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七则 文翻注译赏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更多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这是有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这是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
无我之境,是忘记了自我,用物去看待物,所以不知道自身是什么也不知道外物是什么。
古人作词,大部分写的都是有我之境,杰出的人士却能独树一帜写出无我之境。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不仅仅是指景色和事物。
喜怒哀乐每一项都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
所以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的人,那他才是有境界的。
否则就是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境界有大也有小,不能以大小为标准来评判孰优孰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哪里比不上“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哪里比不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了。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词到了李煜那里眼界才开始变阔大,感慨逐渐加深,慢慢地由乐师戏子的词变成士大夫的词。
周介存把他的词列在温庭筠和韦应物的下面,真是颠倒了黑白。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这样的气象?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第三境界。
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
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大作家的作品,表述情绪会让人感觉内心清新爽朗,写景也一定会让人开拓视听。
他们的话语脱口而出,没有刻意的揉捏装扮。
这是因为他们能看到事物怎正的状态,能了解到事物的深处。
诗词都是这样。
用这个方法来衡量古今的作者,不会有大的错误。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诗人面对宇宙人生,应该进入其中,又应该游离其外。
进入其中,所以能描写它。
游离其外,所以能观察它。
进入其中,所以有生气。
游离其外,所以有高雅的情致。
周邦彦能进却不能出来。
自姜夔以来,这两种状态在梦里也没有见过啊。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出自元好问的《颖亭留别》。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自杜甫的《水槛遣心·其一》。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杜甫的《后出塞·其二》。
宝帘闲挂小银钩 :出自秦观的《浣溪沙》。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出自秦观的《踏莎行》。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李后主:即李煜。
伶工:古时指乐师或演员。
周介存:即周济,字介存,清词论家,词人。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出自李煜的《乌夜啼》。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出自李煜的《浪淘沙》。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罔(wǎng):没有。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也有人认为是欧阳修所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晏欧:晏同叔和欧阳修。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美成:即周邦彦。
白石以降:自从姜夔以后。
白石,即姜夔,号白石道人。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这是有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这是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
无我之境,是忘记了自我,用物去看待物,所以不知道自身是什么也不知道外物是什么。
古人作词,大部分写的都是有我之境,杰出的人士却能独树一帜写出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出自元好问的《颖亭留别》。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不仅仅是指景色和事物。
喜怒哀乐每一项都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
所以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的人,那他才是有境界的。
否则就是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境界有大也有小,不能以大小为标准来评判孰优孰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哪里比不上“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哪里比不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了。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自杜甫的《水槛遣心·其一》。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杜甫的《后出塞·其二》。
宝帘闲挂小银钩 :出自秦观的《浣溪沙》。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出自秦观的《踏莎行》。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词到了李煜那里眼界才开始变阔大,感慨逐渐加深,慢慢地由乐师戏子的词变成士大夫的词。
周介存把他的词列在温庭筠和韦应物的下面,真是颠倒了黑白。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这样的气象?
