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相见处

作者: 李珣 朝代: 五代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这首词写一位南方少女偶尔遇到一位少年,一见钟情,巧妙地佯失双钗,暗约相会。

摹写传神,感情纯朴。

  前三句:“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记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在越秀山上,越王台前,初春的一个傍晚,晴空万里,霞光映天,刺桐花(初春盛开)姹紫嫣红,好一派南国风光。

这明媚娇艳的景象,为情人相会点染出一幅绚丽的背景,烘托出欢快的气氛。

据称:“宋元时代,回教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旅行记载。

”(《辞海》缩印本1842页),而李珣在百花丛中独举刺桐花,则表明早在宋代以前,东来的“回教”人即以此来标举自己葆有本民族的特质。

  后三句描绘出了少女回眸属意的神态,遗物留情的举动,以及少女羞涩的心理和含情脉脉的情态。

此后情形也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

其中“遗双翠”包蕴了四层意思:少女“暗里回眸”时,发现少年也在注意自己,所以才“遗双翠”表明心迹;

少女虽然对少年“深属意”,但不知人家对自己是否也有意,所以才“遗双翠”发出试探;

少男少女你有情我有意,但碍于游人众多,不便表白,所以才“遗双翠”期约到河对岸的林中相会;

或者说,那“双翠”就是定情信物。

  仅仅三十三字的一首小词,能用景物描绘构成色彩斑烂的背景,用人物举动刻画心理活动,塑造一个多情而聪明的少女形象,实属难能可贵。

况周颐在《历代词人考略》中说:“五代人词大都奇艳如古蔷锦,惟李德润词,有以清胜者,有以质胜者,愈质愈厚。

”以此词而论,写艳情而无艳语,清新与质朴兼备,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纯用白描手法,写得自然流畅,空灵雅致。

对于此词本色生动的语言,历来有较高评价。

一般认为。

它可以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

与《花间集》崇尚艳丽的总体风格不同,开出了新境。

参考资料: 1、 王丽珍译.婉约词: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27-28 2、 钱仲联主编.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105-106 3、 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程郁缀选注.中华古典名著读本 唐宋词卷:京华出版社,1998:65

女冠子·春山夜静

作者: 李珣 朝代: 五代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

玉堂虚,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

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

刘阮今何处?

绝来书!

菩萨蛮·回塘风起波文细

作者: 李珣 朝代: 五代

回塘风起波文细,刺桐花里门斜闭。

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

征帆何处客?

相见还相隔。

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

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

作者: 李珣 朝代: 五代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

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

此时方识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

经年不见市朝人。

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

荷衣蕙带绝纤尘。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妆

作者: 李珣 朝代: 五代

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翠钿檀注助容光。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判却又思量,月窗香径梦悠飏。

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翠钿檀注助容光。

时节刚刚入夏,合时的装束应该的穿上淡薄的衣裳,越地丝绸做成的衣衫褪去了郁金草染成的金黄,翠色钗钿和红色胭脂更加增添了美艳的容光。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判却又思量,月窗香径梦悠飏。

回想相见的时候不知道说什么,心里却还有一些离别的不爽;

几次想说分手,最后总是没有开腔。

明月满窗,花径幽幽,思念悠长恰似做梦一样。

参考资料: 1、 作品韵译及赏析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编写提供

入夏偏宜澹(dàn)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翠钿(diàn)檀(tán)注助容光。

时节刚刚入夏,合时的装束应该的穿上淡薄的衣裳,越地丝绸做成的衣衫褪去了郁金草染成的金黄,翠色钗钿和红色胭脂更加增添了美艳的容光。

澹薄:即淡薄。

澹,一作“淡”。

郁金:草名,可制黄色染料,多年生草本,高二三尺,与百合科郁金香不同。

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翠钿句:意思是翠色钗钿,红色胭脂,更加增添了她美艳的容光。

檀注:涂口红。

李后主(李煜)《一斛珠》词:“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判却又思量,月窗香径梦悠飏(yáng)。

回想相见的时候不知道说什么,心里却还有一些离别的不爽;

几次想说分手,最后总是没有开腔。

明月满窗,花径幽幽,思念悠长恰似做梦一样。

判却:抛弃。

意思是赌气要与之断绝。

判,一作“拚”。

梦悠飏:梦境迷离,有飘飘然之感。

参考资料: 1、 作品韵译及赏析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编写提供

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翠钿檀注助容光。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判却又思量,月窗香径梦悠飏。

  这首词写女子对恋人怀念的心情。

虽然作者的先世是波斯人,但此词看不到丝毫的异国情调,全词体现的都是秾艳香软的“花间”情调。

  此词上片写初夏时分女主人公淡薄的妆束和美丽的容颜,重点描绘的是女子的衣着和首饰。

“罗衣”“翠钿”这些都是花间词人常用的意象。

下片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矛盾心理状态。

她回想,与情人相见了,原来准备许多要说的话又无从说起,而内心里还有一些离别的怨恨;

