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身如梦:指人生往事如梦。

旃檀(zhāntán沾谈):梵文“旃檀那”的省称,即檀香。

玄应《众经音义》:“旃檀那,外国香木也,有赤、白、紫等数种。

”是一种常绿乔木,木材极香,可以用来制作扇骨等多种器具,也可药用,或制成各种香料。

手所种:指旃檀的幼树是石门长老亲手栽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非昔人:其意是说,石门长老长年坐坛念经,年岁渐老,今非昔比。

万遍:形容反复念诵。

莲花:指《妙法莲华经》,这里泛指一切佛经。

为谁用:意为没有人愿意听他念诵佛经。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忘机:指忘却计较或没有巧诈之心。

这里指自甘恬淡与世无争。

贪爱:指石门长老年青时的理想与追求。

筋力微:形容身心老迈,壮志消沉。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雉(zhì志):即野鸡。

雉皆飞:比喻诗人亲友多丧、孤苦伶仃的意思。

典出乐府琴曲《雉朝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元暠师诗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王侯们的责备定当服从,容忍司马之位我日增悲愤。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计“堕三都”孔子逃离鲁国,周朝大礼我无力振兴。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陶潜隐居避开尘世的纷争,人世间到处是香烟燎绕的佛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不要以为施舍金钱就是佛道,弘扬佛道还需懂得“无灭无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

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

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兢危。

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樽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

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新植海石榴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赢。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赢。

新栽海石榴,身短气弱实堪悯。

想它来前意,青云之志满蓬瀛。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月淡寒风起,空前瑟瑟待天明。

去日依稀梦,犹望醒时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宝珠盈枝挂,粪土之壤岂有情。

榴花满庭艳,莓苔之间红霞映。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眼前憔悴形,珠光宝气锁芳根。

种花人不解,试问去岁为谁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赢。

新栽海石榴,身短气弱实堪悯。

想它来前意,青云之志满蓬瀛。

弱植:软弱,扶不起来。

意谓新移 的海石榴沿尚未成活,不盈尺,高不足一尺。

远意:意趣高远。

驻:扎,指生长。

蓬瀛 :即蓬莱瀛州,海上仙山。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月淡寒风起,空前瑟瑟待天明。

去日依稀梦,犹望醒时彩云生。

空阶:空空的台阶:曙:曙光,意谓石榴在寒月空阶是等待黎明。

幽梦:隐隐约约的梦境。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宝珠盈枝挂,粪土之壤岂有情。

榴花满庭艳,莓苔之间红霞映。

擢(zhuó浊):拔,抽。

意谓石榴在肥土的滋润下会茁壮成长。

珠树:神话中能结珠的树,这里想象满树石榴如珠美丽。

莓苔:青苔。

琼英:琼:赤玉。

英:花。

这里想象满树石榴花的光艳。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眼前憔悴形,珠光宝气锁芳根。

种花人不解,试问去岁为谁荣?

芳根:指石榴的根,閟(bì毕)闭门,颜色,指石榴花果美丽。

意谓往日美丽的花果现在全保留在它的根中。

徂岁:徂(cú殂)流逝,指过去的岁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赢。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读诗须从诗题读起,这是读诗的决窍之一,前人早有定论。

古之论柳者,早有发现柳公作诗,必在诗题上下细致工夫的。

“柳州五言刻意陶谢。

兼学康乐制题。

”可见柳宗元在诗题处 “皆极用意”。

因此,读柳诗是不可不细推敲其诗题的。

  且按下诗题,先看看诗的内容:   首句“弱植不盈尺”,这肯定是写石榴了。

这一株石榴,因为刚刚种下尚未成活,枝叶萎蔫不振,全无生气。

它高不盈尺,弱不堪扶。

这便是扑面而映入读者眼前的一株海石榴。

  我国石榴的种植,始于汉代。

是由出使西域的张骞从西域安国带回来的,所以又称“安石榴”。

柳宗元所种必不是此。

“海石榴”的称呼,大概行于唐代。

是指从古朝鲜(海东)传入的,当是石榴的另一品种,以其来自海外,故名,也因为其来自海外,才让人很容易想起仙山琼阁的蓬菜三岛。

  这样才有了第二句,“远意驻蓬瀛”。

意思是说:别看我现在这副样子,我在故乡蓬瀛时,是有万丈雄心,是有青云之志的。

那生机勃勃的样子也是可以想象的。

这样看来,首联二句都是这株可怜的海石榴的自述了。

这就为把这首诗,作为一首咏物诗来读,奠定了基础。

  颔联云:“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时间在悄悄的流逝,月亮在寒夜中静静地运行,那阵阵凉意袭来,直逼这可怜的石榴。

