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秦峰苍翠 文翻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
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
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
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
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
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
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
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
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
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
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秦望山青绿秀丽,若耶溪清凉幽雅,在千岩万壑中争相流淌。
女墙是用鸳鸯瓦盖成的,城墙上列有手执画戟的士兵,而蓬莱则势如飞燕,高达“三休”。
看到那远在天际的一叶扁舟,使我想起了同范蠡浪迹太湖的西施,当年的姑苏台已荒芜不堪,西施的故里苎萝村也已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些许寂寞惆怅的感觉。
何人览古凝眸。
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
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
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
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谁人看史书看得伤了神,总是感叹青春易失,欢娱难久呢?
我能不能像梅福、王羲之一样,留名青史?
不过倒不如学那“四明狂客”贺知章,不为名利所累,在镜湖旁从容自得,逍遥其中,最好再把那富贵功禄都换成美酒,在这块远离尘世的水滨地尽情享乐。
参考资料: 1、 李建龙.中国金榜百家经典·第6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年:第242页 2、 (宋)秦观著 王醒解评.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90页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文翻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千里潇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兰舟曾驶过。
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寒水。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独倚高高桅杆,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
一曲终罢人不见,江上青峰孤耸。
参考资料: 1、 姚蓉,王兆鹏选注.秦观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90-92 2、 张旭泉编著.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精品词鉴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03-106 3、 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317-319
满庭芳·晓色云开 文翻注译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拂晓的曙色中云雾散净,好春光随人意兴,骤雨才过天色转晴。
古老的亭台,芳美的水榭,飞燕穿花踩落了片片红英。
榆钱儿像是舞得困乏,自然地缓缓飘零,秋千摇荡的院墙外,漫涨的绿水与桥平。
融融的春风里杨柳垂荫朱门掩映,传出低低弹奏小秦筝的乐声。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回忆起往日多情人,邀游行乐的胜景。
她乘着翠羽伞盖的香车,珠玉头饰簪发顶,我骑着缰绳精美的骏马,装饰了几缕红缨。
金杯里美酒渐空,如花美人厌倦了蓬瀛仙境。
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呵,往日同我有多少别恨离情,十年间浑然大梦,屈指算令人堪惊。
凭倚着栏杆久久眺望,但见烟雾稀疏,落日昏蒙,寂寞地沉入了扬州城。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宋词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6-148 2、 刘乃昌选注.宋词三百首新编:岳麓书社,1994年:119-121 3、 (清)上疆村民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珍藏版 宋词三百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46-47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晓色:拂晓时的天色。
芳榭:华丽的水边楼台。
蹴(cù):踢。
红英:此指飘落的花瓣。
榆钱:春天时榆树初生的榆荚,形状似铜钱而小,甜嫩可食,俗称榆钱。
绿水桥平:春水涨满了小河,与小河平齐。
秦筝:古代秦地所造的一种弦乐器,形似瑟,十三弦。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珠钿翠盖:形容装饰华丽的车子。
珠钿,指车上装饰有珠宝和嵌金。
翠盖,指车盖上缀有翠羽。
玉辔红缨:形容马匹装扮华贵。
玉辔,用玉装饰的马缰绳。
红缨,红色穗子。
金榷(què):金制的饮酒器。
花困蓬瀛:花指美人。
蓬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州。
此指饮酒之地。
“豆蔻”句:化用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句意,写旧识的少女。
“十年”句:用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句意,抒今昔之慨。
芜城:即广陵城,今之扬州。
