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 其三 文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一 文翻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
归子念前涂。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
近瞻百里余。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归途漫漫行不止,计算日头盼家园。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将奉慈母我欣欢,还喜能见兄弟面。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摇船荡桨路艰难。
眼见夕阳落西山。
江山岂不险?
归子念前涂。
江山难道不险峻?
游子归心急似箭。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南风违背我心愿,收起船桨困湖边。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草丛深密望无际,夏木挺拔枝叶繁。
谁言客舟远?
近瞻百里余。
谁说归舟离家远?
百余里地在眼前。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纵目远眺识庐山,空叹无奈行路难!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100-103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文翻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
破败茅屋抱病居,终日无事可欢欣。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药石有时暂停用,经常思念我友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彼此相隔并非远,感到路遥是何因?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周生传授孔子业,祖谢响应遂紧跟。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儒道衰微近千载,如今于此又听闻。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马厩岂能作讲舍,尔等校书太辛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我爱古书崇儒道,愿与你们作近邻。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真心奉劝诸好友,随我隐居颍水滨。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3-66
乞食 文翻注译赏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6-68 2、 汪新华.古诗文阅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129-130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
竟:究竟。
何之:往何处去。
之:往。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斯:这。
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
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主人解余意,遗(wèi)赠岂虚来。
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
遗:赠送。
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谈谐终日夕,觞(shāng)至辄(zhé)倾杯。
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
觞:进酒劝饮。
辄:就,总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新知:新交的朋友。
言咏:吟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感:感激。
子:对人的尊称。
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
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
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
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
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衔戢(jí)知何谢,冥报以相贻(yí)。
衔戢: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
戢:收藏。
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非关迷信与否。
冥:幽暗,死者神魂所居。
贻:赠送。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6-68 2、 汪新华.古诗文阅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129-130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
竟:究竟。
何之:往何处去。
之:往。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斯:这。
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
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主人解余意,遗(wèi)赠岂虚来。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
遗:赠送。
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谈谐终日夕,觞(shāng)至辄(zhé)倾杯。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
觞:进酒劝饮。
辄:就,总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新知:新交的朋友。
言咏:吟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感:感激。
子:对人的尊称。
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
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
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
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
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衔戢(jí)知何谢,冥报以相贻(yí)。
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衔戢: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
戢:收藏。
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非关迷信与否。
冥:幽暗,死者神魂所居。
贻:赠送。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6-68 2、 汪新华.古诗文阅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129-130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乞食》一诗,是陶渊明躬耕生涯之一侧面写照,至为真实,亦至为感人。
这首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渊明归耕之后,备尝农民之艰辛,尤其是饥饿。
《有会而作》云:“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饮酒》第十六首云:“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皆可印证。
起二句直写出为饥饿所逼迫,不得不去乞食的痛苦情形和惶遽心态,诗人自己也不知该往何处去才是。
“竟”之一字,透露出反覆的思忖,既见得当时农村之凋敝,有粮之家太少,告贷几乎无门;
亦见得诗人对于所求之人,终究有所选择。
渊明乃固穷之士。
萧统《陶渊明传》载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粱肉,(渊明)麾之而去”,就是一好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走啊走啊,不期然地走到了那一处墟里。
由此可见,虽然“不知竟何之”,但下意识中,终究还是有其人的。
此人当然应是一可求之人。
尽管如此,敲开门后,自己还是口讷辞拙,不知所云。
乞食,对于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毕竟是难于启齿的呵。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主人见渊明此时的饥色和窘样,他全明白了,立刻拿出粮食相赠,诗人果然不虚此行。
多么好的人呵!
诗情至此,由痛苦惶遽转变、提升为欣慰感激。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主人不仅急人之难,而且善体人情。
他殷勤挽留诗人坐下相谈,两人谈得投机,不觉到了黄昏,饭已经做好了,便摆出了酒菜。
诗人已经无拘无束了,端起酒杯便开怀畅饮。
渊明爱酒。
“倾”之一字,下得痛快,这才是渊明“质性自然”之本色呵。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诗人为有这位新交而真心欢喜,谈得高兴,于是赋诗相赠。
从“新知”二字,可见主人与诗人尚是新交,但诗人心知其人亦是一雅士,所以才“行行至斯里。
”下面四句,正面表达感激之情,是全诗的主要意旨。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絮),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后来韩信在刘邦部下立大功,封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诗人借用此一典故,对主人说,感激您深似漂母的恩惠,惭愧的是我无韩信之才能,难以报答于您。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您的恩惠我永远珍藏在心里,今生不知如何能够答谢,只有死后我在冥冥之中,再来报答于您。
中国古代有“冥报”的说法,如“结草衔环”的故事便是。
“冥报”之语,表达的是至深至高的感激之忱。
“冥报”之是否可能,虽可不论,但此种感激之忱,则至为珍贵。
此诗的启示意义,超越了乞食一事。
全幅诗篇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
主人急人之难,诗人感恩图报,皆至性真情,自然呈露,光彩照人。
这是两种高尚人格的对面与相照。
急人之难,施恩不图报;
受恩必报,饮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中国民族精神中的传统美德。
诗中映现的两种人格,深受传统美德的煦育,亦是传统美德的体现。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32-533
读《山海经》 其一 文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读《山海经》 其八 文
杂诗 其一 文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其一 文
时运 其二 文
止酒 文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