,快快登上琴台,去观赏秋光与去霄齐平的美景。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 第292-293页 .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诗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 2009.7 :第264-265页 .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极目远眺四方,缥缈的长空万里,云烟渺茫向四处飘散。

不知是何年何月,青天坠下的长星。

幻化出这座苍翠的山崖,云树葱笼,幻化出上面有残灭的春秋霸主吴王夫差的宫城,美人西施就藏娇馆娃宫。

幻化出气壮山河的霸业英雄。

灵岩山前的采香径笔直如一支弓箭,凄冷秋风刺人眼睛。

污腻了的流水中漂流着当年每人用来化妆的脂粉,沾染得岸上的花朵都带了点腥。

耳边仿佛传来阵阵清脆的声响,不知是美人穿着木屐走在响廊的余音,还是风吹秋叶发出飒飒的凄凉之声。

长星:彗星。

苍崖云树:青山丛林。

名娃金屋:此指西施,为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

金屋,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

《汉武故事》载汉武帝为胶东王时,曾对其姑母说:"若得阿娇,当作金屋贮之也。

"借指吴王在灵岩山上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

残霸:指吴王夫差,他曾先后破越败齐,争霸中原,后为越王勾践所败,身死国灭,霸业有始无终。

箭径:即采香径。

《苏州府志》:"采香径在香山之旁,小溪也。

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水采香。

今自灵岩山望之,一水直如矣,故俗名箭径。

"酸风射眼:寒风吹得眼睛发痛。

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句意。

酸风,凉风。

腻水:宫女濯妆的脂粉水。

靸(sǎ):一种草制的拖鞋拖鞋。

此作动词,指穿着拖鞋。

双鸳:鸳鸯履,女鞋。

廊:响屐廊。

《吴郡志·古迹》:"响屐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屐。

廊虚而响,故名。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深宫中吴王沉醉于酒色,以亡国亡身的悲剧留下让后人耻笑的话柄。

只有头脑清醒的范蠡,在太湖上垂钓,功成身退。

我想问苍茫的水波,到底是什么力量主宰着历史的兴衰盛亡。

苍波也无法回答,默默无声。

我的满头白发正是愁苦无奈之结果,而无情的群山,却依旧翠苍青青。

江水浩瀚包涵着无垠的长空。

我独自凭倚高栏鸟瞰远景,只见纷乱的几只乌鸦,在夕阳的余晖下落下凄凉的洲汀。

我连声呼唤把酒取来,快快登上琴台,去观赏秋光与去霄齐平的美景。

五湖倦客:指范蠡。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太湖)。

醒醒:清楚;

清醒。

华发:花白头发。

涵空:指水映天空。

琴台:在灵岩山上。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 第292-293页 .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诗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 2009.7 :第264-265页 .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这首词是作者游苏州灵岩山时所作。

开头紧贴“灵岩”之“灵”字,说此山是天上星星坠落而成。

“幻”字续写灵岩云树贴天,吴王建宫馆于此的史实。

“酸风射眼”转写怀古之情,昭示出吴王之所以败亡的根源。

下阕第一句,承上将吴王失败的原因点明,认为范蠡是明智的“倦客”。

“问苍波无语”呼应开头,唤起今世之忧。

接着感叹自己壮志未酬的哀愁。

  这是一首怀古词。

吴文英游灵岩山,见吴国遗迹想起了吴国兴衰的史实,联想到宋朝国事,抒发感慨而作此词。

  这首词通过凭吊吴宫古迹,叙述吴越争霸往事,叹古今兴亡之感和白发无成之恨。

上片怀古,下片伤今。

吴与宋,时不同,事相似。

一伤南宋偏安,恐蹈当年吴王夫差沉溺声色,先胜后败的覆辙。

二伤一些仁人志士被迫引退。

三伤作者自己,"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

最后寓情于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作者改变正常的思维方式,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眼中的虚幻化为实景,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虚实相衬,沉郁苍凉,体现了作者在雕镂组绣以外的奇特才气。

  梦窗词人,南宋奇才,一生只曾是幕僚门客,其经纶抱负,一寄之于词曲,此已可哀,然即以词言,世人亦多以组绣雕镂之工下视梦窗,不能识其惊才绝艳,更无论其卓荦奇特之气,文人运厄,往往如斯,能不令人为之长叹!

