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风拂尘徽,雨侵凉榻,才动秋思。

缓酒销更,移灯傍影,净洗芭蕉耳。

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

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

青楼旧日,高歌取醉,唤出玉人梳洗。

红叶流光,苹花两鬓,心事成秋水。

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

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

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

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

钓卷愁丝,冷浮虹气海空明。

若耶门闭,扁舟去懒,客思鸥轻。

几度问春,倡红冶翠,空媚阴晴。

看真色、千岩一素,天澹无情。

醒眼重开,玉钩帘外晓峰青。

相扶轻醉,越王台上,更最高层。

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

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

钓卷愁丝,冷浮虹气海空明。

若耶门闭,扁舟去懒,客思鸥轻。

乍洗梅清:一本无“乍”字。

清:一本作“青”。

钓卷:一本作“钩帘”。

几度问春,倡红冶翠,空媚阴晴。

看真色、千岩一素,天澹无情。

醒眼重开,玉钩帘外晓峰青。

相扶轻醉,越王台上,更最高层。

阴晴:一本作晴阴。

眼:一本作“看”。

“越王”二句:一本作“越山更上,台最高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阆苑高寒。

金枢动、冰宫桂树年年。

翦秋一半,难破万户连环。

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

共无眠。

素娥惯得,西坠阑干。

谁知壶中自乐,正醉围夜玉,浅斗婵娟。

雁风自劲,云气不上凉天。

红牙润沾素手,听一曲清歌双雾鬟。

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

东风第一枝·倾国倾城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倾国倾城,非花非雾,春风十里独步。

胜如西子妖绕,更比太真澹泞。

铅华不御。

漫道有、巫山洛浦。

似恁地、标格无双,镇锁画楼深处。

曾被风、容易送去。

曾被月、等闲留住。

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从柳妒。

不教歌舞。

恐化作、彩云轻举。

信下蔡、阳城俱迷,看取宋玉词赋。

倾国倾城,非花非雾,春风十里独步。

胜如西子妖绕,更比太真澹泞。

铅华不御。

漫道有、巫山洛浦。

似恁地、标格无双,镇锁画楼深处。

曾被风、容易送去。

曾被月、等闲留住。

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从柳妒。

不教歌舞。

恐化作、彩云轻举。

信下蔡、阳城俱迷,看取宋玉词赋。

  “倾国”两句,点出“情”系何物。

此言情之所衷,则“情人眼里出西施”,自然她定是倾国倾城貌,天下第一美女之尊号也非她莫属矣。

情,似花妖艳而非花,似雾朦胧而非雾,情实是为一种发诸心端的感性表现矣。

“春风”三句,承上继续发挥。

言情之所衷,故心上人理应比西子妖娆,比玉环更显得宁静脱俗。

她在情人心目中有如“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诗)的处在独步群芳的至尊地位。

“铅华”两句,继续承上发挥。

说在情人眼里,她虽不施脂粉,却是“清水出芙蓉”,所以即使是传说中的巫山神女,洛水宓妃也比不上她的美貌。

“似恁地”两句,点明系单相思。

言词人心目中这样一个标致无双,完美无缺的绝代佳人,却被人为地深藏在画楼深处,使之无缘相见,只能以单恋、梦想聊解相思耳。

  “曾被风”两句,设想“画楼”中人的生活起居。

言这位佳人住在画楼中,春风却可以轻易吹拂她的面容,秋月也可以随便照亮她的倩影。

这也是对己之不能一见其面,作无奈的感叹。

“似花”两句,再赞其美照应上片。

言这位佳人似花鲜艳而胜于花,如柳婀娜更比柳飘逸,所以花为之羞闭,柳也心生嫉妒也。

“不教”两句,臆想也。

言心中的美人啊千万不要叫她歌舞,恐怕她翩翩起舞时化作彩云飞升而去。

“信下蔡”两句,总结其美,为她作词而歌之。

“信下蔡”一句,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句意“惑阳城、迷下蔡”。

“阳城、下蔡”都是楚国贵公子的封地,这里泛指纨绔子弟。

“宋玉”,屈原弟子,词赋家,这里借代词人自己。

词人说:情之所衷正如宋玉所说可以“惑阳城、迷下蔡”,左右一切矣。

因此我且填上这首《东风第一枝》词,作为对她的歌颂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惜秋华·七夕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露罥蛛丝,小楼阴堕月,秋惊华鬓。

