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i
症状: 症状 哮喘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胸部憋闷,常为哮鸣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发或经治疗后缓解。哮喘发作时,表现为胸廓饱满、叩过清音和肺内广泛哮鸣音等。 (一)外源性哮喘 常在童年、青少年时发病,多有家族过敏史。前驱期,发作前多有鼻咽发痒、流涕、流泪、喷嚏和干咳等前驱症状。发作期,以喘鸣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伴胸闷和平卧困难。缓解期,喘息好转,咳出多量粘液痰后哮喘缓解。 (二)内源性哮喘 在成年发病,为非致敏原引起,以呼吸道感染诱发最常见。先有咳嗽、咳痰,而后逐渐出现哮喘症状。 (三)混合性哮喘 外源性哮喘过程中可兼有感染因素参与,常使喘息旷日持久而长期发作,称为混合性哮喘。 (四)其他类型哮喘 职业性哮喘、运动性哮喘、神经精神性哮喘、药物性哮喘和胃、食道反流性哮喘等均有相应病史。 (五)哮喘持续状态 严重哮喘发作、常规治疗不能缓解,持续24小时以上者,称哮喘持续状态。多表现张口耸肩呼吸、发绀多汗、被迫端坐,甚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三、辅助检查 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嗜酸粒细胞检查、致敏原皮肤试验有助于确诊。 四、并发症 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和肺原性心脏病。
治疗: [治疗] 一、控制发作 (一)选用平喘药物 1.肾上腺素能p:受体激动 剂 雾化吸人沙丁胺醇(舒喘 灵)或瑞康速气雾剂,均每次2 揿,每日3-4次;或口服剂沙丁 胺醇,每次2-4毫克,每日3 次;或博利康尼1.25-2.5毫 克,每日3次;或美喘清(盐酸普 鲁卡地鲁)每次25微克,每日3 次。严重哮喘可用沙丁胺醇注射 液,每次0.5毫克,静滴,每日 1-2次。 2.茶碱类 氨茶碱每次0.1克,每日3 次,茶碱控释片有助于控制夜间 发作。重症哮喘可用氨茶碱注射 液,首剂4~6毫克/千克,稀释 后缓慢静注,继而以0.8-1毫 克/千克静滴。也可用二羟丙茶 碱(喘定)。 3.糖皮质激素(激素) 严重哮喘常用氢化可的松 (每日200毫克)或地塞米松(每 日5-10毫克)静滴,待病情初 步缓解后或慢性哮喘者可口服 强的松30-40毫克,哮喘控制 后渐减量。目前提倡吸人气雾剂 如丙酸倍氯米松和丁地去炎松, 每次2片,每日3-4次。 4.抗胆碱能药物 如溴化异丙托品、溴化氧托 品气雾剂。东茛菪碱、654-2静 滴也有较好疗效。 5.钙阻滞剂 常用硝苯吡啶每次10毫 克,每日3次,或异搏定静滴。 6.其他药物 硫酸镁或酚妥拉明静滴,小 剂量肝素及色甘酸二钠吸人均 有一定疗效。速尿雾化吸入可获 显效。抗组胺药酮替芬、息斯敏、 特非那丁等有辅助平喘作用。 (二)去除诱因和病因 呼吸道感染为哮喘的最常见诱因,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应针对性选用抗病原体制剂给予消除。积极寻找致敏原和非致敏原,并脱离或避免接触。 (三)对症治疗 祛痰、止咳、排痰、补充液体、纠正酸中毒和酌情吸氧。 二、严重哮喘包括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 积极供氧。联合应用平喘药,吸人和口服制剂常难奏效,多需激素及几类药物联合静脉给予。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重症哮喘易有脱水酸中毒,应酌情补液及适当应用碱性药。选用有效广谱抗菌药,迅速控制感染。致命性哮喘可窒息猝死,应用人工呼吸机可望挽救患者生命。应用指征是病情进行性恶化、意识障碍,出现Ⅱ型呼吸衰竭及呼吸微弱者。警惕合并症如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等,应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理。 三、缓解期治疗 主要是巩固疗效及预防发作。脱敏疗法,经皮试查得过敏原并制成浸出液进行皮内注射,每周四次递增剂量,15-20次为一疗程。注射哮喘(气管炎)菌苗。色甘酸二钠喷雾剂可预防哮喘发作。加强锻炼,避免接触巳知的致喘原。
相关信息: [预后] 合理治疗可减轻发作或减少发作次数,部分病人可以治愈。据统计约有25-78%的儿童经过治疗或到成年期可完全缓解。如诱发因素未能消除,哮喘反复发作而加重,可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则预后较差。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发作性、可逆性、支气管广泛阻塞性疾病。
世界各地患病率约为1%-5%,国内哮喘发病率接近1%,半数以上在12岁前发病,约20%有家族史。
[病因] 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某些抗原而引起的过敏反应。
[诊断] 一、分型 根据由致敏原及非致敏原作可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还有混合性哮喘、职业性哮喘、运动性哮喘、神经精神性哮喘、药物性哮喘、胃、食道反流性哮喘及哮喘持续状态等。
拼音:zhi
