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文
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文赏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
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
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
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
芳井韵,寒泉咽。
霜著处,微红湿。
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
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
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
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
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
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
芳井韵,寒泉咽。
霜著处,微红湿。
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
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
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露浥”两句,扣题中“赋菊”。
此言夜露湿润了刚刚开放的菊花,可惜现在已经不是重阳佳节,过了赏菊的当令时节,但是这菊花还是我行我素地傲霜斗雪而独自放香。
因为菊有“宁愿枝头抱香死”的气节也。
“还却笑”两句,用“茱萸”、“桂花”与菊花作一对比。
此言只可笑那茱萸花随着重阳节的过去而也随即败落凋零,并且桂花也在树上纷纷地凋谢而显得毫无生色;
惟有菊花宁愿在枝头上抱香而死,却不改其傲霜斗雪的本质噢。
明是赞菊,暗中也含有以菊花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在。
表明自己有菊之傲骨,而无萸桂之媚俗态也。
“杯面”两句,述秋景。
此言杯中的酒香与园中的菊香混合在空气之中,引得群蜂四处飞舞。
而篱笆下蟋蟀也正在“句句”地鸣叫着,它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已深矣。
“爱玲珑”两句,再次“赋菊”。
此言园中的水池边上,主人家用千枝万朵的菊花交织成一架玲珑透剔的花屏风,月光透过它照射在水池之中,就倒影出憧憧的花影来。
“芳井韵”四句,承上启下。
此言在园中的水井边,寒泉旁都开放着各式各样的菊花,供人欣赏。
那经霜的菊叶,湿润中透出了微红的颜色。
“共评花”两句,述共同赏菊,填词吟诗。
词人说:“我们共同观赏着花园中这许多菊花,同时还在品评着菊花的优劣,而且还互相比赛,看看哪一位才思敏捷先作成佳词好诗?
”“好漉”两句,述赏花饮酒至通宵。
古时酒有清、浊之分,故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有“绿蚁新醅酒”的描述,就是饮带酒糟的浊酒。
这里词人所饮的也是浊酒,所以饮前先用“乌巾”漉净酒糟,才可饮用。
此言词人面对香花、佳人作通宵漉酒畅饮,但他边狂饮浊酒,边还笑着对侑酒的佳人说:“你不要发愁我会醉得失态,如果你头上的金钿钗掉在地上,我还能马上替你拾起来插上呢。
”“算遗踪”两句,述酒醒。
言词人酒醉后醒转,发现床头枕边尚遗留了佳人身上的物件,不觉睹物思人,倍增相思。
因为是和韵,所以全词以词人的寄托、臆想为多,不必词人亲自观赏菊花后才能填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解连环·秋情 文赏
暮檐凉薄。
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
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
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
掩綀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银瓶恨沉断索。
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
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
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暮檐凉薄。
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
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
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
掩綀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银瓶恨沉断索。
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
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
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词人善于捕捉瞬间情感中的细微感受,将对恋人的爱怜抒发得淋漓尽致。
吴文英早年在苏州结识某女子。
近世词家据吴词作过许多分析,推断他在苏州有一妾,后被遣去。
