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一半的烟雾一半的雨滴呈现在那溪水桥旁,捕鱼老人喝醉酒睡着了也没有人前去叫唤一声更没有人去把他晃一晃。

他那懒散而不受约束的意味儿是何等的深长啊,春风吹拂着花草还散发着幽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山山水水如果有什么等待的话,这其中的意味儿也只有陶渊明理解得最明朗。

你若问我离开要到什么地方去,你跟着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向往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主编.《增订注释全宋词·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347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06 3、 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296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一半的烟雾一半的雨滴呈现在那溪水桥旁,捕鱼老人喝醉酒睡着了也没有人前去叫唤一声更没有人去把他晃一晃。

他那懒散而不受约束的意味儿是何等的深长啊,春风吹拂着花草还散发着幽香。

关情:使人关情。

疏懒:懒散、悠闲,不习惯于受拘束。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山山水水如果有什么等待的话,这其中的意味儿也只有陶渊明理解得最明朗。

你若问我离开要到什么地方去,你跟着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向往的地方。

有待:有所期待。

陶潜(qián):即陶渊明,名潜,东晋诗人。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主编.《增订注释全宋词·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347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06 3、 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296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这首词词人移花接木,诗人谙熟前人的诗句风韵,考虑到句式长短、对偶声韵,使这首词词情达意、情思连续,使之如出己口,置身于宽阔寂寥的环境,突出隐逸的主题,同时表达了词人对于荣利的摒弃以及对先哲的崇敬之情。

  上片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

在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

在溪边桥畔,有渔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这就是杜甫的两句诗“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的十分熨帖的表现,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上片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使读者感受到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

从“春风花草香”会使人联想到“迟日江山丽”以至整首杜甫绝句。

由联想再回到词意,在“春风花草香”后面,不单是春风花草的幽香,而且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美丽的景致让词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一幅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

  下片写江山形胜,四时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着无数的隐人逸士。

“江山如有待”是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黄庭坚巧妙地移植了这一诗意,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时候,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靖节先生,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使读者想到陶潜返朴归真退居田园的隐逸事迹,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与陶渊明同归田园。

这首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是接住杜甫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

词人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是山野,是林莽,是田园,却无可奉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

这二句诗句在这首词里,贯串下面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整首词虽连缀前人诗句而成,但是主题集中,联系紧密。

上下相承有序、言近而旨远,凭着自己的诗才学力,通过精心的构思安排,却创造出比原句更高的美学价值。

这篇词是集句词的代表词作。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530页 2、 刘默、陈思思.《宋词鉴赏大全集·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01

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

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桃花盛开,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

雨过天晴,春风温暖烟霭淡淡,让人陶醉。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

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山峦黛绿,水波湛蓝,绿水与青山相互映衬着。

歌楼酒旗飘动,招人前去。

姑且把青衫典当了换酒吧。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804页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灼灼:形容花朵颜色鲜明亮丽。

鬖鬖:音sān sān,植物枝叶下垂貌。

醺酣:形容天气温暖困人。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

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

挼蓝: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

酒旆:旆字读作pèi,也可写作“斾”,酒旆即是酒旗。

故故:常常;

屡屡。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804页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桃花盛开,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

雨过天晴,春风温暖烟霭淡淡,让人陶醉。

灼灼:形容花朵颜色鲜明亮丽。

鬖鬖:音sān sān,植物枝叶下垂貌。

醺酣:形容天气温暖困人。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

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山峦黛绿,水波湛蓝,绿水与青山相互映衬着。

歌楼酒旗飘动,招人前去。

姑且把青衫典当了换酒吧。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

挼蓝: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

酒旆:旆字读作pèi,也可写作“斾”,酒旆即是酒旗。

故故:常常;

屡屡。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804页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浓绿的槐叶低向明窗室中有些发暗,艳红的石榴花盛开光彩耀眼明。

美人邀我稍作停留不必远行。

无奈行期已到烟雨迷漾中画船扬帆轻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只见她柳眉伴着离歌紧皱,梨花面容有泪流倾。

离别的情景确实不像初见时的欢乐之情。

今夜月光明照的江上我在船中酒醉刚刚清醒。

参考资料: 1、 郑竹青、周双利.《中华诗词经典》第四卷:学习出版社,2011年01月:第2475页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玉人:美人,指歌女。

少,稍。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柳叶:指美女之眉,眉似柳叶,故称。

梨花:指美女面似梨花之娇美。

参考资料: 1、 郑竹青、周双利.《中华诗词经典》第四卷:学习出版社,2011年01月:第2475页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浓绿的槐叶低向明窗室中有些发暗,艳红的石榴花盛开光彩耀眼明。

