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十九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昔日苦于长饥饿,抛开农具去为官。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休息调养不得法,饥饿严寒将我缠。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那时年近三十岁,内心为之甚羞惭。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坚贞气节当保全,归去终老在田园。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日月运转光阴逝,归来己整十二年。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世道空旷且辽远,杨朱临歧哭不前。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家贫虽无挥金乐,浊酒足慰我心田。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畴(chóu)昔苦长饥,投耒(lěi)去学仕。

投耒:放下农具。

这里指放弃农耕的生活。

将养不得节,冻馁(něi)固缠己。

将养:休息和调养。

不得节:不得法。

节,法度。

馁:饥饿。

固缠己:谓陶渊明无法摆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向立年:将近三十岁。

渊明二十九岁始仕为江州祭酒,故曰“向立年”。

志意多所耻:指内心为出仕而感到羞耻。

志意:指志向心愿。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遂:于是。

尽:完全使出,充分表现出来。

介然分:耿介的本分。

介然,坚固貌。

”田里:田园,故居。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冉冉:渐渐。

星气流:星宿节气运行变化,指时光流逝。

亭亭:久远的样子。

一纪:十二年。

这里指诗人自归田到写作此诗时的十二年。

世路廓(kuò)悠悠,杨朱所以止。

世路:即世道。

廓悠悠:空阔遥远的样子。

杨朱:战国时卫人。

止:止步不前。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shì)。

挥金事:《汉书·疏广传》载:汉宣帝时,疏广官至太子太傅、后辞归乡里,将皇帝赐予的黄金每天用来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挥金甚多。

恃:依靠,凭借。

这里有慰籍之意。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畴(chóu)昔苦长饥,投耒(lěi)去学仕。

昔日苦于长饥饿,抛开农具去为官。

投耒:放下农具。

这里指放弃农耕的生活。

将养不得节,冻馁(něi)固缠己。

休息调养不得法,饥饿严寒将我缠。

将养:休息和调养。

不得节:不得法。

节,法度。

馁:饥饿。

固缠己:谓陶渊明无法摆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那时年近三十岁,内心为之甚羞惭。

向立年:将近三十岁。

渊明二十九岁始仕为江州祭酒,故曰“向立年”。

志意多所耻:指内心为出仕而感到羞耻。

志意:指志向心愿。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坚贞气节当保全,归去终老在田园。

遂:于是。

尽:完全使出,充分表现出来。

介然分:耿介的本分。

介然,坚固貌。

”田里:田园,故居。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日月运转光阴逝,归来己整十二年。

冉冉:渐渐。

星气流:星宿节气运行变化,指时光流逝。

亭亭:久远的样子。

一纪:十二年。

这里指诗人自归田到写作此诗时的十二年。

世路廓(kuò)悠悠,杨朱所以止。

世道空旷且辽远,杨朱临歧哭不前。

世路:即世道。

廓悠悠:空阔遥远的样子。

杨朱:战国时卫人。

止:止步不前。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shì)。

家贫虽无挥金乐,浊酒足慰我心田。

挥金事:《汉书·疏广传》载:汉宣帝时,疏广官至太子太傅、后辞归乡里,将皇帝赐予的黄金每天用来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挥金甚多。

恃:依靠,凭借。

这里有慰籍之意。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饮酒·其十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道路漫长无尽头,途中风浪时阻拦。

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驱。

谁使我来作远游?

似为饥饿所驱遣。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竭尽全力谋一饱,稍有即足用不完。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恐怕此行毁名誉,弃官归隐心悠闲。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饮酒·其一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

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

更:更替,交替。

共之:都是如此。

邵(shào)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zī)。

代谢:更替变化。

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

每:每每,即常常。

兹:此。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

会:指理之所在。

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忽与一樽(zūn)酒,日夕欢相持。

忽:尽快。

筋:指酒杯。

持:拿着。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

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

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

更:更替,交替。

共之:都是如此。

邵(shào)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

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zī)。

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代谢:更替变化。

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

每:每每,即常常。

兹:此。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

会:指理之所在。

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忽与一樽(zūn)酒,日夕欢相持。

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忽:尽快。

筋:指酒杯。

持:拿着。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饮酒·其三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儒道衰微近千载,人人自私吝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有酒居然不肯饮,只顾世俗虚浮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所以珍贵我自身,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一生又能有多久,快似闪电令心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忙碌一生为名利,如此怎能有所成!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儒道衰微近千载,人人自私吝其情。

道丧:道德沦丧。

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将近。

惜其情:吝惜陶渊明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有酒居然不肯饮,只顾世俗虚浮名。

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所以珍贵我自身,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复能几,倏(shū)如流电惊。

一生又能有多久,快似闪电令心惊。

复能几:又能有多久。

几,几何,几多时。

倏:迅速,极快。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忙碌一生为名利,如此怎能有所成!

