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影·咏香橙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黄包先著风霜劲。

独占一年佳景。

点点吴盐雪凝。

玉脍和齑冷。

洋园谁识黄金径。

一棹洞庭秋兴。

香荐兰皋汤鼎。

残酒西窗醒。

采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水亭花上三更月,扇与人闲。

弄影阑干。

玉燕重抽拢坠簪。

心期偷卜新莲子,秋入眉山。

翠破红残。

半簟湘波生晓寒。

夜飞鹊·蔡司户席上南花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金规印遥汉,庭浪无纹。

清雪冷沁花薰。

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

西风骤惊散,念梭悬愁结,蒂翦离痕。

中郎旧恨,寄横竹、吹裂哀云。

空剩露华烟彩,人影断幽坊,深闭千门。

浑似飞仙入梦,袜罗微步,流水青苹。

轻冰润□,怅今朝、不共清尊。

怕云槎来晚,流红信杳,萦断秋魂。

金规印遥汉,庭浪无纹。

清雪冷沁花薰。

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

西风骤惊散,念梭悬愁结,蒂翦离痕。

中郎旧恨,寄横竹、吹裂哀云。

梭:一本作“枝”。

坊:一本作“芳”,一本作“芬”。

空剩露华烟彩,人影断幽坊,深闭千门。

浑似飞仙入梦,袜罗微步,流水青苹。

轻冰润□,怅今朝、不共清尊。

怕云槎来晚,流红信杳,萦断秋魂。

袜罗:一本作“罗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瑞龙吟·送梅津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黯分袖。

