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波面铜花冷不收。

玉人垂钓理纤钩。

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

西风梧井叶先愁。

波面铜花冷不收。

玉人垂钓理纤钩。

月明池阁夜来秋。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

西风梧井叶先愁。

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意终结,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

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参考资料: 1、 (清)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三百首 合订注释本:巴蜀书社,1992:489 2、 陶尔夫,刘敬圻著.吴梦窗词传 吴文英: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285 3、 上彊村民选编.宋词三百首注评:凤凰出版社,2005:240 4、 (清)上疆村民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珍藏版 宋词三百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156 5、 刘卉宇编著.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281

波面铜花冷不收。

玉人垂钓理纤钩。

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

西风梧井叶先愁。

  此词乃是借写西湖秋夜之景,以此来怀念旧人之作,全词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于景,绘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优美。

当时波平如镜,月影在水,而词人只觉得梧桐叶落,一派秋意,生动描绘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图。

“冷不收”是词人的刻意之言,说铜镜被遗落在凄冷的夜晚没有人收。

陈洵在《海绡说词》里说:“‘玉人垂钓理纤钩’是下句倒影,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

”“玉人垂钓理纤钩”营造了一个虚幻美丽的景象,写词人看见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现了一位“玉人”。

这位玉人就是传说中的月宫美人嫦娥。

月亮是真实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虚假的,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显示出词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具有人情味。

最后一句说池阁月夜冷寂方知已经人秋。

“月明池阁”,点明词人身在池阁,欣赏月明西湖之景,而“夜来秋”写出词人在池阁上辗转难眠,只感到阵阵秋风袭来,分外奇寒,暗喻内心的凄凉。

  下片回首当年与情人离别的情景,以西风井边梧桐落叶的萧瑟景色渲染悲凉气氛。

  词人与情人在拂晓告别,看见湖水上的红莲都凋谢了,瑟瑟的西风吹得梧桐叶纷纷掉落。

词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劳燕分飞,花自飘零人自悲的凄惨景象。

“水花红减”描写了西湖水面上娇艳的荷花凋败的景象,词人感叹时光的流逝,暗含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最后一句写景,却不仅仅是写景,景中见情,将词人悲切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西风”句是指西风吹拂梧桐,树叶瑟瑟抖动,如同悲秋,暗寓词人对飘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词意境朦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参考资料: 1、 上彊村民选编;

李森等编译.精译赏析宋词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17-619 2、 林岚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364 3、 程帆主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学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342-343

鹧鸪天·化度寺作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红衣:莲花。

倚阑:凭靠在栏杆上。

殷云:浓云。

闲:闲置。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乡梦窄:思乡的梦太短。

愁黛:愁眉。

吴鸿:指苏州一带飞来的大雁。

阊(chāng)门:苏州西门。

这里指作者姬妾所居之处。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1 : 第2296-297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 第266-267页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这首词是吴文英又一首思念离人之作。

“红衣”写眼前景物,兼指离人之衣;

引起无限思念。

“殷云”、“明月”对仗句写景清新明快,更蕴秋愁别意。

下阕两层,一层写梦见恋人愁客;

二层托梦吴鸿捎去消息。

“吴鸿好为传归信”,其实是说消息再也不能送达,佳人早已故去。

  上片,“池上红衣伴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

”写作者在池边独倚栏干,作伴的只有像穿着红衣少女的莲花;

在栏干边一直消磨到黄昏,看到的也只有背上带着夕阳馀晖的归鸦回来栖宿。

这在化度寺午后到傍晚所见的景致,象两幅画,表达的是孤寂之情。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浓云出现时,雨脚倾斜稀疏的桐叶继续飞落,有点萧索气象;

但雨后气温降低,天色更清,明月出现在上空,凉气随之而生,宝扇可以不用,而又美得可受,凉得可爱。

“度”字、“疏”字写秋雨与梧桐的形态,很妥贴:“生”字把“凉”归功于“月”,使月色倍觉宜人;

