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文翻注译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参考资料: 1、 海兵.杜甫诗全集祥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339-340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48-550 3、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88-289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的小洲;
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zhuó)酒杯。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参考资料: 1、 海兵.杜甫诗全集祥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339-340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48-550 3、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88-289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渚:水中的小洲;
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zhuó)酒杯。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参考资料: 1、 海兵.杜甫诗全集祥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339-340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48-550 3、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88-289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
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
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参考资料: 1、 陶道恕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86-588 2、 李彩云,任刚. 愁到深处不言愁——杜甫《登高》赏析[J]. 黑龙江史志, 2009,0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文翻注译赏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36-137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7-118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36-137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7-118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36-137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7-118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
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
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
“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
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
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
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
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年2月版 :第400页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00-302页 .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 文
落星寺 文
杂剧·半夜雷轰荐福碑 文
第一折(冲末扮范仲淹同外扮宋公序上,诗云)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
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
老夫姓范名仲淹字希文,累蒙擢用,颇有政声。
今谢圣恩可怜,除老夫为天章阁学士之职。
这个是老夫幼年朋友,姓宋名公序。
还有一个同堂小弟,姓张名镐字邦彦。
老夫自登仕途以来,与兄弟张镐数载不能相会,未知进取功名也流落四方?
老夫常切切于心,拳拳在念。
今奉圣人命,着老夫江南采访贤士,宋公序所除扬州为理。
只今......更多
杂剧·临江驿潇湘秋夜雨 文
楔子(末扮张天觉同正旦翠鸾领兴儿上,诗云)一片心悬家国恨,两条眉锁庙廊谋。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老夫姓张,名商英,字天觉。
叨中甲第以来,累蒙擢用。
谢圣恩可怜,官拜谏议大夫之职。
为因高俅、杨戬、童贯、蔡京苦害黎庶,老夫秉姓忠直,累谏不从,圣人着老夫江州歇马。
我夫人不幸早年亡过,止留下一个女孩儿,小字翠鸾,长年一十八岁,未曾许聘他人。
老夫自离了朝门,一路辛苦,到此淮河渡也。
限次紧急。
兴儿,与......更多
越王楼歌(太宗子越王贞为绵州刺史,作台于州城西北) 文
梅雨 文翻注译赏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成都有个犀浦镇,只是一个十分繁荣,富强的大镇。
我正巧在四月路经此地,看到了这里美丽的景色。
满树的黄梅已经成熟。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深而清的河水向长江流去,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犀浦道:属成都府,杜甫宅其地,治所在今郫县犀浦镇。
安史之乱,唐玄宗避蜀,因定成都为南京,实未进驻。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湛湛:水深而清。
冥冥:昏暗。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盘涡:急水旋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成都有个犀浦镇,只是一个十分繁荣,富强的大镇。
我正巧在四月路经此地,看到了这里美丽的景色。
满树的黄梅已经成熟。
犀浦道:属成都府,杜甫宅其地,治所在今郫县犀浦镇。
安史之乱,唐玄宗避蜀,因定成都为南京,实未进驻。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深而清的河水向长江流去,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
湛湛:水深而清。
冥冥:昏暗。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
盘涡:急水旋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此诗描写蜀中四月的情景,壮美与纤丽互见,宏观与微观俱陈。
细雨迷蒙,密雾难开,春水盈野,一派浩渺,意境壮阔。
诗中的“南京”是指现在的成都,“犀浦道”指唐代的犀浦县,现在四川郫县的犀浦镇就是当年犀浦县治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王兵马使二角鹰 文
悲台萧飒石巃嵸,哀壑杈桠浩呼汹。
中有万里之长江, 回风滔日孤光动。
角鹰翻倒壮士臂,将军玉帐轩翠气。
二鹰猛脑徐侯穟,目如愁胡视天地。
杉鸡竹兔不自惜, 溪虎野羊俱辟易。
鞲上锋棱十二翮,将军勇锐与之敌。
将军树勋起安西,昆仑虞泉入马蹄。
白羽曾肉三狻猊, 敢决岂不与之齐。
荆南芮公得将军,亦如角鹰下翔云。
恶鸟飞飞啄金屋,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文
丹雀衔书来,暮栖何乡树。
骅骝事天子,辛苦在道路。
司直非冗官,荒山甚无趣。
借问泛舟人,胡为入云雾。
与子姻娅间,既亲亦有故。
万里长江边,邂逅一相遇。
长卿消渴再,公干沉绵屡。
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时见文章士,欣然澹情素。
伏枕闻别离,畴能忍漂寓。
良会苦短促,溪行水奔注。
熊罴咆空林,游子慎驰骛。
西谒巴中侯,艰险如跬步。
主人不世才,先帝常特顾。
拔为天军佐,崇大王法度。
淮海生清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