但将他关于苏州情事的词串连比照,可以确认那位女子并非与他朝夕相处之妾,应为一位民间歌妓。
他们的爱情以悲剧告终。
吴文英对她的情感是真挚深厚的,他在词作里常以极隐讳的笔法抒写无尽的哀怨。
这首词是词人寓居苏州的后期、在其恋爱悲剧发生之后作的。
充分抒发出作者的一腔忧怨之情。
词的起笔“暮檐凉薄”,点明环境和时间。
暮色已沉,人在檐下,感到秋之凉意,一语即营造出寂寞凄凉的氛围。
清风吹动庭竹,使主人公产生故人来访的幻觉。
“疑”字将读者带入恍惚迷离的境界,有似梦非梦之感。
此两句用李益“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竹窗闻风》)诗句,“故人”即所钟情的那位女子。
“邈”,渺远之意;
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这些描写表现的均为非现实的梦幻般的情境。
“渐夜久”表现由暮入夜的过渡。
“闲引流萤”乃用唐代诗人杜牧《秋夕》“轻罗小扇扑流萤”句意,写出故人天真可爱的情态;
借着微弱的萤光,从她的“素怀”暗里见到“纤白”。
这几句词意较为模糊,作者有意以某些优美的细节片断暗示幽会时留下的难忘印象。
传说西王母的侍女董双成能吹云和之笙,词中的“双成”即以仙子借指故人。
双成在梦中远去,凤笙之音渐渐消逝了。
一切均是梦境,惊醒时已是“玉绳西落”。
吴文英喜用生僻的典故,词语十分难解。
“玉绳”乃玉衡的北二星,玉衡为纬书中所指北斗七星的第五星,是斗柄的部分。
玉绳西落标志下半夜已过。
这时主人公才由外室进到内室。
放下布帷,欲进内室,却又“倦入”,当是梦境历历触动了对往事的回忆,故“又惹旧愁”。
不能忘记,在庭栏的角落还留有故人的粉汗香气。
对往事的思念,令词人抚今追昔倍加伤痛。
词的过片以特殊的意象深刻地表达这种悲痛的情感。
“银瓶”是古时汲水用的器具。
“银瓶恨沉断索”援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句意。
汲水时丝绳意外地断绝,白诗以此比喻“似妾今朝与君别”,言中道分离,遗恨无穷。
他们恋爱悲剧的发生,似乎早在预料之中:“梧桐未秋,露井先觉”,飘零摇落的命运是注定的了。
“抱素影、明月空闲”,即叶梦得《虞美人》“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之意。
团扇如月,扇面上绘有素女的小影,已积有灰尘。
“抱”,持也;
团扇曾经是她用来“闲引流萤”的,“明月空闲”意为它已闲着无人用了。
这纪念物上以丹青绘的小影封尘已久,可是那秀眉却依稀动人。
词锋至此陡然一转。
“翠冷红衰”,一派衰落凋残的景象。
“西池”在吴文英关于苏州情事的词中多次出现,当为词人寓所阊门外西园之内的池。
在这凋残衰谢的季节、清寂冷落的秋夜,怕有轻微的声响惊起西池里的睡鱼,西池的鱼跃又将搅扰静寂的秋夜和人的思绪。
因为主人公正因西池的落花回味起故人留下的一个销魂印象:“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湘娥”本为传说中的湘妃。
近世词家考证,认为吴文英在苏州所恋者原籍湖湘,所以“湘娥”或“湘女”皆借指苏州故人。
记得那次幽会时,她偷偷解下轻薄的绛色绡衣。
词的结尾颇具新意,幸福美好的形象用以作为悲伤之词的结尾,同今昔的劳燕分飞恰恰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产生了回环往复悲喜交集的艺术效果。
吴文英是属于那种情感细腻丰富的人,最善于捕捉并表现瞬间的、形象鲜明的主观感受。
在他的作品中,许多意象具有纤细的主观感受性质,又以晦涩的语句表现出来,其词意往往缥渺朦胧,恰似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
这首词的整体使人如临梦境,比如故人团扇扑萤,令人难辨是梦幻还是往事;
银瓶断索、梧叶早坠,未知其人是离是亡。
在词的结构上虽也有时间关系的交代,但意群之间总有较大的跳跃或转折,而且往往不甚连属。
如下阕的四个意群之间便缺乏应有的顺序联系,结尾则似有词意未尽之感。
这正是梦窗词结构奇幻的特点。
理解梦窗词较为困难,如果细续便会发现作者的表现方式是艺术化的,所表达的情感则是复杂、真挚和缠绵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第1990-1992页 .
宴清都·连理海棠 文翻译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
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人闲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
凭谁为歌长恨?
暗殿锁、秋灯夜语。
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
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一棵棵连在一起的海棠树干,好象是一对对相依的鸳鸯,花团锦簇。
红花开得茂盛,绿叶低垂,像似在护卫着连理的海棠。
美丽的树根在地下相互交错依靠,柔嫩的花梢如精美的盒扇般相互依傍,惹得深闺女子嫉妒感伤。
和煦的春风中,海棠花像美人熟睡,倚卧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进入甜蜜的梦乡,形似燕尾的玉钗遗落枕旁。
多情的人举起红蜡烛,照遍美丽的海棠,尽情游玩观赏,月宫中孤居的嫦娥见此情景,更感幽怨哀伤。
人闲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
凭谁为歌长恨?
暗殿锁、秋灯夜语。
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人世间的许多人都感到孤单凄凉,有几人能像杨贵妃那样赐浴华清池,尽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风光。
他们在温暖的芙蓉帐中,同心共结,相依相傍,誓愿世世代代永不分离。
可为什么生死两茫茫,谁创作长恨歌,把绵绵此恨永久传唱?