  本篇小题曰“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庾幕是指提举常平仓的官衙中的幕友西宾,词人自家便是幕宾之一员。

灵岩山,在苏州西面,颇有名胜,而以吴王夫差的遗迹为负盛名。

  此词全篇以一“幻”字为眼目,而借吴越争霸的往事以写其满眼兴亡、一腔悲慨之感。

幻,有数层涵义:幻,故奇而不平;

幻,故虚以衬实;

幻,故艳而不俗;

幻,故悲而能壮。

此幻字,在第一韵后,随即点出。

全篇由此字生发,笔如波谲云诡,令人莫测神思;

复如游龙夭矫,以常情俗致而绳其文采者,瞠目而称怪矣。

  此词开端句法,选注家多点断为“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此乃拘于现代“语法”观念,而不解吾华汉文音律之浅见也。

词为音乐文学,当时一篇脱手,立付歌坛,故以原谱音律节奏为最要之“句逗”,然长调长句中,又有一二处文义断连顿挫之点,原可适与律同,亦不妨小小变通旋斡,而非机械得如同读断“散文”“白话”一般。

此种例句,俯拾而是。

至于本篇开端启拍之长句,又不止于上述一义,其间妙理,更须指意。

盖以世俗之“常识”而推,时、空二间,必待区分,不可混语。

故“四远”为“渺空烟”之事,必属上连;

而“何年”乃“坠长星”之事,允宜下缀也。

殊不知在词人梦窗意念理路中,时之与空,本不须分,可以互喻换写,可以错综交织。

如此处梦窗先则纵目空烟杳渺,环望无垠──此“四远”也,空间也,然而却又同时驰想:与如彼之遥远难名的空间相伴者,正是一种荒古难名的时间。

此恰如今日天文学上以“光年”计距离,其空距即时距,二者一也,本不可分也。

是以目见无边之空,即悟无始之古──于是乃设问云:此茫茫何处,渺渺何年,不知如何遂出此灵岩?

莫非坠自青天之一巨星乎(此正似现代人所谓“巨大的陨石”了)?

而由此坠星,遂幻出种种景象与事相;

幻者,幻化而生之谓。

灵岩山上,乃幻化出苍崖古木,以及云霭烟霞……乃更幻化出美人的“藏娇”之金屋,霸主的盘踞之宫城。

主题至此托出,却从容自苍崖云树迤逦而递及之。

笔似十分暇豫矣,然而主题一经引出,即便乘势而下,笔笔勾勒,笔笔皴染,亦即笔笔逼进,生出层层“幻”境,现于吾人之目前。

  以下便以“采香泾”再展想象的历史之画图:采香泾乃吴王宫女采集香料之处,一水其直如箭,故又名箭泾,泾亦读去声,作“径”,形误。

宫中脂粉,流出宫外,以至溪流皆为之“腻”,语意出自杜牧之《阿房宫赋》:“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此系脱化古人,不足为奇,足以为奇者,箭泾而续之以酸风射眼(用李长吉“东关酸风射眸子”),腻水而系之以染花腥,遂将古史前尘,与目中实境(酸风,秋日凉冷之风也),幻而为一,不知其古耶今耶?

抑古即今,今亦古耶?

感慨系之。

花腥二字尤奇,盖谓吴宫美女,脂粉成河,流出宫墙,使所浇溉之山花不独染着脂粉之香气,亦且带有人体之“腥”味。

下此“腥”者,为复是美?

为复是恶?

诚恐一时难辨。

而尔时词人鼻观中所闻,一似此种腥香特有之气味,犹为灵岩花木散发不尽!