李后主:即李煜。
伶工:古时指乐师或演员。
周介存:即周济,字介存,清词论家,词人。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出自李煜的《乌夜啼》。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出自李煜的《浪淘沙》。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第三境界。
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
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罔(wǎng):没有。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也有人认为是欧阳修所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晏欧:晏同叔和欧阳修。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大作家的作品,表述情绪会让人感觉内心清新爽朗,写景也一定会让人开拓视听。
他们的话语脱口而出,没有刻意的揉捏装扮。
这是因为他们能看到事物怎正的状态,能了解到事物的深处。
诗词都是这样。
用这个方法来衡量古今的作者,不会有大的错误。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诗人面对宇宙人生,应该进入其中,又应该游离其外。
进入其中,所以能描写它。
游离其外,所以能观察它。
进入其中,所以有生气。
游离其外,所以有高雅的情致。
周邦彦能进却不能出来。
自姜夔以来,这两种状态在梦里也没有见过啊。
美成:即周邦彦。
白石以降:自从姜夔以后。
白石,即姜夔,号白石道人。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第一则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
一首词如果有境界,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
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间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地方啊。
第二则从词人的表现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
但两种境界比较难以分别。
因为大诗人通过想像所构造出来的境地,是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相符的;
而通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第三则从创作的主体关系上看,境界又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
譬如: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句、秦观《踏莎行》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之句,都是属于“有我之境”;
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元好问《颍川留别》诗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之句,则都是属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怀,所以事物全部显现出作者本人的色彩。
“无我之境”则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物我两相忘,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
古人作词,一般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但并不是说就没有人能够写“无我之境”,这在豪迈杰出的人当中自然能够得到完成。
第四则要写“无我之境”,词人只有在超脱世俗、散淡静谧的心境中才能得到。
要写“有我之境”,词人却必须是在强烈情感的动态作用下,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去抒发才能得到的。
所以,前者显得优美,后者显得宏壮。
第六则我们所谓的“境”,并非单指景物一种,喜怒哀乐,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
所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
否则就是无境界。
第七则宋祁《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闹”字,整首词的境界就全都出来了。
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弄”字,整首词的境界也就全都出来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蝶恋花·窗外绿阴添几许 文翻译赏
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得樱桃去。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得樱桃去。
当日的雏莺已经长成,它悄悄地飞来,衔了颗樱桃又飞去了。
看那窗外的绿树,又添了多少浓阴,只剩下红艳艳的樱桃,似乎要把残春留住。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独自坐着,静看那画梁上双燕在乳雏。
燕语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华迟暮。
我自个儿在想念着他,燕子自然是不懂得的。
唉,人间总被相思所误。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09:第178页 2、 陈永正校注.《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得樱桃去。
当日的雏莺已经长成,它悄悄地飞来,衔了颗樱桃又飞去了。
看那窗外的绿树,又添了多少浓阴,只剩下红艳艳的樱桃,似乎要把残春留住。
朱樱:深红色的樱桃。
古代视为珍果。
左思《蜀都赋》:“朱樱春熟。
”莺雏:幼莺。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独自坐着,静看那画梁上双燕在乳雏。
燕语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华迟暮。
我自个儿在想念着他,燕子自然是不懂得的。
唉,人间总被相思所误。
画梁:雕花绘画的梁柱。
双燕乳,双燕在哺育幼燕。
迟暮:比喻衰老。
渠不与:谓心中人不能与共晨夕。
渠:俗称他人曰渠。
思量:相思。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09:第178页 2、 陈永正校注.《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得樱桃去。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这首《蝶恋花》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抒写伤春怨别之情,寄寓对于人生的看法,其哲理意味并不很浓烈,而细加吟绎,仍可见它与传统的伤春怨别词有所不同。
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伤春情绪。
“窗外绿阴添几许”起拍设问。
一开始便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住。
因为绿阴增添,意味着春色衰减;
经此一问不能不跟着察看窗外景象的变化。
“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接着回答设问。
如此一问一答,即勾画出一幅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象图。
原来词人关心的不是绿阴添加了多少而是还有几许春意。
这时剩下的只有樱桃,抓住春天的裙角,不肯放春归去。
词人无一字提及惜春,但惜春之意已现。
“老尽莺雏无一语,飞来衔得樱桃去。
”而结拍又在这图中添上一笔,谓春天已是如此凋残,黄莺儿还要将此唯一为春天留下标志的樱桃衔走,表现出其对于春天的怜惜情状。
以上所写,虽为一般自然物象,看似与社会人生无关,而自然物象的变化,却处处牵动人心。
下片由伤春转入怨别,专讲社会人生。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点出了上片之景全是词人在室内所见,窗外已无春意。
词人将目光移及画梁双燕,希望能获取一些安慰,却见画梁间小燕子,呢喃细语,像是为人们失去美好的春天感到惋惜。
而小燕子之成双成对,相亲相爱,同样也引起了主人公的怨别情绪。
眼中所见乃心中所想,这一句反衬出词人的孤寂和凄凉。
因为此时的主人公正是独自一人“坐看画梁双燕”。
这是由眼前物景所触动的无端烦恼。
此时此刻,主人公多么希望能够像画梁双燕那样,与自己所思的人在一起。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这是词人的感叹。
由此将词人带回现实中来,先前所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莺莺燕燕飞来飞去,欢欣鼓舞,是因为他们从不“思量”的缘故,世间之人之所以有迟暮之感,有许许多多的烦恼,是被“思量”所误呀!
