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二首

作者: 皇甫松 朝代: 唐代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

宿鹭眠洲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野艇秋。

浪起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杨柳枝词二首

作者: 皇甫松 朝代: 唐代

烂漫春归水国时,吴王宫殿柳丝垂。

黄莺长叫空闺畔,西子无因更得知。

春入行宫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烟丝。

如今柳向空城绿,玉笛何人更把吹。

杂曲歌辞。浪淘沙

作者: 皇甫松 朝代: 唐代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

宿鹭眠洲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夜艇秋。

浪起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杂曲歌辞·杨柳枝

作者: 皇甫松 朝代: 唐代

春入行宫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烟丝。

如今柳向空城绿,玉笛何人更把吹。

烂熳春归水国时,吴王宫殿柳垂丝。

黄莺长叫空闺畔,西子无因更得知。

梦江南·兰烬落

作者: 皇甫松 朝代: 唐代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兰膏的灯花已经残落,屏风上的红蕉变得暗淡幽茫。

闲来梦中又看到江南正是黄梅成熟的时光。

夜晚的小船上吹着笛子,细雨儿正轻轻地作响,有人悄语在驿站小桥旁。

参考资料: 1、 亦冬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唐五代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41页 2、 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页

兰烬(jìn)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yì)边桥。

兰烬:烛火的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莫辨。

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黄梅时节,时阴雨连绵。

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驿:馆驿。

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处。

驿边有桥称驿桥。

参考资料: 1、 亦冬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唐五代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41页 2、 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页

兰烬(jìn)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yì)边桥。

兰膏的灯花已经残落,屏风上的红蕉变得暗淡幽茫。

闲来梦中又看到江南正是黄梅成熟的时光。

夜晚的小船上吹着笛子,细雨儿正轻轻地作响,有人悄语在驿站小桥旁。

兰烬:烛火的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莫辨。

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黄梅时节,时阴雨连绵。

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驿:馆驿。

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处。

驿边有桥称驿桥。

参考资料: 1、 亦冬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唐五代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41页 2、 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页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

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

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

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

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一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后三句进入梦境,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梦中的江南,情调清朗,色彩明丽,梅子正熟,风景绝佳。

恰在这时,夜雨轻飘,船泊泽国,笛声悠扬;

人语驿桥,春水碧波。

这里,有景,有情,有色彩,有声音,还有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

梦里梦外,都是夜景,但现实的夜如此凄清、冷寂,蕴涵着丝丝哀怨;

而梦中江南的夜,却是那样欢乐、愉快、醉人。

今昔对比,作者对江南故乡怀念的深情,隐约可见。

  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觉到听觉,构思新奇,意境清幽,动静兼备。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

参考资料: 1、 徐庆宜选析.唐宋词三百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页 2、 唐圭璋,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42-43 3、 艾治平.花间词品读: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40-41

忆江南

作者: 皇甫松 朝代: 唐代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

梦见秣陵惆怅事, 桃花柳絮满江城。

双髻坐吹笙。

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作者: 皇甫松 朝代: 唐代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菡萏(hàndàn 翰淡):荷花。

《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朱熹注:“菡萏,荷华也。

”陂(bēi杯):水池。

《说文解字》“陂”字下段玉裁注曰:“陂得训池者,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故曰‘叔度汪汪,若千顷陂’,即谓千顷池也。

”这里“十顷陂”即言“十顷池”。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鸭儿:船家所喂养的小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这首词写出了采莲女子的活泼嬉戏情态。

  首写荷花满塘,香闻十里的背景以及采莲女子贪玩而忘了采莲的情景。

后二句是一个特写镜头,也是“贪戏”的进一步形象写照,欢笑之声可闻,活泼之状可见。

汤显祖评道:“人情中语,体贴工致,不减睹面见之。

  反映江南采莲优美风俗的第一首诗,是汉乐府《汉南可采莲》。

后来梁武帝制《采莲曲》,梁、陈、隋三代相沿之作不少,但多浮泛轻靡。

皇甫松是唐代人,生于江南,他的这组《采莲子》,则是清水出芙蓉,充满健康活泼的生活气息。

《采莲子》是唐代教坊曲,七言四句,句尾带有和声。

此组歌词,若去掉和声,则无异七言绝句,呈示的是一位少女采莲的情景,这是其第一境界。

包括和声在内则不同,展现的是采莲众少女一唱众和的情景,这是其第二境界。

此词和声既传,则应欣赏其作为有和声之歌词而不是无和声之绝句的全幅境界。

  两词的主角为同一位少女,两词回环映照,实不可分。

先看前一首。

“菡萏香连十顷破(举棹)。

”菡萏即荷花。

采莲是采莲蓬,但此时不妨还有迟开的荷花,如此则意境更美,荷花与红裙少女相映成趣。

陂是池沼,即荷塘。

香连二字,以荷花的清香把回塘十顷连了起来,并把采莲女曲曲引入荷塘深处,这样写法,有空灵之妙。

句尾和声“举棹”,与现境相关,分明唱出众少女打桨荡舟的情景。

诵之则仿佛一女歌声方余音袅袅,众少女已齐声相和。

“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小姑是歌中人,其实不妨就是唱歌的少女,如此则有戏剧性,意味更妙。

小姑平时藏深闺,今日入荷塘,林立的荷叶似乎隔开了人世的拘束,清清的水波更荡开了她的心扉。

小姑不禁贪玩戏水,流连忘返。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掉)”。

“晚来”承上句“采莲迟”,“弄水”点上句“贪戏”。

小姑弄水,大概是赤着双脚打水吧,到了兴头上,采莲船也给浇得水湿淋淋。

可是她的娇憨之态还不止于此呢。

“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小姑的无拘无束,憨态可掬,活脱脱就在眼前。

句尾和声一起,伴随着众少女的一片笑声,那不消悦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上送别

作者: 皇甫松 朝代: 唐代

祖席驻征棹,开帆候信潮。

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

船去鸥飞阁,人归尘上桥。

别离惆怅泪,江路湿红蕉。

天仙子·踯躅花开红照水

作者: 皇甫松 朝代: 唐代

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葓花发秋江碧。

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青历历。

踯躅花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觜。

行人经岁始归来,千万里,错相倚,懊恼天仙应有以。

登郭隗台

作者: 皇甫松 朝代: 唐代

燕相谋在兹,积金黄巍巍。

上者欲何颜,使我千载悲。

12345 共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