因鲍照作《芜城赋》讽咏扬州城的废毁荒芜,后世遂以芜城代指扬州。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宋词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6-148 2、 刘乃昌选注.宋词三百首新编:岳麓书社,1994年:119-121 3、 (清)上疆村民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珍藏版 宋词三百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46-47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拂晓的曙色中云雾散净,好春光随人意兴,骤雨才过天色转晴。
古老的亭台,芳美的水榭,飞燕穿花踩落了片片红英。
榆钱儿像是舞得困乏,自然地缓缓飘零,秋千摇荡的院墙外,漫涨的绿水与桥平。
融融的春风里杨柳垂荫朱门掩映,传出低低弹奏小秦筝的乐声。
晓色:拂晓时的天色。
芳榭:华丽的水边楼台。
蹴(cù):踢。
红英:此指飘落的花瓣。
榆钱:春天时榆树初生的榆荚,形状似铜钱而小,甜嫩可食,俗称榆钱。
绿水桥平:春水涨满了小河,与小河平齐。
秦筝:古代秦地所造的一种弦乐器,形似瑟,十三弦。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回忆起往日多情人,邀游行乐的胜景。
她乘着翠羽伞盖的香车,珠玉头饰簪发顶,我骑着缰绳精美的骏马,装饰了几缕红缨。
金杯里美酒渐空,如花美人厌倦了蓬瀛仙境。
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呵,往日同我有多少别恨离情,十年间浑然大梦,屈指算令人堪惊。
凭倚着栏杆久久眺望,但见烟雾稀疏,落日昏蒙,寂寞地沉入了扬州城。
珠钿翠盖:形容装饰华丽的车子。
珠钿,指车上装饰有珠宝和嵌金。
翠盖,指车盖上缀有翠羽。
玉辔红缨:形容马匹装扮华贵。
玉辔,用玉装饰的马缰绳。
红缨,红色穗子。
金榷(què):金制的饮酒器。
花困蓬瀛:花指美人。
蓬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州。
此指饮酒之地。
“豆蔻”句:化用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句意,写旧识的少女。
“十年”句:用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句意,抒今昔之慨。
芜城:即广陵城,今之扬州。
因鲍照作《芜城赋》讽咏扬州城的废毁荒芜,后世遂以芜城代指扬州。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宋词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6-148 2、 刘乃昌选注.宋词三百首新编:岳麓书社,1994年:119-121 3、 (清)上疆村民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珍藏版 宋词三百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46-47
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 文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文翻注译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那华丽的高楼上深锁着一个多情之人,清冷的漫漫冬夜却无人和她共度。
独守空闺之时,更怕看见枕头、被子上绣着的成双成对的鸳凤,烦闷的她无心解衣,拥被而眠。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没来由地,忽然画角声起,惊动了警卫森严的整个城池,也打破了她的新梦。
望窗外月光铺地,映着严霜,听《梅花三弄》的乐曲幽幽响起,一曲终了,犹自辗转难眠。
这万般凄冷,如何消磨?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222-225 2、 綦维整理.宋诗画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70-71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玉楼:汲古阁本误作“秦楼”。
旧题东方朔《十洲记》:昆仑山“城上安全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二:“玉楼巢翡翌,珠殿锁鸳鸯。
”羞见:怕见。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羞,犹‘怕’也;
亦犹云‘怕见’也。
”又云: “苏轼《题织锦图上回文》诗: ‘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
’羞看,怕看也。
”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无端句: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
严城,防守严密之城。
《文选》李善注《抱朴子》:“鲍生日:人君恐奸衅之不虞,故严城以备之。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寒草未衰,严城于焉早闭。
”又何逊《临行公车》诗: “禁门俨犹闭,严城方警夜。
”皆城门早闭迟开,实行宵禁,并鼓角警戒。
月华;
月光。
梁元帝《乌栖曲》:“复值西施新浣纱,共向江干眺月华。
”宋范仲淹《御街行》:“年年今年,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听彻句:谓听完《梅花三弄》一曲,听彻,听毕。
曲终,谓之“彻”。
唐王武陵《王将军宅夜听歌》: “一曲听初彻,几年愁暂开。
”《梅花弄》,汉《横吹曲》名,相传据晋桓伊笛曲《三调》改编;
后为琴曲,凡三叠,故称《梅花三弄》。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222-225 2、 綦维整理.宋诗画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70-71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那华丽的高楼上深锁着一个多情之人,清冷的漫漫冬夜却无人和她共度。
独守空闺之时,更怕看见枕头、被子上绣着的成双成对的鸳凤,烦闷的她无心解衣,拥被而眠。
玉楼:汲古阁本误作“秦楼”。
旧题东方朔《十洲记》:昆仑山“城上安全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二:“玉楼巢翡翌,珠殿锁鸳鸯。
”羞见:怕见。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羞,犹‘怕’也;
亦犹云‘怕见’也。
”又云: “苏轼《题织锦图上回文》诗: ‘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
’羞看,怕看也。
”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没来由地,忽然画角声起,惊动了警卫森严的整个城池,也打破了她的新梦。
望窗外月光铺地,映着严霜,听《梅花三弄》的乐曲幽幽响起,一曲终了,犹自辗转难眠。
这万般凄冷,如何消磨?