美人邀我稍作停留不必远行。

无奈行期已到烟雨迷漾中画船扬帆轻轻。

玉人:美人,指歌女。

少,稍。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只见她柳眉伴着离歌紧皱,梨花面容有泪流倾。

离别的情景确实不像初见时的欢乐之情。

今夜月光明照的江上我在船中酒醉刚刚清醒。

柳叶:指美女之眉,眉似柳叶,故称。

梨花:指美女面似梨花之娇美。

参考资料: 1、 郑竹青、周双利.《中华诗词经典》第四卷:学习出版社,2011年01月:第2475页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该词写离别。

上片写行客即将乘舟出发,正与伊人依依话别。

作者先从写景人手,这时正当初夏,窗前槐树绿叶繁茂,所以室内显得昏暗,而室外榴花竞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这与室内气氛恰好形成强烈对比,两人此刻的心情没有明说,却以室内黯淡的气氛来曲折地反映。

  离别在即,难舍难分,“玉人邀我少留行”,不仅是伊人在挽留,行客自己也是迟迟不愿离开。

“无奈”两字一转,写出事与愿违,出发时间已到,不能迟留。

接着绘出江上烟雨凄迷,轻舟挂帆待发,两人无限凄楚的别情就在这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宛转流露。

  该词系双调,下片格式与上片相同。

“柳叶”两句,承上片“无奈”而来,由于舟行在即,不能少留,而两人情意缠绵,难舍难分,真是“悲莫悲兮生别离”。

“柳叶”两句,写临行饯别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

这里运用比喻,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

“别时”句又一转,由眼前凄凄惨惨的离别场面回想到当初相见时的欢乐情景,但往事不堪回首,只能使临行时的心情更加沉重。

  末句略同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词人悬想半夜酒醒,唯见月色皓洁,江水悠悠,无限离恨,尽在不言之中,如此写法颇具蕴藉含蓄之致。

参考资料: 1、 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黄庭坚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05月:第190页

戏呈孔毅父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像我这等靠执笔写文章过活的人,生来就没有封侯拜相的命了,那位孔方兄早向我发出了绝交的文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我以笔墨谋生,博取功名利禄,钻研不息的文章,但没有经邦治世的功用。

我纵有“经天纬地”的才华,文章也被人视为无益于世,跟蜘蛛网上缀着的露珠又有何两样。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朝廷下诏将我召入京城,却随意封我一个校书郎、著作郎这样位卑言轻的职务,我也只能登上马车问候别人身体怎么样了。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突然想到与你同在江西之时,同宿僧寺,同桌而餐,虽清贫但惬意无穷。

做这贫苦清寒的官,还不如你我在梦中随那南飞的秋雁,回到东湖,过那自由悠闲的归隐生活啊。

参考资料: 1、 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25-227 2、 朱安群.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黄庭坚诗文选译.南京市:凤凰出版社 ,2011.05:107-108 3、 张海鸥.宋名家诗导读.广州市: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172-173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管城子:即毛笔。

食肉相:即封侯之相。

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看相的人曾说班超“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来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果然封侯。

孔方兄:即钱。

古时的铜钱中有方孔,故有此称,语出鲁褒《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暗含鄙视与嘲笑之意。

绝交书:嵇康有《与山巨源绝交书》。

这里借指与钱财无缘。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经世:治理社会。

丝窠[kē]:这里指蜘蛛网。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校书:即校书郎,旧掌校勘书籍。

著作:即著作郎,旧掌编撰国史。

诏除:朝廷下令拜官授职。

问何如:近来身体怎么样。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东湖:在江西南昌市东南。

参考资料: 1、 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25-227 2、 朱安群.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黄庭坚诗文选译.南京市:凤凰出版社 ,2011.05:107-108 3、 张海鸥.宋名家诗导读.广州市: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172-173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开头两句就写得很别致。

韩愈的《毛颖传》将毛笔拟人化,为之立传,还说它受封为管城子。

作者不明说自己靠着一支笔杆子立身处世,既升不了宫,也发不了财,而是精心选择了四个本无关联的典故,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到一起,构成了新颖奇特的联想。

笔既然称“子”,就可以食肉封侯;

钱既然称“兄”,也就能够写绝交书。

他将自己富贵无望的牢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非但不显得生硬,还产生了谐谑幽默的情趣。

  三四句承上作进一步阐述,将自己未能博取功名富贵的原因归咎于文章无益于世,表面看来是自责,实际上以反语暗指文章不为世人赏识,在自嘲中寓有自负的意味。

丝窠缀露珠,用清晨缀附于蛛网上闪闪发亮的露水珠子,来比喻外表华美而没有坚实内容的文章。

构想新奇动人。

  五六句转入当前仕宦生活的自白。

这两句诗不单纯是记实,同时也在用典。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中谈到,梁朝全盛之时,贵家子弟大多没有真才实学,却担任了秘书郎、著作郎之类官职,以致当时谣谚中有“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即秘书”的讽刺语。