这里,主人公埋怨自己的“思量”不为对方所理解。
在现实面前,经过再三“思量”,终于有所觉悟,认识到:“思量”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这就是全词所写惜春怨别情状所要说明的道理。
所谓“思量”,可以解作相思,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包括对于自然界的变化以及社会人生变化的一种“忧患意识”。
当然,词作所写伤春怨别情绪,都是“思量”的具体内容。
如果从字面上看,这首词所写伤春怨别情绪,似乎人皆有之,不见得有何特别之处,但是,如果联系作者的人生观及其对于世界的看法,就可发现这首词所写的情绪,内容很不一般。
王国维对于人生怀有“极深之悲观主义”,他认为人生缚于生活之欲,只是痛苦而已。
所谓伤春怨别情绪,实际上也是生活之欲的体现。
他主张文字及美术,应当遗弃一切“关系”与“限制”才能得到解脱。
因此,这首词对于“思量”的看法。
当与这种在生活之欲中求解脱的思想有关。
这就是说他已经认识到,对于自然物象变化的伤感情绪,对于悲欢离合的怨恨情绪,一切“思量”都将带来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又是很难解脱的。
他把这一人生体验,即人生哲理,写到词中来,指出“人间总被思量误”,这却是前人所未曾道及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主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05:1531-1532页 2、 徐德林 ,李红梅.《历代词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7-31:第401页
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 文翻译赏
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 文
颐和园词 文
鹧鸪天·列炬归来酒未醒 文翻
列炬归来酒未醒,六街人静马蹄轻。
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从醉里,忆平生。
可怜心事太峥嵘。
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列炬归来酒未醒,六街人静马蹄轻。
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排列着火把宴饮归来,酒还没有醒,夜晚的街道十分安静,马蹄声也显得很轻快。
只见月色洁白,远处的渔火发出点点青光。
从醉里,忆平生。
可怜心事太峥嵘。
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乘醉回想平生往事,满怀抱负,志向远大,更何况像今夜这样的万丈豪情,我要摘下满天的星星装在袖子里。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46-50 2、 王国维著;
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人间词 为伊消得人憔悴 附 人间词话: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88页
玉楼春·西园花落深堪扫 文翻赏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
西园的花落了厚厚的一地,花的花期是如此之短,转眼即逝。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盛开的时候寂寞孤独,却无人发现;
偏偏在它凋零之后又引起人的感慨悲哀。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
昨天去了西山一趟,山上的花还开着。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一边是山峰还在承受风雨的余威,另一边是浓云散开天空已露出了夕阳。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人间词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22).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22(8).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这首词以写景为主,由景引出其中的哲理,让人深思。
前两句“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是写景伤春。
由春花凋零已尽,过眼韶华强调花期本就不长。
但今日的西园之花是“开时寂寂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盛开之时寂寞孤独,无人发现;
偏偏在凋零之后又引起后来者的感慨悲哀。
说明上天给人才能,又让他绝世而无知音。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就是这种“怨”的一个变相的反映。
接下来,王思维笔锋一转,展现了人超脱的一面。
所谓“无待”的境界。
花的美好和人的才能并不因无人欣赏就不存在,它们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只不过作者借“山中”的“花事”表现出来。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山中花比园中花有更强的生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你换了一个更开阔的视角来观察人生的时候,你对人生顿时就有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新的感悟:“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这两句所写景物很美丽,而其中所蕴涵的那种超越自我的生生境界更美丽。
参考资料: 1、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22(8)
西河·垂杨里 文注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文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 文注
已落芙蓉并叶凋。
半枯萧艾过墙高。
日斜孤馆易魂消。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
人间争度渐长宵。
已落芙蓉并叶凋。
半枯萧艾过墙高。
日斜孤馆易魂消。
芙蓉:荷花的别名。
萧艾:艾蒿,臭草。
孤馆:孤寂的客舍。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
人间争度渐长宵。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白日去昭昭:白日指太阳,阳光。
昭昭指明亮。
争度:怎么渡过。
渐长宵: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24-527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