无端句: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
严城,防守严密之城。
《文选》李善注《抱朴子》:“鲍生日:人君恐奸衅之不虞,故严城以备之。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寒草未衰,严城于焉早闭。
”又何逊《临行公车》诗: “禁门俨犹闭,严城方警夜。
”皆城门早闭迟开,实行宵禁,并鼓角警戒。
月华;
月光。
梁元帝《乌栖曲》:“复值西施新浣纱,共向江干眺月华。
”宋范仲淹《御街行》:“年年今年,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听彻句:谓听完《梅花三弄》一曲,听彻,听毕。
曲终,谓之“彻”。
唐王武陵《王将军宅夜听歌》: “一曲听初彻,几年愁暂开。
”《梅花弄》,汉《横吹曲》名,相传据晋桓伊笛曲《三调》改编;
后为琴曲,凡三叠,故称《梅花三弄》。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222-225 2、 綦维整理.宋诗画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70-71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文翻注译赏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旋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湘南的天气多风多雨,风雨正在送走寒气。
深深的庭院寂寥空虚。
在彩绘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在寂寥中悄悄地退去。
乡梦断,旋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思乡的梦断断续续在公馆中感到特别孤独,那种清凉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描述;
何况这正是人们欢乐团聚的除夕。
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
这郴阳比衡阳还远,连鸿雁也只影皆无。
参考资料: 1、 孙崇恩编著 .北宋婉约派四大名家词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5年 :69-70 . 2、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 .秦观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3年 :203-207 . 3、 毕宝魁著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辽海出版社 ,1998年 :117-118 .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湘天:指湘江流域一带。
丽谯:城门更楼。
《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
”郭象注:“丽谯,高楼也。
”陆德明释文:“谯,本亦作蠛。
”.成玄英疏:。
言其华丽瞧蛲也。
”小单于:乐曲名。
李益‘听晓角》诗:“无限寒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乐府诗集》:“按唐大角曲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 迢迢:漫长沉寂。
清夜:清静之夜。
徂(音cú):往,过去。
乡梦断,旋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峥嵘:比喻岁月艰难,极不寻常。
鲍照《舞鹤赋》;
“岁峥嵘而莫愁。
除:逝去。
衡阳:古衡州治所。
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鸿雁南飞望此而止。
《舆地记胜》:“回雁峰在州城南。
或日雁不过衡阳,或日峰势如雁之回。
”陆佃《埤雅》:“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
”雁传书:典出《汉书.苏武传》:“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教使者谓单于。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郴阳:今湖南郴州市,在衡阳之南。
王水照先生《元佑党人贬谪心态的缩影——论秦观(千秋岁)及苏轼等和韵词》云: “从郴州至横州,当时必须先北上至衡州,然后循湘水,入广西境,至桂州兴安,由灵渠顺漓水下梧州,复由浔江、郁水西至横州。
”由此可证,郴州在衡阳之南,道路险阻,书信难传。
和雁无,连雁也无。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谓“和”“犹‘连’也”,并引此句释云:“言连传书之雁亦无有也。
” 参考资料: 1、 孙崇恩编著 .北宋婉约派四大名家词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5年 :69-70 . 2、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 .秦观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3年 :203-207 . 3、 毕宝魁著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辽海出版社 ,1998年 :117-118 .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湘南的天气多风多雨,风雨正在送走寒气。
深深的庭院寂寥空虚。
在彩绘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在寂寥中悄悄地退去。
湘天:指湘江流域一带。
丽谯:城门更楼。
《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
”郭象注:“丽谯,高楼也。
”陆德明释文:“谯,本亦作蠛。
”.成玄英疏:。
言其华丽瞧蛲也。
”小单于:乐曲名。
