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庵晚睡三首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享了荷花上番香,却穿竹径百弓长。

满园亭榭都参遍,秪有筠庵第一凉。

七月十四日雨後,毗陵郡圃荷桥上纳凉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荷叶迎风听,荷花过雨看。

移床桥上坐,堕我镜中寒。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作者: 晏殊 朝代: 宋代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闺阁内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

美人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

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梳妆后微微下垂的秀发,与娥眉间的眉际月相得益彰;

微红的酒晕,如艳朝霞洒落在她的脸颊。

昼眠梦醒,夕阳西下,原来这一切都是春梦初醒的所作所为。

参考资料: 1、 王晓亮.《宋词三百首》: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第155页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玉碗:古代富贵人家冬时用玉碗贮冰于地窖,夏时取以消暑。

粉融:脂粉与汗水融和。

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

胜荷花:语本李白《西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借“荷花”表现女子美貌。

鬓(bìn)亸(duǒ)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鬓亸:鬓发下垂的样子,形容仕女梳妆的美丽。

眉际月:古时女子的面饰。

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

参考资料: 1、 王晓亮.《宋词三百首》: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第155页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闺阁内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

美人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

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玉碗:古代富贵人家冬时用玉碗贮冰于地窖,夏时取以消暑。

粉融:脂粉与汗水融和。

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

胜荷花:语本李白《西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借“荷花”表现女子美貌。

鬓(bìn)亸(duǒ)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梳妆后微微下垂的秀发,与娥眉间的眉际月相得益彰;

微红的酒晕,如艳朝霞洒落在她的脸颊。

昼眠梦醒,夕阳西下,原来这一切都是春梦初醒的所作所为。

鬓亸:鬓发下垂的样子,形容仕女梳妆的美丽。

眉际月:古时女子的面饰。

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

参考资料: 1、 王晓亮.《宋词三百首》: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第155页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这首《浣溪沙》描绘的是一幅浓艳有余的仕女午睡图,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

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上片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

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

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

接着,作者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粉汗微融,轻薄的纱衣,芬芳洁白的肌体;

晚来浓妆的娇面,胜似丰艳的荷花,犹如一幅美人油画,将仕女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三句设喻。

用意用语均似“花间”派。

“粉融”,意谓脂粉与汗水相互融和的唯美之状,不点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处。

“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在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凉之意。

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

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

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

  下片一、二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

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

李商隐《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

“欲迎”、“初上”,形容绝妙。

不独刻画之工,且见词人欣赏之情。

“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

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

末句“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

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

“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

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

末句倒装,“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此词纯用白描的手法叙述,选取了闺房中的一个情景,将美人的举止、姿容、睡态和醒时模样刻画得极为生动逼真,极具生活气息,让人可知可感。

词格浓艳,颇见“花间”遗风。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唐诗宋词 第十三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第105页

拂霓裳·乐秋天

作者: 晏殊 朝代: 宋代

乐秋天。

晚荷花缀露珠圆。

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

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

捧觥船。

一声声、齐唱太平年。

人生百岁,离别易,会逢难。

无事日,剩呼宾友启芳筵。

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

惜清欢。

又何妨、沈醉玉尊前。

调笑令·柳岸

作者: 秦观 朝代: 宋代

柳岸,水清浅。

笑折荷花呼女伴,盈盈日照新妆面。

水调空传幽怨,扁舟日暮笑声远。

对此令人肠断。

许员外新阳别业

作者: 方干 朝代: 唐代

兰汀橘岛映亭台,不是经心即手栽。

满阁白云随雨去, 一池寒月逐潮来。

小松出屋和巢长,新径通村避笋开。

柳絮风前欹枕卧,荷花香里棹舟回。

园中认叶封林草, 檐下攀枝落野梅。

莫恣高情求逸思,须防急诏用长材。

若因萤火终残卷,便把渔歌送几杯。

多谢郢中贤太守, 常时谈笑许追陪。

西江月(夏日有感)

作者: 赵长卿 朝代: 宋代

稳唱巧翻新曲,灵犀密意潜通。

荷花香染晚来风。

相对恍然如梦。

有恨眉尖皱碧,多情酒晕生红。

此愁不是闲浓。

应为仙源倾动。

题米元晖吴兴山水横卷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道场山麓接何山,影落苕溪浸碧澜。

只欠荷花三十里,橛头船上把渔竿。

登吴王郊台作

作者: 唐寅 朝代: 明代

昔人筑此不论程,今日牛羊向上行。

吴儿越女齐声唱,菱叶荷花无数生。

南山含雨眉俱润,西湖映日掌同平。

本由万感销非易,讵言哀乐过群情。

次韵答叶学古

作者: 晁补之 朝代: 宋代

昔我游武林,值子长江头。

我时方南辕,子亦将西舟。

相见两大笑,典衣上高楼。

楼高不知暑,五月凝清秋。

环观四山明,俯视万井稠。

喧喧市中人,日暮歌吹浮。

忘形与子饮,一醉余无谋。

湖上荷花生,黄鹂飞柳洲。

翻然摇两桨,下上逐轻鸥。

不觉脱尘世,自谓逍遥游。

晚访城隅寺,竹林森如帱。

斫薪煮山茗,萧洒破百忧。

脚懒厌廛阓,五日成淹留。

肃肃太史家,门阑闲且幽。

荒亭荫疏桐,雀斗闻啾啁。

其人绝世贤,揶揄困时流。

唯我与吾子,大轴......更多

1112131415 共48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