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

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

吐春绣。

笔底丽情多少,眼波眉岫。

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

犹忆翠微携壶,乌帽风骤。

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

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

印剖黄金籀。

待来共凭,齐云话旧。

莫唱朱樱口。

生怕遣、楼前行云知后。

泪鸿怨角,空教人瘦。

黯分袖。

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

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

娇:一本作“晓”。

吐春绣。

笔底丽情多少,眼波眉岫。

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

露黄漫委:“黄”字后面一本有“迷”字,一本有“半”字。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

犹忆翠微携壶,乌帽风骤。

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

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

印剖黄金籀。

待来共凭,齐云话旧。

莫唱朱樱口。

生怕遣、楼前行云知后。

泪鸿怨角,空教人瘦。

泪:一本作“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黯分袖。

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

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

吐春绣。

笔底丽情多少,眼波眉岫。

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

犹忆翠微携壶,乌帽风骤。

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

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

印剖黄金籀。

待来共凭,齐云话旧。

莫唱朱樱口。

生怕遣、楼前行云知后。

泪鸿怨角,空教人瘦。

  “黯分袖”三句。

“分袖”,即与情如手足的老友尹焕分别。

“肠断”句,从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中“肠断白萍洲”句脱化出来。

“柳”,谐留也。

此言词人在岸边送别亲如手足的尹焕兄,心情因哀伤离别而致断肠,盼望岸边的柳枝能系住行船,不教梅津轻易离去。

“吴宫”三句,言在送尹的人群中,还有梅津的爱人“娇月”、“娆花”,她们嘱咐梅津,离开这儿吴地进京去后,不要很快就忘记她们,又与钱江边的美貌少女交往过热。

“蛮江”,指钱塘江,因古越曾是蛮荒之地,所谓东夷是也。

“豆蔻”,又称含胎花,常用来比作处女。

杜牧有“豆蔻梢头二月初”诗句用以比拟少女。

上片述岸边送别情景。

  “吐春绣”三句。

“吐”,可释为既直言,又快速。

此言尹的爱人因梅津离吴赴京而作词寄情,她的笔底既迅速,又直率,字字锦绣,句句温柔,其中包含了多少相思恋情,又包含了多少离情别意。

“新园”三句,言梅津在吴地刚造好了一个庭园,里面就住着他的爱人。

她因为梅津的离去而搞得愁云密布,孤零零独自一人伴着香溢满园的黄花。

中片写梅津留吴的爱人。

上、中二片是为梅津爱人设语,也是词人的心底话也。

  “还背”三句,言梅津离吴地赴京也。

“垂虹”,即垂虹桥,在吴江上。

“秋去”,既呼应中片“露黄”、“寒香”,也点出梅津离吴,时在秋天。

“四桥”,呼应上片“住船”,点明梅津是从水路去杭州的。

“四桥”,《苏州府志》: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

此言梅津在秋天菊黄吐香时节,将乘船经吴江垂虹桥赴京。

因此,词人在这里设夜宴饯别,至“一宵歌酒”。

“犹忆”两句,因将别离,而追忆昔时相聚。

词人说:我想起与你两人在一个重九节携酒登高游赏,以致被山顶大风吹落了头上的“乌帽”。

这两句可与《霜叶飞·重九》词中“惊飚从卷乌纱去”,“但约明年,翠微高处”等句互相印证。

词人忆昔之同乐,更伤今之离别,因为现在又是秋天了,而共去登高的约会,却已无法实现,又增一叹。

“西湖”五句,替梅津去杭后设想。

言梅津一旦到了杭州,又可以去西湖边的孤山踏雪访梅了,秋后即是冬至矣。

词人说:那时候,你将要去哪户人家听人弹奏琵琶呢?

这也是暗讽梅津不要见新弃旧,另觅新欢也。

再言尹焕入朝为官,将能身佩黄金印,跨下紫骝马威风凛凛地去上早朝。

“待来”两句,设想重逢。

词人说:当我们俩在吴地重逢时,一定要与你去齐云楼饮酒话旧。

“齐云”,即吴之齐云楼。

卢熊《苏州府志》:“‘齐云楼’在郡治后子城上。

相传即古月华楼也。

”《吴地记》:“唐曹恭王所造,白公(即白居易)诗亦云。

改号‘齐云楼’,盖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之义。

”“莫唱”五句,又是照应上、中片,为梅津留吴的爱人设想。

词人说:梅津去杭城后,不要叫歌妓陪席吹唱,因为歌声上扬会被行云听后送到这儿吴地,被闺楼上的她知道。

她正在这里盼你归来,并不希望听到你另觅新欢的坏消息。

这种独守空闺,只闻哀角鸣,不见亲人影的孤苦生活,怎不教她日渐消瘦?

下片主旨是在劝梅津入朝后,不要忘记吴中旧人。

这与上面一样,虽明指尹之爱人,也是指词人自身。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扫花游·西湖寒食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

艳晨易午。

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

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

散红缕。

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

乘盖争避处。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

恨春太妒。

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

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

峭寒暮。

更萧萧、陇头人去。

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

艳晨易午。

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

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

散红缕。

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

渡:一本作“沸”,一本作“波”。

蛾:一本作“娥”。

乘盖争避处。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

恨春太妒。

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

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

峭寒暮。

更萧萧、陇头人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

艳晨易午。

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

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

散红缕。

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

乘盖争避处。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

恨春太妒。

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

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

峭寒暮。

更萧萧、陇头人去。

  《扫花游》,词牌名。

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此词咏调名本意,与词牌名实相符。

  “冷空”三句,寒食清晨出游西湖所见。

言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阴影不时遮暗了湖边的柳色。

湖中晨雾涌起,像一扇扇护花的屏障。

寒食多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证之。

所以词人清晨游湖,天气虽无雨状,却已暗伏雨意。

“艳晨”三句,概绘了当时西湖寒食游人踏青的盛况。

言游人在春日遇到一个少见的艳阳天,所以在心目中觉得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从清晨转为晌午。

是时,湖面上游船如蚁,笙歌阵阵;