几次想与情人断绝关系,但情丝总把他们缠在一起。

最后情景合写,表现了她月夜窗下思念情人的迷离之状。

参考资料: 1、 作品韵译及赏析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编写提供

南乡子·新月上

作者: 李珣 朝代: 五代

新月上,远烟开。

惯随潮水采珠来。

棹穿花过归溪口。

沽春酒。

小艇缆牵垂岸柳。

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

作者: 李珣 朝代: 五代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

作者: 牛峤 朝代: 五代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

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轻漠漠,低鬓蝉钗落。

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

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华贵的香炉旁,清凉的竹席上,鸳鸯锦被下盖着一对情侣,像并枝的连理同眠共枕,脂粉和着香汗在枕上流淌。

窗外响起辘轳的声音,惊醒了温柔乡里的春梦一场,微整的眉间有几分惊怨,含笑的相视里羞见晨光。

柳阴轻漠漠,低鬓蝉钗落。

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浓浓的柳荫里,淡淡的晨雾迷迷茫茫,残乱的缕缕鬓发,好似青云飞掠过脸庞。

蝉钗已簪不住飞乱的流云,三三两两地散落在枕上。

她定是拼了一生的激情,才搏得郎君一宵欢畅。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99-100 . 2、 钱国莲 等 .花间词全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 :85 . 3、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257-258 . 4、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2637 .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

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轻漠漠,低鬓蝉钗落。

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此词写艳情。

它以秾丽的语言描绘艳情,没有丝毫的隐晦,冶雅俗于一炉可谓极小词之能事。

这一点,也可算是牛峤自己的风格。

  词中以男女幽会为主要内容,侧重写幽欢过程中的情景和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词风大胆泼辣,淋漓尽致。

首句写室内陈设的华丽:玉炉,状香炉之华贵;

冰簟,状竹席之晶莹凉爽;

鸳鸯锦,状锦被之华美。

此词通过首句景物的描写,为一对情人的幽会安排了特定的环境,而且第二句紧接着写幽会,词意径露,不避浅宿,在《花间集》中也是罕见的。

然而写欢情也只是到此为止,词人在笔下还是注意分寸的。

一下二句。

他便宕开一笔写外在因素的侵扰和女主人公细微的心理变化。

当他们欢情正恰时,帘外传来一阵辘轳声,划破了长夜的宁静,报道了拂晓的来临。

这好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池塘里,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应。

“敛眉含笑惊”,就是辘轳声在女主人在感情上激起的波纹。

“敛眉含笑”,正尔欢浓,早汲水声传,顿惊晓色,所谓“欢娱嫌夜短”也。

简单五个字,概括了女主人公刹那间复杂的感情变化,用笔何其精炼而准确。

  换头一句,从室内写到室外,化浓艳为疏淡。

细玩此篇词意,“柳阴轻漠漠”一句并非写一对恋人在柳荫下相会。

盖由夜至晓,初日斜照,窗外的杨柳已投下一片阴影。

柳阴非但表现了时间的转移,且与起句的“冰簟”相呼应,说明季节已届夏天。

何以得知并非写柳荫相会,下面一句可以为证。

“低鬓蝉钗落”,语本李商隐《偶题二首》之一:“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堕钗双翠翘。

”可见仍写枕边情事。

  由于下阕仍写室内,故结尾二句便有了着落。

一般小词均以景语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此词却以情语取胜。

其实如果从严要求的话,这两句不免过于狎昵,作艳语者无以复加,却能备受前人称道,主要是因为它大胆地描写了女子感情生活的热烈追求,直抒胸臆,毫无掩饰,也毫无假借,更没有其他小词中那种欲吐还吝、扭捏作态样子。

用今天的话来讲,它还打破了几千年来温柔敦厚的诗教,表现了女主人公爱好个性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

一句话,它塑造一个生活中真实、人性未被扭曲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特点的人。

就词风而言,则于婉约中具豪放之笔,在唐五代词中极为少见。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99-200 .

柳枝·解冻风来末上青

作者: 牛峤 朝代: 五代

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

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菩萨蛮·风帘燕舞莺啼柳

作者: 牛峤 朝代: 五代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

钗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

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

故故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

钗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

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

故故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这首词写室外少年对室内少女的爱慕。

上片写少女临台梳妆。

风动柳丝,燕舞莺啼是自然环境,“钗重”二句写这环境中女主人公的美丽形象。

下片写少年郎骑马游春,故意将金鞭屡坠的潇洒风姿和传情神态。

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写得憨厚别致,情真意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678910 共1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