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2 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9 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chuí)。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但:只。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2 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9 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chuí)。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但:只。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2 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9 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

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这样就把题旨点足。

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

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

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

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

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

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

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

句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

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

从全篇看,诗人以问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双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还使得诗意空灵跳脱,语调亲切。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

禅宗师弟子间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

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

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吸收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

他在这首诗中,就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凝缩融汇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28

送别 / 山中送别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明年 一作:年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明年 一作:年年)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56页 .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99页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fēi)。

掩:关闭。

柴扉:柴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明年 一作:年年)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56页 .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99页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fēi)。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掩:关闭。

柴扉:柴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明年 一作:年年)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56页 .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99页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明年 一作:年年)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

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

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

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

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

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

”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

“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

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

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

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

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84-185页 .

乾道初予自临川归锺陵李德远范周士送别於西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故人已作山头土,倦客犹鄣陌上尘。

十五年间真一梦,又骑羸马涉西津。

送别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

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

送别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门外便伸千里别,无车不得到河梁。

高楼直上百馀尺,今日为君南望长。

送别覃孝廉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思亲自当去,不第未蹉跎。

家住青山下,门前芳草多。

秭归通远徼,巫峡注惊波。

州举年年事,还期复几何。

送别

作者: 皎然 朝代: 唐代

闻说情人怨别情,霜天淅沥在寒城。

长宵漫漫角声发,禅子无心恨亦生。

送别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

一片风帆望已极, 三湘烟水返何时。

多缘去棹将愁远,犹倚危楼欲下迟。

莫殢酒杯闲过日,碧云深处是佳期。

送别友人

作者: 姚合 朝代: 唐代

独向山中觅紫芝,山人勾引住多时。

摘花浸酒春愁尽,烧竹煎茶夜卧迟。

泉落林梢多碎滴,松生石底足旁枝。

明朝却欲归城市,问我来期总不知。

送别

作者: 高适 朝代: 唐代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 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2345 共29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