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文
郑公瑚琏器,华岳金天晶。
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
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
开口取将相,小心事友生。
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
历职匪父任,嫉邪常力争。
汉仪尚整肃,胡骑忽纵横。
飞传自河陇,逢人问公卿。
不知万乘出,雪涕风悲鸣。
受词剑阁道,谒帝萧关城。
寂寞云台仗,飘飖沙塞旌。
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
壮士血相视,忠臣气不平。
密论贞观体,挥发岐阳征。
感激动四极,联翩收二京。
西郊牛酒再,......更多
相和歌辞·前苦寒行二首 文翻注译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
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
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文
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
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
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
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
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萧萧白杨路,洞彻宝珠惠。
龙宫塔庙涌,浩劫浮云卫。
宗儒俎豆事,故吏去思计。
眄睐已皆虚,跋涉曾不泥。
向来映当时,岂独劝后世。
丰屋珊瑚钩,骐驎织成罽. 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分宅脱骖间,......更多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文
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
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
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
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
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萧萧白杨路,洞彻宝珠惠。
龙宫塔庙涌,浩劫浮云卫。
宗儒俎豆事,故吏去思计。
眄睐已皆虚,跋涉曾不泥。
向来映当时,岂独劝后世。
丰屋珊瑚钩,骐驎织成罽。
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分宅脱骖间,感激怀未济。
众归赒给美,摆落......更多
五盘(七盘岭在广元县北一名五盘栈道盘曲有五重) 文
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馀。
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
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
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
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东郊尚格斗,巨猾何时除。
故乡有弟妹,流落随丘墟。
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庐。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得心字) 文
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
归朝送使节,落景惜登临。
稍稍烟集渚,微微风动襟。
重船依浅濑,轻鸟度层阴。
槛峻背幽谷,窗虚交茂林。
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
城拥朝来客,天横醉后参。
穷途衰谢意,苦调短长吟。
此会共能几,诸孙贤至今。
不劳朱户闭,自待白河沉。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文翻注译赏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文翻注译赏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参考资料: 1、 刘长贺 .宋代诗词典选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422-423 .
柳庭风静人眠昼(zhòu),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ǒu),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参考资料: 1、 刘长贺 .宋代诗词典选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422-423 .
柳庭风静人眠昼(zhòu),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ǒu),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参考资料: 1、 刘长贺 .宋代诗词典选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422-423 .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通常的回文诗,主要是指可以倒读的诗篇。
回文诗尽管只有驾驭文字能力较高的人,方能为之,且需要作者费尽心机,但毕竟是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有价值的作品不多。
宋词中回文体不多,《东坡乐府》存有七首《菩萨蛮》回文词。
苏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
东坡的七首回文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
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四时闺怨”中的“夏闺怨”。
上阕写昼眠情景,下阕写醒后怨思。
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
“柳庭”二句,关键在一“静”字。
上句云“风静”,下句云“人静”。
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
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
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
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
三、四句,细写昼眠的人。
风吹香汗,薄衫生凉;
而在凉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
变化在“薄衫”与“薄汗”二语,写衫之薄,点出“夏”意,写汗之薄,便有风韵,而以一“凉”字串起,夏闺昼眠的形象自可想见。
过片二句,是睡醒后的活动。
她那红润的手儿持着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红润的手儿。
上句的“冰”是名词,下句的“冰”作动词用。
古人常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留待夏天解暑之用。