幽暗的宫门紧锁着,长夜孤独凄凉很漫长,只能独自对着一盏青灯诉说,盼望着佳人早日归来,实现旧日爱情的盟誓,能双双化作这连理的海棠,海誓山盟,永不分离。
华清:指贵妃曾浴于华清池。
参考资料: 1、 梁海明 等.宋词三百首.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9:145 2、 王学太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992-1994 3、 李安泰 等.宋词三百首.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343-345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
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一棵棵连在一起的海棠树干,好象是一对对相依的鸳鸯,花团锦簇。
红花开得茂盛,绿叶低垂,像似在护卫着连理的海棠。
美丽的树根在地下相互交错依靠,柔嫩的花梢如精美的盒扇般相互依傍,惹得深闺女子嫉妒感伤。
和煦的春风中,海棠花像美人熟睡,倚卧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进入甜蜜的梦乡,形似燕尾的玉钗遗落枕旁。
多情的人举起红蜡烛,照遍美丽的海棠,尽情游玩观赏,月宫中孤居的嫦娥见此情景,更感幽怨哀伤。
绣幄鸳鸯柱:海棠全株花盛开时如绣幄,连理枝则如鸳鸯柱。
秦树:秦中(今陕西省一带)有双株海棠。
钿(diàn)合:盛珠宝首饰之盒,有上下两扇。
锦屏人:富贵家女子。
交枝:枝柯相交。
燕股:玉钗两股如燕尾。
满照欢丛:夜晚用烛照花丛。
嫠蟾:嫦娥在月宫无夫,故称嫠蟾。
嫠(lí):寡妇。
人闲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
凭谁为歌长恨?
暗殿锁、秋灯夜语。
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人世间的许多人都感到孤单凄凉,有几人能像杨贵妃那样赐浴华清池,尽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风光。
他们在温暖的芙蓉帐中,同心共结,相依相傍,誓愿世世代代永不分离。
可为什么生死两茫茫,谁创作长恨歌,把绵绵此恨永久传唱?
幽暗的宫门紧锁着,长夜孤独凄凉很漫长,只能独自对着一盏青灯诉说,盼望着佳人早日归来,实现旧日爱情的盟誓,能双双化作这连理的海棠,海誓山盟,永不分离。
华清:指贵妃曾浴于华清池。
春盎:春水盈满。
连鬟:女子所梳双髻,名同心结。
承恩:白居易《长恨歌》:“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歌长恨:指白居易《长恨歌》。
夜语:《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参考资料: 1、 梁海明 等.宋词三百首.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9:145 2、 王学太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992-1994 3、 李安泰 等.宋词三百首.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343-345
尾犯·甲辰中秋 文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
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
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
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
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
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
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文注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
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
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
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绿水暂如许。
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
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
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
眉妩。
问别来、解相思否。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
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
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
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星度:指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销:一本作“消”。
绿水暂如许。
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
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
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
眉妩。
问别来、解相思否。
眉妩:谓眉样妩媚可爱。
典出《汉书·张敞传》“张敞画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 文赏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
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
相间金茸翠亩。
认城阴、春耕旧处。
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
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
人驾梅槎未渡。
试梧桐、聊分宴俎。
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
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
相间金茸翠亩。
认城阴、春耕旧处。
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
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
人驾梅槎未渡。
试梧桐、聊分宴俎。
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徽宗所置音乐研究创作机关)别撰腔。
周美成(邦彦)增损其词,而以句首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
”王词原为小令,五十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
周邦彦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
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秋入”两句,点“雨”。
此言秋夜中室内灯影幢幢;
室外檐水嘀嗒,恰如琵琶单调的咚咚哀鸣声。
“越娥”两句。
此言越地多水泊,如今那些水泊也都被雨水盛得满满的,像一面面镜子般任由姑娘们挑选,去照影梳洗红妆。
山色沾雨,青黛如洗,这景致也可与少女弯月般的黛眉一比高低。
“相间”两句,言田野上黄绿相间,正当秋收时节,遥望城郊的西北面,是词人春天时曾经去游玩过的一处景点。
“晚舂”三句承上。
此言临近黄昏,捣米声此起彼伏,炊烟袅袅穿林缥缈,到处都散发出一阵阵新米煮成的米饭香味。
“新稻炊香”句,也可知此词作于晚稻收获之后。
上片给人们描绘了一幅越地秋雨图。
“清磐”两句,祈祷雨止。
“炷”,即灯芯也。
此言从清风中传来了一阵祈祷雨止的磬、鼓声,祈雨止的荷花灯也在雨中的积水处滋滋地燃烧着。
“阿香”两句,引神话传说追究“霖雨”之因。
“阿香”,传说中雷部推车女。
据《后搜神记》云:“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日暮;
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周求寄宿。
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云:‘官唤汝推雷车。
’女乃辞去,夜遂大雷雨。
向晓,周看所宿处,止见一新冢。
”“玉女”,华山女神名。
此处是说:秋雨绵绵不止,这可能是雷部那位推雷车的阿香姑娘,秋夜从梦中惊醒而啼哭不止的缘故吧?
