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马行 / 老马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

去岁奔波逐馀寇,骅骝不惯不得将。

士卒多骑内厩马,惆怅恐是病乘黄。

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

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裴虬与讨臧玠故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南纪风涛壮,阴晴屡不分。

野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

层阁凭雷殷,长空水面文。

雨来铜柱北,应洗伏波军。

佐还山后寄三首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

涧寒人欲到,村黑鸟应栖。

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

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

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

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

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

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几道泉浇圃,交横落慢坡。

葳蕤秋叶少,隐映野云多。

隔沼连香芰,通林带女萝。

甚闻霜薤白,重惠意如何。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鶢鶋至鲁门,不识钟鼓飨。

孔翠望赤霄,愁思雕笼养。

荥阳冠众儒,早闻名公赏。

地崇士大夫,况乃气精爽。

天然生知姿,学立游夏上。

神农极阙漏,黄石愧师长。

药纂西极名,兵流指诸掌。

贯穿无遗恨,荟蕞何技痒。

圭臬星经奥,虫篆丹青广。

子云窥未遍,方朔谐太枉。

神翰顾不一,体变钟兼两。

文传天下口,大字犹在榜。

昔献书画图,新诗亦俱往。

沧洲动玉陛,宣鹤误一响。

三绝自御题,四方尤所仰。

嗜酒益疏放,......更多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楼上炎天冰雪生,高尽燕雀贺新成。

碧窗宿雾濛濛湿, 朱栱浮云细细轻。

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

自公多暇延参佐,江汉风流万古情。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

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

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掖门在两旁如人之臂掖)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 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

示獠奴阿段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褭褭细泉分。

郡人入夜争馀沥, 竖子寻源独不闻。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杜位宅守岁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除夕来到兄弟家相聚守岁,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到了明天,我四十岁这一年就要过完了,虽然正是强仕之年,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经像垂垂的夕阳那样了。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谁还想受拘束呢?

就在痛饮中度过余生吧。

参考资料: 1、 (清)仇兆鳌 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6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除夕来到兄弟家相聚守岁,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

守岁:除夕守岁。

阿戎:晋宋间,人多呼弟为阿戎。

《宋书》:谢惠运初不为父所知,族兄灵运曰:“阿戎才悟如此,而何作常儿遇之。

”唐太宗有《守岁》诗:“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孟浩然诗:“守岁接清筵。

”则知除夜守岁,唐时风俗然也。

《通鉴注》:晋宋间,人多呼弟为阿戎。

《宋书》:谢惠连初不为父所知,族兄灵运曰:“阿戎才悟如此,而何作常儿遇之?

”【朱注】《南史》:齐王思远,小字阿戎,王晏从弟也,明帝废立,尝规切晏。

及晏拜骠骑,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际,阿戎劝吾自裁,若如其言,岂得有今日?

”思远曰:“如阿戎所见,尚未晚也。

”诗用阿戎,盖出此耳。

胡严曰:阿戎,注家改为阿咸,不知阿咸乃叔侄事,与兄弟不相当。

东坡与子由诗“欲唤阿咸来守岁,林乌枥马正喧哗”,亦一时误用耳,不必据以为证。

椒盘颂花:椒盘,旧时风俗,元日以盘盛花椒,饮酒时放入酒中。

颂花,《晋书》:刘臻妻陈氏,元旦献椒花颂曰:标美灵葩,爰采爰献。

崔寔《四民月令》:过腊一日,谓之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从小起。

后世率于正月一日,以盘进椒,饮酒则撮置酒中,号椒盘焉。

《晋书》:刘臻妻陈氏,元旦献椒花颂曰:“标美灵葩。

爰采爰献。

”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

盍簪:《易-豫》四爻:勿疑朋盍簪。

此诗盍簪对列炬,取朋友聚合之意。

枥马:枥,马槽。

枥马,关在马棚里的马。

《易·豫》九四爻:“勿疑朋盍簪。

”王弼解盍为合,解答为速,盖因古冠有奔,不谓之眷耳。

《程传》则解答为聚,所以聚发也。

此诗盖簪对列炬,取朋友聚合之义,直作冠簪说矣,阴铿诗:“亭嘶背枥马。

”炬:烛火也。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到了明天,我四十岁这一年就要过完了,虽然正是强仕之年,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经像垂垂的夕阳那样了。

四十明朝过:《礼记》以四十岁为强仕之年。

杜甫天宝十载为四十岁,明日新年,当增一岁。

《记》:“四十曰强仕。

”【顾注】言四十自明朝而过,则是年正四十也。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谁还想受拘束呢?