症状: [诊断l 一、发病 儿童和青少年多发,80%以上于10岁前发病。 二、症状 常反复感冒,继而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咯血和肺部继发感染。少数仅表现反复咯血而无脓痰,即所谓干性支气管扩张。肺底部常有局限而固定的湿性罗音。多有杵状指(趾)。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X线检查,CT扫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造影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控制感染 急性发作期应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常用青霉素每次80万U,肌注,每日2~4次;较重者每日800-1200万U,分2次静滴;或氨苄青霉素每日8-10克,分2次静滴。也可应用阿莫西林、头孢唑啉、环丙沙星、红霉素、麦迪霉素或庆大霉素等。痰有臭味宜加用甲硝唑,每次0.4克,每日3次,口服;或每次250毫升,静滴。气管内应用抗菌药可提高疗效。 二、排痰 体位引流极重要。可配合应用化痰药如必嗽平每次16毫克,每日3次;氯化铵每次0.3-0.6克,每日3次;鲜竹沥或披甲半脱氨酸口服。也可超声雾化吸人,均有利于粘痰溶解稀化排出。 三、治疗略血 对大咯血者必须积极抢救,谨防窒息。首先清除口腔和大气道积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无禁忌可首选脑垂体后叶素10U,缓慢静注,此后以10-20U静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催产素。经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于出血部位应用凝血酶有较好疗效。大咯血常规治疗无效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常能止血。 四、手术治疗 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相关信息: [预防] 积极防治幼年麻疹、百日咳、流感、支气管肺炎等疾病,以防止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对已有支气管扩张者,应加强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感染从而阻止病情发展。
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慢性化脓性炎症致支气管壁破坏而造成支气管变形和扩张的一种疾病。
[病因] 多数幼年曾患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肺脓肿、鼻旁窦炎等,这是支气管扩张的基本病因。
先天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良或缺如及遗传因素引起者较少见。
拼音:ji
症状: [诊断] 一、呼吸衰竭的判断 在海平面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原性疾病后,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千帕,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高于6.65千帕,称为呼吸衰竭。其他参考指标如pH、HC03变化,可因酸碱失衡性质和类型的不同而改变。 二、缺氧的表现 由于缺氧引起的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初期有头痛、兴奋、烦躁、肌肉抽搐,逐渐出现语言障碍、嗜睡、昏迷。呼吸急促、紫绀、心悸、少尿、浮肿、血压下降,以至心力衰竭。黄疸、转氨酶升高、蛋白尿、尿素氮升高等。 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由于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如皮肤潮湿多汗,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视神经乳头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等;呼吸减慢、变浅,甚至停止,呼吸性酸中毒而加深昏迷。 四、酸碱平衡紊乱 酸中毒早期血K+增高,细胞内Na+、H+增高。晚期合并低K+、低CI-碱中毒,甚至出现三重酸碱紊乱的复杂表现。
治疗: [治疗] 一、氧疗 一般都使用低浓度持续吸氧。鼻导管给氧简便实用。吸氧浓度不大于50%,否则患者也不能耐受局部的冲力。鼻塞吸氧更为方便实用,为目前广泛采用的吸氧方法。可调式氧浓度面罩可将氧浓度控制在25%-50%范围内,分档调节,面罩内氧浓度稳定,不受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影响,因此优于以上方法。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护理,鼓励患者咳嗽,翻身拍背,体位引流,帮助痰液排出。加强气道局部湿化以稀释痰液,可通过雾化吸人,重症患者可建立人工气道作辅助机械通气,并将湿化液随机械呼吸吸人下呼吸道,也可提高湿化效果。应用祛痰剂与支气管扩张剂。 、 三、积极控制感染 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是呼吸衰竭常见的诱发因素。要越快、越早地明确致病菌和药敏情况,有利于抗生素的选择。抗生素的剂量、给药途径及疗程,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做到有的放 矢,切勿滥用。中、重度感染尽快选用有效的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用药。 四、增加通气量 (一)呼吸兴奋剂 在氧疗同时可适当使用,特别是有明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肺性脑病患者。常用药物有尼可刹米、洛贝林、回苏灵、利他林、吗乙苯吡酮等,多用尼可刹米3.375克,静滴,每日1~2次。 (二)机械通气 适用于经一般治疗无效的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常用的通气方式包括呼气末正压通气。双水平正压运气、体外膈肌起搏、高频喷射通气等。 五、纠正酸碱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期常伴酸碱失横。 (一)呼吸性酸中毒 通畅呼吸道,增加通气量,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合理用氧,有效抗感染。 (二)呼吸性碱中毒 积极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时均想使PaC02下降太猛。如因喘息发作引起通气过度。则应控制喘息,或用面罩法重复呼吸。 (三)代谢性酸中毒 较重者适当补碱。呼酸并代酸时,应以改善通气纠正缺氧为主,只有在HCO,小于正常,pH小于7.2时才考虑适当补液。常用5%碳酸氢钠溶液,首剂30-60毫升,血气监测,待pH升至7.3即可,维持pH略偏酸水平为宜,切勿过量,否则可有代碱危险。 (四)代谢性碱中毒 多因治疗不当所引起。 (五)电解质紊乱 轻者口服氯化钾,每次1-3克,每日3次。严重低钾,尿量正常可每日4-6克静滴,连用1周。呼酸合并代碱,PH大于7.45,以代碱为主者,可用精氨酸10克,静滴。血钾不易纠正者应考虑低镁,可用25%硫酸镁5毫升,静注,然后每日2-2.5克静滴。如合并低钠,可补氯化钠。 六、支持疗法 应重视呼吸衰竭的营养治疗,可酌情给血浆、白蛋白、多种氨基酸;能量合剂等,这对改善预后及减少疾病的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相关信息:
呼吸衰竭是指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出现低氧血症,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
呼吸衰竭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病因] 一、急性呼吸衰竭 患者原肺功能正常,由于突发原因使呼吸功能突然衰竭。
中枢神经疾患如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麻醉或中毒可抑制呼吸中枢。
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更多
拼音:cheng
症状: [诊断] 一、诊断要点 具有可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原发病;呼吸频数(大于28次/分钟)或(和)呼吸窘迫;血气分析为低氧血症,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时,Pa02小于8千帕,氧合指数(Pa02/Fi02)小于300,X线检查早期纹理增多,有斑片状阴影,排除慢性肺疾病和左心衰竭。
治疗: 高危与可疑病例诊断 具备可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发疾病,特别是脓毒血症、近期吸人胃内容物、肺挫伤、急性大量输血等,呼吸频率有增加趋势者(大于20次/分钟),应列为高危病例,进行密切观察。对呼吸频率进行性增快(大于20次,小于28次)或者Pa02/FiO2进行性下降者(虽Pa02仍大于8千帕),应列为可疑病例。 [治疗] 一、原发病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地控制感染。 二、营养和支持疗法 注意患者营养和全身支持疗法。 三、纠正低氧血症 当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法供氧仍不能维持必要的氧交换时,应行机械通气加用呼吸末正压,可显著提高疗效。 四、注重体液平衡 必须仔细平衡水代谢,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五、药物治疗 白蛋白和利尿剂可改善肺水肿。地塞米松20-40克,静滴,2-3日为一疗程;或氢化可的松每日300-500克,静滴;或甲基强的松龙每日80毫克,静滴。654-2每次20-40毫克,静滴。肝素每次50克,人液静注或静滴,每日2次。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如不及早诊治,其病死率高达25%-90%,平均50%以上。常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各种直接和间接对肺的损伤引起显著呼吸频数、呼吸窘迫、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的一种致命性疾病。
病死率高达50%以上。
[病因] 重症肺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
肺孢子虫病,肺外伤,肺栓塞如脂肪、羊水,毒害气体吸人如光气、烟雾等。
肺外疾病如创伤、烧伤、淹溺、败血症、血液病、代谢性疾病、各种原因的休克、体外循环、大量输库存血、急性胰腺炎、子痫、脏器移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更多
拼音:fei
症状: [诊断]肺炎球菌肺炎 一、病史 发病前常有受凉、劳累、酗酒或上呼吸道感染史。 二、症状 起病急骤,常突然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0度,呈稽留热。全身肌肉酸痛,伴脚痛、咳嗽,咳少量白痰,随即转为血痰或铁锈色痰。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神志恍惚等。急性病容,口角和鼻周常出现单纯疱疹。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肺实变期可有典型肺实变体征。 三、辅助检查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培养阳性、x线检查可助诊断。 四、并发症· 可并发败血症或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心肌炎或胸膜炎。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适量饮水,给予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液。 二、药物治疗 首选青霉素,轻者每次80万U,肌注,每日3-4次;重者每次400-600万U,静滴,每日2次,7~10日为一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塞酚、氟嗪酸或环丙沙星等。 