  再下,又以“响屧廊”之故典增一层皴染。

相传吴王筑此廊,令足底木空声彻,西施着木屧行经廊上,辄生妙响。

词人身置廊间,妙响已杳,而廊前木叶,酸风吹之,飒飒然别是一番滋味──当日之“双鸳”(美人所着鸳屧),此时之万叶,不知何者为真,何者为幻?

抑真者亦幻,幻者即真耶?

又不禁感慨系之矣!

幻笔无端,幻境丛叠,而上片至此一束。

  过片便另换一番笔致,似议论而仍归感慨。

其意若曰:吴越争雄,越王勾践为欲复仇,使美人之计,遣范蠡进西施于夫差,夫差惑之,其国遂亡,越仇得复。

然而孰为范氏功成的真正原因?

曰:吴王之沉醉是。

倘彼能不耽沉醉,范氏焉得功成而遁归五湖,钓游以乐吴之覆亡乎?

故非勾践范蠡之能,实夫差甘愿乐为之地耳!

醒醒(平声如“星”),与“沉醉”对映。

──为昏迷不国者下一当头棒喝。

良可悲也。

  古既往矣,今复何如?

究谁使之?

欲问苍波(太湖即五湖之一),而苍波无语。

终谁答之?

水似无情,山又何若?

曰:山亦笑人──山之青永永,人之发斑斑矣。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欤?

抑古往今来,山青水苍,人事自不改其覆辙乎?

此疑又终莫能释。

  望久,望久,沉思,沉思,倚危阑,眺澄景,见苍波巨浸,涵溶碧落──灵岩山旁有涵空洞,下瞰太湖,词人暗用之,──直到归鸦争树,斜照沉汀,一切幻境沉思,悉还现实,不禁憬然、悢然,百端交集。

“送乱鸦斜日落渔汀”,真是好极!

此方是一篇之警策,全幅之精神。

一“送”字,尤为神笔!

然而送有何好?

学人当自求之,非讲说所能“包办”一切也。

  至此,从“五湖”起,写“苍波”,写“山青”(山者,水之对也),写“渔汀”写“涵空”(空亦水之对也),笔笔皆在水上萦注,而校勘家竟改“问苍波”为“问苍天”,真是颠倒是非,不辨妍媸之至。

“天”字与上片开端“青天”犯复,犹自可也,“问天”陈言落套,乃梦窗词笔所最不肯取之大忌,如何点金成铁?

问苍波,何等味厚,何等意永,含咏不尽,岂容窜易为常言套语,甚矣此道之不易言也。

  又有一义须明:乱鸦斜日,谓之为写实,是矣;

然谓之为比兴,又觉相宜。

大抵高手遣辞,皆手法超妙,涵义丰盈;

“将活龙打做死蛇弄”,所失多矣。

  一结更归振爽。

琴台,亦在灵岩,本地风光。

连呼酒,一派豪气如见。

秋与云平,更为奇绝!

杜牧之曾云南山秋气,两相争高;

今梦窗更曰秋与云平,宛如会心相祝!

在词人意中,“秋”亦是一“实体”,亦可以“移动坐标”、亦可以“计量”,故云一登琴台最高处,乃觉适才之阑干,不足为高,及更上层楼,直近云霄,而“秋”与云乃在同等“高度”。

以今语译之,“云有多高,秋就有多高!

”高秋自古为时序之堪舒望眼,亦自古为文士之悲慨难置。

旷远高明,又复低徊宛转,则此篇之词境,亦奇境也。

而世人以组绣雕镂之工视梦窗,梦窗又焉能辩?