李益‘听晓角》诗:“无限寒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乐府诗集》:“按唐大角曲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 迢迢:漫长沉寂。
清夜:清静之夜。
徂(音cú):往,过去。
乡梦断,旋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思乡的梦断断续续在公馆中感到特别孤独,那种清凉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描述;
何况这正是人们欢乐团聚的除夕。
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
这郴阳比衡阳还远,连鸿雁也只影皆无。
峥嵘:比喻岁月艰难,极不寻常。
鲍照《舞鹤赋》;
“岁峥嵘而莫愁。
除:逝去。
衡阳:古衡州治所。
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鸿雁南飞望此而止。
《舆地记胜》:“回雁峰在州城南。
或日雁不过衡阳,或日峰势如雁之回。
”陆佃《埤雅》:“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
”雁传书:典出《汉书.苏武传》:“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教使者谓单于。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郴阳:今湖南郴州市,在衡阳之南。
王水照先生《元佑党人贬谪心态的缩影——论秦观(千秋岁)及苏轼等和韵词》云: “从郴州至横州,当时必须先北上至衡州,然后循湘水,入广西境,至桂州兴安,由灵渠顺漓水下梧州,复由浔江、郁水西至横州。
”由此可证,郴州在衡阳之南,道路险阻,书信难传。
和雁无,连雁也无。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谓“和”“犹‘连’也”,并引此句释云:“言连传书之雁亦无有也。
” 参考资料: 1、 孙崇恩编著 .北宋婉约派四大名家词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5年 :69-70 . 2、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 .秦观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3年 :203-207 . 3、 毕宝魁著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辽海出版社 ,1998年 :117-118 .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旋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词的上阕写除夕夜间长夜难眠的苦闷。
起首二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了一个寂静幽深的环境。
满天风雨冲破了南方的严寒,似乎呼唤着春天的到来。
然而词人枯寂的心房,却毫无复苏的希望。
环顾所居庭院的四周,深沉而又空虚,人世间除旧岁、迎新年的气象一点也看不到。
寥寥十二字,不仅点明了时间——破寒之初,点明了地点——湘南的庭院;
而且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既写了湖南南部辽阔的天空,也写了蜗居一室狭小的贬所。
更堪注意的是,在凄凉孤寂的氛围中,隐然寓有他人的欢娱。
因为除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围炉守岁,乐叙天伦,个中意味,不言自明。
由此可见,词人此处用了隐寓的手法,让读者以经验和想像来补充他所描写的环境。
这就是词学家们所常说的“含蓄得妙”。
“丽谯”二句是写词人数尽更筹,等待着天明。
从字面上看,秦观的构思似乎受到《庄子》和李益诗的影响,但所写的感情,完全是词人独特的感受。
除夕之夜,人们是阉家守岁,而此刻的词人却深居孤馆,耳中听到的只是风声、雨声,以及凄楚的从城门楼上传来的画角声。
这种声音,仿佛是乱箭,不断刺激着词人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好容易度过“一夜长如岁”的除夕。
“迢迢”二字,极言岁之长;
着一“清”字,则突出了夜之静谧,心之凄凉。
而一个“徂”字,则将时光的流逝写得很慢,很慢。
可以看出,词人的用字,是极为精审而又准确的。
整个上阕,情调是低沉的,节奏是缓慢的。
然而到了换头的地方,词人却以快速的节奏发出“乡梦断,旅魂孤”的咏叹。
自从贬谪以来,离开家乡已经三年了,这个“乡”字当是广义的,包括京都和家乡。
词人日日夜夜盼望回乡,可是如今却像游魂一样,孑然一身,漂泊在外。
当此风雨之夕,即使他想在梦中回乡,也因角声盈耳,进不了梦境。
“乡梦断,旅魂孤”这六个字,凝聚着多么深挚的感情啊!至“峥嵘岁又除”一句,词人始正面点除夕。
峥嵘,不寻常、不平凡之谓也,中寓艰难之义,杜甫诗云: “旅食岁峥嵘”,词意同此。
然而着一“又”字,却表明了其中蕴有多少次点燃了复又熄灭的希望之火,一个又一个除夕的到来了,接着又一个一个地消逝了,词人依旧流徙外地。
痛楚之情,溢于言外。
词的结尾,写离乡日远,音讯久疏,连用二事,贴切而又自然。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汉书·苏武传》。
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鸿雁至此而北返。
这两个故实,用得不着痕迹,表现词人音讯全无的失望心情。
明人沈际飞评此词曰“伤心”,确是表现了此篇感情的特点。
从词的内容到词的音调,无不充满了凄苦哀伤的色彩。
在宋代词坛上,以抒写凄婉情感见长的词人,独推淮海、小山。
在淮海词中,情调最为凄婉的,此阕也是其中之一。
细读全篇,浅语淡语之中蕴有深远意味。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 .秦观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3年 :203-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