岸堤上年青女子摩肩接踵,人群如流,互相争道而行。

词人对西湖繁华晴日的描述,是作为伏笔来与下面的雨境狼藉成强烈对比。

“骤卷”五句,转写雨中情景。

突然间狂风骤起,尘埃翻滚,真是“春天孩儿脸”说变就变,所谓“雨来风领路”,这雨前序曲使游湖女子的秀发散乱,花容失色,纷纷以袖、巾掩面而行。

刹时雨点来临,那些豆大的雨点将许多桃花瓣、杏花瓣一一击落在地,任人践踏。

这时候,连无知的春燕也停止了呢喃声,似在为这场狂风骤雨发愁,默默地在雨中低翔。

西湖春天的特征:桃、杏、燕子等在雨景中的特写镜头,被词人一一摄入。

上片刻画了西湖寒食的晴雨景观。

  “乘盖”三句承上。

“乘盖”,即乘轿。

“旗亭”,即市楼,这里引作酒店。

可参见王之涣“旗亭画壁”故事。

“解佩”,用唐贺知章“金龟换酒”典故。

此言由于下雨,因此乘桥游春的人们也纷纷找寻地方避雨。

词人在湖旁的酒店里与老朋友不期而遇,于是就解下身上的玉佩换酒待友。

“恨春”三句,酒中话题也。

词人说:“这场大雨是‘春姑娘’的嫉妒心在作怪,因此下一场大雨不但使游春女子的罗裙湿透,也使其‘金莲’(即双足)沾满了尘埃,弄得她们狼狈不堪,实在可恨。

”“恨春”句与上片“愁燕”句相同,都用拟人手法描摹物态,更显生动形象。

“酹入”两句,以幻象道之。

言眼前的春雨像醇酒般地浇灌在梅树林中,而绵绵不绝的雨点又如泪帘般地遮暗了那远处的梅林。

西湖边多梅树,故有此语。

词人极富想象,所以能将眼前之雨,忽成醇酒,忽化泪珠,显得变幻莫测,跌宕多姿。

“峭寒暮”两句,言春寒临暮更甚,寒风中有人用笛子吹着《陇头曲》渐渐远去。

这也是说游湖众人在临暮时渐渐散去的情景。

  全词概括出西湖寒食一日游中的天气变化及游人的各种姿态,为后人提供了古代风俗的一些写真材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

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

凉飕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

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

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

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

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

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

凉飕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

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眼前烟波迷茫,我又来到与她分手的渡口西陵路上,当时的情景让我十年来梦绕魂牵。

重新抚摸着当年折枝相送的古柳,想起那时像鸥鸟分飞般的离别,我独倚高亭栏杆,追寻昔日登临时的陈迹。

一阵凉风飒然而至,浩渺的烟雾弥漫沙洲,船帆似鸟翼飞起,暮色中的远山,横亘着一片翠色。

只有江边的几朵残花,陪伴着我,在秋水如镜的江面上,映照出一样憔悴的面容。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

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

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

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想当年,华堂灯暗,你送走宾客,却独留下我,你回眸顾盼,眼波如清澈馨香的秋水,情长意密。

你天生丽质,你那手腕洁白如冰肌玉骨,你纤纤的手指柔细雪白,我怎能不记得那个神魂颠倒的夜晚,你我分瓜品尝的深意,当年用过的酒樽我至今未洗,我再也梦不见与你同赴阳台,相思爱恋的云雨,只有漫洒零落的泪滴。

可怜这凄凄冷冷的秋夜里,只有蟋蟀的啼鸣和稀稀落落的雨水,伴我度过这孤独的长夜。

参考资料: 1、 陶尔夫著 .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1995-07:231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

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

凉飕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

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桃叶:此典出于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桃叶,指王献之的妾。

此处借指吴文英所恋歌姬。

西陵:又名西兴,渡口名,在今浙江萧山县西。

十年断魂潮尾:十年来对钱塘一往情深。

十年,指与歌姬相识分别的时间。

潮尾,指钱塘江潮减时。

此句实际是说十年对歌姬的恋情不断。

凉飕(sōu):凉风。

碛(qì):浅水中的沙洲。

秋镜:秋水如镜。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

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

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

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素骨,指歌姬的手。

柔葱,指歌姬的手指。

冰和雪,形容手和手指的洁白。

秋宵:秋天的夜晚。

蛩(qióng):这里指蛩声。

蛩指蟋蟀、蝗虫。

参考资料: 1、 陶尔夫著 .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1995-07:231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

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

凉飕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

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

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

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

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这是一首别后思念之情词。

上片写白倚亭时的相思,下片写夜间独处时的怀念。

抚今追昔,无限流连。

  “烟波”二句,化用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写十年后重游与情人分手的渡口,不胜伤感。