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

相逢,纵相疏、胜却巫阳无准。

何处动凉讯。

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

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

银河万古秋声,但望中、婺星清润。

轻俊。

度金针、漫牵方寸。

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玉纤风透秋痕。

凉与素怀分。

乘鸾归后,生绡净翦,一片冰云。

心事孤山春梦在,到思量、犹断诗魂。

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黄昏。

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

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

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

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

芳井韵,寒泉咽。

霜著处,微红湿。

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

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

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

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

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

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

芳井韵,寒泉咽。

霜著处,微红湿。

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

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

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露浥”两句,扣题中“赋菊”。

此言夜露湿润了刚刚开放的菊花,可惜现在已经不是重阳佳节,过了赏菊的当令时节,但是这菊花还是我行我素地傲霜斗雪而独自放香。

因为菊有“宁愿枝头抱香死”的气节也。

“还却笑”两句,用“茱萸”、“桂花”与菊花作一对比。

此言只可笑那茱萸花随着重阳节的过去而也随即败落凋零,并且桂花也在树上纷纷地凋谢而显得毫无生色;

惟有菊花宁愿在枝头上抱香而死,却不改其傲霜斗雪的本质噢。

明是赞菊,暗中也含有以菊花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在。

表明自己有菊之傲骨,而无萸桂之媚俗态也。

“杯面”两句,述秋景。

此言杯中的酒香与园中的菊香混合在空气之中,引得群蜂四处飞舞。

而篱笆下蟋蟀也正在“句句”地鸣叫着,它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已深矣。

“爱玲珑”两句,再次“赋菊”。

此言园中的水池边上,主人家用千枝万朵的菊花交织成一架玲珑透剔的花屏风,月光透过它照射在水池之中,就倒影出憧憧的花影来。

  “芳井韵”四句,承上启下。

此言在园中的水井边,寒泉旁都开放着各式各样的菊花,供人欣赏。

那经霜的菊叶,湿润中透出了微红的颜色。

“共评花”两句,述共同赏菊,填词吟诗。

词人说:“我们共同观赏着花园中这许多菊花,同时还在品评着菊花的优劣,而且还互相比赛,看看哪一位才思敏捷先作成佳词好诗?

”“好漉”两句,述赏花饮酒至通宵。

古时酒有清、浊之分,故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有“绿蚁新醅酒”的描述,就是饮带酒糟的浊酒。

这里词人所饮的也是浊酒,所以饮前先用“乌巾”漉净酒糟,才可饮用。

此言词人面对香花、佳人作通宵漉酒畅饮,但他边狂饮浊酒,边还笑着对侑酒的佳人说:“你不要发愁我会醉得失态,如果你头上的金钿钗掉在地上,我还能马上替你拾起来插上呢。

”“算遗踪”两句,述酒醒。

言词人酒醉后醒转,发现床头枕边尚遗留了佳人身上的物件,不觉睹物思人,倍增相思。

  因为是和韵,所以全词以词人的寄托、臆想为多,不必词人亲自观赏菊花后才能填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高阳台·落梅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

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

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

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

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解连环·秋情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暮檐凉薄。

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

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

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

掩綀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银瓶恨沉断索。

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

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

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暮檐凉薄。

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

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

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

掩綀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银瓶恨沉断索。

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

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

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词人善于捕捉瞬间情感中的细微感受,将对恋人的爱怜抒发得淋漓尽致。

吴文英早年在苏州结识某女子。

近世词家据吴词作过许多分析,推断他在苏州有一妾,后被遣去。

但将他关于苏州情事的词串连比照,可以确认那位女子并非与他朝夕相处之妾,应为一位民间歌妓。

他们的爱情以悲剧告终。

吴文英对她的情感是真挚深厚的,他在词作里常以极隐讳的笔法抒写无尽的哀怨。

这首词是词人寓居苏州的后期、在其恋爱悲剧发生之后作的。

充分抒发出作者的一腔忧怨之情。

  词的起笔“暮檐凉薄”,点明环境和时间。

暮色已沉,人在檐下,感到秋之凉意,一语即营造出寂寞凄凉的氛围。

清风吹动庭竹,使主人公产生故人来访的幻觉。

“疑”字将读者带入恍惚迷离的境界,有似梦非梦之感。

此两句用李益“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竹窗闻风》)诗句,“故人”即所钟情的那位女子。