悲夫!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第2037-2040页 .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 第292-293页 .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暗尘不起。

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

情如水。

小楼熏被。

春梦笙歌里。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暗尘不起。

酥润凌波地。

雨后,漫天的愁云被风吹散,明月露出姣好的月容,就像嫦娥刚刚沐浴梳洗般。

尽管街上车水马龙,来往着体态轻盈的佳人,却没有扬起半点尘埃,因为雨后的路面润泽酥软不起尘土。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

情如水。

小楼熏被。

春梦笙歌里。

我如今重游京华旧地,当日赏灯的情事依稀在心。

难忘她的柔情似水,我的思绪如流水般难以止息。

独自回到小楼里,薰香拥被独自睡去,进入温馨的春梦,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暗尘不起。

酥润凌波地。

素娥: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

情如水。

小楼熏被。

春梦笙歌里。

辇路:帝王车驾经行之路,这里指京城繁华的大街。

凌波地:是靓装舞女行经的街道。

凌波原本是形容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态,后来借指步履轻盈的女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暗尘不起。

酥润凌波地。

雨后,漫天的愁云被风吹散,明月露出姣好的月容,就像嫦娥刚刚沐浴梳洗般。

尽管街上车水马龙,来往着体态轻盈的佳人,却没有扬起半点尘埃,因为雨后的路面润泽酥软不起尘土。

素娥: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

情如水。

小楼熏被。

春梦笙歌里。

我如今重游京华旧地,当日赏灯的情事依稀在心。

难忘她的柔情似水,我的思绪如流水般难以止息。

独自回到小楼里,薰香拥被独自睡去,进入温馨的春梦,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辇路:帝王车驾经行之路,这里指京城繁华的大街。

凌波地:是靓装舞女行经的街道。

凌波原本是形容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态,后来借指步履轻盈的女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暗尘不起。

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

情如水。

小楼熏被。

春梦笙歌里。

  此词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

  上片“卷尽”两句,写试灯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

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即以“新梳洗”形况月色明净,比拟浑成,三字兼带出“雨后”之意。

这是写天上。

“暗尘”两句写地上,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日夜》)和韩愈“天街小雨润如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句,又有所变化、增益,切合都城灯夜雨后的光景。

《武林旧事》卷二“元夕”又载姜白石诗云:“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乡满罗衣。

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

”形象地刻画了天街月夜的歌舞场面。

  上片并未用雨字、灯字、人字,读后便觉灯月交辉,地润绝尘,舞儿歌女,结队而至,赏灯士女,往来不断,显示出吴文英在语言上的精深功力和鲜明特点,比如爱用代字,用“素娥”代月亮,再如善于点代前人诗句等等。

  谭献说此词“起稍平”,这是由于上片只是客观地描述场景;

下片才是密切结合自己的回忆、联想,抒发感情,借此反映出不平静亦即“拗怒”的心理状态。

“辇路”两句,写词人故地重游,沉入回忆之中。

“重来”,说明词人对眼前的景象亦曾相识,从而引起联想,又以“仿佛”两字形容触景恋旧的心境。

赏灯那时自己春衫年少,意气风发,记得也是同样的夜晚,月色灯光,交相辉映,箫鼓舞队,绵连数里。

这一句隐隐含有物是人非之感慨,景物依旧,可是作者的心情已由欢喜变为落寞。

  末尾三句,写往事如烟、柔情似水;

月与灯依旧在,伊人无觅处,自己一往情深的凄凉心事,无人倾诉。

“情如水”二句也显示出吴文英语言精警的特点。

  古人就有“思君如流水”的千古佳句,以水喻情,写出了情的纯洁珍贵和绵绵不绝。

赏灯不能消愁释怀,反而增添无限怅惘,只好踽踽而行,颓然而返,独上小楼,熏被而眠,遥想伊人此刻,心情亦或如是,“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最深的思念就是想象对方也在思念。

“春梦”句紧接上文,描绘深夜入睡以后,那悠扬的歌声乐声,绵绵不绝地萦绕荡漾在梦的涟漪中。

这里将“拗怒”的词意,融入流转悠然,委婉多情的笔调之中,形成惝恍迷离的朦胧意境,显得余音袅袅,韵味无穷,真可称得上是“咳唾珠玉”。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007-2008

12345 共4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