“断魂潮尾”,不仅说明了别后怀念之殷,相思之苦,也为下片写十年前相见的情形埋下伏笔,使上下片遥相映带,两两相形。

  “古柳”三句,伤今感昔。

在亭上聚首,攀柳话别,是当日情形。

“骤”、“重”二字,写出了当年别离的匆匆和此时故地重游、独倚危亭时的感慨。

  “凉颸”以下五句,则写倚亭时所见。

先是远眺:凉风天末、急送轻舟掠过水中沙洲,黄昏时远山翠影依稀。

“乍”指突然变化,“渺”指烟波浩渺,“烟碛”指朦胧的沙洲,“飞”指轻舟疾速远逝。

“横”字见暮山突出之妙,令人想起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一句中“横”字的使用。

远处山光水色,一片迷蒙。

再看近处,江面如镜,映花照人。

江水映出秋天的花影是憔悴的,人影也同样憔悴。

“但有”二句,怜花惜人,借花托人,更见相思憔悴之苦。

  下片转入回忆。

“华堂”是化用《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kūn)语:“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

”堂上,即此词中的华堂。

烛灭,即烛暗。

乃追忆初见时的情景:送走别的客人,单独留下自己。

回头顾盼,传达出含蓄的柔情蜜意。

“芳艳流水”则是对回盼的眼波更为传神的描绘:“流水”,描写出回盼时眼波的流动,“芳艳”则是回盼时留下的美的感受。

“芳”是从视觉引起嗅觉的能感,“艳”状眼波的光采;

随眼波的传情仿佛感到美人四溢的芳香。

  “素骨”三句,写玉腕纤指分瓜时的情景。

“素骨凝冰”,从《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语意化出,亦即苏轼《洞仙歌》所说“冰肌玉骨”,以状手腕之洁白如玉:“柔葱蘸雪”,即方干《采莲》诗所说的“指剥春葱”,用以描写纤指的洁白,用字凝炼。

  以下为秋宵的怀念。

不洗清尊,是想留下残酒消愁。

“梦不湿行云”二句化用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话,而语言清雅,多情而不轻佻,表现梦中与情人幽会,未及欢会即风流云散,醒来残泪满沾衣衫的情景。

结句写秋宵雨声和窗下蛩声,伴人度过孤独无眠之夜。

结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冷的心境融合而一,增强了怀人这一主题的感染力量。

  这首词脉络细密,用意尤为绵密。

“但有江花”二句、“清尊未洗”三句的炼句,“渺烟碛飞帆”三句、“素骨凝冰”二句的炼字,尤显功力。

“眼波回盼处”二句、“可惜秋宵”二句的写情,既精炼,又空灵,于缜密中见疏放,在梦窗词中为别调。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001-2002页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

翠翘欹鬓。

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

睡浓更苦凄风紧。

惊回心未稳。

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

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鬓。

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

翠翘欹鬓。

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

睡浓更苦凄风紧。

惊回心未稳。

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仿佛一位仙女,雪白的花瓣带着笑纹。

峰黄色的花蕊暗自含羞而微带红晕。

碧叶如翡翠的头饰斜在鬓。

昨夜的空庭中寒风凄紧,在朦胧的月光下忽然把你泪认。

北风凄紧,一阵凉意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刚刚送走拂晓的晨风,友人便送来一盆碧绿的水仙,这才惊诧花梦的确准。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

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鬓。

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是湘水水神化成此花的淡香鲜新,似乎凌波走过很远的水路,尚带有古岸荒云的遗恨。

在台阶前如果出现你的身影,淡淡的香气芬芳氤氲。

连那经冬耐寒的冬梅,也要悄悄收藏她的神韵。

把你放置在熏炉的旁边,忽儿又移放靠着精美的绣枕,以便我可以时刻欣赏美人的丝丝鬟鬓。

料想友人也和我一样,对你格外喜爱关心,在清华池馆畔里与你朝夕相守,为你把酒言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

翠翘欹鬓。

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

睡浓更苦凄风紧。

惊回心未稳。

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聘婷:美貌。

清铅素靥:喻水仙花白瓣。

靥:笑窝。

蜂黄:喻水仙花蕊。

翠翘:翠玉妆饰,喻水仙绿叶。

一壶葱茜:即一盆青翠水仙。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

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鬓。

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湘娥:湘水女神。

绀(gàn):黑青色;