这写寺中夜晚下雨与月明时情景的两句,又象两幅画。

上两句不用对偶,这两句用对偶,笔调皆疏淡幽雅,引人入胜。

  化度寺临近水边,当时自杭州至苏州,大多是走水路。

这样又为过渡到下片“乡梦窄,水天宽”埋下了伏笔。

“窄”字写梦,也是文英匠心独运、喜欢运用的字。

“窄”表短促,与水天“宽”对照,以见天长、水远而梦短的惆怅之情。

心情全在感事感物的“宽”、“窄”中透露。

“小窗愁黛淡秋山”,写倚窗看到的远山景致。

这既是一幅画,也表惆怅之情。

山是“秋山”,所以“黛”色浅淡;

山本无“愁”但从愁人眼中看去,似乎其浅淡的暗绿色也带上了愁态。

正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远山似眉,由景又联想到思念的人。

这一句又暗用卓文君“眉际若望远山”的典故,由写景过渡到怀人。

“吴鸿好为传归讯”,看到天上鸿雁,多么盼望它是从作者长久居住并且当作家乡的“吴”地飞来的啊;

离家已久,怀人情切,因而盼望它能代传“归讯”。

这简直就是直接的呼告之辞,而实际上只是心中的盘算而已。

“归讯”传到哪里呢?

“杨柳阊门屋数间”,是苏州城西阊门外,秋柳萧疏、几间平屋的地方。

环境虽极平凡,却富有高雅的画意,这便是作者感情眷念之所在,更像一幅出自名家高手的水墨画,寥寥数笔,寓情于景,若用司空图《诗品》中的话来形容,不是近于“绿林野屋,落日气清”,或“玉壶买春,赏雨茅屋”,而是近于化境的“神出古异,淡不可收”了。

  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在化度寺,景物描写则兼及苏州;

写作季节在初秋,时间则既有黄昏和夜晚,也有白天。

全词以写景为主,时事情都在六幅秀淡雅致的景物画中表达出来。

时间不限一日,画面亦分属两地,最后一幅画笔最淡,但却最传神,因而也适合了更深远的情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049-2050页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春语莺迷翠柳。

烟隔断、晴波远岫。

寒压重帘幔拕绣。

袖炉香,倩东风,与吹透。

花讯催时候。

旧相思、偏供闲昼。

春澹情浓半中酒。

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

春语莺迷翠柳。

烟隔断、晴波远岫。

寒压重帘幔拕绣。

袖炉香,倩东风,与吹透。

春风殆荡,莺语啁啾,翠柳如烟,水波潋滟,远山如黛。

室内帘幔重重,挡住了窗外的春光,仍透着寒意,令人感到压抑。

袖中虽然笼着燃着香料的手炉,还是希望春风能将手炉吹得旺些。

花讯催时候。

旧相思、偏供闲昼。

春澹情浓半中酒。

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

春花催发,引起了旧日的相思情。

如今孤身一人,闲极无聊得难捱这早春的清昼。

唯有以酒销愁,来冲淡那春的引诱,情的煎熬。

将醉未醉,闺中人玉损香销,有如梅花,甚或更加清瘦。

参考资料: 1、 李建龙.中国金榜百家经典·第7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年:286 2、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481页 3、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349

春语莺迷翠柳。

烟隔断、晴波远岫。

寒压重帘幔拕绣。

袖炉香,倩东风,与吹透。

远岫(xiù):远山。

岫,峰峦。

谢胱《郡内高斋闲望》诗:“窗中列远岫。

”寒压:写闺中人对室内重帘叠幔的压抑的感受。

拕(tuō):同“拖”。

“绣”指室外春光。

袖炉香:即炉香拂袖,此代指闺中人。

倩:同“请”。

花讯催时候。

旧相思、偏供闲昼。

春澹情浓半中酒。

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

花讯:二十四番花信风。

古人认为花期有信,应风而开。

由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

闲昼:指极至无聊的时光。

春澹(dàn):春之淡薄,这是闺中人思春的心里感受。

情浓:指闺中人的内心情感。

中(zhòng)酒:因酒醉而身体不爽,犹病酒。

参考资料: 1、 李建龙.中国金榜百家经典·第7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年:286 2、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481页 3、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349

春语莺迷翠柳。

烟隔断、晴波远岫。

寒压重帘幔拕绣。

袖炉香,倩东风,与吹透。

花讯催时候。

旧相思、偏供闲昼。

春澹情浓半中酒。

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

  发端“春语莺迷翠柳。

“烟隔断、晴波远岫”二句,以丽语勾出春暖花开的美景。

“春语”句为近景,着“烟隔断”三字,点明下面所写“晴波远岫”是远景,开头所绘之春景,有柳之翠,莺之黄,山之青,水之绿,色彩鲜明清丽;