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

此:指“世间名”。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和刘柴桑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己就治,新畴复应畲。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久已招我隐庐山,为何犹豫仍不前?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只是为我亲友故,不忍离群心挂牵。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良辰美景入胸怀,持杖返回西庐间。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沿途荒芜甚凄凉,处处废墟无人烟。

茅茨己就治,新畴复应畲。

简陋茅屋已修耷,还需治理新垦田。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东风寒意渐逼人,春酒解饥消疲倦。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薄酒虽不比佳酿、总胜无酒使心安。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世间之事多忙碌,我久与之相疏远。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耕田织布足自给,除此别无他心愿。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人生百岁终将逝,身毁名灭皆空然。

参考资料: 1、 王振泰.再说“弱女”乃陶渊明之女儿.九江师专学报,2003,4.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4-87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chóu)躇(chú)?

和(hè):以诗歌酬答,并依照别人的诗歌的题材和体裁而作。

山泽:山林湖泽,泛指原野山丘河湖。

此处代指陶渊明自己隐居的庐山之麓的乡村和大自然里,是相对于高峻幽险的庐山而言的。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招:呼唤;

邀请。

胡:何,为什么。

乃:竟,竟然。

踌躇:犹豫不决,停留,徘徊不前。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直:只,仅仅。

故:因此,所以;

表示因果关系。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夫秦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索居:独居于一地,孤独地散居。

良辰入奇怀,挈(qiè)杖还西庐。

辰:时光,日子。

良辰:美好的时光。

奇:珍奇,稀奇。

西汉司马迁《史记·吕不韦传》:“此奇货可居。

”这里是不寻常的意思。

挈:提起。

挈杖:持杖,拄杖。

西庐:指作者在柴桑县西部的旧居,具体地点难以考证。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涂:同“途”,道路。

茅茨(cí)己就治,新畴(chóu)复应畲。

茨: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

茅茨:茅屋。

《诗经·小雅·甫田》:“如茨如梁。

”东汉郑玄注:茨,屋盖也。

”已就治:已经修补整理好。

就,成。

新畴:新开垦的田地。

畴,已耕作的田地。

谷风转凄薄,春醪(láo)解饥劬(qú)。

谷风:即“榖风”,指东风。

凄薄:犹“凄紧”,寒凉,寒意逼人的意思。

薄:迫近,接近。

战国屈原《九章·涉江》:“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现代古直《陶靖节诗笺注定本》:“谷风宜和,而反寒,故曰‘转凄薄’。

”醪:浊酒。

饥劬:饥渴劳苦。

劬:劳累。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弱女:古代习俗,生女后即酿酒,并将此酒埋藏在山坡,等到其出嫁时再取出饮用。

此处为比喻薄酒。

一说此诗中的“弱女”乃陶渊明之女。

男:喻醇酒。

栖(qī)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栖栖:忙碌不安貌。

共相疏:谓诗人己与“世中事”相互疏远。

疏:疏远,不亲近。

耕织称(chèn)其用,过此奚所须。

称:符合,相当。

《韩非子·王蠹》:“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奚:何,疑问词。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yì)如。

去去:不断消逝,指时间迁移。

百年外:指死后。

翳:隐藏,藏匿。

《韩非子·内储说下》:“意者堂下其有翳憎臣者乎?

”如:好像, 如同。

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 翳如:湮灭无闻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王振泰.再说“弱女”乃陶渊明之女儿.九江师专学报,2003,4.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4-87

拟古 其七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读《山海经》 其三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崑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淫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一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

归子念前涂。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

近瞻百里余。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归途漫漫行不止,计算日头盼家园。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将奉慈母我欣欢,还喜能见兄弟面。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摇船荡桨路艰难。

眼见夕阳落西山。

江山岂不险?

归子念前涂。

江山难道不险峻?

游子归心急似箭。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南风违背我心愿,收起船桨困湖边。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草丛深密望无际,夏木挺拔枝叶繁。

谁言客舟远?

近瞻百里余。

谁说归舟离家远?