鬒(zhěn):美发。

清华:梦窗词有《婆罗门引·郭清华席上为放琴客而有所盼赋以见喜》,清华疑即郭希道。

台杯:大小杯重叠成套,称台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

翠翘欹鬓。

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

睡浓更苦凄风紧。

惊回心未稳。

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

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鬓。

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小娉婷”六句,为词人未得水仙前的梦中之景。

此处是说:昨天晚上我在梦中行走在一处明亮的月光照射下的庭院里,只见那里放着一盆小巧玲珑的水仙花。

在这洁白的水仙花之中还有着一晕淡黄色的花蕊,青翠鲜嫩的绿叶横枝斜倚地衬托在玉白色水仙花的四周围,在月光映照之下水仙花更象似一个飘飘欲去的仙子。

这里“清铅”句绘花瓣,“蜂黄句”状花蕊,“翠翘”句喻绿叶。

用白、黄、绿三种高洁、典雅的色泽,来描绘水仙,这既是实写,也是以妙句状物。

“睡浓”两句,梦中醒。

此处是说:我在酣睡中,觉得有凌冽的劲风在抽打着那高雅的水仙花,冻醒以后才知道自己才是被寒风刺骨之后因冷激而惊醒过来的。

所以醒转来还被噩梦吓得心中嘣嘣直跳。

“送晓色”两句,醒后见花。

此言词人清晨起床之后,却意外地发现希道已经差人送过来这一盆碧玉般葱翠透剔的水仙花。

词人说:我这才知道,昨夜的梦做得真准啊!

  “湘娥”三句,道水仙花的来历。

此是以拟人手法言眼前的水仙原来是湘水女神的化身。

“湘娥”,即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姐妹俩。

她们由于找不到自己的亲人——舜帝,所以往来于烟波浩渺的水边砂岸四处寻找,但却始终没有找到亲人,因此才遗恨至今。

为了纪念舜帝的逝世,她们仍旧作素色装束。

“临砌”两句,述其香。

此言词人将希道送过来的水仙花,放置在台阶旁的阴影之中。

这水仙花散发出来的阵阵幽香,连傲霜斗雪的梅花也自愧不如,以致于她羞怯地退避在一旁,收起了自己的娇容。

“熏炉畔”两句,谈催花之法及其对水仙的衷情。

此言水仙花在暖炉的催发之下,显得越发精神奕奕。

词人随即把它放置在床边的小几上,这样就可以使自己能够时时见到这位斜垂着稠密的白花翠叶的凌波仙子了。

“料唤赏”两句,是为希道设想。

“清华”句,据朱孝臧《梦窗词小笺》说:“清华疑即希道。

”而根据前所引六首词推测也应该是指同一个人。

“台杯”,即大小杯重叠成套的杯子。

此处是说:我猜想,希道现在在自己的花园里,面对着这一盆盆洁白的水仙花,也必定会是在一边欣赏着水仙,一边连连举杯畅饮着吧。

  上片以梦引花,下片浮想联翩,重在描绘出水仙花的神韵。

结句呼应词题中希道索赋之请,故以两人的共同爱好的话题“赏花与饮酒”对之也。

全词紧扣题意,从容而道,又有奇思妙想连篇,实是咏物词中的一篇高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春风吴柳几番黄。

欢事小蛮窗。

梅花正结双头梦,被玉龙、吹散幽香。

昨夜灯前歌黛,今朝陌上啼妆。

最怜无侣伴雏莺。

桃叶已春江。

曲屏先暖鸳衾惯,夜寒深、都是思量。

莫道蓝桥路远,行云中隔幽坊。

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

户掩寒宵,屏闲冷梦,灯飐唇似语。

堪怜窗景,都闲刺绣,但续旧愁一缕。

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遗袜尘销,题裙墨黯,天远吹笙路。

吴台直下,缃梅无限,未放野桥香度。

重谋醉,揉香弄影,水清浅处。

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

户掩寒宵,屏闲冷梦,灯飐唇似语。

堪怜窗景,都闲刺绣,但续旧愁一缕。

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

时斋:即沈义父。

次韵:即和韵。

似语:一作“语似”。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遗袜尘销,题裙墨黯,天远吹笙路。

吴台直下,缃梅无限,未放野桥香度。

重谋醉,揉香弄影,水清浅处。

梅:一作“悔”。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齐天乐·竹深不放斜阳度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竹深不放斜阳度,横披澹墨林沼。