就在痛饮中度过余生吧。

参考资料: 1、 (清)仇兆鳌 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6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rú)雅亦吾师。

摇落:凋残,零落。

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江山故宅空文藻(zǎo),云雨荒台岂梦思。

故宅:江陵和归州 (秭归)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

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

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楚宫:楚王宫。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rú)雅亦吾师。

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摇落:凋残,零落。

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江山故宅空文藻(zǎo),云雨荒台岂梦思。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故宅:江陵和归州 (秭归)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

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

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楚宫:楚王宫。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二首是推崇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诗。

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

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

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

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

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

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

又相传在江陵有宋玉故宅。

所以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

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

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

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

这诗便是诗人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抒己怀;

以千古知音写不遇之悲,体验深切;

于精警议论见山光天色,艺术独到。

  杜甫到江陵的时候是秋天。

宋玉名篇《九辩》正以悲秋发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当时正是产生悲秋之情,因而便借以兴起本诗,简洁而深切地表示对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时又点出了时节天气。

“风流儒雅”是庾信《枯树赋》中形容东晋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语,这里借以强调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的志士。

“亦吾师”用的是王逸的说法:“宋玉者,屈原弟子也。

闵惜其师忠而被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

”这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师承宋玉,同时表明这首诗旨意也在闵惜宋玉,“以述其志”。

所以次联接着就说明诗人自己虽与宋玉相距久远,不同朝代,不同时代,但萧条不遇,惆怅失志,其实相同。

因而望其遗迹,想其一生,不禁悲慨落泪。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不平。

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

但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辞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

这不符宋玉本心,也无补于后世,令人惘然,所以用了“空”字。

就像眼前这巫山巫峡,使诗人想起宋玉的两篇赋文。

赋文的故事题材虽属荒诞梦想,但作家的用意却在讽谏君主淫惑。

然而世人只把它看作荒诞梦想,欣赏风流艳事。

这更从误解而曲解,使有益作品阉割成荒诞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为无谓词人。

这一切,使宋玉含屈,令杜甫伤心。

而最为叫人痛心的是,随着历史变迁,岁月消逝,楚国早已荡然无存,人们不再关心它的兴亡,也更不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以至将曲解当史实,以讹传讹,以讹为是。

到如今,江船经过巫山巫峡,船夫们津津有味,指指点点,谈论着哪个山峰荒台是楚王神女欢会处,哪片云雨是神女来临时。

词人宋玉不灭,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获际遇,身后为人曲解。

宋玉悲在此,杜甫悲为此。

前人说“言古人不可复作,而文采终能传也”,恰好与杜甫的原意相违背。

  体验深切,议论精警,耐人寻味,是这诗的突出特点和成就。

但这是一首咏怀古迹诗,诗人亲临实地,亲自凭吊古迹,因而山水风光自然在诗中显露出来。

杜甫沿江出蜀,飘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境况萧条,情绪悲怆,本来无心欣赏风景,只为宋玉遗迹触发了满怀悲慨,才洒泪赋诗。

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以及舟人指点的情景,都从感慨议论中出来,蒙着历史的迷雾,充满诗人的哀伤,诗人仿佛是泪眼看风景,隐约可见,其实是虚写。

从诗歌艺术上看,这样的表现手法富有独创性。

它紧密围绕主题,显出古迹特征,却不独立予以描写,而使其溶于议论,化为情境,渲染着这首诗的抒情气氛,增强了咏古的特色。

  这是一首七律,要求谐声律,工对仗。

但也由于诗人重在议论,深于思,精于义,伤心为宋玉写照,悲慨抒壮志不酬,因而通篇用赋,在用词和用典上精警切实,不被格律所拘束。

它的韵律和谐,对仗工整,写的是律诗这种近体诗,却有古体诗的风味,同时又不失清丽。

前人认为这首诗“首二句失粘”,只从形式上进行批评,未必中肯。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5-580

678910 共942条