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窗雨阻佳期 文
酒泉子·空碛无边 文
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 文赏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
腻粉半沾金靥子,残香犹暖绣熏笼,蕙心无处与人同。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
腻粉半沾金靥子,残香犹暖绣熏笼,蕙心无处与人同。
这首词是咏落花之作。
上片写落花的景象。
花影稀疏,风吹残片,纷坠阶庭。
“舞愁红”,写落花纷飞之状,带有感情色彩。
此时,更觉空堂寂寞了。
下片写观花之人,有美人迟暮之感。
她面饰不整,半着金靥,留着残妆;
薰香尚暖,她的心别有一股滋味,是人们难以理解的。
聊聊数语,将绿衣斑斑,倚栏听落花流水的空闺佳人,那万般无处着的凄婉之情描述得栩栩如生。
“蕙心无处与人同”一句,非深情者不能道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河传·风飐 文
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文
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文
河传·柳拖金缕 文注
柳拖金缕,着烟浓雾,濛濛落絮。
凤皇舟上楚女,妙舞,雷喧波上鼓。
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
襞花笺,艳思牵,成篇,宫娥相与传。
柳拖金缕,着烟浓雾,濛濛落絮。
凤皇舟上楚女,妙舞,雷喧波上鼓。
落絮:落下的杨花。
楚女:泛指江汉一带女子。
凤皇:即凤凰。
“雷喧”句:波上鼓声如雷轰鸣。
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
襞花笺,艳思牵,成篇,宫娥相与传。
龙争虎战:指诸侯王混战。
中土:泛指中原。
《淮南子·地形》:“正中冀州曰中土。
”“桃叶”句:指士大夫们纷纷南渡。
此处用晋王献之送其爱妾桃叶渡江的典故,以讽时事。
《古今乐录》:“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
”“子敬”是王献之的字,他的妾叫桃叶,其妾之妹叫桃根。
王献之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曾送其妾而作歌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后来,人称此渡口为“桃叶渡”,称此歌为《桃叶歌》。
襞(bì)花笺:折叠彩笺。
襞:褶(zhě)子,衣服上折叠的线条。
这里作动词用,折叠之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 文
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 文
春光好·蘋叶软 文翻赏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
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
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
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水上柔嫩的苹叶,衬着岸边洁的杏花;
翠红美丽的鸳鸯,拖着长长的绿漪浮漾。
一叶轻盈的画摇出船,添几阕情韵袅袅的“棹歌”。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
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春光,轻灵摇荡,明媚可人!
水,好在无风无浪;
天,好在半雨半晴。
在疏淡的暮霭中,伴一二红粉知已泛舟南浦,更多了几分含蕴不露的情意!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7-108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
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
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此词作于《花间集》结集之后,所以不见于《花间集》。
作品描绘的是成都的的风光和生活。
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此词发端以淡淡的笔墨点明时令:“天初暖,日初长。
”成都四季分明,冬尽春始,景象不同。
这两句写春天来了,用两“初”字,而且都是就感受着笔的。
天初暖,写气候特征;
日初长,写昼夜特征。
两句看似平易,却是咏早春的不可移易之语。
大地经过沉睡的冬季之后苏醒了。
无边的春色使词人情不自禁地叫出一声“好春光”。
紧接着以“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来补充“好”字的内容。
万汇,包括各种竹木花树。
它们新叶不同,颜色不同,花儿不同,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处处给人以竞相比美之感。
词人先用一个“得意”,再用一个“竞”字,像以浓墨重彩在表现热闹的春意。
下片写园林春色,是特写,是近景。
一场春雨,竹林中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里迸发出来,第二句“花偎雪坞浓香”与首句“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纷陈,更为突出。
繁花,花团锦簇,如绰约少女依偎着雪坞,浓香四溢。
词人在迷人的春色中流连忘返,不觉到了黄昏。
天空泛出彩霞,他举目望去,柳丝夕阳,构成了天然图画,词人忽发奇想问道:“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春柳嫩叶初萌,色如金线,故白居易《杨柳枝》说:“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均匀的柳丝,两两相对的柳叶,像天工剪裁而成。
贺知章《咏柳》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后二句人称神来之笔,欧阳炯化用其意以写早春园林夕照,创造了新的意境,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251-2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