赶快天亮吧,太阳升起的时候,才会有生的希望。

就在这寒夜中,石榴做了一个梦,这当然是一个美梦,满树的绿叶红花,当然是比彩云更美。

但关键的问题是,这梦境是对过去的追忆,还是对未来的憧憬。

同时还要知道,做梦的石榴尚挣扎在死亡线上。

  颈联不难理解,只是将那彩云般的梦,变得更具体。

珍珠般的果,红玉般的花,颇费思考的,是“粪壤”和“莓苔”两个词。

由这两个词所构成的环境,人们是难以把它和“琼英”“珠树”联系起来的。

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就是石榴对这恶劣的生存环境,充满了忧虑,也不乏怨恨。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谁也难以指望海石榴会长成玉树琼花。

原来在这美好的梦边上潜滋暗长着的,却是死亡的恶梦。

它会压倒一切,甚至是希望。

  美梦是短暂的,而梦魇一般的却是现实。

早已失去了的勃勃生机和凌云壮志,早已失去了的妩媚身姿和绚丽的光彩,都不知到了哪里。

如果说它们并未丧失殆尽。

那么,也只是残存在那尚有一线生气的根中了。

这便是“芳根閟颜色”的全部内涵,是石榴的丝丝哀叹,也是残酷的现实对梦的无情摧残。

  “荣”,是繁荣,是开花,是结实,总之是生之辉煌。

“徂岁”,是指过去了的岁月。

据此看来,该石榴在遭此劫难之前,的确是有过一段玉树琼花,彩云霞霓的辉煌经历,当然,那是在仙山琼阁,而不是眼前的“莓苔”“粪壤”。

回过头去,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奋斗,自己的成就,竟是这样令人沮丧,令人难以相信,甚至自己也不明白“徂岁为谁荣”了。

这一问,含有无限的哀,无限的悔,无限的怨,无限的恨。

  诗读到这里,读者一定不会否定,《新植海石榴》是一首咏物诗。

只不过所咏的是一株正历遭劫难,前途未卜的海的石榴,是一株从蓬莱仙境降迁到粪土之壤的海石榴。

只要读者联系柳公的身世经历,就不难发现,这株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石榴,正是柳公的自画像。

根本无法区分得开,哪是石榴,哪是柳公。

这种物我浑然一体的意境,正是王国维所认为的,非得“豪杰之士能自树立”的“无我之境”。

  正因为这株海石榴与柳宗元有着这非同寻常的缘份,诗人对它的钟爱和呵护便非同一般。

柳集中另有《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一诗中云:“几年封植爱芳丛”,可见这株石榴最终活了下来。

这自是题外之话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铁山碎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铁山碎,大漠舒。

二虏劲,连穹庐。

背北海,专坤隅。

岁来侵边,或傅于都。

天子命元帅,奋其雄图。

破定襄,降魁渠。

穷竟窟宅,斥余吾。

百蛮破胆, 边氓苏。

威武辉耀,明鬼区。

利泽弥万祀,功不可逾。

官臣拜手,惟帝之谟。

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交侣平生意最亲,衡阳往事似分身。

袖中忽见三行字,拭泪相看是故人。

闻籍田有感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

宣室无由问釐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

皇帝不久就要率领百官去东郊祭典,而我就像被贬长沙的贾谊又过了一年。

宣室无由问釐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汉帝刘恒曾经在宣室向贾谊请教过鬼神的事,我即使写成典籍,滞留周南却无法送达皇帝面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

皇舆(yú于):天子坐的车。

宣室无由问釐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釐(xī希)事:指鬼神与幸福吉祥方面的事情。

“釐”同“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

宣室无由问釐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却使用了两个典故,因此显得比较深奥难懂。

第一个典故跟汉朝的贾谊有关。

贾谊是雒阳(今河南洛阳)人,生活在公元前200—168年之间。

据《史记·贾谊传》记载:贾谊才十八岁时,就因为能够写诗做文章而著名。

后来被河南太守吴治平推荐给汉文帝刘恒,二十多岁就成了博士,并在一年之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干部)。