“邈”,渺远之意;

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这些描写表现的均为非现实的梦幻般的情境。

“渐夜久”表现由暮入夜的过渡。

“闲引流萤”乃用唐代诗人杜牧《秋夕》“轻罗小扇扑流萤”句意,写出故人天真可爱的情态;

借着微弱的萤光,从她的“素怀”暗里见到“纤白”。

这几句词意较为模糊,作者有意以某些优美的细节片断暗示幽会时留下的难忘印象。

  传说西王母的侍女董双成能吹云和之笙,词中的“双成”即以仙子借指故人。

双成在梦中远去,凤笙之音渐渐消逝了。

一切均是梦境,惊醒时已是“玉绳西落”。

吴文英喜用生僻的典故,词语十分难解。

“玉绳”乃玉衡的北二星,玉衡为纬书中所指北斗七星的第五星,是斗柄的部分。

玉绳西落标志下半夜已过。

  这时主人公才由外室进到内室。

放下布帷,欲进内室,却又“倦入”,当是梦境历历触动了对往事的回忆,故“又惹旧愁”。

不能忘记,在庭栏的角落还留有故人的粉汗香气。

  对往事的思念,令词人抚今追昔倍加伤痛。

词的过片以特殊的意象深刻地表达这种悲痛的情感。

“银瓶”是古时汲水用的器具。

“银瓶恨沉断索”援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句意。

汲水时丝绳意外地断绝,白诗以此比喻“似妾今朝与君别”,言中道分离,遗恨无穷。

他们恋爱悲剧的发生,似乎早在预料之中:“梧桐未秋,露井先觉”,飘零摇落的命运是注定的了。

“抱素影、明月空闲”,即叶梦得《虞美人》“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之意。

团扇如月,扇面上绘有素女的小影,已积有灰尘。

“抱”,持也;

团扇曾经是她用来“闲引流萤”的,“明月空闲”意为它已闲着无人用了。

这纪念物上以丹青绘的小影封尘已久,可是那秀眉却依稀动人。

  词锋至此陡然一转。

“翠冷红衰”,一派衰落凋残的景象。

“西池”在吴文英关于苏州情事的词中多次出现,当为词人寓所阊门外西园之内的池。

在这凋残衰谢的季节、清寂冷落的秋夜,怕有轻微的声响惊起西池里的睡鱼,西池的鱼跃又将搅扰静寂的秋夜和人的思绪。

因为主人公正因西池的落花回味起故人留下的一个销魂印象:“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湘娥”本为传说中的湘妃。

近世词家考证,认为吴文英在苏州所恋者原籍湖湘,所以“湘娥”或“湘女”皆借指苏州故人。

记得那次幽会时,她偷偷解下轻薄的绛色绡衣。

词的结尾颇具新意,幸福美好的形象用以作为悲伤之词的结尾,同今昔的劳燕分飞恰恰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产生了回环往复悲喜交集的艺术效果。

  吴文英是属于那种情感细腻丰富的人,最善于捕捉并表现瞬间的、形象鲜明的主观感受。

在他的作品中,许多意象具有纤细的主观感受性质,又以晦涩的语句表现出来,其词意往往缥渺朦胧,恰似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

这首词的整体使人如临梦境,比如故人团扇扑萤,令人难辨是梦幻还是往事;

银瓶断索、梧叶早坠,未知其人是离是亡。

在词的结构上虽也有时间关系的交代,但意群之间总有较大的跳跃或转折,而且往往不甚连属。

如下阕的四个意群之间便缺乏应有的顺序联系,结尾则似有词意未尽之感。

这正是梦窗词结构奇幻的特点。

理解梦窗词较为困难,如果细续便会发现作者的表现方式是艺术化的,所表达的情感则是复杂、真挚和缠绵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第1990-1992页 .

尾犯·甲辰中秋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

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

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

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

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

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

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678910 共4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