三、对症治疗 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冷敷或酒精擦浴。尽量避免用强力退热剂如阿斯匹林等,以免大量出汗。有呼吸困难、紫绀者应立即吸氧。咳嗽、咳痰明显者,给止咳及祛痰剂如复方甘草合剂、鲜竹沥等,均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但年老,原先患有慢性心、肺、肝、肾疾病,体温和白细胞计数不高及免疫缺陷,病变广泛,并发症严重如有周围循环衰竭者预后差。 [预防] 避免淋雨受寒、疲劳、醉酒等诱发因素。对于老弱体衰和免疫功能减退者如糖尿病、慢性肺病、慢性肝病、脾切除者,可注射肺炎免疫疫苗。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肺实质的炎症。
是医院外感染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
[病因] 肺炎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在干燥痰中能存活数月,是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只有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致病。
拼音:fei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发病前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病灶。 二、症状 起病急骤,全身毒血症症状明显,突然高热、寒战,伴胸闷、气急、咳嗽、咳脓血痰,量较多。严重者可早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x线检查、痰涂片或培养、血清胞壁酸抗体测定有助于诊断。 四、并发症 可并发气胸、脓胸、脑膜炎、心内膜炎以及肾、脑、心肌转移性脓肿等。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同肺炎球菌肺炎。 二、抗菌治疗 (一)首选药物 耐B-内酰胺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索(新青Ⅱ)或邻氯青霉素每次2-4克,静滴,每日2次,疗程4-6周。 (二)青霉素耐药者 可选用头孢唑啉或头孢噻吩,每次2~4克,静滴,每日2次。头孢呋肟(西力欣)每次2.25克,静滴,每日2次。为提高疗效,可并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对多种药耐药者包括对新型青霉素耐药者,可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每次1克,静滴,每日1-2次。 (三)其他药物 如红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新菌灵(头孢呋肟酯)等也都有一定疗效,可酌情选用。近年来应用泰宁(伊米配能/西司他丁)治疗耐药的金葡菌感染、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因价格昂贵,应用尚不普遍。
相关信息: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下称金葡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
[病因] 金葡菌为革兰阳性球菌。
本病多发生于年老、体弱、糖尿病、血液病、艾滋病、肝病、酒精中毒、营养不良、支气管-肺病及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根据细菌感染的方式可分为吸人性和血源性感染两大类。
前者如流感、麻疹病人多由于吸人鼻咽部分泌物所致,后者多因皮肤感染灶如疖、痈、毛囊炎等中的金葡菌经血循环而引起肺部感染。
拼音:fei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起病多急骤,突然畏寒、高热,伴胸痛、气促、咳嗽、咳痰,痰量较多,呈脓性或血痰,粘稠、无臭味,典型者呈砖红色胶冻样痰。肺部检查可有肺实变体症。 二、辅助检查 血常规、x线检查、痰涂片或培养可帮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如吸氧、酌情补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维持营养等均不可忽视。 二、抗菌治疗 . (一)头孢菌素和氨基糖甙类 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如头孢拉定或头孢唑啉每次2-4克,静滴,每日2次。重症者可用头孢呋肟(西力欣),每次2.25克,静滴,每日2次;或头孢三嗪(菌必治)每次1-2克静滴,每日1-2次。氨基糖甙类中常用庆大霉素,每次8~12万U,或丁胺卡那霉素每次o.2克,均静滴。氨基糖甙类与头孢菌素联用可提高疗效。 (二)半合成青霉素 如氧哌嗪青霉素每次2~4克,静滴,每日2次,与氨基甙类联用疗效也很满意。 (三)氟喹诺酮类 如环丙氟哌酸每次200毫克,静滴,每日2次,应用也较普遍。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的病死率高达30%。 年老、白细胞减少、菌血症及原 有严重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差。
克雷白杆菌肺炎是由肺炎克雷白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也称肺炎杆菌肺炎。
[病因] 克雷白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常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便经呼吸道进入肺内引起病变。