有峰峦之静谧,水波之动荡,翠柳之摇曳,黄莺之歌唱,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交织、远近交融的立体画面。

这画面充满蓬勃的生机,为下文起着反衬的作用。

  “袖炉香”三句,写闺中人在薰香的室内,敬请春风的吹拂,“吹透”二字,刻画出闺中人要驱走重帘叠幔所造成的寒气与重压之情何等强烈。

这里没有春天来临的欢愉与轻松,由此将“闺怨”正面作了暗示。

  过片紧承“倩东风”,“花讯催时候”写闺中人盼望春天的迅速到来。

“旧相思、偏供闲昼”一句,以直抒胸臆手法写出“闺怨”之情。

“旧相思”与上片的“寒压”相呼应,可见“寒压”之感绝非客观的重帘叠幔所致,而是有内在的原因。

因此,就更感到永昼漫漫,百无聊赖了。

“春澹情浓半中酒”一句,继写闺中人的所为所感。

正因“春澹情浓”这种感情的反差,造成的内心矛盾,也只好以酒消愁了。

然而酩酊之后更引起身体不适。

最后道“玉痕消,似梅花,更清瘦”,以闺中人玉损香销,如清瘦的梅花作结,从而将“闺怨”之情一笔托出。

  此首小令在艺术颇具特色:一、含蓄委婉以景托情,反复渲染,揭示主旨。

开章描绘春景之美,用以反衬闺怨之情,后以帘幔塞压从正面衬托闺怨,进而以“倩东风,与吹透”表达闺情之渴望;

下阕又以闲昼相思,情浓病酒来揭示“闺怨”,最后以玉容消损如清瘦梅花的比喻将闺怨写足。

二、善于炼字。

词语声调铿锵,色彩鲜明,景物描写富有主体感。

如“春语莺迷翠柳”一句,写翠柳飘拂,黄莺婉转,不仅有声有色,动静交织,而且加上一个“迷”字,将黄莺拟人化了,有力地表达了人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它起了诗眼的作用。

又如“晴波远岫”二个词的修饰语为“晴”“远”二字,于是就将晴空如洗,水波荡漾,峰峦起伏,山青如黛的美好境界勾出。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349

澡兰香·淮安重午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情人手腕上系着五色丝线,篆文书写的咒语符篆戴在头上,以避邪驱疫。

在天青色纱帐中,她睡得格外香甜。

在庭院中花树下摆好酒宴,在窗前轻摇彩扇,当歌对饮,往日的美景历历在目。

当时曾在她的石榴裙上题诗写词,今天窗外的石榴已经凋残,曾经的欢乐已逝,光阴似箭,沙洲上柔嫩的蒲草在风中摇曳,茫茫如一片青烟。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请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

春风和煦中燕子已生小燕,连绵细雨中梅子已渐渐黄圆。

正午的骄阳正烈,美人是否也在幕帘中沐浴香兰?

想她一定会回到绣楼,剪下菖蒲浸酒,自饮自怜。

怅望中我仰望苍空,看那一弯新月冉冉升起,那清淡的月光伴随着我,来到这海角天边。

参考资料: 1、 (清)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281-282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宋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2009.7:257-259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盘丝:腕上系五色丝线。

巧篆:精巧剪纸,妆饰于头发簪上。

玉隐绀纱睡觉:玉人隐在天青色纱帐中睡觉。

银瓶:汲水器。

采箑(shà):彩扇。

写榴裙:是指在红色裙上写字。

红绡退萼(è):石榴花瓣落后留下花萼。

黍梦:指黄粱梦,典出唐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

烟蒻(ruò):柔弱蒲草。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沉魄:指屈原。

午镜:盆水如镜。

澡兰:五月五日,煮兰水沐浴。

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萧史吹箫引凤,穆公为之筑凤台,后遂传为秦楼。

菖蒲:端午一寸九节菖蒲浸酒,以辟瘟气。

新蟾(chán):新月。

神话传说月中有三足蟾蜍,因以蟾代称月。

天角:天涯。

指遥远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清)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281-282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宋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2009.7:257-259