断莽平烟,残莎剩水,宜得秋深才好。

荒亭旋扫。

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

障锦西风,半围歌袖半吟草。

独游清兴易懒,景饶人未胜,乐事长少。

柳下交车,尊前岸帻,同抚云根一笑。

秋香未老。

渐风雨西城,暗欹客帽。

背月移舟,乱鸦溪树晓。

竹深不放斜阳度,横披澹墨林沼。

断莽平烟,残莎剩水,宜得秋深才好。

荒亭旋扫。

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

障锦西风,半围歌袖半吟草。

独游清兴易懒,景饶人未胜,乐事长少。

柳下交车,尊前岸帻,同抚云根一笑。

秋香未老。

渐风雨西城,暗欹客帽。

背月移舟,乱鸦溪树晓。

  “毗陵”,《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县毗陵。

注:季扎所居延陵,汉改之。

《宋史·地理志》两浙常州毗陵郡。

宋置常州毗陵郡,属江苏。

  “竹深”两句,应题。

即席绘出丁园中的主要景色:竹林。

此言园中一大片幽深茂密的竹林拦住了夕阳光,似乎想把夕照美景留住,不肯放它轻易过去。

横放斜插的竹枝、竹叶,形成了庞大的阴影,笼罩了林旁的小池塘。

“断莽”三句,叙园外之景。

此言丁园四周空旷平坦,远处一缕孤烟在地平线上袅袅飘升;

浅浅的河水上浮动着败草残叶,这种景色只有深秋季节才能般配啊。

“断莽平烟”句,有王维“大漠孤烟直”的意境。

“荒亭”三句,复述园景。

言园子里那个荒凉的亭子由于要在那里设宴,所以刚刚才打扫好。

秋深风紧,我们正好借酒暖身。

但是眼前已不再是早春时来过的景色了,所以没有了“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感觉。

从此处可知“丁园”是词人常游之地。

“障锦”两句,写挡风的围屏。

主人用织锦屏风围着“荒亭”,就阻住了西风的肆虐,见那屏风上面一半绘着美人歌舞图,一半书写有龙飞凤舞般的题辞。

从词人对屏风中景致的描述来看,可知“丁园”的主人也是个风雅中人。

上片描述“丁园”的内外景色。

  “独游”三句,从眼前的聚宴联想开去。

此言如果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来此的话,那游乐的兴趣就会很快消失;

又如果园中的景点太多,也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而无所适从;

并且走马观花般的匆匆游览,又会使人觉得乐趣似乎太短促些了。

三句既照应词题“两别驾招饮”,解决了词人的孤独感和时间上的短促感;

又赞美了丁园的景点设置恰到好处。

“柳下”三句,述宴中情景。

“交车”(或“停车”),似为下象棋,南宋时象棋已风行。

“云根”,为园中一假山也。

此言在宴饮时,既可以闲适地坐在柳树下,车将、炮跳地下象棋;

又能不时回来亭上帽饰交擦互相敬酒;

还能够与友人一起出没在假山中间,一笑解千愁。

“秋香”三句,由园景生发,宕开一笔,插叙时令。

此言秋天的菊花还未凋残,而秋风秋雨已经静悄悄地光临西城。

在亭中饮酒的客人(即词人)也被西风不知不觉地吹歪了帽子。

“背月”两句,宴散乘舟回家也。

因丁园地处城西(从“风雨西城”可知),所以词人在一夜欢宴后,背向着西坠的月亮乘舟而归,只听见群鸦已在两岸的树上迎着朝霞聒噪了。

结句呼应词题中“招饮”,词人尽兴而归矣。

且“溪树晓”又与首句“斜阳度”遥接,点明这是作通宵之宴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678910 共4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