这里套用成语,说他受任校书郎、著作郎的职位,也跟梁代那些公子哥儿们一样,仅能登上车子问候别人身体如何罢了。

诗意表面上说他尸位素餐,其实是对于碌碌无为的官场生涯的不满。

  仕宦既不如意,富贵又无望,于是逼出了最后两句的追思。

这是诗人在内心矛盾解脱不开的情况下所能想到的唯一出路。

不直说退隐,却写对往事的追忆,也给诗篇结尾添加了吞吐含茹的风韵。

  这首诗抒写不得志的苦闷,却采用了自我嘲戏的笔调,感情上显得比较超脱,而诗意更为深曲。

不明了这一点,反话正听,把作者真看成一个对功名事业毫不婴心的人,则会误解这一诗篇。

文字技巧上的最大特点是善用典故,不仅用得自然贴切,还能通过生动的联想,将不同的故事材料串联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意象,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黄庭坚诗文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38-40 2、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16-517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在诸将都谈论封侯之事的时候,我独倚高楼,和着竹笛,放声长歌。

世事在风吹雨打中悄然而逝,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快快畅饮不要留下,酒味醇香依旧。

花在老人头上羞笑,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

参考资料: 1、 程观林.万里西风:豪放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77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第268页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市南。

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与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金络头:精美的马笼头,代指功名。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簪(zān)花:簪花是汉族妇女头饰的一种,用作首饰戴在妇人头上。

参考资料: 1、 程观林.万里西风:豪放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77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第268页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在诸将都谈论封侯之事的时候,我独倚高楼,和着竹笛,放声长歌。

世事在风吹雨打中悄然而逝,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市南。

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与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金络头:精美的马笼头,代指功名。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快快畅饮不要留下,酒味醇香依旧。

花在老人头上羞笑,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

簪(zān)花:簪花是汉族妇女头饰的一种,用作首饰戴在妇人头上。

参考资料: 1、 程观林.万里西风:豪放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77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第268页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

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

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

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

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此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

“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

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

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

词人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

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

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

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人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仕诞》)。

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

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

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

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吉祥寺赏牡丹》)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

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参考资料: 1、 黄宝华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99-801

清平乐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舞鬟娟好。

白发黄花帽。

醉任旁观嘲潦倒。

扶老偏宜年小。

舞回脸玉胸酥。

缠头一斛明珠。

日日梁州薄媚,年年金菊茱萸。

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

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

花枝瘦。

正是愁时候。

寻花载酒。

肯落谁人后。

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

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

君知否。

千里犹回首。

病起荆江亭即事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第一首写羁留地的萧条冷落,近而感慨一生多桀,累受挫折。前半用典,说自己是个文坛老将,也像个庙里的病和尚。马援的“常恐不得死国事”,很合作者心事。后半首即景抒情。鸥鹭之典前面已经见过,诗人无法归隐之心明矣。第四句化用陈咏“隔岸水牛浮鼻渡”,诗人改“渡”为“过”,变得更准确、生动些。   第八首是悼念秦观,怀念陈师道的诗。一、三句写陈师道,二、四句写秦观。诗人抓住两位朋友创作时的不同表现的细节,描写出他们不同的风度,一个闭门觅句,其艰辛可知;一个对客挥毫,其潇洒可见。一静一动,一隐一豪,各有特色,而其才干超群自是想象中事。但可悲的是他们有才却不受器重,一个沉沦下僚,一个客死荒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千秋岁·苑边花外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少游得谪,尝梦中作词云:“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竟以元符庚辰死于藤州光华亭上。崇宁甲申,庭坚窜宜州,道过衡阳。览其遗,始追和其《千秋岁》词。 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

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站在西岸向东岸眺望,视线被如烟似雾的树林隔断,看不到江东路上走来的情人。

我想只有在梦中往来相会,才不怕被江水阻拦。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灯下写了无数封情书,但想来想去找不到传递的人。

即使想托付鸿雁传信,可是已是秋末了,时间太晚了。

参考资料: 1、 陈耳东,陈笑呐.《情词》.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2、 乔继堂.《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3、 陆林.《宋词 白话解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林。

江东路:指爱人所在的地方。

阑(lán)住:即“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书:信。

算:估量,这里是想来想去的意思。

直饶:当时的口语,犹尽管、即使之意思。

分付:交付。

秋将暮:临近秋末。

参考资料: 1、 陈耳东,陈笑呐.《情词》.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2、 乔继堂.《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3、 陆林.《宋词 白话解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站在西岸向东岸眺望,视线被如烟似雾的树林隔断,看不到江东路上走来的情人。

我想只有在梦中往来相会,才不怕被江水阻拦。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林。

江东路:指爱人所在的地方。

阑(lán)住:即“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灯下写了无数封情书,但想来想去找不到传递的人。

即使想托付鸿雁传信,可是已是秋末了,时间太晚了。

书:信。

算:估量,这里是想来想去的意思。

直饶:当时的口语,犹尽管、即使之意思。

分付:交付。

秋将暮:临近秋末。

参考资料: 1、 陈耳东,陈笑呐.《情词》.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2、 乔继堂.《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3、 陆林.《宋词 白话解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112131415 共213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