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诗“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写以冰水拌藕,犹此词“手红”二句意。
“郎笑耦丝长,长丝藕笑郎”,收两句为全词之旨。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绵长,古乐府中,常以“藕”谐“偶”,以“丝”谐“思”,藕节同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
《读曲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怜),只惜同心藕(偶)。
”自然,郎的笑是有调笑的意味的,故闺人报以“长丝藕笑郎”之语。
笑郎,大概是笑他的太不领情或是不识情趣吧。
郎的情意不如藕丝之长,末句始露出“闺怨”本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咏橘 文翻注译赏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一夜秋霜过后,菊花凋谢荷叶枯萎,而新橘却在经霜之后变得更加鲜亮,整个橘林都闪着光亮。
原来是橘子由青色逐渐变成金黄色了。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摘下一个剥开之后,香味喷人,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据说,吴地产的橘子女孩子剥后,手上三日仍留有余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bāo)绿叶照林光。
竹篱(lí)茅舍出青黄。
一夜霜:橘经霜之后,颜色开始变黄而味道也更美。
新苞:指新橘,橘经霜变黄,又有外皮包裹,如新生的黄色花苞。
青黄:指橘子,橘子成熟时,果皮由青色逐渐变成金黄色。
屈原《橘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香雾噀(xùn)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qiè)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香雾”二句:苏轼《食柑诗》“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
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
”宋·韩彦直《橘录》卷上《真柑》:“真柑在品类中最贵可珍……始霜之旦,园丁采以献,风味照座,擘之则香雾噀人。
”噀:喷。
清泉:喻橘汁。
吴姬:吴地美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bāo)绿叶照林光。
竹篱(lí)茅舍出青黄。
一夜秋霜过后,菊花凋谢荷叶枯萎,而新橘却在经霜之后变得更加鲜亮,整个橘林都闪着光亮。
原来是橘子由青色逐渐变成金黄色了。
一夜霜:橘经霜之后,颜色开始变黄而味道也更美。
新苞:指新橘,橘经霜变黄,又有外皮包裹,如新生的黄色花苞。
青黄:指橘子,橘子成熟时,果皮由青色逐渐变成金黄色。
屈原《橘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香雾噀(xùn)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qiè)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摘下一个剥开之后,香味喷人,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据说,吴地产的橘子女孩子剥后,手上三日仍留有余香。
“香雾”二句:苏轼《食柑诗》“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
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
”宋·韩彦直《橘录》卷上《真柑》:“真柑在品类中最贵可珍……始霜之旦,园丁采以献,风味照座,擘之则香雾噀人。
”噀:喷。
清泉:喻橘汁。
吴姬:吴地美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咏物诗词,义兼比兴,讲求气象,自然容易受到好评。
唐宋诗人,遵循《诗经》以来的“美”、“刺”原则,每借物寓意,有所寄讽,并以此为咏物“正宗”,而直写物象的纯粹的咏物之作,似乎已落入第二义了。
其实,“纯用赋体,描写确肖”的咏物诗词,只要在选材炼意、琢句谋篇方面技巧娴熟,精美工致,也不失为佳构。
苏轼是咏物能手,他的诗词中既有托讽深远的名篇,也有刻画精工的妙制,像这首咏橘词,可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
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巧言切状,体物细微,虽无深刻的思想内容,却饱有余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布置环境。
咏物词,特别是咏小物的词,往往由于题材狭窄,难以展开,低手为之,易成枯窘。
东坡才大,先在题前落笔,下文便有余地抒发。
唐人皮日休《石榴歌》首句“蝉噪秋枝槐叶黄”,同此手段。
“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
“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黄而味愈美。
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
”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
”皆可参证。
“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
橘有皮包裹,故称新苞。
又因橘树常绿,凌寒不凋。
《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
”沈约《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
”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描写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得橘之神了。
“竹篱茅舍出青黄”,好在一“出”字。
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
上片三句,纯是赋体,不杂一点抒情成分,然词人对橘的喜爱之情自见于字里行间。
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
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
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香雾”、“清泉”之喻,大概是东坡颇为得意的,他的《食柑》诗也有“清泉簌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之句,后来南宋诗人曾几更把它压缩为“流泉喷雾真宜酒”(《曾宏甫分饷洞庭柑》)一语了。
此词中“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
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
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
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在唐宋时为贡物。
词中谓“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
以此作结,余音不绝,亦自有“三日绕梁”之妙。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33-734 2、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75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