浣溪沙·门隔花深旧梦游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那道门隔着深深的花丛,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夕阳默默无语地渐渐西下。

归来的燕子仿佛带着忧愁,一股幽香浮动,她那纤纤玉指扯起了小小的帘钩。

坠落的柳絮静静无声,春天的泪滴在飘零,浮云投下了暗影,明月含着羞容,东风降临此夜,竟觉得比秋天还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玉纤:纤细洁白之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本词为感梦之作。

全词描述梦境寻游情侣及离别之痛。

“门隔”三句写梦游深闺情景。

“旧梦”二字暗示词人梦游情侣居处已非一次,故言“旧”,正见其对情侣魂牵梦绕之眷怀深挚。

“夕阳”句以燕归于夕阳黄昏之际,旧巢难觅,渲染一层暗淡气氛。

“玉纤”句写词人来到情侣闺阁,她伸手为自己掀开帷帘相迎。

下片写梦中离别。

“落絮”句写词人与情侣离别时,正是暮春柳絮愁寂无声,冷雨淋漓如堕泪,既写离别时凄冷氛围,又象征了情侣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之状。

“行云”之云影暗淡,遮住明月而月光朦胧,仿佛明月含羞。

结句实为“情余言外,含蓄不尽”(《白雨斋词话》),显然,春冷于秋是艺术的错觉,在此展示的却是词人的一片真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无闷·催雪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

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

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

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歌丽。

泛碧蚁。

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

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

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

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

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

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

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正蹇驴吟影:一本无“正”字。

帘:一本作“箔”。

歌丽。

泛碧蚁。

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

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

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

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意:一本作“二”。

楚:一本作“胡”。

被:一本作“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踏莎行·润玉笼绡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

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

香瘢新褪红丝腕。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

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润玉:指肌肤。

笼绡:簿纱衣服。

檀樱:浅红色的樱桃小口。

檀,浅红色,唐罗隐《牡丹》诗:“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绣圈:绣花圈饰。

榴心:形容歌女红色舞裙上印着重叠的石榴子花纹。

艾枝:端午节用艾叶做成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

见《荆札岁时记》。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

香瘢新褪红丝腕。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一箭:指刻漏。

古代计时工具。

香瘢(bān):指手腕斑痕。

红丝腕:民俗端午节以五色丝系在腕了以驱鬼祛邪。

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缕。

见《风俗通》。

菰(gū):水生植物,也称茭白,可作菜,子实可食。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第294-295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7:第265-266页

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

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

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

秦镜满。

素娥未肯,分秋一半。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

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

摩泪眼。

瑶台梦回人远。

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

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

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

秦镜满。

素娥未肯,分秋一半。

空:一本作“云”。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

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

摩泪眼。

瑶台梦回人远。

对:一本作“临”。

万里:一本作“共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

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

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

秦镜满。

素娥未肯,分秋一半。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

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

摩泪眼。

瑶台梦回人远。

  “雁边”三句,月未升之景。

“飞琼”,月亮的别称。

此言从天边随风隐隐约约传来远去的雁声,天上的琼楼玉宇——月亮还不知在什么地方,青天碧云却已渐渐转入昏暗。

“露冷”两句,遥想爱人赏月情状。

言中秋的夜晚已有凉意和寒露,所以如果伊人伏在栏干上等待月出,她洁白得似白玉般的藕臂,恐怕会被栏干上沁出的露珠冰得冷颤颤的难受。

“净洗”两句,述月出。

此言圆月终于从东方升了上来,顿时天空中明亮如昼。

浮云似洗,如片片白玉般镶于月边。

明亮的月光胜过了地上的灯光,两相掩映在花丛之中,使人分不清哪是花影,哪是月影,哪是灯影。

“秦镜满”三句,既结束上片称赞月圆,又启下片之离愁意。

言到了中秋节,天上的月亮最圆满,但人世间的八月十五只是秋天的一半。

词人因秋已过半,人在瓜泾却仍旧未能与爱人相聚,而倍感离别之苦,所以反而怨恨起圆月不肯为离人着想也作半圆状,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上片扣题“瓜泾度中秋夕赋”。

    “每圆处”三句是说:每月月半我们都能见到这个圆圆的满月,为什么世人都说今天中秋晚上的月亮显得更为圆满呢?