而华山女神却因为这“霖雨”不止,也在为人世间犯愁呢。
“人驾”两句承上,引“宝莲灯”神话传说,道出“玉女幽素”之由。
因为女神的夫君还在人间远游,受此“霖雨”之阻,不能及时返回华山。
所以在梧桐落叶,秋尽冬将至,夫君还没有归来之时,“玉女”只好无聊地把为他精心准备的宴食拿来独自享用。
“采菱”三句,默祷雨止。
此处是说:什么时候能够去绍兴的蓬莱阁中欢唱起江南水乡的《采菱》古曲,庆贺秋雨停止呢?
“采菱”,应候晴天,所以词人选它作雨止的庆贺曲。
下片重在祈祷雨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惜黄花慢·送客吴皋 文
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 文
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
来往载清吟,为偏爱吾庐,画船频繁。
笑携雨色晴光,入春明朝市。
石桥锁,烟霞五百名仙,第一人是。
临酒论深意。
流光转、莺花任乱委。
冷然九秋肺腑,应多梦、岩扃冷云空翠。
漱流枕石幽情,写猗兰绿绮。
专城处,他山小队登临,待西风起。
双双燕·小桃谢后 文注赏
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
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
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堪举。
翩翩翠羽。
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
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
多少呢喃意绪。
尽日向、流莺分诉。
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
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
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云:一本作“雨”。
堪举。
翩翩翠羽。
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
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
多少呢喃意绪。
尽日向、流莺分诉。
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促:一本作“从”,一作“逐”。
还:一本作“还又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
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
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堪举。
翩翩翠羽。
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
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
多少呢喃意绪。
尽日向、流莺分诉。
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此首词与史达祖词《双双燕·咏燕》略有不同,全词九十六字(若下片未尾第二句作六字句式,则仍九十八字),上片一、二、三句两词不同。
史词首句是一、二、一句式,中间两字相连;
吴词首句是二、二句式。
二、三句,史词是五、四句;
吴词是三、六句式。
另史词上片第二句,下片第三句都是第一字为领格字,宜用去声,而吴词无此例。
再则,两词都为咏燕,素材相同,但所咏角度不同:史词开头、结尾都作人事;
吴词却纯以拟人手法全篇咏燕不离本题。
“小桃”三句,点燕来时节。
言在桃花谢了的时候燕子开始成双结对地回归,在各家各户中飞进飞出地寻找旧巢。
“轻烟”两句,写燕之旅途劳累。
此言燕儿从南边遥远的地方赶清晨、宿昏暝,渡过山山水水千万苦终于来到这里。
“湘水”,在湖南,这里泛指南方的山山水水。
“帘外”两句,言室外的余寒还没有消尽,燕子已双双展翅斜飞回到了旧居—— “ 红楼深处”。
“共斜入”,绘出双燕飞翔神态,妙极。
“ 相将”两句,双燕商量语。
“相将”,可释为行将, 将要。
言双燕商量着:“我们将要在这旧居的‘雕梁’上共筑爱。
那末似乎应该把这大好春光挽留住啊。
”“韶光”,即春光也。
留住春光。
双燕就可以长期享受春天的美景。
“堪举”四句,述燕筑窠。
“举”,飞也。
言双燕鼓动羽翼双双飞翔在水畔岸边的柳林间,共同衔来带有梅雨的泥土,忙着在雕梁上筑窠。
“泥”、“雨”都是筑窠的材料;
“梅雨”,又点出了燕子筑窠的大致时间。
“落花”两句,言落花时节,暖风醉人,双燕又可以伴着熏风落花飞舞嬉戏,因为双燕翻飞,促使落红更加飘舞不定。
“风软”,即软风,亦即暖风也。
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可证之。
“多少”两句,给“燕”、“莺”以人性化。
言燕儿叽叽喳喳互相诉说不定,却还是意犹未尽,所以两只燕子还要每天分别去向黄莺儿争说家事,求它评定。
“还过短墙”两句作结。
据《梅溪词》,下片结句时两句都作六字句,而这首词,第一句只四字,因此宜将“又怜”两字补上,作“还又怜过短墙”。
此处是说:只可怜燕儿双双飞过短墙进入人类社会之后,可惜没有什么人能够理会得了它们叽叽喳喳的万千言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