百余里地在眼前。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纵目远眺识庐山,空叹无奈行路难!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100-103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

破败茅屋抱病居,终日无事可欢欣。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药石有时暂停用,经常思念我友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彼此相隔并非远,感到路遥是何因?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周生传授孔子业,祖谢响应遂紧跟。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儒道衰微近千载,如今于此又听闻。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马厩岂能作讲舍,尔等校书太辛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我爱古书崇儒道,愿与你们作近邻。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真心奉劝诸好友,随我隐居颍水滨。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3-66

乞食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6-68 2、 汪新华.古诗文阅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129-130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

竟:究竟。

何之:往何处去。

之:往。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斯:这。

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

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主人解余意,遗(wèi)赠岂虚来。

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

遗:赠送。

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谈谐终日夕,觞(shāng)至辄(zhé)倾杯。

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

觞:进酒劝饮。

辄:就,总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新知:新交的朋友。

言咏:吟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感:感激。

子:对人的尊称。

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

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

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

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

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衔戢(jí)知何谢,冥报以相贻(yí)。

衔戢: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

戢:收藏。

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非关迷信与否。

冥:幽暗,死者神魂所居。

贻:赠送。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6-68 2、 汪新华.古诗文阅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129-130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

竟:究竟。

何之:往何处去。

之:往。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斯:这。

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

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主人解余意,遗(wèi)赠岂虚来。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

遗:赠送。

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谈谐终日夕,觞(shāng)至辄(zhé)倾杯。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

觞:进酒劝饮。

辄:就,总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新知:新交的朋友。

言咏:吟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感:感激。

子:对人的尊称。

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

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

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

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

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衔戢(jí)知何谢,冥报以相贻(yí)。

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衔戢: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

戢:收藏。

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非关迷信与否。

冥:幽暗,死者神魂所居。

贻:赠送。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6-68 2、 汪新华.古诗文阅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129-130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乞食》一诗,是陶渊明躬耕生涯之一侧面写照,至为真实,亦至为感人。

这首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渊明归耕之后,备尝农民之艰辛,尤其是饥饿。

《有会而作》云:“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饮酒》第十六首云:“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皆可印证。

起二句直写出为饥饿所逼迫,不得不去乞食的痛苦情形和惶遽心态,诗人自己也不知该往何处去才是。

“竟”之一字,透露出反覆的思忖,既见得当时农村之凋敝,有粮之家太少,告贷几乎无门;

亦见得诗人对于所求之人,终究有所选择。

渊明乃固穷之士。

萧统《陶渊明传》载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粱肉,(渊明)麾之而去”,就是一好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走啊走啊,不期然地走到了那一处墟里。

由此可见,虽然“不知竟何之”,但下意识中,终究还是有其人的。

此人当然应是一可求之人。

尽管如此,敲开门后,自己还是口讷辞拙,不知所云。

乞食,对于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毕竟是难于启齿的呵。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主人见渊明此时的饥色和窘样,他全明白了,立刻拿出粮食相赠,诗人果然不虚此行。

多么好的人呵!

诗情至此,由痛苦惶遽转变、提升为欣慰感激。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主人不仅急人之难,而且善体人情。

他殷勤挽留诗人坐下相谈,两人谈得投机,不觉到了黄昏,饭已经做好了,便摆出了酒菜。

诗人已经无拘无束了,端起酒杯便开怀畅饮。

渊明爱酒。

“倾”之一字,下得痛快,这才是渊明“质性自然”之本色呵。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诗人为有这位新交而真心欢喜,谈得高兴,于是赋诗相赠。

从“新知”二字,可见主人与诗人尚是新交,但诗人心知其人亦是一雅士,所以才“行行至斯里。

”下面四句,正面表达感激之情,是全诗的主要意旨。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絮),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后来韩信在刘邦部下立大功,封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诗人借用此一典故,对主人说,感激您深似漂母的恩惠,惭愧的是我无韩信之才能,难以报答于您。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您的恩惠我永远珍藏在心里,今生不知如何能够答谢,只有死后我在冥冥之中,再来报答于您。

中国古代有“冥报”的说法,如“结草衔环”的故事便是。

“冥报”之语,表达的是至深至高的感激之忱。

“冥报”之是否可能,虽可不论,但此种感激之忱,则至为珍贵。

  此诗的启示意义,超越了乞食一事。

全幅诗篇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

主人急人之难,诗人感恩图报,皆至性真情,自然呈露,光彩照人。

这是两种高尚人格的对面与相照。

急人之难,施恩不图报;

受恩必报,饮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中国民族精神中的传统美德。

诗中映现的两种人格,深受传统美德的煦育,亦是传统美德的体现。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32-533

12345 共1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