本来天上月儿圆,世间人团圆都是大喜事,而如今我却是远离伊人,羁旅瓜泾,寂寞对圆月,更增添了许多烦恼,所以我对月悲歌,临风泄怨,渲泄着心中的离愁别恨。

“万里”两句,词人说:普照人世的圆月呀,不知您在天上将会被多少云雾遮隔?

由此想到自己羁旅他乡,也不知会遭受到别人多少欺凌?

“孤兔”四句。

言自己独赏明月不觉迷糊睡去。

当晓风起时,才从梦中醒了过来,他擦拭着因梦而流泪的双眼,抬头望去,银河已经西斜,孤零零的圆月却仍旧清光泻地照耀一切。

词人记起梦中曾与爱人相聚,但醒后才知是一场空欢喜,这种孤旅客中的凄凉景况,怎不叫人兴一大哭啊!

下片忆爱人、叹离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桃源·元日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五更枥马静无声。

邻鸡犹怕惊。

日华平晓弄春明。

暮寒愁翳生。

新岁梦,去年情。

残宵半酒醒。

春风无定落梅轻。

断鸿长短亭。

五更枥马静无声。

邻鸡犹怕惊。

日华平晓弄春明。

暮寒愁翳生。

新岁梦,去年情。

残宵半酒醒。

春风无定落梅轻。

断鸿长短亭。

  “元日”,即元旦。

  “五更”两句,写一年复始,一切都趋于清静无为的状态之中。

言在元旦的凌晨,卧槽之马在寂静地休息着,邻家的打更鸡,也象是在怕要惊醒人们的好觉似的,不再打鸣。

“日华”两句,概述一天变化。

言拂晓时太阳出来了,跟着似乎春天也降临到了人间,万物开始清明复苏,然而到了入暮时分残寒侵体,又使人感到了一种无明的忧愁。

上片是概述自己元日之中的一天感受,及心情的变化。

  “新岁梦”三句,写己之醉梦至醒的过程。

言元旦清晨的好梦,是对去年的眷恋之情。

而自己在除夕夜所饮的酒,过了一夜如今也已半醒过来。

“春风”两句,醒后见闻。

言柔和的春风在轻轻地飘东拂西,将梅花瓣缓缓地送至地面。

忽然听到从驿亭那边传过来几声孤雁的凄鸣声,不由使人感到了一种孤独中的悲哀。

下片述己孤身度日的无聊情状。

  全词娓娓而谈,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哀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桃源·芙蓉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青春花姊不同时。

凄凉生较迟。

艳妆临水最相宜。

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

月明仙梦回。

凭阑人但觉秋肥。

花愁人不知。

青春花姊不同时。

凄凉生较迟。

艳妆临水最相宜。

风来吹绣漪。

姊:一本作“柳”。

惊旧事,问长眉。

月明仙梦回。

凭阑人但觉秋肥。

花愁人不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青春花姊不同时。

凄凉生较迟。

艳妆临水最相宜。

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

月明仙梦回。

凭阑人但觉秋肥。

花愁人不知。

  上片“青春”四句扣题,咏荷花。

言荷花与百花并不同时在春季里开放,而是独自在盛夏中显示出她青春的美姿。

荷花红装绿裳摇曳在碧水中最是相宜。

风吹荷花,使水中的倒影也在摇曳起舞。

水面被风一吹,皱成了彩色的涟漪。

冯延巳有句“吹皱一池春水”,梦窗袭之,化作“风来吹绣漪”。

     下片“惊旧事”三句,写观花而忆旧。

言词人忽地想起旧日之事,抬头问眉月:“可有神女入梦来?

”从此中消息透露出:词人旧时,有一次曾经携爱人在一个盛夏的月夜中,共同观赏过荷花,所以现在词人触景生情,而设此一问。

“凭阑”两句,言那些倚栏观赏荷花的人们只觉得秋肥景美,根本不知道池中荷花却正在担忧自己马上就要枯萎了。

其实此非花愁,实是词人心中愁绪百结,所以特地替水中荷花想象出“花”在“愁”。

因此结句“花愁人不知”,实是一种反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678910 共4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