本来深受文帝的器重,打算给他授予公卿的职位,但由于不少高官的反对与毁谤,汉文帝逐渐疏远了他,将他贬为长沙王的老师。

贾谊经过湘江时,写了一篇吊唁屈原的诗词,借屈原被谗言所害放逐到江南来比喻自己。

他在长沙滞留了四年多的时间,还算幸运,终于被文帝想起来了,急忙派人把他征召回京城。

入朝觐见时,文帝正坐在宣室之中,品尝祭神之后剩余下来的肉,因为对鬼神的事情有不少疑问,所以向他请教有关鬼神和幸福吉祥的缘故。

贾谊于是非常详细地解说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此后,汉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的老师,并经常向他询问国家大事方面的得失。

梁怀王刘胜,是文帝最喜爱的小儿子,爱好读书,没过几年,因为骑马时不小心摔死了。

贾谊觉得没有尽到自己当老师的责任,常常流泪哭泣,伤心过度,第二年也死了。

他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三岁。

  第二个典故跟汉朝的太史公司马迁一家有关。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从公元前140年开始,就在汉武帝刘彻的朝中担任太史,对“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的学说,都颇有研究,精通四书、五经和六艺,常有“治民、治天下”的夙愿。

到公元前110年时,汉武帝采纳大臣的建议,去泰山封禅。

司马迁的父亲身为太史,被迫滞留在周南,无法跟随天子前往泰山,参与封禅盛典,悲愤而死。

临终前曾抓住司马迁的手,流着泪嘱咐他:“天子去泰山封禅,我不能随同前往,这是我的命运不好。

我死了之后,你必定接任太史的官职;

身为太史,不要忘记我所想写的论著和文稿。

”过了三年,司马迁果然当上了太史令,博览国家的藏书,秉承父亲的遗愿,潜心修史。

公元前99年,他因为替李陵投降匈奴辩解,被关进狱中,受了腐刑。

出狱后当上了中书令,虽然历经磨难,他却无怨无悔地发愤著述,终于在公元前91年编写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即《史记》。

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元年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柳宗元的《闻籍田有感》,第一句是写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旧历十月,唐宪宗李纯传旨,次年的正月十六日,要去东郊举行祭拜大典,命令有关部门的官吏撰写典仪方面的文稿。

任务繁重,时间却又非常紧迫。

第二句是写柳宗元自认为才华出众,而且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完全能够承担如此重任,但因为滞留在永州,就像当年西汉时期被贬到长沙的贾谊,没法参与这种重大的祭典活动。

  第三句写贾谊后来终于被汉文帝重新起用,而自己满腹的学问和才识,却不能展示在皇帝的面前。

第四句写柳宗元以司马谈来比喻自己,因为无缘参与这种规模宏大且相当隆重的庆典,心情非常难受。

他特别希望能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将自己写成的典仪文稿,送到唐宪宗的手里,以便引起重视和青睐,但又没有真正能够信任与委托的人,帮助自己实现这种愿望。

  柳宗元在公元803年,进入朝廷,担任监察御史里行,“里行”是见习的意思,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的部长助理,曾经主持过祭祀之类的事情。

过了一年多,即公元805年的四、五月,他又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专门掌管礼仪、享祭、贡举之类事情。

从诗中所引用的两个典故,不难看出柳宗元那种跃跃欲试、极愿为国分挑重任的积极进取精神;

同时,也夹杂着对朝廷不辨忠奸、排斥贤德人士的做法深表遗憾与忧愤的苦闷心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杂曲歌辞·杨白花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杨白花,风吹度江水。

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

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

茅檐下始栽竹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瘴茅葺为宇,溽暑常侵肌。

适有重膇疾,蒸郁宁所宜。

东邻幸导我,树竹邀凉飔.欣然惬吾志,荷锸西岩垂。

楚壤多怪石,垦凿力已疲。

江风忽云暮,舆曳还相追。

萧瑟过极浦,旖旎附幽墀。

贞根期永固,贻尔寒泉滋。

夜窗遂不掩,羽扇宁复持。

清泠集浓露,枕簟凄已知。

网虫依密叶,晓禽栖迥枝。

岂伊纷嚣间,重以心虑怡。

嘉尔亭亭质,自远弃幽期。

不见野蔓草,蓊蔚有华姿。

谅无凌寒色,岂与青山辞。

678910 共1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