多见于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慢性酒精中毒或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拼音:fei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突然寒战、高热、体温波动大,热型不规则,可有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有嗜睡、乏力、呼吸困难,伴咳嗽、咳大量黄脓痰,部分患者咳典型的绿色脓痰。可听到湿性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二、辅助检查 x线检查、痰培养、胸水或血液培养对诊断有帮助。 三、并发症 可并发胸水和脓胸。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和治疗基础疾病对本病十分重要。必要时酌情给予新鲜血浆或白蛋白,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二、抗菌治疗 早期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是治疗本病成败的关键,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一)半合成青霉素与氨基甙类联合应用 如氧哌嗪青霉素每次2-4克,静滴,联用丁胺卡那霉素每次0.2~0.3克,静滴,每日2次。其他半合成青霉素如羧苄、磺苄、呋苄或羧噻吩青霉素等均可酌情选用。 (二)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抗绿脓杆菌疗效较好的有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每次2克,静滴,每日2次;或头孢哌酮(先锋必)每次2克,静滴,每日2次。 (三)氟喹诺酮类 如环丙沙星200毫克,静滴,每12小时1次,对该菌感染也很有效。 (四)泰宁(伊米配能/西司他丁) 对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疗效显著。每次1克,静滴,每日1-2次;严重感染时可增加剂量。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的病死率高达80%,适当联合使用抗生素可使之降至50%。
绿脓杆菌肺炎系由绿脓杆 菌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是常见的 医院内感染性肺炎,近年来其发 病率有上升趋势。
[病因] 绿脓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易于致病。
常见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患者。
拼音:fei
症状: [表现与诊断] 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共同 特点为引起肺实变或病变融合, 组织坏死后形成多发性脓肿,两肺下叶多见。临床表现与其他细菌性肺炎类似。可并发胸水和 脓胸。胸部X线检查、痰培养有 辅助诊断价值。
治疗: [治疗] 本病的治疗可酌情选用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或氯霉素等。并可联用一种氨基甙类抗生素。严重感染时可用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肟(西力欣)、头孢氨噻肟、头孢三嗪(菌必治)等。
相关信息: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及变形杆菌等均可引起肺炎。
[病因] 多系医院内感染,患者多有 原发肺部疾病或其他慢性基础 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等。
拼音:fei
症状: [诊断] 一、分型 可分为肺炎型和非肺炎型。前者与一般细菌性肺炎表现相似;后者病情较轻,虽也有发热、头痛、肌痛、咳嗽等症状,而胸部x线检查正常,且病程短,一般5-7日可自行缓解。 二、发病 该病好发于夏末秋初季节,可散发,也可呈小的暴发流行。 三、症状 起病多较缓慢,潜伏期2-10日。表现有全身不适、头痛、多汗、乏力、肌痛等。也可急剧发病,突然寒战、高热、干咳或咳少量白粘痰,少数咳脓性痰或血痰。常伴有恶心、呕吐及腹泻。严重者有神经精神症状,并可出现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部分患者有相对缓脉,肺部可听到湿性罗音或出现肺实变体征。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X线检查,痰、胸水或支气管分泌物培养,免疫荧光法检测病原菌及其抗体,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军团菌DNA可助诊断。 五、并发症 部分患者合并肺脓肿、胸水。
治疗: [治疗] 轻症患者首选红霉素,每次0.3-0.4克,口服,每日4次;或强力霉素首次200毫克,以后每12小时口服100克。中、重症患者红霉素每次1克,静滴,每日2次,症状好转后改口服。单用红霉素疗效不佳者可并用利福平,每次450毫克,每日1次,晨空腹顿服,疗程2-3周。
相关信息:
军团菌肺炎是由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肺炎,又称军团病。
这种病因1976年在美国费城退伍军人年会时发生爆发流行而得名。
[病因] 嗜肺军团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
该菌存在于水和土壤中,经供水系统、空调及雾化吸人而进入呼吸道。
中老年人,慢性心、肺、肾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肿瘤、艾滋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者易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